七月网

姑苏美食网(姑苏美食网站)

七月网4170

一、苏州特色美食小吃

导语:生活在苏州,你一定要了解这10道具有苏州特色的美食。不管是自家人下馆子,还是与朋友吃饭,能推荐几道本地特色菜,说明你是个用心的人。

姑苏美食网(姑苏美食网站)

在苏州说到吃生煎,首选那当然是非哑巴生煎莫属。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临顿路温家岸12号

苏帮菜中重量级的菜品,口感外脆里嫩,色泽红亮,酸甜适度,形如松鼠。

地址:姑苏区太监弄72号(近玄妙观)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十全街658号(南园宾馆对面)

这个不用说,大闸蟹自然是昆山阳澄湖的.。

地址:昆山巴城阳澄湖渔家灯火102号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太监弄43号

地址:姑苏区太监弄72号(近玄妙观)

按说叫花鸡是常熟的名菜,以常熟王四酒家的最为出名,但据网友评价,如见口味已不如以前。所以就推荐个苏州的,口碑也相当不错。

地址:吴中区金鸡湖路205号欧尚超市3楼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太监弄9号2楼

地址:吴中区木渎古镇中市街18号(近翠坊北街)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太监弄43号

二、苏州有什么美食

1、说起苏州,壹周君总会情不自禁的流下口水,因为那里不仅有江南烟雨、小桥流水、雅致园林、撑着油纸伞的古典美人,还有好多巴多的美食,真是值得一去再去!

2、苏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州菜作为苏菜中苏锡菜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南甜”风味,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3、如果说去杭州一定要吃的正餐是楼外楼,那么来苏州必定是得月楼了。观前街附近的太监弄里的一家百年老店,圆形拱门、高高悬挂的灯笼、木质大圆桌,古色古香,颇有味道,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上菜速度很快,虽然有点小贵,但是味道真的是没话说的。既然来了苏州,那么作为苏州最有名的饭店之一,你一定要来尝试一下。

4、推荐:荷叶粉蒸肉,松鼠桂鱼,碧螺虾仁,樱桃肉

5、他家的味道更贴近苏帮的原汁原味。tips:协和菜馆是老字号的苏帮菜馆,店面不大。网友称这个饭馆是平民的价格,松鹤楼的味道。龙井虾仁和松鼠鳜鱼必点,是招牌菜。

6、藏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汉族风味小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烧煮而成,白烧以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

7、地址:平江区临顿路204号(全大鱼羊馆旁边)

8、石家饭店因乾隆下江南时曾在这里吃饭而著名,据传乾隆在这里吃了鲃肺汤和活炝河虾。于右任先生有诗:“老桂开花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赞扬了这里的鲃肺汤。

9、推荐:酱方、清炒河虾仁、三虾豆腐、鲃肺汤

10、地址:木渎古镇中市街18号;李公堤三期三号楼(近机场路)

11、tips:苏帮菜除了石家饭店,吴门人家和珍珠饭店也不错。

12、南方人少有不爱苏式月饼的,看起来金黄油润,吃起来皮层酥松,口味甜咸多样。甜馅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馅料有火腿、虾仁、香葱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鲜肉月饼。老字号的摊位前,常年都能见到等待月饼出炉的队伍,中秋佳节更是供不应求。

13、典型的苏式月饼皮,里面是鲜肉,有汤汁,因此只能现吃(也是甜咸口的肉)。临顿路的长发西饼口买月饼的从早上七点多就开始排队,而且前面常有人四五十个一买,更有甚者一口气买一百个。这夸张的排队有力地证实了肉月饼的吸引力和馋嘴度。看看一锅锅出炉的月饼,看看一张张快点买到月饼期盼的脸,这就是它的魅力,无可替代。除了以往的鲜肉月饼和虾肉月饼之外,这几年更是推出了肉松月饼和榴莲月饼。虽然推出些其他口味,但鲜肉却是永远的经典。

14、蟹壳黄,形如蟹壳,色如蟹黄。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极偶尔的,能把蟹壳黄当作早点心,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注定要成为美好的永恒。颇受人喜爱的传统茶食中,椒盐味的袜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饼,做工考究,一层层薄如蝉翼,真正见功夫。

