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佳句(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佳句有哪些)

七月网1910

一、端午节的经典诗词和美文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佳句(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佳句有哪些)

2、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3、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印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4、二、《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7、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9、《午日处州禁竞渡》,主要是面对赛龙舟的情景,而生出对屈原的怀念。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但是,需要强调,汤显祖对屈原不是不尊敬。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10、据载,竞渡起于唐代,至宋代已相当盛行,明清时其风气更加强劲,从竞渡的准备到结束,历时一月,龙舟最长的十一丈,最短的也有七丈五,船上用各色绸绢装饰一新,划船选手从各地渔家挑选。

11、汤显祖认为,这样的场面过于豪华,因此诗中加以表露。从诗中可见:一个清廉的地方父母官,是何等爱护百姓的人力财力。

二、关于端午节经典美文欣赏精选

1、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荆楚大地的屈原记念日。时下,离端午节还有好些日,可城市的天空里早已弥漫起借机促销的滚滚硝烟。商家们各显神通――或通过媒体、或天女散花般地遍撒宣传单、或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总之,惠利打折是个幌子,借端午节便利,商家们肯定又要赚个盆满钵满。超市里,显眼位置的空间里,摆放出各式风味的粽子让人眼馋,尝鲜的欲望驱使得熙熙攘攘的人们欲罢不能。啊,年复一年的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难得有文化韵味的家庭里,能听得到端午的历史渊源;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些菖蒲或是一大束艾蒿,人们是在借此方式祈求平安祥和,敬仰祭祀不屈的忠魂。年少时,我那难以磨灭的记忆里,七十年代初的云梦泽的一个端午节。那是个生活相当困苦的年代,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兄姐弟五人。可想而知,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是个什么样,几乎难得吃上一顿饱饭,难得穿上一件像样的衣裳。尽管如此,那年的端午节,母亲还是想着法儿让我们过了一个还蛮高兴的端午节。父亲不知从哪里采撷来一些茭白的叶片,只是叶面有些黄枯的颜色,但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岁月里,难得有更多的青绿的野生植物能正常生长,因为能吃的东西,都被求生存的人们果腹充饥了。母亲将有些枯黄的茭白叶片洗净后泡在水盆里。不多时,母亲从里屋端出一个搪瓷盆。盆里盛有白的粳稻米,黄的粟米,黑的荞麦米,还有淡红的高粱米,它们混在一起还蛮好看,估摸有二三碗的份量。母亲忙碌着,哥哥姐姐帮着母亲。我们小的三兄弟,当时的心情真的特兴奋,因为很快就有香甜的粽子吃了,可以能吃上一顿饱饭了,我们手舞足蹈地哼啊唱啊,清苦困顿的家哦,难得有这么一次欢乐过节的氛围。清爽甘醇的气息,很快地溢满整个居屋。我吮吸着迷醉人的浓香,心胸倏地涌起一泓清泉,沁入心脾。好久好久没有过的幸福哦,我们一家子围坐在饭桌旁,甜甜美美地吃上端午的棕子。只是,粽子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当时家中没有糖,当时的家庭状况也不可能为吃一餐粽子而去特别地买一包红糖回来。到如今,我还老是想起那次吃粽子的滋味,咸味的有些糙口的多色彩馅的粽子,我是吃得多么地满足惬意,多么地幸福啊!那用绿白黑黄红的棕皮棕馅包裹起的粽子,拿到现在可是绝对的环保健康。如若母亲再按当时的原样,复原出同样的粽子,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咽得下那咸涩的还有些微苦微酸的粽子?吃完粽子,已是傍晚时分。母亲引领着我们到不远处的楹佣岸边,大哥一路上,手提着自家做的纸质的灯笼,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站立在大堤上,我们隐约可见楹恿桨叮来往的人影很多。这是个端午节的傍晚,来楹铀里放逐水灯的人确实有些多。那个时候的家乡,每年的端午节,总有人们来河流里顺水放逐水灯的习俗:或是纸扎的船坞,或是陶瓷的碗盅,或是搪瓷金属的碟盘,它们承载上点燃火苗的蜡烛,轻缓地置放入河水里,顺风顺水地漂流向远方,带上人们虔诚的祈福,祭祀远古不屈的魂灵。楹影侗撸放逐水灯的人越来越多。祈祷声、祝福声、还有偶而燃放的炮仗声,强烈地交织在一起,奏响起人们庆典端午的传统序曲。母亲要求我们面向河里面,依次跪在河水边的沙地上。她自己从随身带来的竹篮里,拿出来早已做好的五个纸船,让我们兄姐弟五人,每人拿上一个纸船,在纸船中间位置安放好蜡烛,一个接着一个地燃亮蜡烛,轻轻地置放入水里。承载着蜡烛光亮的纸船,缓慢地在水中漂啊漂,漂流到光亮集中一片的地方。远远近近的楹永铮蜡烛的光亮一处处一片片,闪闪烁烁熠熠生辉地飘向很远很远。它承载着人们期盼美好幸福的心愿,也捎带去人们对远古先人不屈灵魂的哀思。母亲哦,一直口中念念有词,她在心中不停地为我们祈福,祈愿我们能永远平安快乐地成长。操劳一生的母亲哦,心中永远只有我们儿女的健康和快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给予我们那个难以忘怀的端午节!再过些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我不知道,家乡的端午节,是否还是从前的那个传统过法?或是淡化了或是加入进时尚的新元素?我哦,将永远铭记母亲给予我们的那个贫困年代的端午节!

