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海军崛起(海军崛起pc电脑版)

七月网4890

一、海军在国防安全上起到的的作用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与周边国家存在岛屿主权争端,还受到其他大国的海上围堵,需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

海军崛起(海军崛起pc电脑版)

2、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近年来,中国在海外人员、投资等各方面的利益在不断增长,尤其是非洲和中东地区,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有力武器,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3、是“富国强军”战略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海军先后出动舰船30多万艘次,完成了护渔护航、保护海上石油平台、进行海洋测量和海洋大气观测、建设无线电导航系统、布设航标、铺设海底光缆等任务,为我国海洋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核心军事能力不断提升。海军一体化综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6年至2008年,海军先后3次组织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综合演练。完成了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和相关海区海洋基础测量,填补了多项海洋环境信息空白。

训练改革成果丰硕。围绕打赢目标,海军加大了训练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远洋综合保障实现新的突破。建成了一批大型战略母港、骨干机场和后方战略仓库,建成了数十个舰船、飞机及装备维修基地,后勤和装备保障的规模、结构、功能逐步拓展,为实现海军走向远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军事人才战略工程成效显著。每年从国家重点院校吸收引进各类专门人才近千人,高素质人才群体成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海军是维护世界和平之师(专家解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海军与新中国共成长

二、驱逐舰:“海战主力”崛起之路

自驱逐舰诞生以来,各国海军从未停止过对其研发改进。驱逐舰作为一种多用途军舰,从19世纪90年代起一直是海军的重要舰种之一。

现代驱逐舰装备了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担负进攻性突击任务,又能承担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以进行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由于作战功能十分广泛,驱逐舰一直受到各国海军青睐。

从昔日的“轻骑兵”到如今的“多面手”,从海战场上“初露锋芒”到鏖战大洋的“主力担当”,驱逐舰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将如何继续“升级”?

19世纪后期巨舰大炮成为全世界海军发展的“主旋律”——许多国家致力于组建战列舰主导、巡洋舰为辅的舰队,希望凭借吨位更大的舰船、尺寸更厚的装甲、威力更大火炮称霸海洋。

1877年鱼雷武器广泛应用,英国制造出第一艘鱼雷艇“闪电号”,排水量在30吨左右。凭借体积小、航速快、转向灵活等特点,该型鱼雷艇可以近距离发射鱼雷,且很难被击沉,极大地威胁了巨舰的生存。就连当时的“海上巨无霸”战列舰,都要对其退避三舍。各国争相仿造,同类舰艇很快得到普及。

1892年英国亚罗公司利用蒸汽动力技术,与海军合作设计出一种新型反鱼雷舰艇——鱼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这种舰艇可以装备多门中小口径的火炮和鱼雷,既能对付鱼雷艇,也能与鱼雷艇一样进攻大型水面舰艇。

1893年10月,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哈沃克”号正式下水。这艘舰艇由英国近代海军之父费舍尔主持设计,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

“哈沃克”号排水量超过200吨,航速约为27节。虽然吨位和火力不敌巡洋舰,但它机动性高,足以凭借速度追上敌方鱼雷艇,并用火炮轻易消灭对方。而且该型驱逐舰同时装备了火炮和鱼雷,能向敌方大型军舰发动鱼雷袭击,代替鱼雷艇完成任务。

随着驱逐舰问世,鱼雷艇惨遭压制,沦为海上任人宰割的“活靶子”,最后被“驱逐”出历史舞台。驱逐舰初露峥嵘,逐渐成为各国舰队的常备舰种。

进入20世纪,驱逐舰的吨位变大,开始装备重型火炮和大口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也得到大幅提升。此时,驱逐舰的排水量约为1000吨,虽然无法在海战中与万吨级战列舰正面“硬刚”,但多艘驱逐舰也能对战数量较少的三四千吨轻型巡洋舰。此外,驱逐舰可以在双方巨舰对战的间隙,利用夜幕、浓雾等天候使用鱼雷突袭,也能对敌舰造成威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在海战中频繁亮相,多次完成重要任务。赫尔戈兰湾海战中,英国出动30多艘驱逐舰偷袭德国军港,击沉德军多艘驱逐舰。

