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帷幕。
【答案】: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帷幕。
安徽凤阳小岗“包产到户”在中国改革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农村看,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这一重大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阶段,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今天,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家庭承包制仍是必守的政策“底线”。从城市看,最先在农村推行的承包制,后来被普遍移植到企业改革中,直接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国改革态势。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今天,无论是保障农产品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还是扩大消费,都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稳农富农。更重要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改革确立了一条基本原则,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视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小岗改革的“起点意义”都不会消失,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永在!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什么和什么
法律分析: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以小岗村“大包干”为原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试验被推向全国各地。从1979年到1982年的这4年中,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从6095亿斤增长到了7090亿斤,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长到了270元,到1984年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第四条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