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江下游淹没地(江下游淹没地顺序)

七月网4660

一、长江下游在哪

长江在江西湖口接纳了鄱阳湖水系后,便进入下游河段.长江下游经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接纳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后注入东海,长约835公里.流域面积共约1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河段,也是全流域最富庶的地区.

江下游淹没地(江下游淹没地顺序)

?长江下游北部以大别山、江淮丘陵为界,与淮河流域为邻;南部以黄山、天目山为界,与钱塘江流域为邻.南北分水岭之间约200多公里,绝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洼地和湖区,丘陵低矮而零散,大多位于南岸,大山、高山很少.江面比中游更加宽阔,水量也更为巨大.

?长江下游干流属于相对稳定的分汊型河流,江心洲既多又大,把江流分为许多并列的二支、三支乃至四支、五支汊流.由于主流摆动偏于南岸,而南岸每隔一二十公里多有天然矶头和山体形成的控制性“节点”,以及堤防与其他河工的约束,河道基本稳定,只有各支汊流的主从地位偕同洲滩的消长,不断地交替变化着.

?江阴以下,长江进入河口段.江面宽由1.1公里逐渐展宽到5公里以上,至由崇明岛分隔而成的南支、北支江段,南北两岸之间的江面宽接近100公里,是一片江海难分的景象.崇明岛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沿海数以百千计的岛屿中,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又是我国最大的沙洲岛,已有1300年的历史.崇明岛两侧的南支、北支,自形成至今交替作为长江主泓.由于南支水大沙多,又淤积成许多明沙、暗洲,已出露水面的有近百个.最大的两个沙洲为长兴岛和横沙岛.它们再把南支分隔南港、北港两股汊道.南港中的九段沙又分南槽和北槽.南槽原为长江主泓,近些年来主泓已渐渐转向北槽.这种变化永无休止.如果对河道和江岸不采取疏导和防护措施,任其演变,长江主泓总有一天又会回到北支去.

?为了稳定河势,防止江岸崩坍,维持南支主泓以防止长江航线远离上海港,明清以来,长江下游兴办了大量堤防工程、护岸工程、疏浚工程.近几十年来的工程量最大,效果也最为显著.因为北岸偏低而多湖泊,所以下游的险堤仍然多在北岸.如位于安徽宿松、望江、怀宁3县境内长175公里的同马大堤,无为和县境内长达125公里的无为大堤等.其中无为大堤最为重要,为巢湖流域8县1市的安全屏障,与中游的荆江大堤并列为长江两大重点确保堤防.此外,坐落在长江三角洲上的苏北海塘(阜宁至启东段,长191公里,通称范公堤)和江浙海塘(常熟至杭州,长400公里),濒江临海,防御江海水患,也是长江堤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7年开始,江苏省开展了千里江堤达标建设.1998年大水后,江西、安徽等省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

长江下游主要支流,南岸有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和由东苕溪、西苕溪、吴淞江、黄浦江诸水形成的太湖水系,北岸则有皖河、滁河和巢湖水系等.这些支流水系都较短小,水量很有限,加之干流大部分为感潮河段,常受潮汐顶托影响,所以历来以安徽大通为全江控制河段计算水沙量.据近几十年的实测资料统计,长江每年经过大通的入海水量,最丰年为13600亿立方米,最枯年为63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值为9110亿立方米,但通常以1万亿立方米计.入海沙量则为4.72亿吨,或称5亿吨.

?长江下游干支流航运比中上游发达.干流从汉口至南京可通行3000吨级轮船、5000吨级油轮和矿产驳轮,南京以下可通行15000吨级海轮.支流和人工运河可通航者上千条,总通航里程近2万公里,主要航道有青弋江、水阳江、合(肥)裕(溪口)线、江南运河、吴淞江、黄浦江等.干支流航道及其港埠共同组成了以上海港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

在镇江附近交汇于长江的南北大运河,贯穿冀、鲁、苏、浙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项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至北京,南抵杭州,全长1794公里,其中里运河和江南运河在长江流域.起自镇江止于杭州的江南运河,长约400公里.沿途经过江南水网地区和常州、无锡、苏州、嘉兴等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古代人民开凿的这条大运河,千余年来,一直发挥着作用.新中国建立后,经过30多年来的断续疏浚治理,兴建船闸、码头,已旧貌变新颜,为繁荣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运输和旅游事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长江下游的水电资源,干流虽然有391万千瓦的蕴藏量,但因两岸为平原区,建坝的淹没损失太大,缺乏现实意义.实际上仅支流约有49万千瓦可供开发,其中安徽占47万千瓦,江苏0.36万千瓦,浙江1.4万千瓦.目前已开发约22万千瓦,其中80%在青弋江上.青弋江的陈村水电站,总装机15万千瓦,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下游的水利建设,除上述堤防、护岸工程、航道疏浚和港口建设外,还在引水灌溉和平原排洪排涝等方面做了许多工程.

引水灌溉以安徽江淮地区的规模最大,前景也最可观.长江水多,淮河沿岸都缺水,而江淮之间的分水岭较低,凹口和天然河湖都多,是引江济淮南水北调的理想路线.其中最大的工程为凤凰颈引水枢纽和驷马山灌溉工程.凤凰颈工程的主体为开辟枞阳至巢湖的新河,引江水经巢湖、淮河支流东淝河入淮,灌溉淮河两岸农田,并向合肥、淮南、蚌埠等城市供水.目前正逐步向北扩大.驷马山工程主要包括乌江引水枢纽的27公里的水道,滁河上游的疏浚和多级节制闸、变电所、提水站,利用江水、滁河、淮河支流池河等水源,灌溉江淮地区355万亩旱地(目前初期工程可灌溉100万亩),是安徽最大的引江灌溉工程.位于江苏扬州附近的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龙头工程.整个枢纽由4座大型抽水站、7个节制闸和3个船闸所组成,气势宏伟可观.

