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健康杂谈网(健康论谈)

七月网1640

一、健康杂谈(13)阳热之体

   健康杂谈(13)阳热之体

健康杂谈网(健康论谈)

          黄岐之

          (一)

    天地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分阴阳,阴阳相错,而变由生。“阳化气,阴成形”。

   阴阳不可见,寒热见之。阴阳盛衰,是阴和阳的偏盛或偏衰,而表现为寒或热、实或虚的病理变化,其表现形式有阳盛、阴盛、阳虚、阴虚四种。

   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即,阳虚阴盛则寒,见寒性;阴虚阳盛则热,见热性。

   阳虚见寒属虚证,表现为虚寒,体质为阳虚体质(见本文集“阳虚之体”);阴虚见热,表现为虚热,体质为阴虚体质(见本文集“阴虚之体”)。阴或阳的虚衰,主要是指“正气不足则虚”的病理变化。这是阴阳平衡的“秤杆”中,因秤盘(阴)或秤砣(阳)减量,产生了不平衡。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阳偏盛和阴偏盛病机的特点。阳盛见热,表现为实热,体质为阳热体质。阴盛见寒,表现为实寒,体质为阴寒体质。这是阴阳平衡的“秤杆”中,因秤盘(阴)或秤砣(阳)增量,产生了不平衡。

          (二)

    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气偏亢,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其病证是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

   阳盛则热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盛产生热性病变,以及燥、动之象,出现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由于阳的一方偏盛会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衰,所以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同时还会出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阳盛伤阴,阴液不足的症状,有“阳盛则阴病”,阳盛则阴虚。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阳盛。邪客于阳而致阳盛,阳盛必损阴,但阴虽亏而尚未达到阴虚的程度,阴仅相对不足,其病机为阳盛而阴未虚。

   若阴由相对的不足转而成为绝对的虚损,阳盛与阴虚并存或只有阴虚而无阳盛,则病机便从实热转化为实热兼阴亏(阳热和阴虚混杂)或阴虚内热(阴虚)。

          (三)

    阳热体质是体内阳盛实热,阳气偏盛,身体性能亢奋的体质。体质形成多为先天性原因,感受温热阳邪或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

   阳热体质对寒凉气候适应力较强

   阳热体质常表现出身体强壮、脸色发红、经常烦躁、容易生气、声音很高、喜欢凉、怕热,并且口渴,喜欢喝冷水,小便有热痛感,大便很臭,而且口气也很臭。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

1.热邪内盛,故身见壮热喜凉。容易流汗,喜凉怕热。

3.热扰心神,轻者烦躁,重者神昏谵语。

5.热伤阴液,则小便短赤,口喜冷饮,引水自救。

6.舌红苔黄为热邪之征,舌干说明津液受伤。

7.热为阳邪,鼓动血脉,所以脉象洪滑数实。

          (四)

    阳热体质易发高热,多为急性病、暴发病;体味重,容易长痘疹;内脏较热,易发生便秘、小便热赤、大便熏臭;呼吸气粗,容易腹胀;甚则狂躁、昏迷、舌红苔黄燥、脉洪数等症。女性经期易提早,分泌物浓,常有异味。治疗大法当清泻阳热,“治热以寒”,用“热者寒之”的法则治疗。中药方剂可咨询中医生,对症施治调理。

   阳热体质的调养原则是清热解毒。平时饮食应该注意清热泻火,养阴清热,疏肝平肝。注意以下方式的预防保健。平素注意调护改善阳热体质,防止疾病发生。

1.饮食调理 平常应多摄温凉性食物,鸭肉、蛋白、蟹、海带、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异果、杨桃、竹笋、冬瓜、黄瓜、丝瓜、苦瓜、黄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针、茄子、莲藕、筊白笋、薏仁、茶叶、绿豆、绿豆芽、盐、酱油、白糖。在饮食方面,燥热体质者宜清淡饮食,可多吃芝麻、蜂蜜、水果(柿、梨、荸荠、枇杷等)、蔬菜(番茄、冬瓜、萝卜、藕等)、鱼类、豆制品等清淡食物,还可以食用百合粥、枸杞粥、山药粥等。另一方面忌食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物如羊肉,温热性食品及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也要少吃。