15、苏州的这家蟹壳黄和扬州东关街的一家蟹壳黄都是心头肉。蟹壳黄其实就是是一种蟹壳大小的小烧饼,咬起来口感有点类似福建的光饼。蟹壳黄一定要趁热吃,酥的满嘴屑。推荐:蟹壳黄

16、小馄饨是江南人家最寻常可见的小点。几乎透明的皮薄如绉纱,中间透出一点粉红色的肉馅,盛在最常见的白瓷汤碗里,清澈的汤里撒上些碧绿生青的葱花蒜叶、嫩黄的蛋皮丝,又或再添少许紫菜和虾皮,汤鲜味美,意犹未尽。

17、又一个苏州百年老字号的店,分店有很多家。推荐的这家位于临顿路。他们家的汤是用老母鸡熬制的,所以味道特别鲜美,而且馄饨是当天包的,不用冷冻的馄饨,所以吃起来特别好吃。绿杨的馄饨皮薄馅儿多,汤汁清亮,肉质也很有弹性。

18、“笃笃笃,卖糖粥”的儿时童谣深入人心,糖粥的软糯香甜也同样令人难忘。苏州的糖粥是颇有名气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一层红色豆沙,有红云盖白雪之美。吃时拌匀,入口热、甜、香、糯。

19、名牌小摊位,做的是经典的苏州甜点,爱吃甜品的姑娘们可得留着肚子来这里尝试,糖粥是用糯米精心熬制的,还会加入厚厚的红豆沙和香香的桂花,潘玉麟老夫妇俩笑呵呵地为顾客盛粥,让你还没有吃就已经甜滋滋了。

20、推荐:桂花酒酿圆子、酒酿小圆子、赤豆小圆子

21、地址:皮市街172号花鸟市场北门外(史家巷西口)

22、就是一“小”店,生意却“暴好”。鸡爪“又香又软又糯”,脂膏“厚厚的”,难怪“好评如潮”;赤豆圆子“软糯香甜”,“每次必点”。性价比也“蛮高”,肚皮撑圆也“花不了”多少钱。就是地方“很难找”,“第一次”去最好拉上熟门熟路的朋友。要去最好早上或者午后两点到四点,要是正餐时候去,一定是挤不进去的~人均¥10,好吃不贵~

23、这家店是开在平江路上的一个小巷子里,门口有大大的旗子招牌,所以很好找。店小小的,门口有人排队,但是流水操作其实还是蛮快,他家把鸡爪,鸭胗,事先装好在牛皮纸里,还配有一次性手套。鸡爪10元4个,鸭胗10元2个,鸡脚煮的很透很软烂,啃起来也方便。鸭胗很入味,而且卤的味道也好,吃起来有嚼劲刚刚好,不会难嚼也不会煮太烂。推荐:鸡脚、鸭胗地址:平江路中段邾长巷

24、苏州玄妙观隔壁的黄天源,是家响当当的糕团老字号了。过去,苏州人大都爱吃甜糯之食,糕团食品自古也是苏州人时令饮食的一种习俗。窗口有散装的现制点心,店内有包装的特产手信。虽然糕团是这家店的一段佳话,但答主还是最喜欢青团呐~推荐:糕团、薄荷糕、玫瑰松饼必吃;黄天源的面,也属于苏州十碗面之一,值得一试。地址:观前街86号

三、苏州美食

1、以桂鱼(又称鳜鱼、石桂鱼)加工制成,活杀后去脊骨,在鱼肉上剞成菱形状刀纹,深至及皮,蘸干淀粉后,经熟猪油二次炸制,呈浑身金黄,肉粒翻开如毛,头昂口张,鱼尾微翘,形如松鼠,趁热将卤汁淋桂鱼身时,会发出哧哧之声,犹如松鼠欢叫。因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称苏帮名菜中主角之一。

2、据传,松鼠桂鱼由松鼠鱼鲤鱼演变而来。当初乾隆皇帝下江南,闲逛至松鹤楼,为应酬皇帝硬要吃鱼,厨师急中生智,将供于赵公元帅神案上的鲤鱼,炸烹而成。后来以骨疏刺少、肉质细嫩的桂鱼替代了鲤鱼,松鼠桂鱼成为宴席名菜。苏州名厨又在烹饪上精益求精,光是佐料调料就有河虾仁、熟笋丁、得菇丁、青豌豆、猪肉汤及酒、醋、盐、糖、猪油、麻油、葱段、蒜瓣、干淀粉、湿淀粉…达十五六种之多。松鼠桂鱼,被拍摄《中华三味》的日本友人誉为松鹤楼“首席名菜”,1983年11月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被列为江苏表演菜点之一。