二、长江下游不同高程间河床冲淤特征

《初论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毛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文摘:对河道采沙从流态变化和对河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a)采沙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采沙坑对水流的作用类似于跌坎,相应地横向次生流和平面流场也被迫调整(b)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进而导可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建议加强统一管理,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沙,力求变害为利。

《大量采沙对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河床地形和潮汐动力的影响》(<<地理学报>>2006年09期贾良文,罗章仁,杨清书,欧素英,雷亚平)

通过分析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的采沙情况、采沙对河床演变和潮汐动力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采沙量巨大,1980~2002年22年间采沙总量达到了3.32亿m3.大量采沙对河床演变的主要影响是:大幅度扩大了河槽容积、河床平均高程显著降低、水深明显增加、纵比降减小.东江下游及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网河区上段及东江下游潮水位明显降低,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延长,主要分潮振幅加大;潮汐传播速度加快;潮区界、潮流界、咸潮界上移;网河区上段及东江下游潮汐动力得到明显增强,潮汐动力作用范围向上延伸,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挖沙所导致的河床剧烈变化.

广东专家建议河道采沙要实行许可证制度,针对北江存在的问题指出滥挖河沙三大弊端:一是滥挖河沙使河床整体下切,在汛期极容易引起大堤的岸坡失隐,造成塌堤。二是河床下切后,枯水期下游水位下降,造成沿线原来的灌溉及生活用水的取水涵闸不能自行过流,直接影响到广大保护区内的农田欠灌、生活用水困难。三是河床下切令旱年咸潮上溯,引起珠三角受咸潮影响的地区扩大,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饮水。

烟台政协会议关于严禁乱挖沙石,破坏自然环境,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提案中指出:乱挖河沙,既破坏自然环境,又危害群众生命安全。原来清澈平坦的河道被挖的千疮百孔,两岸的植被全被破坏;每年夏天总要发生儿童因为下河游泳掉进沙坑而被淹死的不幸事件。

广西灵川县水利局的专业人士介绍,非法挖沙危害极大,不仅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让被毁坏的土地上千年无法自然恢复。更严重的是,严重毁坏了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河床,一方面破坏了河床下的蓄水层,导致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到地下,造成河水干涸,江河断流;另一方面一到汛期,河道不能正常行洪,河堤不能保护沿岸,造成大片田地被洪水淹没和长期浸泡,给各种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灾害。

《长江河道采沙管理之浅见》(高秀玲吴志广)指出:长江河道采砂给沿江堤防工程和水上交通带来危害;无限制地、掠夺式地开采江砂,将会破坏长江的河势,破坏长江河床的冲淤平衡。

总之,非法无序地挖采河沙百害一利,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禁止。

三、长江上游两岸易受淹没是为什么

1、在许多人的意识当中,自打遥远的上古时期开始,黄河就一直是我国“水患”的代名词。而作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在古代却鲜有发生重大水灾的记载。可是,到了近代以后,长江水患却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至于相比之下,野性难驯的黄河反倒变得安静了许多,这看上去似乎有些反常。

2、这不,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了水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心系灾区的同时,人们便开始思考长江水患变得愈加频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有人说是因为中下游河道常年淤积,导致水流不畅,应当将河道整体下挖10米。

4、也有人说是因为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不能有效吸附降水,中上游应当增加植被覆盖率。

5、更有甚者,有人直接将导致长江水患增多的原因归咎于近代以来的大规模垦殖(如围湖造田),以及大量兴建枢纽水利工程,认为是人类破坏了长江流域自然规则,才招来了更多的灾难。

6、五花八门的猜想和推论层出不穷,似乎每个说法都有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那么,从古至今,长江水患越来越频繁,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7、俗话说得好,没有理论支撑的思想就是胡思乱想。我们看长江水患问题,绝不能一叶障目,以片面、消极的心态去看,需要结合古代历史,以及世界大型河流的情况来分析之后,方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8、为此,笔者这几天专门制作了一组3D地图,来和大家一起从地理和历史方面,深度解析一下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水患由来和增多的原因。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之后,长江水患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人改造长江是伟大的壮举还是致命的遗患,便也一目了然了。

9、长江为什么经常发洪水?因为长江属于地球上典型的易发生水患的河流

10、地球上的大型河流不可计数,河流的流向也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东西走向,以及从低纬度(赤道为0度)向高纬度走向的河流,大多都容易发生洪水,这个规律是由地球雨季的变化决定的。(地球雨季变化趋势如下图)

11、东西走向的河流:整个流域的上下游几乎都处于同纬度地带,当雨季到来的时候,整个流域都将同时进入雨季,一旦流域内爆发大面积降雨,那势必就会造成主河道河水汇聚暴涨,引发洪水了。

12、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走向的河流:因为上游处于低纬度地区(靠近赤道),雨季到来的时间比下游更早,而一般的河流的支流(包含N级支流)末端主要都集中在整个流域的上半部分,一旦中上游提前进入雨季,全面降水,就意味着大部分支流都会涨水,进而导致中下游主河道发生洪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