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以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是世界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扩展资料
彗星特点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周期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公转轨道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
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以下哪部著作
《春秋》
中国古代关于彗星的纪事也很早,最可靠的是古书《春秋》对出现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彗星记录:“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从鲁文公十四年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史书对哈雷彗星出现的记载多达31次(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平均周期是76年,因此大约每隔76年它将出现一次,1986年它再次出现),且记述详尽。
“星孛”是我国古代对彗星的称呼,此外还有蓬星、长星等称呼。
扩展资料:
哈雷彗星的周期: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但是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
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星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彗星
我国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
《春秋》。
据《春秋》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七月秋天的时候天上有星星奔向北斗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比西方早670多年。
此后,从秦王政七年到清宣统二年(前240~1910)的两千年间,哈雷彗星29次回归,中国都作了记录(有说共记录31次)。这些不间断的记录对现代研究哈雷彗星的轨迹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扩展资料:
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4世纪甘德的《星占》。
正史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至1638年,见于正史中的太阳黑子记录约百余例,散见于其它汉文载籍的记载可能更多。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雷彗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