3、唐诗中有“桃花流水鳜鱼肥”,因而品尝松鼠桂鱼最佳时节,当推每年三、四月间。

4、以太湖流域活河虾与洞庭东、西山名茶碧螺春烹制而成,具有浓厚的苏州地方特色。虾仁,以东山一带白壳虾为佳,活虾挤出虾仁,加上精盐、鸡蛋清、干淀粉制成的浆汁,待熟猪油锅烧至五成热时,将虾仁溜至呈乳白色,漏勺沥去油,再以旺火复炒,此时加预先用5克碧螺春茶叶泡出的茶水及味精,不可多炒,仅颠翻数下即出锅装盘。同时以泡过的茶叶作围饰边,绿白相映,形美味鲜。

5、以太湖特产莼菜(又称莆菜、水葵)与塘鳢鱼(俗称塘鳢鱼、土鱼、虎头鲨)为原料,是苏帮名菜中的一道汤羹。

6、莼菜,生长在太湖中,取其未露出水面的嫩叶作羹,历史悠久。《食经》有“鱼莼羹”。赞“莼菜羹”道:“玻璃碗盛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塘鳢鱼,喜栖息于湖滩河边石缝或树根边,以小鱼小虾为食,头大体圆,肉质细嫩。塘片,即以塘鳢鱼去脊骨及鱼头后,制成净鱼肉片。加绍酒、清盐、葱末拌匀,然后入猪油、肉汤清水制成的汤中煮沸;加绍酒、火腿丝、味精,随后出锅倒入莼菜碗中,淋上鸡油,遂成鲜美可口的汤羹,余味无穷。

7、苏州船点属苏州船菜中的点心部份,苏州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苏州水城不关。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历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赖舟楫,当时仅集中在著名的山塘河中的就有沙水船、灯船、快船、游船、杂耍船、逆水船等十多种,而沙飞船、灯船、游船等一类均设有“厨房”。

8、明清时期,本地商人往往在游船上设宴,请“在吴贸易者”洽谈生意,船菜由此而越办越丰盛。吴门宴席,以冷盘佐酒菜为首,尔后热炒菜肴,间以精美点心,最后上大菜,大菜往往以鱼为末,图“吃剩有余”口彩。厨师深谙席间吃客心理,点心仅是点缀,小巧玲珑,既有观赏之美,又有美食之味。

9、目前,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培养许多制点高手,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以花卉植物、虫鸟动物为主,如:白鹅,用镶粉、枣泥馅心等制成;白兔,用镶粉、细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镶粉、细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镶粉、枣泥、细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时先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

10、其它还有:刺毛鳝筒白汁圆菜响油鳝糊鲃肺汤带子盐水虾樱桃肉西瓜鸡叫化鸡油鸡细露蹄筋天下第一菜鸡油菜心母油整鸭卤鸭甫里鸭羹莼菜汤

11、苏州朱鸿兴的面是很有学问的。苏州人在外地吃面后常常抱怨说:吃的是杠棒面酱油汤。此乃地区口味的不同。苏州面条讲究汤水,朱鸿兴亦然。每日吊汤像菜馆里烧高汤一样,决不含糊。吊汤要用鸡肉、猪肉、骨头、鳝骨做原料,加水煮透,然后吊出清汤。各有手法,此乃秘方。说到这里,大家就会领悟陆文夫《美食家》中“头汤面”的含义了。

12、有了好汤水,还要讲究面条粗细。朱鸿兴的生面与众不同,用的细面,称28牙。入锅后涌一下,加冷水,再涌就要捞出,用抓篱捞拨成形,朝空中掼两掼,将面卷紧,一如木梳梳成似的,放入汤内,撒些葱蒜,就是一碗既能吸收汤水、又有硬张吃口的阳春面。

13、做面的人讲究,吃面的也不含糊。先挑和面条,然后啜汤、吃面。细面吸汤,味道就在其中了。而且非三、五分钟里吃完才好,这是原汁原味。如果吃吃停停拖长时间,面条吸汤过多又要烂了,口感就两样了。下次你也就学会这吃面的学问了吧?

