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意思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意思是纪念缅甸之战中的戴安澜将军,人物详细介绍如下:
1、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2、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和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1939年6月17日授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中将。
1、戴安澜烈士墓安放在安徽省芜湖市小赭山南坡半山腰,占地100多平方米,墓地正面对着大赭山,墓地背后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墓前有宽敞的神台,墓穴为圆形混凝土结构,直径约5米,高2米,墓前竖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碑上镌刻着“戴安澜烈士墓”六个大字,为王昆仑题写,字体苍劲有力。
2、芜湖市于一九七九年将墓地重新整修,并树立了多块石碑。墓群和地面采用花岗岩蘑菇石粘贴,新增加了汉白玉护栏和上下两座瞻仰台,面积由原来的216平方米扩大为336平方米,可容纳同时150多人。
二、戴安澜将军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归,老有所养。
2、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3、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年岁岁念安澜。
4、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5、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6、要完成大业,必须人人有做中国男儿抱负,我们战争目的,是为救亡,日本终必败亡,只在我们奋斗耳。
7、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8、若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9、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1941年赴缅甸作战,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三、戴安澜将军简介
1、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2、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 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冬瓜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由于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5月26日,第200师进军至茅邦时,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7岁。
3、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4、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载入南京忠烈祠。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