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安江农校(安江农校简介)

七月网2450

一、你知道湖南怀化市安江农校吗

1、能不知道吗,我就是该校恢复高考后首届77级1班学生。当时就招了两个班,77级1班2班,共80人。当然,同时还有“社来社去”学员三百多人,约七、八个班。

安江农校(安江农校简介)

2、什么叫“社来社去”?就是由人民公社社员身份而来,毕业后仍旧回公社当社员,他们只学一年,我们得学三年。但一年后国家农村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毕业后全部成了国家干部,我们毕业后,农业技术岗位全部爆满,我们只得改行干别的去了,一天老本行都没干,此是后话。

3、当时学校全称:湖南省黔阳地区农业学校,属中专性质,地址今属怀化市洪江市安江镇。

4、当时的学校生活非常艰苦,生活费每人每月12元,粮食定量每月30斤,其中生活费学校负责平均11元,个人负担1元。为什么说是平均11元呢?因为要评出最困难的、中等的、较好的,最困难的生活费全免,中等的个人出1元,较好的出2元,因此每次评选时都争破了头,人人都抢着哭穷,都说自己祖宗十八代都是贫农,搞得学校没办法,实行一年后,干脆每人都出1元,这才平息。

5、当时就餐每月底开始发餐票,用油印机印的,每张餐票都注明了年月日、早餐、中餐、晚餐,如果不去吃,过两个小时就作废,没有商量余地;星期天只有早餐、晚餐,没有中餐,家境不好、上不了街就只好硬扛,而且学校离镇上还有七、八路,没车,只能使用“11号自行车”一步步量。

6、那伙食怎么样呢?每餐必不可少的就是榨菜皮,注意:不是榨菜中部,只是表皮;再就是或豆腐、或青菜,最多一星期会有一丁点儿肉,平时没见几颗油星。

7、米饭是蒸饭,校园草丛中四处堆放着数不清的土饭钵,就是用这些土饭钵装上三、四两米,加上水放到蒸笼里烧锅炉蒸(就餐时必须拿着洗净了的土饭钵才能打饭),水放多了,米饭可能溢出钵子半寸,水放少了,米饭可能只有大半钵。

8、有一次我遇到真就只有半钵的饭,实在忍不住,就提议换一钵,那个粗壮的男炊事员看我不顺眼,随手拿了前面人不要的、高出钵子半寸的饭,我不要,坚持再换,那人理都不理就去接待别人了,我怔了几分钟,火气突然直冲头顶,抓起散落的米饭狠狠地向那人脸上砸去!那人当然不是善茬,立即冲到外面饭厅跟我动起手来,哈哈,我可是上过山、下过乡的顽主,没几下就被我摁在地上,一顿饱打!不过毕竟没吃过多少猪肉,拳头真不硬,打了半天也没见其鼻青脸肿,只听外面几圈人围着喝彩。没多久,学校保卫部门来人,将我带去,我坚称是对方先动手,我是自卫反击;随即,我被带去校长室,光荣地受到了校长接见,校长姓管,满头白发,南下干部,和蔼可亲,并未听我废话,也无喝斥,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批评是肯定的,但并不严厉,之后还送我走出房间,我之后不仅不受此影响,反而让老校长记住了我,远远看到总要叫住我上前,叮嘱几句。唉,老校长想必早已作古,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在我心头萦绕。今日说起,难免泪眼婆娑。

9、写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人看?如果推荐量过万,一定再接着说下去,待续吧!

10、袁老工作的安江农校在湖南怀化市洪江区安江镇。

11、别看现在安江是个镇,过去可是怀化的首府。那时候叫黔阳区。

12、安江在雪峰山脚下,进出都要经过大山。以前没有高速公路,都是盘山公路,有的路段还在悬崖边上。经常发生车祸,最危险的路段是鸡公界。解放前鸡公界有土匪拦路。可见当初袁老工作的地方条件多艰苦。

13、 10多年前安江才通高速公路,在山底挖隧道修通,最长的隧道叫雪峰山隧道。全长7000多米,用时两年才修完。

14、近几年才通火车,(衡邵怀)动车。在袁老的提议下,安江镇设了火车站。

15、当初袁老跟老婆两地分居,安江到长沙交通及不便捷。现在交通通畅了袁老却走了。难过啊。

16、怀化风景很美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只不过怀化人低调务实(跟袁老作风一样)不怎么旅游宣传,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日本投降就在怀化芷江签下受降书。现在芷江还有受降纪念坊。