14、面的花色上,也不简单。以前苏州人吃东西十分讲究时令,吃朱鸿兴的面也是四季分明。春日里的三虾面、虾仁面、爆蟮面;夏日的枫镇大肉面和菜馒头;秋天的虾蟹面、蟹粉馒头,冬天的膀蹄面等等,都是美味的好面、好点。如今,朱鸿兴不分各季,面色齐全,适时推出各类时令新品,以满足不同客人的口味。

15、还有一样别忘了。取面的时候,煮面人问你,要不要免青,别茫然,意思是不要葱蒜香菜之类的花头。现在的店员见来的慕名的外来客,大多就不会再让你有这样的麻烦与尴尬了.

16、北人喜欢吃饺子,南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

17、苏州的绿杨鸡汤蟹粉馄饨,厚皮,大馅,清汤,还撒着几缕细细的豆腐干丝,很有卖相。汤清如水,不带一丝面粉的浑浊,但又不失其鲜。馅心松软,有酱味,是南方揉合了北方的风格。

18、绿扬还有一样美味,值得推荐——半紧酵蟹粉小笼。半紧酵,意思就是微微发酵,介于发面与硬面之间,不温不火的天然,十分有韧性,既保持了口感,也有一定的硬度,汤汁不易流出。入口轻吮,蟹的鲜,加之酱油的厚重和白糖的清甜,从牙齿和舌头中掠过,正所谓唇齿留芳。

19、陆长兴是苏州面馆业中的后起之秀。1992年,受到洋快餐启发的陆氏父子申请注册了“陆长兴”商标,陆长兴由此成为苏州餐饮行业第一块商标。1998年,在苏州工商联、苏州电视台等单位以及苏州市民参与的“苏州十碗面”评选中,陆长兴的爆鱼面、葱油香菇面双双荣列其中,成为唯一一家有2个品种入列的面店。陆长兴的面名声在外,不仅是本地人,就是许多到苏游客也对它赞不绝口。与朱鸿兴一样,陆长兴也开出了碧凤坊店、吴中路店、葑门店、牛角浜店、接驾桥店等连锁店,每家店同时在早上5点迎客。各店的生面和各种面浇头统一配送,进入了规模经营的新时代。

20、笃笃笃!卖糖粥,荡荡观前吃糖粥——苏州巷间的叫卖声,依旧这样清晰熟稔。想见见这“红云盖白雪”的佳丽,要去玄妙观东脚门里的一家“老店”了。即清代就已开张的“正源粥铺”,康熙皇帝江南行,也尝到了它美味的八宝粥,留下了“八宝粥”的墨宝,从此就有了“八宝粥店”的新名。

21、“八宝粥店”,不光卖营养丰富的八宝粥和价廉物美的糖粥,还有外脆内酥的臭豆腐、松脆内鲜的春卷、宫廷御膳的八宝豆腐,……绝对美味而又便宜。

22、苏州的糖油龙头山芋,选料严格,山芋一定要购自宜兴。该处一时缺货宁愿停止供应(据说宜兴山芋质地细腻易酥,别处山芋无法相比)。白糖选用上品,烧煮过程力求粗货细做,极为认真。加工时先将山芋洗净,用大盆文火焙烧,半酥时加入白糖收膏,要求糖味透心,再浇上熬成的糖油,然后上柜供应。糖油龙头山芋油光透亮,剖开时可看到满心通红香味浓郁,人口酥糯味若山栗,又甜又香,特别受苏州人喜爱,东南亚一带华侨也甚爱吃。这原本是百年老店黄天源的看家名点,现在似乎不太见的到了。

23、鸡头米,与鸡无关,只是一种水生在苏州葑门南塘的稀有特产,也称为芡实。鸡头米,也算与鸡有关。由于芡实果实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鸡喙,所以大家就给了它“鸡头米”这个亲切也贴切的俗名。其果肉色呈玉白,颗粒如珠,甜润软糯,即称鸡头肉,是由农妇手工从果壳中剥出来的。由于费人工,鸡头米本身又是可与银耳相媲美的滋补品,所以价格相对较贵。桂花鸡头肉,用鸡头肉、桂花糖、绵白糖为主辅原料,制成后香甜可口,是当地老百姓十分喜爱的甜品。以前,鸡头米都在时令的秋季上市时才吃的到,现在,在一些南货店也可以买到一些晒干的鸡头米,以方便游客旅途携带。