   在冬天是不适合进补,尤其是火锅烧烤类的食物,因为牛肉羊肉都是一些大补上火的食物,过度的进补的话,是会加重阳热的状况。禁忌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导致吸收出现问题,让阳热体质更加严重,多喝水,避免毒素堆积在体内。

2.生活起居 平时要早睡早起,适当的进行一定运动锻炼,是可以很好的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平时也是要学会适当的放松心情,改善我们内心烦躁和失眠的状况。

3.心理调养 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4.运动养生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去。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

5.四季养生  阳盛体质与地理气候等有一定关系。如果长期处于炎热地带,就容易形成阳盛体质。

          (五)

    阳热体质的人除日常生活及季节保养外,还可以结合中医的其它方式保健。

1.药膳。萝卜豆腐汤。白萝卜500克、嫩豆腐200克、精盐、猪油、味精适量。(1)将白萝卜切成细丝状,嫩豆腐捣成泥状。(2)锅中加清水浇沸后,放入白萝卜丝、猪油煮沸,再加入豆腐泥共煮2-3分钟后,加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2.药粥。绿豆粥。石膏粉,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绿豆含有丰富营养元素,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等作用,夏日喝绿豆粥去火,但身体虚寒者不要多食。

3.药茶。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

4.按摩。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手指指端按压内庭穴,治疗由于身热或者内热引起的口疮、口臭,效果突出;按摩太冲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曰,“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浊气上逆,阳降化阴不顺,阳气不秘,阳气偏见而显阳热。

二、健康杂谈(15)人体禀赋

   健康杂谈(15)人体禀赋

          黄岐之

          (一)

   人之体质是在生命过程中,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的、稳定的特质。主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等方面。影响体质的因素有:先天禀赋、后天养成、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方式、饮食、疾病等。

   健康与体质密切相关,认识体质才能了解健康,保健养生,这是众人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部分。常人体质偏颇,易形成亚健康状态,了解和掌握个人体质特点才能开展有效的保健养生活动。

   身体的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亚健康的桥梁。身体的健康状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是变化的,当健康状态进入亚健康状态,身体就可能患病。健康之人是无忧的,患病之人是常处在痛苦之中。常人患病治疗就得寻医问药,亚健康须自我保健养生。

   为何体质偏颇因人而异?《健康杂谈》文集对常见体质进行了疏理,了解不同体质的形成原因是不相同的,但先天禀赋是首要的、根本的,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现代医学认为,不同人体的遗传基因不一样,基因即有遗传,也有变异。基因是人的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的新陈代谢活动之源。中医认为,精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中医学说的先天之精包括现代医学的基因,都是先天禀赋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决定基因的遗传,后天之精影响基因的变异。人之先天禀赋不同,其体质各异,先天决定后天。因此,保健养生的意义是通过后天之精作用的调理,改善个人自身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基因或先天之精特殊的体质,特禀即异常禀赋。

   特禀体质的人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是因为卫气虚损不能抵御外邪所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特禀质养生以健脾、补肾气为主,以增强卫外功能。

   特禀体质成因与先天禀赋不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密切相关。特禀体质表现为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形体,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1)特禀体质有多种表现,有的人经常无原因的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人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

(2)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及中医所称“五迟”、“五软”、“解颅”等。

(3)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如胎寒、胎热、胎惊、胎肥、胎痫、胎弱等。

         (三)

   特禀体质表现与一般疾病不同,需专业医生诊治。

   中医认为过敏与肺气虚有关,治疗原则以益气固表为主,常用玉屏风散,中药常用黄芪、党参、浮小麦等。而某些遗传疾病多认为与先天肾气不足有关,治疗原则以补脾益肾为主,用药多以菟丝子、肉苁蓉、山药、茯苓、鹿茸、肉桂等。特禀体质易发病证各异,中药方剂可咨询中医生,对症施治调理。

1.遗传病体质大多是不可逆的,但通过优生优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等方法,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或减轻遗传病的症状。

2.母亲在妊娠期间注意养生调护,避免胎儿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胎儿顺利的生长,是防止胎传体质产生的根本途径。

   虽然先无遗传是造成特禀体质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后天加以调养,也会使这种偏颇的体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调养原则为饮食讲宜忌,起居有节。

1.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搭配要合理。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蟹、虾、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食物,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2.起居应有规律,积报进行身体锻练,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3.保持室内清洁及生活用品的清洁。春季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花粉过敏。