日德兰海战后期,英德两军在浓雾中正面遭遇,英国一支驱逐舰队使用鱼雷击沉了德国1.4万吨的“波默恩”号战列舰。

后来,德国开展无限制潜艇战,英美两国的驱逐舰在护航任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驱逐舰逐渐趋向大型化,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强。英国在研制V级驱逐舰后,又建造了W级驱逐舰;

美国参战后,巴斯钢铁厂和伯利恒造船厂联合建造出了“维克斯”级驱逐舰与“克莱姆森”级驱逐舰。驱逐舰的续航能力相较于诞生之初,发生质的飞跃,已然具备随主力舰队遂行远洋作战任务的能力。

一战结束后,驱逐舰依旧发展迅猛。世界军事强国为减少军备竞赛,通过签订条约对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等主力舰只进行限制。在此背景下,驱逐舰自然而然成为各国暗中博弈的手段,其吨位被提升到1500吨以上,火炮与鱼雷发射管的口径均有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战斗机大规模列装,舰队防空能力成为重要战术需求。一支舰队必须配备若干艘驱逐舰,来构建完备的防空火力网。驱逐舰吨位进一步加大,雷达航电方面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驱逐舰依靠其丰富多样的作战功能持续受到各国海军重视。其首要任务不再是以鱼雷攻击敌水面舰队,转而变成了反潜作战。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薛尔曼”级驱逐舰与超大型“诺福克”级驱逐舰,引领驱逐舰的技术潮流发展。防空专用的火炮逐渐成为标配,舰上装备的鱼雷武器开始应用于反潜作战。

导弹时代的来临,使得驱逐舰的进攻性能发展驶入“快车道”。1955年,一艘名为“基阿特”号的“基林”级驱逐舰,在波士顿海军造船厂改装,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

在配备导弹、实现火力“扩容”后,驱逐舰甚至可以和战列舰、巡洋舰一较高下。加之驱逐舰体型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各国海军逐渐淘汰了成本高昂且目标庞大、容易被命中的战列舰和巡洋舰。驱逐舰终于从战场边缘走向舞台中央,慢慢进化为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英格尔斯造船厂建造“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掀起模块化设计革命,并开创使用燃气轮机动力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美军对该型战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战舰的满载排水量突破8000吨。

改进后的驱逐舰拥有出色的反潜能力,装备了“海麻雀”舰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此外,该舰装备了电子战系统和各种综合指挥系统,兼具反潜、对空、对舰作战能力,拥有较强的战略威慑和打击能力。

随着驱逐舰吨位不断增长,英国军工企业曾试图为其“瘦身”。20世纪70年代,英国维克斯公司、坎默·莱尔德公司、斯旺·亨特公司等联合研制“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该款驱逐舰排水量为4000余吨,长125米,与同期的美国“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相比,明显轻盈许多。

“谢菲尔德”级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火控雷达、对空雷达和搜索声呐,并搭载一架“山猫”直升机可以称得上当时较为先进的驱逐舰。

但由于体型太小、装甲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战舰的战斗力。

1982年马岛战争中,3艘“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参战,其中2艘被阿根廷导弹击沉。

沉痛的教训之下,“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只能进一步改进雷达,加装密集阵近防火力,吨位也随之提升了几百吨。

发展至今,驱逐舰已经演变为多用途的中大型军舰,成为大型水面作战舰种。在研发新一代驱逐舰的进程中,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应用新技术,推动驱逐舰向大型化、信息化、模块化和多用途方向转变升级——

第一,提高舰载系统综合集成程度,向一体化与高效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海上作战任务不断拓展,驱逐舰已成为一种各型武器和传感器日趋密集的作战平台。