24、在苏州长相最漂亮的两种点心该属海棠糕、梅花糕。现在,恐怕还很难在大店堂里觅到她们的芳踪,以前倒时常可以在街巷中叫卖的挑担小贩那里买到。其梅花、海棠花的外形,让人没吃就有了赏心悦目的情怀。它们的外层是面粉皮,里面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于用了似梅花、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这样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刚出炉的梅花与海棠糕,表面撒着饴糖,呈咖啡色,吃口分外香甜。上面还要加上果丝、瓜仁、芝麻等五色点缀,一朵朵花儿才完全的绽放开来。所以说吃海棠糕是一个乐趣,看店里的师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在苏州神仙街上有一家小贩常年在那里设摊做梅花、海棠糕,去尝尝啊!

25、桂花焐熟藕,是苏州秋季时令佳点。苏州的糖藕,在唐代就已经名冠全国,苏州人就地取材,用上苏州特制的糯米及秋季遍开的桂花,就有了这道甜、糯、酥、香的美味佳品。做法是取藕中段,把糯米塞入藕段中空处,用筷子将切去的头部与中段用牙签或竹筷重新整合成条,在加了绵白糖、甜桂花、赤砂糖的锅水中蒸煮,最后就看到了色泽酱红、汁水如蜜、入口清香甜糯的桂花焐熟藕。也有用玫瑰甜酱、桂花甜酱或其它花露蘸食的。

26、血糯自古就是常熟盛产的红色名贵水稻品种,由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强身健体,曾作为进贡朝廷的特优“御米”。常熟人用它制冬酿甜酒、做甜点等。血糯甜饭,也称炒血糯,是常熟名店王四酒家独创的特色品种。炒血糯呈紫红色,肥润盈口,营养丰富,为筵席名点。制作方法比较特殊,需用常熟特产的鸭血糯和上等糯米,血糯事先浸泡,再按3比7比例与白糯一同蒸熟、加糖、加油炒成,撒上桂花,色、香、味俱全。

27、凤凰街北临横贯苏州东西的干将路,南接以宾馆、茶楼、工艺品为特色的十全街,长不到千米。这两年随着街坊改造的完成,从北到南陆续开出了近二十家大小酒楼。

28、酒楼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均为几桌到十几桌。菜式上以苏式菜肴为主,兼收浙江、四川等菜系的特色,尤其注重家常菜的配菜和制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容器小巧、刀功细致、口味新鲜,各方面比家常菜尤胜一筹的时鲜菜肴,使食客凭添了似曾相识又倍感亲切的美好感觉。

29、酒楼的西口是凤凰街市民广场。晚上,灯火通明的餐馆与高低错落、幽静休闲的市民广场成鲜明的对照。酒酣耳热之后,走出饭店,到市民广场上闲散几步,或小坐片刻,和朋友在安静里欣赏这街上的流光异彩和过客人群。

30、位于东北街拙政园东侧.讲品位,讲情调,讲氛围,上海“新天地”已被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最新时尚之地。苏州也有了个新天地,名字还格外优美——真善美饕苑。

31、拙政园的园外东部原是一片居民区,建筑破旧,与拙政园的外部环境极其不相衬,作为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这里改造成占地15000平方米,主体二层,局部三层,造型古朴,园林风格的园外苑旅游商品市场,由此构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的大环境。香港、台湾餐饮界共同集资的“真善美饕苑”也在此处落成,形成了苏州的美食“新天地”。

32、在“鼎泰丰”中,可尝一尝闻名的正宗台北鼎泰丰小笼包,以经营纯正的意大利菜肴的“红厨”,在台湾是知名的高档次西餐厅,现以其明快的装饰风格以及开放式的厨房布局,在苏州独树一帜。以粤菜为主的“翡翠”,来自广东的大厨让你尝尝正宗的广东粤菜。而“福满堂”茶楼、“靖坊”咖啡厅,“欧吧”酒廊让人们各取所需地消闲。中西式、小吃、正餐,香茗、咖啡、饮品,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休闲餐饮聚集在一起,成为人们消闲的好去处。

