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兔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家兔是由野兔逐渐演化而来的,因此家兔的大部分习性,都是承袭了野兔的习性。以下是比较明显的习性。

1、昼伏夜行野兔在深山丛林中生活,白天躲在洞中,晚上才出来活动,举止轻捷,来去无声。家兔也是一样,白天表现得很安静,除喂食时外常静伏笼中;夜晚却十分活跃,采食频繁。据测定,家兔晚上所采食的日粮占全日粮的75%左右。因此,合理安排饲养日程,加喂足量夜草对家兔是很必要的。
2、胆小怕惊野兔体质弱小,缺乏抗敌的能力,经常为狐、狼、鹰、鹫所掠取,因而胆小怕惊。家兔也是一样,胆子很小,常竖耳听声。突然的惊扰会引起家兔精神紧张不安,用后脚在地拍击做声,甚至发生“惊场”现象,有时还会引起家兔食欲减退,母兔拒绝哺乳,甚至吃食小兔的严重后果。正在产的母兔也会因突如其来的惊扰而致难产,或者抓死、咬死小兔。因此在饲养家兔时动作应轻稳,注意避免惊扰,以免造成家兔乱跑,而影响兔的生产和兔的产品等情况。
3、爱干燥,恶潮湿,喜清洁,厌污秽这是所有兔子的重要习性之一。实践表明,干燥清洁的环境,能保持兔子的健康,潮湿污秽的条件则是兔子生病的原因。
二、野兔生活习性
1、(1)白天好静,晚好食兔在长期生存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善于打洞和昼伏夜出的习性。兔白天安静地卧于笼中,夜间十分活跃,并大量采食,据观察,夜间采食量占全天的70%以上。在某种条件下,肉兔很容易进入困倦或睡眠状态,这时感觉降低甚至消失。因此,要晚上喂给足够的野草和饲料,白天尽量不妨碍其睡眠。例如,将兔侧卧或四肢朝上呈“U”字形姿势,然后用手轻轻顺毛抚摸,或按摸太阳穴,在2分钟内肉兔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2、(2)胆小怕惊挠兔是一种胆小的动物,突然喧闹声、生人和陌生动物,如猫、狗等都使它惊慌失措。兔的听觉灵敏,常常竖起耳朵来听声响,喧闹、生人或陌生动物的闯入会使兔受惊,使其在笼中到处奔跑,同时出现跺足动作。这种跺足声会引起其他兔的惊慌,以至于全群受惊。在饲养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引起兔惊慌的声响,饲养者动作要轻,尽量避免声响。同时,要禁止陌生人参观和猫、狗等进入兔舍。
3、(3)厌炎热潮湿,喜干燥环境兔的汗腺不发达,主要靠呼吸散热,故长期处于高温(35℃以上)的潮湿环境会引起大批死亡。实验证明,成年兔的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4~20℃,初生仔兔窝内温度为30~32℃,干燥、清洁对家兔健康十分有利。兔也很讲卫生,经常用前爪“洗脸”,吃食、拉屎、撒尿和唾觉三点定位。兔的肛门、口、鼻不清净时,说明有病,要尽快查清原因,对症治疗。
4、(4)不合群,好独居兔在自然条件下,都各自打洞独居,只有交配季节才在一起。无论是公母兔、同性兔,在一起常常争斗,引起外伤,如把耳或睾丸咬掉等。因此,家兔宜于单笼调养。
5、(5)好啃食兔的大门齿是恒齿,经常生长。如经常喂给柔软料,兔就自然而然地要啃咬木笼等物,以保持适当的齿长。因此,应往兔笼内投放一些树枝或供以颗粒饲料。制作兔笼时,尽量不留棱角,使兔无法啃咬,以延长兔笼的使用年限。
三、野兔的生活规律和活动的环境是什么
1、野兔的生活规律和活动的环境是野兔生长在靠近水源的混交林以及草原、荒漠中,没有稳定的巢穴,会根据自身对食物的需求,随机选择场地打洞躲藏休息,且野兔对外界的反应较为敏感,发现危险,就会迅速逃窜,奔跑速度为分钟八百米。
2、野兔的生活习性野兔头小,长有一对比家兔小得多的耳朵,与穴兔相比耳朵稍长一些,耳尖呈黑色,成年野兔一般耳长13厘米,为身长的1 5,四肢细长、健壮,后肢十分强健。
3、野生野兔一般每两天进食一次,喜干燥。喜欢栖息在低矮干燥的灌木丛中,深夜或凌晨从栖息地顺着山上的小路下到灌木稀疏的山脚,果园,路边进食。野兔几乎全身没有脂肪。
4、野兔隐蔽性很强,在它不动时,其毛色与周围杂草混在一起,即使人走近一米以内也不易察觉,而且野兔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在人们不注意时突然在脚下窜出,反而把人吓一跳。不论是野兔或是家兔,通常是听不到它们叫声,甚至我们认为兔子不会叫唤,但其实不然。
5、在受到惊吓或被捕捉时会发出尖叫声,尤其是被捕捉时会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胆小的会觉得害怕。野兔以野草、树叶等植物为食,人工养殖饲料来源广泛、各种牧草、青菜、秸秆等均可喂养,一般早、中餐喂青饲料和多汁饲料,晚上喂青饲料和少量颗粒饲料。
好了,关于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野兔的生活特征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