未来的驱逐舰,将更加重视系统综合集成建设,通过功能整合和结构优化,将各自独立的舰载系统转变成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系统。这不仅能提升舰艇的一体化程度、减少占用空间、便于舰艇布局设计,还能提高舰艇的操作效率,减少人员需求及相应工作量,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第二,应用新型动力系统,形成经济、高效、稳定的动力模式。驱逐舰的动力系统,关系到航速、续航力、机动性和隐蔽性等性能,相当于舰艇至关重要的“心脏”。

在论证新一代驱逐舰动力系统时,英美等国综合考虑布局、功率、效率、冗余等方面,最终选择了综合电力系统。

这种系统能统一协调全舰用电要求,提高动力利用效率与稳定性;可以省去传统动力方式中的传动轴、变速箱等设备,实现更为灵活的布局;同时减少主要噪声来源,削弱了噪声信号,使舰艇具有较好的隐身效果。这一系统还能提高电站冗余能力,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以便应对后续舰载高功率雷达、电子设备和定向能武器上舰带来的大规模电力消耗,更好地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增强舰艇海上作战的灵活性。

第三,更新舰载机并配备无人机,提升驱逐舰作战半径。

舰载机是驱逐舰执行反潜作战任务时不可替代的海上机动作战力量。它可以有效扩大驱逐舰的反潜作战范围,提供重要空中支援能力。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搭载的SH-60B/F直升机计划将被MH-60R反潜直升机替代。

MH-60R直升机采用性能更先进的电子系统,新增的逆合成孔径雷达能够提升探测精度和灵敏度,武器系统也得到升级。

未来驱逐舰搭载无人机作战成为大势所趋。驱逐舰搭载无人机,可以提高对任务海域的监视与侦察能力。如果无人机和驱逐舰实现集成,将填补水面作战能力的空白,让驱逐舰在广域范围内具备有效监控能力,实现全天候态势感知。这将更有利于海上作战的快速指挥决策,更大程度发挥战术优势。

第四,兼容多种新型武器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俄罗斯加紧研发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计划未来,共架发射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等多型导弹,让新一代驱逐舰能兼容多型武器系统,强海上综合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也在进行垂直发射系统升级改进,包括导弹集成、软件升级、技术更新等,意在使更多武器实现垂直发射。前不久,有报道称,日本决定在2027年前对海上自卫队全部8艘“宙斯盾”驱逐舰进行改装升级,将“战斧”导弹整合进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技术的进步,各国也将研究重心放在了继续扩展驱逐舰的通用能力、尽力实现更多型号导弹共架发射,希望借此提高驱逐舰的单舰作战能力。

三、日本海军是如何崛起的日本海军发展史介绍

1、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各方面的国力都得到了急速的提升。日本的这场改革运动,直接让他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为什么日本海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步如此神速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日本海军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其实日本能实现弯道超车有实力也有运气,总体来说强大的学习和研发能力使得他们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完成了逆袭。

2、海军一直被认为是最需要底蕴和时间积累的技术型军种。也因此有了百年海军之说,意思是海军的建设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有符合预想的结果。

3、但近现代历史上的日本海军,却似乎是这个现象的异类。从明治维新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的海军力量从默默无闻一直急速发展到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势力。其速度之快与力道之猛,都让观察者们大跌眼镜。

4、那么,日本海军的近现代崛起之路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可怕的弯道超车速度,又是哪些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呢?

5、百年海军的说法固然没错,但这并不代表后发追赶者没有办法去获得捷径。二战前的日本海军发展历史,就是得益于技术发展背景和正确的外交手腕。所以,才让日本海军在100年内成为了世界前三的海军力量。即便是在二战后,这个历程还在发挥作用。

6、很多人都将日本近代海军发展,定义为弯道超车的典范。即便是最后输给了美国,也不应由海军本身要负担主要责任的。仅以截止1942年年初的90年时间来看,日本海军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但这恰恰不是日本人追求什么弯道超车的结果,而是他们非常明智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潮主流。

7、早在德川幕府执行锁国政策的时代,日本就一直有部分知识精英们通过与荷兰人的交流,获得了被称为兰学的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成果。在清朝打输了鸦片战争之后,幕府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海防力量羸弱。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通过与荷兰的合作获得了一些近代的海防与海军技术。甚至在美国海船抵达日本的第二年,就造出了首艘19世纪早期标准的风帆战舰。

