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陵江的源头和终点在哪里
嘉陵江源头,历来认为存在东、西两源,东源起自陕西省凤县西北凉水泉沟,西源起自甘肃省天水嘉陵江平南川,习惯上以东源为正源,西源称为西汉水,之后流入长江,随长江流入东海。

如今嘉陵江的源头通常被认为是发源于宝鸡的大散关附近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形成的时间较晚,在唐朝时期被称为故道水,故道水在略阳收纳了西汉水后顺流南下,这似乎看起来西汉水就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但有趣的是,西汉水在元朝之前的大多数时期被称为嘉陵江,且这个叫法大概在战国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流域东北面以秦岭、大巴山与汉水为界,东南面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面有龙门山与岷江接壤,西及西南为一低矮的分水岭与沱江毗连,大致介于东经102°30′~109°,北纬29°40′~34°30′之间,大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河流的绝大部分流经四川盆地。
昭化以上为上游,河流曲折,穿行于秦岭、米仓山、摩天岭等山谷之间,河谷切割很深,属于山区河流,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自然比降达3.8‰,水能开发量大,但水流急,多滩险礁石,不便航行。
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河道逐渐开阔,宽度在70~400米之间,地形从盆地北部深丘逐渐过渡到浅丘区,曲流、阶地和冲沟十分发育。比降变缓,自然比降0.28‰,与涪江、渠江的中下游构成川中盆地,高程仅200~400米,是为中游盆地区,有航运之利。
二、请问嘉陵江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嘉陵江源头,历来认为存在东、西两源。
东源起自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凉水泉沟,西源起自甘肃省天水嘉陵江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习惯上以东源为正源,西源称为西汉水。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普查办在西安召开了汉江、嘉陵江河源考证座谈会。
会议确定汉江源头为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嶓冢山),嘉陵江源头为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代王山,使得曾经一直争议不休的两江源头最终得到确定。
两源南流,至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白水江镇相会,河流向南,经阳平关进入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与上游最大支流白龙江汇流,向南流经苍溪县、阆中市、南部县、蓬安县、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武胜县而达合川,左纳渠江、右纳涪江两大支流后,经北碚区于重庆汇入长江。
嘉陵江流域地势为西、北、东高,东南面最低。上源地跨秦、巴山地,河流穿行于秦岭、摩天岭、米仓山等崇山峻岭之中,山川起伏达400~1000米。由于河谷深切,形成峡谷,水流湍急。在广元市朝天镇附近,干流横切海拔900~1100米的剑门山,形成清风和明月峡,有“嘉陵江上小瞿塘”之称。
广元市昭化以上的嘉陵江上游段,河道长357公里,平均比降3.8‰,不少地段河谷为V形,坡谷陡达40°以上,支沟或溪流出口处多有冲积锥或洪积扇,暴雨一到,经常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昭化镇一带河谷渐宽,水流开始迂回,河床中有卵石漫滩出现,河岸有断续延伸的阶地。
昭化镇合川市的中游段,长633公里。由于位于四川盆地丘陵区,比降大为减小,平均比降0.3‰。河道自上而下逐渐开阔,水面宽70~400米。
三、嘉陵江源头和终点是在哪里
嘉陵江的源头,历来认为存在东、西两源。东源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奉贤县凉水泉沟,西源源于甘肃省天水市嘉陵江市钦州区祁首乡(祁寿山)。嘉陵江的终点在重庆市朝天门。
嘉陵江干流,发源于秦岭,起凤县,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以上为上游,昭化至重庆市合川区为中游,合川至重庆河口为下游。
陕西省内,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9930平方千米,占陕西总面积的4.8%,省内年径流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占陕西径流总量的12.7%,其流量远大于陕西黄河流域的任何水系,其产水能力在陕西各水系中居第一位。
从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可看出,嘉陵江水系陕西境内地表径流的分布特征,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河源地径流深可达600毫米,略阳以南其径流深也在400~600毫米之间。
而中部地区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下,这与该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有关,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嘉陵江水系的径流量增加速度很慢,径流系数仅为27.8%(径流系数即年径流与年降水之比值,单位均为毫米),可能与该地区植被差、土质疏松有关。
关于嘉陵江源头和嘉陵江源头在哪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