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四季饮食养生保健(四季饮食养生保健 十二五规划书籍)

七月网1470

一、四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1、人生活在自然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四时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所以人应该顺应四时变化而养生,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环境,使机体与大自然协调,使之健康长寿。“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故而顺应四时变化以调摄人体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之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具体阐述了如何四时养生,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可见,四时确实是中医理论体系之网上的一个重要网结,使中医学非常重视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的影响。

四季饮食养生保健(四季饮食养生保健 十二五规划书籍)

2、寒冬已过,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一派生机,人们养生也应适应春天的时光。其做法是:春捂秋凉、和日春游、春季调食、防病复发。

3、艳阳夏日,酷暑外蒸,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养生尤应注意:夏不贪凉、夏当静心、夏季防暑、夏调饮食。

4、秋季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人也应随之奉收养生。做法是安神宁志、谨慎起居、饮食调节、秋季药补。

5、冬季闭藏,阴盛阳衰,草木凋零,所以冬季养生要顺应阳气潜藏。其做法是避寒就温、冬季进补、锻炼强身。

6、自然界除了四季的变化以外,还有风雨霜雪雾露阴晴旱涝等引起的复杂气候变化,所谓“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有太过或不及。对人体不利时称为“六淫”。如“避风如避箭”,“盛暑不可露卧”、“卑湿之地不可居”,“凉不至冻、温不至燥”等等。因此要学会与自然相适宜,而不要与自然相背。

7、——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二、关于四季健康养生饮食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四季健康养生饮食,欢迎大家参考:

1.春季:主食选用甘凉性味的小麦加工成的各种面食.再配用一些米粥;副食主要选用辛甘之品,如葱、芜荽香菜、韭菜、胡萝卜、花生、圆白菜、鸡肉、猪肉等。因春天气候温和.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起来,多食用辛甘食品.以助阳气,利于代谢。配用甘凉主食,可防阳气太过。

2.夏季:主食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用面食、绿豆粥:副食主选甘酸清润之品.如青菜、西红柿、冬瓜、丝瓜之类,以及鸡蛋、鸭肉、牛肉等。夏天热,阳气盛,选用性味寒凉、甘酸、清润之品.可清热祛暑.甘酸又可化阴而保护阴气;切忌辛辣之品.免伤阳气;常吃大蒜.防伤脾胃之阳。

3.秋季:主食、副食均用甘润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主.配以面食、白薯等,稀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各种蔬菜外,要多吃各种水果,肉类可食猪肉、兔肉、河鱼等。秋季气候凉燥,多吃甘润之品可生津润煤。忌辛辣生葱、辣椒之类,少用苦瓜、芫荽、黄瓜等苦寒、甘寒与发散之品。烹调味道以清淡为主。

4.冬季:主食用甘温性味之品,如玉米、高梁米,搭配些米面,稀粥中放些芸豆、赤小豆。副食应具有滋阳或潜阳、理气功效的蔬菜大白菜、青萝卜、白萝卜、豆芽菜、木耳等,肉类品选用甘温助阳之品羊肉、狗肉、鸡肉等,可以温补阳气,又能避免化火而阴阳失调。烹制的食品.味道应五味相配,略浓些,禁忌偏食或多食。

手掌快速对搓300次,***手掌的经络穴位可通六经、强化内脏、调和阴阳之气。可治疗肩痛、眼睛疲劳。

手指由前额深摩头顶至脑后,以每秒2-4次的速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使发根得到充分营养,头发黑且光泽。

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热,舒适为止。有通经散热、保健听力的作用,尤其对耳鸣、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30次,可提神醒目,有强化眼肌、防治慢性角膜炎、近视眼等功能。

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祛风雍塞,开肺窍,对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对心脏病、动脉硬化症都有防治功效。

轻叩牙齿,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增加其灵敏度。

用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揉摩肚脐,可通畅胃肠之气,促进消化吸收。

反复收缩,使***上提,可增强***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回圈。

仰卧时血流缓慢,血液存留四肢过多,通过伸屈运动,使血液迅速回流,共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与血。

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等均有疗效。

三、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是什么

春季锻炼应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主。这是因为,长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经过冬季之后,一旦身体没有完全放松就进行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损伤。

切忌盲目追求运动量。盲目加大运动量会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发感冒。初春时节,早晚温差大,14点到20点是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可以饮用一杯温开水,以帮助身体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补水要适量,建议运动前半小时喝两杯水。如果是户外运动,一定要带上水瓶,还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盐,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饮水时,一次不能饮用太多,应尽量通过增加喝水频次来补充水分。二是尽量选择室内运动,如游泳、瑜伽等。这些室内运动不仅可以避免中暑,还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面对昼夜温差越来越大的秋季,我们更需要保护自己。秋季晨练前,应先喝点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当然,还要注意保暖,运动前进行热身。

冬季应该更多地选择室内运动,这样不仅能防止疾病的侵扰,还能帮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运动量及运动时间不要超过原有基础的10%。一旦运动量太大或运动速度太快,极易发生腱炎、肌肉拉伤等问题。

养生是现代人比较注重的一个问题,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息风、养阳防风,而夏季养生应当重在养心安神、保健脾胃。从一年四季来说,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春夏养阳生发的季节特点进行养生,而顺应季节的养生,又应当从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四方面来养生。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五行属木,在我们人体中,肝是属木的,木性喜生发喜条达,人体到了春季,阳气应顺应自然、向外抒发,所以春季养生最重要就是生发阳气。助阳生发的力量一定要向外而长,从性情来讲就是轻而发散。

夏季主“长”,万物欣欣向荣,夏季五行属火,五脏中与之对应的是心,入夏时,养心最重要,夏季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心气最为耗伤,夏季调养务必做到神清气和,以养心神。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干燥的气候极易损伤肺阴,使人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秋主收,五行属金,对应肺,因此秋季养生重在润肺防燥。

冬季主藏,对应肾,肾是生命之根,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及免疫力,都和肾之精神密切相关,冬季补肾正合时宜。

四季饮食养生保健和四季饮食养生保健 十二五规划书籍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