8、幕府彻底倒台前夕,日本已经通过荷兰引进了大批近代海军设备与教材。幕府晚期的海军,开始装备速射炮与蒸汽动力,在规模上也远超同时代的大部分亚洲国家规模。加上地方上还有比较重视海军的萨摩藩,也自己搞了一套比较独立的海军体系。在明治维新到来前,日本已经完成了海军近代化的学前班准备。

9、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则以原来的萨摩海军人才为班底,组建大体上效仿英国皇家海军的近代军事力量。但因为当时英日之间的关系比较一般,英国也没有任何扶持日本海军的意思。所以早期进行近代化的日本人,就只能依靠有限的财政去购买来自不同国家的军舰。与英国有竞争关系的法国人,就是日本早期海军的影响人之一。

10、虽然初期的起点不高,但是日本海军却生活在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海军技术在10年内就面临新技术的替代,军舰服役8年左右就开始落伍,超过10年则根本面临淘汰。所以,日本海军在前期的规模不足,并不影响他们在下一次技术更新换代时再加速跟上。

11、英国从开始19世纪的80年代慢慢转向联合日本。日本也非常果断的在外交上与之靠拢。随即,就不断躺在皇家海军与英国银行业的大树下乘凉。

12、短短10年内,日本海军就从一支初步近代化的小规模海军,发展为远东地区的重要力量。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现代化的成果接受了考验。而漏洞百出的清朝,也随着北洋水师的覆灭而被英国放弃。此后,日本海军在技术上也全面倒向了英国,并在英日同盟签署的前后,淘汰了大部分非英制的军舰。

13、在决定性的日俄战争中,使用大量英国军舰的日本帝国海军,第一次代表东亚势力击败了代表欧美势力的俄罗斯海军。日本也正式被认可为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之一。加上1900年参加了庚子-义和团战争,使得其成功加入了国际外交俱乐部。这都是日本海军迅速发达起来的原因。

14、很快,外交正确与技术进步又一次帮助了日本。在一战前的10年里,他们开始通过引进英国技术来自制新的无畏战列舰。在一战开始后,又迅速引进了当时才出现不久的水上飞机。在1914年的青岛战役中,这些新装备成为了日本海军封锁青岛及周边水域的主力军。他们飞机还通过水上飞机母舰抵达战场,并与德军侦察机发生了远东历史上的首次空战。

15、但德国海军依然有舰队和劫掠船肆虐的时候,日本海军也组织舰队加入了协约国的巡逻队伍。数支编队在东海、西太平洋甚至印度洋地区巡弋,维护国际海运秩序的安全。这又是一次成功利用国际局势和技术发展背景,壮大海军的教科书级操作。

16、到一战结束,航母的时代已经呼之欲出。日本也紧跟英国人的脚步,发展自己的专用航空母舰。由于竣工时间更早,便将凤翔号变成了世界上首艘服役的专业航母。

17、然而,随着英日同盟的解散和1929年的全球经济萧条,日本在外交上出现重大的策略性失误。这方面的原因和背景还有很多,这里就不方便逐个展开。但日本海军也从此失去了过去赖以跟上世界先进步伐的顺流。虽然靠着吃技术老本和财政的不合理支持,日本海军在二战开始前还有过不少进步。但这些成果大都不是本质性的提升,不具备决定性意义。

18、最终,旧日本帝国海军在1942年的年初成为了短暂的世界第一。然而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们就开始遭遇一系列挫败。

19、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海上力量又重回了明治维新时代的老路。虽然与美国合作在一开始具有半逼迫性质,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再次处于政治正确的一方,背靠整个国家外交联盟。同时,享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技术支持。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是日本加入美国主导体系的丰厚报酬。

20、所以,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的海上力量就再次完成了复兴。若非和平宪法的束缚,其规模和装备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具威胁。

好了,关于海军崛起和海军崛起pc电脑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