          (四)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四圣心源》曰,“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人与天地相通,天人合一。阴阳初始,于是有生之初气,称为祖气,祖气是人体阴阳未分的状态。祖气开始产生时,美好与恶俗、清新与污浊混杂在一起是不一致的,厚重淡薄完美缺陷的标准也不是一样的,后天的聪明愚蠢、长寿夭折、富贵贫贱可以判别出来,这就是生命传承了祖气的缘由。(见注)。

   祖气藏先天之精气,人之生命过程及禀赋是先天之精气的偏见。

(注:美恶、清浊、厚薄,在此是用表达祖气中的差异,贵贱贫富是表达人生之命运不同。“所谓命”应指人的身体健康变化,不是广义的人之生活命运变化)

三、健康杂谈(2)健康之美

   健康杂谈  (2)健康之美

           黄岐之

   当我们看到活泼好动,稚气的小孩;遇见矫健雄壮,豪气的青年;发现稳健迈步,睿气的老人,都有健康之美的感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体质不同,健康各异,是因为生命的自然、生动,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当人体轻身气爽,心静神宁,感觉自然美好,健康之美便油然而生。

   中医认为,人之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及协调和谐是生命健康的内在美,表现在精足气旺有神。精气神是健康之美的外在表现,即“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健康之美重在内在美,而表现出外在美。内在美则一定会有外在美,外在美不一定是内在美表现,重症病人的回光返照就是一种假的外在美,还有经精心装饰的外在美也是假象。五脏六俯气机升降正常,体内阴平阳秘,是其内在美的根本。阴阳不可见,精气神难揣摩,但每天身体的活动及感受是可以观察到或了解到的。

   平和体质的人表现出系列外在特征,综合体现出身体健康之美。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形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常见表现:气色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少生气、不抑郁。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分析判断人体状况,自我体质分析也可以如此。

一望,望色形:望面色。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望眼神。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望鼻色。鼻色明润;望唇色。唇红润;望舌色。舌质淡红、润泽,苔薄白;望发色。头发盛长而黑;望牙色。牙白坚固;望大小便色和形状。

望体形。体形匀称,肥瘦适中,健壮。

身体各处皮肤色形变化,着重五官九窍和头手足之处。

二闻,嗅异味听异声:嗅体味。嗅汗味。嗅口味。嗅大小便味。听耳音。听呼吸声。听活动关节异声。

三问,问自已的感受:睡眠睡熟时间足够;口味好,口鼻识辩味道,不挑食;视力好,观看自然景色,心景舒畅;活动轻松有劲,有张有驰;大小便通畅,舒适;情志正常,不异常急燥,不莫名其妙喜悲和恐慌;感觉天气变化,知晓冷热和湿澡更替;身体是否有痛、胀、痹感觉。

四切,切脉摸体:清晨醒后常自切脉,脉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洗浴或休息时,捏摸身体各部位,无异常痛疼或无知觉感。

   有道是:求医不如求已。运用四诊诊断身体状况,自已比别人更方便,更确切。身体健康状态是自已最容易知晓的,也是身体变化知情第一人。因此,自已不仅是个人身体健康之美的欣赏者,自已也是最好的养生师。

   身体健康的上述特征,反映体内生理状态。例如:

1.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

2.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脏功能及循环功能良好。

3.小便通畅,每天尿量适中,便后舒适,说明泌尿功能正常。

4.大便每日一次或两次,便后舒适,无腹痛、腹泻,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5.脉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6.身体强壮且无寒热之偏的体质,阴阳无明显偏颇。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但它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健康的人对健康的良好状况习以为常,常缺乏健康之美的感受。当身体不适或疾病缠身时,才感觉到身体健康的珍贵,身体健康的美好。

   “追求标准或时尚的人体身材美”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误区。众所周知,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健康是生命的基本,是人体之美的本质所在。追求所谓标准的美,不仅丢掉个性化的真实美,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人体是各不相同,每个人体都是自然的。因此,除人体损伤外,手术或过度改变方式美容人体,弊大于利,是不正确的健康之美观念。

   关心自身健康,要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掌握基本方法,才能了解身体状况,鉴赏身体健康之美。有了个人的健康之美,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之美。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工作能玩耍,其乐无穷。

文章分享结束,健康杂谈网和健康论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