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的来源与史上的百越族有关,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
1、端午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龙崇拜演变而来。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感人的诗歌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人们珍惜它,哀悼它。世界将讨论它的话语,并将它们代代相传。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日益扩大,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是大量考古资料证明,百越族在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和新石器时代晚期才登上历史舞台,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被考古学家认定为江南古越文化的遗存。水乡泽国就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他们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图腾祭祀。
3、在祭祀仪式中,有一个半宗教半民间的神人娱乐节目,就是举行龙舟赛。他们还把粽子扔进水里,这是对图腾神的祭祀。在祭祀过程中,村民们剪掉头发,以示龙的身份。还有一个民间习俗,在五月五日使用五彩丝臂,这已成为如龙习俗的遗迹。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人们发现了一些以新石器时代几何印象陶器为特征的文物。
4、这些民俗蕴含着人们对生存环境与自身健康关系的认识。在端午节利用民俗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能够适应自然的变化,化解自然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这些遗骸属于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落。竞争中有一种力量,谁获胜,谁得到这种力量的支持,也代表着这种力量。太阳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繁殖也受这种力量的支配。以比赛为祭祀仪式,实质上是把支撑比赛胜利的力量奉献给太阳,从而强盛太阳,增强上帝的力量。
二、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
1、百越族的图腾是中国龙。根据我国近代时期出土的文物以及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就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即是百越族。百越族亦写百粤族(越粤互通),指华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称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于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
2、“百越族”,即古越族。“百越族”是后人由“百越”引申而来,实际并无“百越族”这个民族,正确称谓是古越人,古越族是远古时代世居在南方百越一带的古老族群。“百越”是古代中原部落对长江以南地区诸多部落的泛称。因这些部落纷杂且中原人对他们不甚了解,故谓“百”。文献上也有“诸越”等称呼。
3、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部落,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ou”(广西西部一带)、或称“骆越”(即雒越,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
4、唐宋以来,随着越人逐渐整合于南迁的汉族之中,先后形成广府、潮州(福佬)、客家等不同民系,而未被融入汉族的越人,则逐渐发展成壮、黎、瑶、畲等边疆族群。
三、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意思
1、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2、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3、“百越”之称谓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又称古越族或越族等,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
4、古越人在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均对中华民族文化有重要的贡献。在衣着方面,古越人及其后裔今海南岛黎族等南方少数民族,是用木棉、芭蕉、竹子等植物纤维织布的发明者。
5、在饮食方面,古越人“饭稻羹鱼”,是栽种稻谷(早稻、水稻)的先行者;在交通方面,古越人是舟船的初创者;在居住方面,古越部落是“干栏式”住房的创造者,今天的壮族、毛南族、水族仍然居住在传统“干栏式”住房。
6、百越具有独特的文化习俗与发明创造,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其周围古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影响,从而日益汇入于光辉灿烂的中古文化之中,为缔造中国的历史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OK,关于百越族图腾和百越族图腾图片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