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壶天福地(壶天福地的壶怎么样)

七月网2230

一、古人什么代表天地和谐

1、开天辟地创世以来,万物和生灵虽说不是一个物象,生存的形式不同,但都在一片蓝天下离不开阳光雨露,靠着正常的生态平衡滋生生命的轮回,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和谐生存,自然界生息延续着自己的轨迹,逆而行之的越轨会窒息这个世界。从古到今在葫芦文化的崇拜和图腾表现中,我们的祖先都在传承着这样的重要信息,呼唤着自然生态的平衡、人类簇拥生存的和谐。首先,从葫芦神话看:

壶天福地(壶天福地的壶怎么样)

2、最为典型的是两类,第一类,人类由葫芦孕生。神话说,在开天辟地的时候,在地上已有了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只是没有人。不知什么时候,在一个空旷的山谷里,长了一只大葫芦,里面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人。但是,他们没法出来。后来,从遥远的地方飞来一只大天鹅,把葫芦啄了个大洞。于是,布朗人的祖先和其他族人的祖先渐次来到了世上。第二类,葫芦使祖先在大洪水中得以再生。不知多少万年前,天神阿白偷偷地告诉人们说:“地上要发洪水啦,你们赶快搬到大葫芦那儿去住吧!”大家不相信,只有阿布帖兄妹照天神的话做了。不几天,地上果真发了空前的大洪水,一连九十九天水不退,人们都被淹死,只有躲在葫芦里的阿布贴兄妹幸免于难。后来,他们生育了五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熊、虎、蛇、鼠和毛虫,重新繁衍了人类。还有将上两个神话揉合成一个神话的。这就是神农架《黑暗传》所说的汉族创世神话。神话说:神的时代,由于诸神纷争,终于导致了一场大洪水,把人们都淹死了。这时,从洪水中飘来了一只大葫芦,玄黄老祖把葫芦捞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对少男少女。于是,他把兄妹命名“龙氏”。龙族便由此兴旺起来,人类也由此兴旺起来。上述葫芦神话的主角,第一类是人们所敬畏的始祖,第二类是人们所信仰的救星。始祖也罢,救星也罢,就是通过我们祖先对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明显的看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何等的重要。

3、远古到现在,“宗教”代表了人类的思想精神,葫芦图腾对中国的国教——-道教的影响极其深远。道家所宣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即所谓“洞天福地”、“仙山玉阁”。人到了这理想界即所谓“超然脱世”,“羽化而登仙”。道家把自已这种理想境界叫作“壶天”。“壶天”即是代表神仙居住的地方,当然是美好如意的境界了。这种的精神意识,广泛的渗透到了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从古到今我们人类的居住和环境,一直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建筑师及规划师论坛,专家俞孔坚先生的观点很确,他说:“景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美的背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是生态系统的含义。如果你居住的是好的环境,你会看到有山、有水,池塘荷花、甚至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围绕水的生命过程,里面有生物在生长,有物质和能量循环,是一个有功能的生态系统,有内在结构和特殊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等等多重关系。居住和景观就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它记载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故事,人类爱和恨的故事。

4、陶渊明是典型的道教门徒,他的作品透露的理想就是桃花源样子,桃花源就是一个葫芦:武陵人打渔进去,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两岸桃花,落英缤纷,然后水尽山出,山上有洞,仿佛若有光,洞里先窄后宽,蛇行而入,站起来,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呢?他反映了一种社会理想--反对压迫、追求天伦之乐,这种理想的居住和景观状态不仅在陶渊明的作品里表现出来,同时在历代思想家、文学家和画家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来。由此看来无论是道教的“壶天”、陶渊明的“桃花源”还是现代“景观学”都突出了浓烈的:洞天福地、天伦之乐、的和谐愿望。

5、三、奥运会福娃就是葫芦文化,呼喊着当今“和谐”强音:

6、创意者说明:"福娃"的五个原形及色彩,强调的是自然.,和平、平等,这就是典型的"炎黄子孙"葫芦图腾"传统生息意识表现,又非常符合当今世界人类和平共处的主调。其次,从奥运"五环"寓意看:“金、木、水、火、土、”五行及红.黄.蓝.绿.白.黒颜色,都象征生命意义,其葫芦特征就更明显,阴阳五行出自八卦,根据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礼记·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易经》:“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经·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易经。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礼记。乐记》:“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而百化兴焉。”他们以天地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男女之间的关系,把万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繁衍都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生生化化,无有穷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与“男女”互相对应,天地和男女的这种关系行为承担着维持宇宙永恒的责任,这两种化生即“两种生产”的责任无与伦比的重大.因此葫芦代表天与地是自然与生命,孕涵了自然界物象的和谐再生.从以上福娃和葫芦文化涵义看,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完全符合了葫芦的这种文化属性,因此说福娃就是葫芦。

7、环宇的旋转,世间的轮回,到了现代化的今天,生活环境和方式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祖先传承下来的这种天地间的和谐意识好像越来越强,人与人、人与天地间的和谐共处到了不可质疑的地步,这不仅是某一个人的愿望,更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期盼。

二、壶天阁的历史记载

1、壶天阁位于于泰山中路四槐树北,回马岭下,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1747年)拓建改名壶天阁,1979年重建,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阁楼建于高台之上,是跨道式门楼建筑,九脊歇山黄琉璃瓦顶,前廊式。

2、清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泰安太守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泰安府事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东西对峙,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

三、壶天阁到山顶多远

壶天阁位于斗母宫北,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拓建后改为今名,因道家称仙境为“壶天”而得名。清嘉庆年间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又清嘉庆间泰安知府廷璐于阁上题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门洞上双柏横生,盘结向上,奇伟壮观。壶天阁西北是回马岭坊。泰山登至此处,山势陡峭,峰回路转,马不能继续前行,故名。回马岭坊后有马蹄盘,因盘路陡绝岌岌,东南上而西北折,状如马蹄而名。

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下层为石筑,由12层条石砌成,东西宽14.5米,高4.75米。跨道拱形门洞,高3.1米,宽3.5米,总进深7.95米,其中北面2.4米系后拓展而成。拱脚角上施仰覆莲墀头石,东西有石阶通上层。台上建殿阁3楹,面阔10米,进深5.4米,通高5.9米,三柱五架梁,七檩前廊式,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柱子、檩梁及檐子、扒砖等均为水泥预制件。正间开门,装六抹隔扇门四扉,次间开窗装四隔扉窗,其上装支窗(上亮窗)。正间后面开一拱形门,两次间后面各开一拱形窗。

门洞的上面是1993年重修的三清殿,殿内供奉着三尊天神:元始天尊是道教的第一大神,左手虚拈,右手握棒,象征着混沌世界的无极状态;灵宝天尊手捧半黑半白的圆形阴阳镜,象征着从无极状态延伸到太极;道德天尊手持一把阴阳鱼扇子,象征着从太极生化出来的两仪。这便是一幅道教的宇宙演化图。

阁北有元君殿3间,内置元君铜像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坐北朝南,面阔11.5米,进深7.2米,高7.46米,四柱五架梁,七檩前后廊式。正间柱下有石鼓柱础,前面檐柱和老檐柱下覆莲式柱础,筒瓦五脊硬山顶,檐檩、阑额上饰墨线小点金彩绘。正间开门,装四扇六抹隔窗;次间装四扇四抹隔扇窗。正间内须弥座神台上供元君铜坐像。

关于壶天福地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