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出自哪里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美国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
态度决定了你做事情的认真程度,而一般的人认真起来做事情会是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细节对于成功是很重要的,一个小小的不注意或是忽略,都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最终功败垂成。
细节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坚强的责任心。
罗曼·文森特·皮尔简介:
闻名世界的著名牧师、演讲家和作家,被誉为"积极思考的救星"、"美国人宗教价值的引路人"和"奠定当代企业价值观的商业思想家"。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他是他在世时几任美国总统的顾问,获得过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美国公民最高荣誉。
扩展资料
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2、认知功能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3、自我防御功能
态度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加对挫折的忍耐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这种观念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原则。
4、价值表现功能
态度还有助于人们表达自我概念中的核心价值,比如一个人青年人对志愿者的工作持有积极的态度,那是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他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他自我概念的核心,表达这种态度能使他获得内在的满足
态度决定高度的例子
1、诺贝尔
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
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做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了,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诺贝尔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卓越的化学家,最后更因发明了火药而成为巨富。当他死后,将他所有的财产全部捐出,设立了知名的诺贝尔奖。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奖励在国际上对于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经济及致力于人类和平有所贡献的人。
启示:从诺贝尔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一个深沉的感受,诺贝尔的成功,绝非只靠他的聪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气度与分享的态度。真所谓:"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2、爱迪生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瓦斯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爱迪生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
于是他和梦罗园的伙伴们,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启示:正是爱迪生这种永不放弃的态度,为他以后成为发明大王奠定了基础,他认真地态度决定了他成为发明大王的高度。
3、史泰龙
史泰龙创作的剧本遭受了一次次的拒绝打击。一次次失望,但他内心的信念从未消失!从来没有放弃过,在他遭遇1855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同意他出演《洛奇》,但片酬只有2.3万美元,史泰龙只能在这部影片中演一个打扫卫生的小人物,他就是利特尔·迈克。
三年多的准备,史泰龙终于可以一展身手,史泰龙丝毫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影片当中。1976年,《洛奇》票房在北美达到1.17亿,全球2.25亿,成为当时的年度前十电影。史泰龙的电影梦成功了!
启示:如果当初史泰龙就那样子轻言放弃,或者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那么想必也不会有他现在的荣誉,以及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4、王羲之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启示:正是王羲之对于书法的这种苛求,以及每天孜孜不倦的联系书法,才成就了他的传世著作《兰亭集序》,成为一代书法家。
5、吕蒙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启示: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吕蒙没有强大的毅力,也不能使他成为一代名将,名垂千史了。
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深度怎么解释···
态度是决定你能不能把一件是或者其他东西做好的基础。当你端正态度就一定会做好(最少不会很差),这样就能产生了高度,就能体现你和别人的差距了。当你用心把一件事或者其他做出比大多数人都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体现你深度的时候,越好这个深度差距就越大,所以说态度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