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莫多巨蜥是不是没有天敌
1、科莫多巨蜥几乎没有天敌,科莫多唯一的天敌是爪哇虎,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导致爪哇虎的灭绝,使得科莫多巨蜥没有了天敌。

2、科莫多巨蜥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的物种,口腔内有非常多的细菌,而且在下颚处还长有毒腺,任何被咬到的动物都会因细菌感染或病毒发作而死亡,因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在自然界也几乎没有天敌。
3、科莫多巨蜥作为食肉动物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森蚺等为食,有时也会捕食弱小的同类及幼体,科莫多巨蜥在进食完毕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
4、科莫多巨蜥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物种。科学家发现,科莫多巨蜥食量惊人,偏爱捕食水牛等大型动物,水牛体型庞大,攻击性强,单凭武力,巨蜥几无胜算。
5、科莫多巨蜥取胜的法宝便是致命的毒液和唾液里大量的细菌,当巨蜥发现水牛后,慢慢靠近,然后出其不意地在水牛腿部咬上一口,水牛受惊逃走,巨蜥便完成了捕食水牛的第一步。
6、但是毒液并不能使水牛立即毙命,所以,想要享用胜利的果实,巨蜥必须凭借气味追踪水牛,而且必须赶在别的食肉动物之前。
二、科莫多龙的天敌是什么
1、人们曾为得到科摩多巨蜥坚硬而厚实的皮而将其捕杀,或是将它抓到动物园去展览。使得科莫多巨蜥只剩下不超过3000条,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印尼国家保护动物和自然保护联盟的易危物种。在科莫多岛上的国家公园里,它们已被保护起来。1991年,科摩多国家公园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2、科莫多巨蜥的进化发展始于大约4千万年前发源于亚洲的巨蜥属,并迁移到澳大利亚,在那里演变成岛屿巨型化,这得益于缺乏竞争性胎盘食肉动物。大约一千五百万年前,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的碰撞使这些更大的蜥蜴类物种重新回到如今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将其范围扩大到东帝汶岛东部。
3、美国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科莫多群岛的巨型蜥蜴的血液或可用于提取抗生素,对抗两种“超级细菌”。
4、科莫多巨蜥的口腔里有80多种细菌,其中某些种类甚至会引发血液中毒或脓血症,但这种爬行动物似乎对这些细菌免疫,无一患病。
5、这启发了美国梅森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利用科莫多巨蜥血液分子制成一种名为DRGN-1的合成缩氨酸。
6、科学家给伤口感染的小鼠使用具有抗菌性的DRGN-1,发现对付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莫多巨蜥
8、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科莫多巨蜥血可对抗“超级细菌”
三、孟加拉巨蜥和科莫多巨蜥
孟加拉巨蜥有3个亚种。体大,头长,吻长;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裸露;舌细长,先端深分叉,可缩入基部舌鞘内;有基部较宽的大型侧生齿;颞弓完整,眶后弓不完全。头顶无对称大鳞;背鳞粒状、圆形或卵圆形;腹鳞四边形,排成横行;鳞下承以真皮骨板。
科莫多巨蜥,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动物。又名科莫多龙,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
孟加拉巨蜥身上带有黄色斑点,脑袋呈三角形,身长90多厘米,仅尾部就有50厘米长。已达到10.2千克,在野生环境中,雄性普遍比雌性超重42%以上。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之中央。可依体色及鳞片外形等特征,西部亚种及东部亚种有所区别。
成年孟加拉巨蜥一般都是灰色或灰绿色,从下巴至腹尾部有灰黑色的斑纹,这些标记通常中,西部地区的深暗些,东部地区的浅轻。这些腹侧标记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颜色就变得较深。在野生环境中,录得最重的雄性孟加拉巨蜥是7.18千克的重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孟加拉巨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莫多巨蜥
关于科莫多巨蜥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