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IV病毒是哪来的
1、自从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解开艾滋病起源之谜。但到目前为止,艾滋病的真正来源依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虽然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合理的猜测和有科学根据的推论,但还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得到科学家们的公认。

2、人类对艾滋病起源的探索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科学以及道德方面的原因。揭开艾滋病起源之谜将会为那些早期的艾滋病受害者洗脱不白之冤,因为他们被认为是传播艾滋病的罪魁祸首而受到了歧视。深入了解艾滋病的起源以及它的传播过程,可以使人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它对于人类早日发现治愈艾滋病的药物、研制有效的预防疫苗、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说、医源说和人为说。
4、自然说认为,hiv是自然演变而产生的,因偶然的机会感染了人类。其中比较流行的观点是hiv来源于非洲的黑猩猩。
5、医源说认为,人类在生产小儿麻痹疫苗时,使用了被hiv或类似hiv病毒污染的黑猩猩器官组织,人在疫苗接种时被感染。
6、人为说的观点不够统一。有人认为hiv是基因工程带来的灾难,还有人认为hiv是生物武器或某些人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产物。
7、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前两种说法有一些根据但尚存争论,后一种说法则缺乏直接的证据。
8、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非洲黑猩猩与hiv有某种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声称,他们找到了黑猩猩传播hiv的证据。
9、在此之前,这个小组曾对一只偶然得到的黑猩猩的器官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他们在这只黑猩猩的组织中发现了siv。siv与hiv同属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科学家们认为siv是hiv的祖先。
10、这只帮助科学家解开谜团的黑猩猩名叫玛里琳,它来自于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的灵长类动物中心。玛里琳1984年因产后并发症死亡,当时26岁。它的器官组织被一个实验室作为标本冷冻保存,并用于科学研究。多年以后,这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冷冻室时把玛里琳的剩余器官组织送给了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小组。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最先进的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了基因分析,其中的许多检测项目在玛里琳死亡的时候还没有条件进行。
二、为什么人类无法抵抗艾滋病毒
1、人类无法抵抗艾滋病毒是因为大量吞噬和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遭受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丧失而死亡。
2、艾滋病的发展历程大致是:艾滋病起源于非洲,黑猩猩和大猩猩起源于喀麦隆,20世纪开始出现在非洲土著人中。1920年左右,艾滋病病毒的共同祖先首次出现在非洲金沙萨。之后,它被移民带到美国,然后传播到全世界。
3、这是由非洲土著人食用未煮熟的受病毒感染的猩猩肉引起的。非洲土著和猩猩是不安全性行为的罪魁祸首。非洲土著狩猎时被感染的猩猩咬伤。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破坏患者cd4阳性t淋巴细胞,使患者失去免疫功能。科学家在病毒的宿主细胞中发现了几种抗病毒蛋白,称为限制因子。这种蛋白能被干扰素高度表达,进而诱导天然抗病毒免疫。
4、免疫能力极低的患者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导致死亡。现有的联合疗法(鸡尾酒疗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不能治愈疾病,长期用药有抗药性的风险。通过研究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为抗hiv药物提供新的靶点。
5、在这项研究中,psgl-1被首次发现并通过高灵敏度蛋白质组学证实是一种具有新抗病毒机制的抗hiv蛋白。证实了hiv确实可以通过vpu募集泛素酶复合物来降解psgl-1,从而逃离人体的自然免疫系统。
三、抗艾滋病四十年,人类经历了什么
1、从1981年人类确认发现艾滋病到现在,将近40年里,科学家们除了积极寻找治疗方案外,也一直在试图解开艾滋病起源之谜。对于某种爆发中的传染病来说,深入了解疾病的起源以及它的传播过程,可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2、人类与艾滋病的早期斗争
艾滋病真正被人类所认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1年3至4月间,有两种疾病的异常动向引起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的注意,分别是卡波氏肉瘤和卡氏肺囊虫肺炎。
3、艾滋病真正被人类所认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1年3至4月间,有两种疾病的异常动向引起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的注意,分别是卡波氏肉瘤和卡氏肺囊虫肺炎。
4、卡波氏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老年人当中的疾病,恶性程度不高。但1981年3月,他们在纽约市年轻的男性同性恋人群中至少发现了8例恶性程度很高的卡波西肉瘤病例。几乎同时,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纽约,一种少见的肺部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5、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其《发病率与病死率每周报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卡氏肺囊虫肺炎—洛衫矶”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认为是艾滋病出现的标志。早期对于艾滋病的确诊症状也基本来自于这两种疾病的感染。文章发表以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免疫学家迈克尔·戈特里布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打来的电话,他们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随着艾滋病病例的不断增加,它所危及的人群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使人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
6、艾滋病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的流行使人们注意到它是由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随后,人们又发现了艾滋病可以通过异性间的性行为和血液以及母婴而传播的证据。这说明艾滋病的感染,并不是同性恋群体所“专属”。
7、1982年8月,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谓“获得性”是指,这种疾病不是人类固有或遗传的,是由外界的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是就其后果而言,因为这种疾病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综合征”是指这种疾病的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不止一种,而是一组综合的症状。由于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地反映了疾病的特点,因此广为流传而且一直被沿用至今。
8、美国病毒学家苏珊在《第四级病毒》中书写到,艾滋病是非洲扎伊尔的地方性流行病,至少从70年代中期以来可能就已经存在,除此之外,关于艾滋病的记录寥寥无几。
9、在此之前以及随后进行的一些研究表明,在非洲流行已久、被当地人称为“消瘦”的疾病实际上就是艾滋病。科学家们在中非地区的卢旺达、扎伊尔都发现了类似的病例。苏珊及病毒学家们在非洲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来自中非洲农村地区,这部分地区的人群里藏着艾滋病病毒,时不时地感染几个人,与人长期共存,并不是从丛林里突然冒出来的什么新东西。苏珊的研究认为,人口流动和迁移、急剧的社会变动、两性关系混乱等等这些城市化的综合性内容,可以说是非洲流行性疫病的驱动力,加速了艾滋病的传播和提高了在人群中的感染率。
10、1984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几乎同一时间分离出艾滋病病毒,分别命名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或人类嗜T细胞病毒Ⅲ(HTLV-Ⅲ)。
11、1985年3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签发了第一张艾滋病诊断试剂的商业许可证。这种诊断试剂可以对LAV或HTLV-Ⅲ的抗体进行检测。如果一个人的血液里被发现有LAV或HTLV-Ⅲ的抗体存在,就表明他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所感染。
12、1986年6月,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三个名称统一起来,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3、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每年12月1日定为是世界艾滋病日。
14、在我国,官方的数据表明,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此人为来中国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发病后5天死亡,其并发症状为卡氏肺囊虫肺炎感染。其后,艾滋病病例报告也均是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
15、1989年8月,负责云南省艾滋病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检测吸毒人员血清50份,检测发现HIV阳性者26份。此后,在云南吸毒人群中共发现HIV感染者146例,这标志着艾滋病已由从国外输入发展到国内播散。截止到2015年,我国官方数据表明,共计有50万人感染艾滋。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艾滋病起源的罪魁祸首和艾滋病起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