33、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太监弄,它因明代苏州织造局的太监们聚居于此而得名。现在,它又成了苏州有名的美食街。

34、这里,10余家苏州最有名的菜馆、酒楼鳞次栉比:要品尝苏州名菜松鼠鳜鱼,可去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的松鹤楼菜馆;与松鹤楼隔街而望的,即是以拍摄《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美食家》3部电影而闻名的得月楼菜馆;毗邻得月楼的是王四酒家,以烹制常熟叫化鸡等常熟菜出名;要吃江苏名点枫桥系列大面和细沙猪油粽等,这里有以制作小吃闻名的五芳斋。斜对面又是面点大王——朱鸿兴了……

35、“天堂是苏州,吃煞太监弄”,这一姑苏民谚真正道出了这一美食街的优势。

36、走过太监弄,一定再错不过碧凤坊了,这里可是香气氤氲、热气腾腾的美食新贵街。过去喜欢从东往西看,王四酒家、松鹤楼、得月楼、老正兴,轧满了美食的太监弄,现在更应从西往东看,朱鸿兴、绿杨馄钝店、好人民间小吃、川福楼、好伦哥巴西烤肉、同润湘菜馆、韩松苑韩式料理、一番屋……放眼满街的店招,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37、后起的碧凤坊从没想过要和美食老街太监弄去一比高低,想的只是海纳百川的特色与天下美味一街包的理想。西边是大菜恭候,东边就是平民的世界美食盛会。这条12米宽300米长的街坊不仅是朱鸿兴、绿杨馄饨等这些苏州本土的精锐,聪明的四川小吃自是当仁不“轧”一脚,广东的、湖南也匆匆赶来,连日本、韩国、巴西的美味也远渡重洋而来,好热闹。花不多的钱,却能享受到世界的美味,该是碧凤坊最大的饮食特色了,也成了它勃勃生机的阳光理念。

38、苏州最出名的餐厅之一,分两层楼,整体为一古典精致的建筑,极具苏州园林之胜,既可品尝佳肴,又可欣赏建筑。

39、菜色因季节不同而随时变换,例如春天的樱桃汁肉;夏季有清蒸鲥鱼、枫蹄、荷汁粉蒸肉等;秋天的名菜有栗于黄焖鸡、走油肉;冬季则有出骨八宝鸡、煮糟青鱼、什锦暖锅等。

40、创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松鹤楼早已成为传统苏帮菜的代表。苏州临太湖之滨,水产丰富,故菜色也以鱼虾为主。松鹤楼自不例外,著名的代表菜有:松鼠桂鱼、碧螺虾仁、焖肉豆腐等。

41、王四酒家开设于清光绪年间,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曾经常在王四饮酒小酌,并为王四酒家撰写了"带径锄绿野,留露酿黄花"的对联,酒店以专营叫化童鸡等而著称。

42、总部设在苏州繁华的闹市中心太监弄"美食街",以正宗的苏帮菜肴,并集南北风味于一体。

43、分店设在苏州市西山风景区的分部"西山天龙宾馆",位于西山石公山北首,依山傍水风景优雅,苏帮菜肴,还提供具有地方特色脍炙人口的太湖三宝:"银鱼、白鱼、白虾"。

44、奥灶面馆创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至今已有147年历史。国内贸易部授于中华老字号餐馆。奥灶馆的前身是半山桥北堍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清朝末年,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颜复兴”。心灵手巧的陈秀英本来就擅长精细小吃烹调,她认真听取食客的意见,精心烹饪制作的红油面果然非同凡响。只有三张半桌子的小面馆,顿时顾客盈门,名声四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奥灶馆恢复传统特色,使百年老店焕发新春,声誉大振,吸引了大批顾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奥灶馆已蜚声海内外。

45、关于“奥灶”二字,历来众说纷纭。有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此面,金口赐了“奥灶”的名字,这是传说,并无实据。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隆咚,陈秀英年纪大,手脚慢,眼睛不仔细,但却经常食客盈门,因此遭到同行的嫉炉,将红油面蔑称为“鏖糟面”,即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其名声不径而走,增加了此面的神秘色彩,之后便以“鏖糟”的谐音命为“奥灶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姑苏美食网和姑苏美食网站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