17、袁老的老婆口音偏芷江音,估计是芷江或芷江周边的人,袁老的口音很杂,四川普,长沙普江西普都有,有时候还杂了芷江口音,也许是跟他老婆相处久的原因吧。

18、除了安江,芷江。怀化还有许多美景。沅陵凤凰山(张学良将军曾软禁在此)。黔城古城,洪江古商城。黔城古城是《恰同学少年》的拍摄地。怀化的自然风光也很美,比如通道万佛山。还有很多美景说不过来就不一一举例。怀化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巫术发源地,湘西赶尸,苗疆放蛊等等。隐士高人很多,但大多低调。许多本地人都不一定了解。

19、往事历历在目:那正是华国锋抓捕四人帮后"抓纲治国"的年代。那时刚结束文革内斗动乱,全国工,农业十分落后,物质十分贫缺,处处闹饥荒,人人带饥色!一切食物都要凭票证,真是百业待兴。幸有邓公奋力改革,以“重视科技,尊重人才”为要,首先恢复高考选才,全国迅速呈现一片你追我赶,人人奋发图强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祖国出力的繁荣景象。

20、记得那时虽然贫穷,饥饿,落后。每个人除几件破旧衣服外,私产一无所有。但人的精神面貌很好,人人都爱学习,爱劳动,有理想,肯奋斗!愿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祖国和美好家园奋斗!

21、纵观现在,我国早已进入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小康盛世!物质应有尽有,饥饿贫穷的日子早已消失。然而,由于物质十分丰富,对后辈多是溺爱富养,导致部分年轻人所谓"躺平",失去奋斗之志,更有少数养成无技无能"啃老巨婴",岂不是悲哉?我祝愿对现代出生的年轻后辈必须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党史历史教育,励志图强爱国教育,让我中华后辈自强不息,祖国更加强盛!

22、弹指已进花甲。感恩能在安江农校亲听袁隆平老师的教导,让我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更感恩邓小平恢复高考选才,激励年轻人一生奋发向上,为祖国为社会出力!

23、安江农校,是尊敬的袁隆平院士伟业起步的地方。

24、安江农校当年来了个农技员,他在那里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然后,这株稻被袁技术员挪过来研究与创新,在无数次地挑灯夜战备尝辛苦后,终于完成与其他稻种的基因杂交,这就一步一步地有了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并从此造福苍生,名杨天下。

25、安江农校因地处湘西腹地,当年好赖也是个中专,毕业生完成毕业即可转户口吃国家粮,因门坎不算太高,深受农家子弟亲睐。

26、安江农校藏之僻地却也不失为一方风水宝地,是个做学问求真务实的地方,是个出杂交水稻,出人才出院士的地方,相倍没人不服。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隆平先生宾乃农业科技巨匠,一生记挂百姓,一生只求家国丰屯,一生无党无派,活过九旬也算仙翁。

27、袁隆平院士对安江农校的感情特深这是不容置疑的。他总结一个人成功的八字诀是“知识,勤奋,汗水,机遇”,我以为除此无它。安江农校又使我想起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袁隆平先生应是此境中过从之人。试想,放在今日,还没报到或报到几天,就会有人嫌此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地选择离开了。而袁先生却安心扎营下来,用知识,勤奋,汗水去浇灌理想之花肋其遍地芬芳。然后,神农感动,让其慧眼发现神稻。然后,成就他成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假若不是安江,纵有知识,勤奋,汗水,是成不了这么大成就的。安江农校就是机遇,她功不可没,怎能遗忘?

28、安江农校不知今安在?但中国人讲饮水思源,讲知恩图报,我觉得不应小噍它非985,211,如若有心,真可以继续传承他的治学精神,用以笑傲群雄!!

29、安江农校,应是农业圣地,所有的人端起碗时,应对之持肃敬之心,持感恩之情!君以为呢?

30、因袁爷爷而出名,父辈曾经经常提起,座落在怀化河西小学后面2oo米处。

31、以前不知道,现在通过网络知道是以前袁隆平院士工作过的地方!

32、杂交水稻发源地,袁老曾经在安江农校生活工作了37年。

33、乡土地理学到过,我妈妈安江人,她也和我说过。

二、安江农校的历史沿革

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即原湖南省安江农校(现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校区)。坐落在雪峰山下、沅水之滨、有神秘的”物种变异的天堂”之称的洪江市安江盆地。这里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这里园前广场宽袤,稻田成片,园后沅水流经,交通舟,环境幽雅清净;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我沃;这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水量1378毫米,无霜期298天左右,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物种变异十分活跃,是办学、育人、农业科研之佳地,也是物种变异的天堂,“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源地”。安江农校校园解放前是闻名湘西的古刹胜觉寺。1940年9月,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从武冈县竹篙塘迁来安江镇郊胜觉寺。1941年11月,国立十一中学职业部改为“湖南省第十职业学校”。1950年11月改为湖南省农林技术学校“,1952年11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这里不仅是全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1964年,安江农校遗传学青年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师开始在安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着手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揭开了安江农校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67年,湖南省科委正式把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了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研究小组。1970年,袁隆平老师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首先发现“野败”材料,为杂交水稻研究找到了突破口。之后,在袁隆平老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全国大协作,于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湖南省安江农校研究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举世瞩目,袁隆平院士当之无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从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世界!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安江农校)见证了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掀起世界“绿色革命”的辉煌历史。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一方面把世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杂交水稻研究历史全过程,以实地实物及相关文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为丰富世界科技史的文物保护内容提供绝无仅有的素材。

1、“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正式确定命名。

2008年4月份经袁隆平院士慎重考虑后亲自选定,将安江农校确定命名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 2008年10月10日,袁老师亲笔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题写了园名。

2、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与利用协调会的召开。

2008年10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单位在长沙召开了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的“安江农校纪念园保护与利用协调会”。袁隆平院士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参会的领导及专家认为:“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是袁隆平精神与学术思想形成发展的见证,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资源。为了避免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湮没于历史长河,对农校严加保护非常重要且十分紧迫”;这反映出省市专家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文物保护项目的战略认识深度和国际视野的广度。

3、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利用。

湖南省文物局领导和怀化市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非常重视,多次到现场视察和办公。特别是市委李亿龙书记、政府汪辉副市长在现场办公时,要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把保护管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工作做好,并批示每年落实一定的保护经费。

4、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并积极开展保护管理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保护管理工作。早在1998年专门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机构,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明确了管理责任。

2004年,经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请并申报材料,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就被列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在保护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努力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科研供水设施改造以及袁隆平科研楼、袁隆平旧居、安江农校原教学办公楼、木板房等修缮美化以及除险加固处理。

2005年,为了加快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建设和保护工作步伐,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正式成立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请袁隆平老师担任总顾问,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业厅、农科院以及怀化市主要领导担任顾问,怀化职院主要领导陈兴中等同志任组长,全力抓纪念园建设管理工作。学院明确专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处,增加人员,共14名专职管理人员在辛勤保护和管理着这片功勋土地。

现在安江农校每年还承担着2000多名农民科技骨干的培训任务,有200余名农学专业高职学生在此学习和专业实习。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继续承担有袁隆平老师和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科研任务,18名科研人员继续在这里默默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每次袁隆平老师来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视察和指导工作时都对学校多年来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给予很高评价,现已形成创建、保护与利用并行的特色。

2008年9月,学院会同怀化市文物局制订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利用方案”,委托市文物处完成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及“四有档案”工作。学院会同文物部门现已报请国家文物局中国遗产研究院专家启动编制“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利用规划”。

2008年10月,在长沙召开“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项目建设协调会”,会议要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管理单位,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组织力量作好纪念园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

2009年2月学院向政府书面报告,请求将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特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安江农校现场考察,对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保护工作高度评价,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国保的申报和审批工作。

2009年9月10日湖南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正式宣布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安江农校在哪里

1、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稻源北路北50米。

2、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安江农校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稻源北路北50米。安江农校是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地方,袁隆平爷爷有三个愿望分别是让世界人民吃饱饭、在水稻下乘凉、亩产三千斤、正是有这宏伟的愿望学校组织一场研学来安江农学习袁隆平爷爷精神,安江农校定将永载历史,学校有许多文物,连树木都是一百年以上的,但是因为学校年代太久了许多建筑物都老化了,宿舍里空调环境不错,厕所很整洁。

3、安江农校一般指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是一所工、农、文、理兼容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职业院校,是杂交水稻发源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为名誉院长。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