2、呜呜的柳笛声已渐渐远去,飘香的槐花也日渐热烈。池塘的苇叶已急不可耐地伸展开它的腰身,棕叶的清香就扑鼻而至,那宽阔的苇叶就等待人们去采摘。采下那鲜嫩宽阔的苇叶,放在大锅里煮熟了,再包上黄澄澄的粘米,白银银的糯米,用柔韧的马兰草一系,放进大锅里一煮,大街小巷就飘满粽子浓郁的清香了。

3、端午节,一个令人神往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端午节的热闹和奢侈不亚于过大年。过年时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饺子。端午节时也是要吃饺子的。一般都是在农历初四的时候,妈妈就会给我们包饺子吃,然后就是吃粽子,鸡蛋,咸的淡的鸡蛋都随便吃。

4、想起童年对端午节的那份渴盼,总是从芦苇刚刚在水里冒出小尖尖时就在心里萌芽了,那对端午节的期待和渴盼,就伴随着苇叶的渐渐长大越来越浓郁。每天只要路过苇塘,就要将那苇叶多看几眼,天天盼着芦苇早日放叶,快快长大。那时候,我的家乡有很多的苇塘,妈妈就在从生产队干活回来的时候,利用路过苇塘的机会穿着胶鞋到苇塘里掰些苇叶子,那时我们都管掰苇叶叫做打粽叶。

5、打粽叶要穿胶鞋下到水里,因为苇塘里难免有很多的玻璃碴子或是碗碴子,不穿胶鞋就会把脚扎破。那时候,过端午节不光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还能敞开肚皮,放开量吃上平时无法吃到的鸡蛋。更具诱惑的是,那平时难得一见的鸡蛋,庄稼院平时养的那几只鸡,每日下的蛋都要攒起来交到供销社去,要达任务,用它换来几个零花钱。余下来的也要攒起来卖掉,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什么的。即使是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也只是偷偷地煮两个鸡蛋给我们吃,让我们象征性的吃一回鸡蛋,滚滚运气,讨一个吉利。那时候还千叮咛万嘱咐,别让其他孩子看见,省得打仗。

6、在那个年代,平日里肚子总是缺荤少腥的。一日三餐,苞米面高粱米能填饱肚子就算是好日子。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有机会大吃一顿,开开荤,改改馋。一年之中只有这一天鸡蛋才能随便吃。那一盆煮好的鸡蛋放在饭桌上让我垂涎欲滴,恨不能一口都吃进肚里。那时,我们总是把红皮鸡蛋收起来几个,留着以后慢慢吃,以使节日的欢乐多延续几天时间。上学时,我们就会带几个煮熟的鸡蛋,然后和别的小伙伴比赛顶鸡蛋玩,谁的鸡蛋被顶破了谁就输了,玩的乐此不疲。所以,我对端午节就很向往,印象也相当深。

7、每到端午节来临的日子,妈妈总是早早起来,给我们兄妹几个系五彩线,挂一小串小饰物等等。挂了这些,能避邪,这一年都不怕疾病毒物侵蚀。系了五彩线,就预示着一年平安吉祥,不会遭到蛇咬。因为家乡地里有很多的蛇,那冷血的爬行物真很可怕,看见它长得很丑陋就很瘆人。所以,每到端午节来临时,我们都很乖的等着妈妈给系五彩线。给我们系完了五彩线,妈妈就到院子里折几枝桃树枝,桃树枝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那树枝上的小毛桃一嘟噜一嘟噜的,绿莹莹的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看着那么的舒服养眼。妈妈就把桃树枝插到房门的门框上,说因为桃树枝是避邪的,插了桃树枝,就可以逃过一切灾难。桃的谐音就是逃,家乡人很讲究这些。门上插完桃树枝后,妈妈就把采来很多的艾蒿插在房檐上。艾蒿的清香味是那么的浓郁,随着微风的飘动,丝丝缕缕直沁人的心脾。房檐插上了艾蒿,便可以不招蚊虫,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的过一个夏天了。

8、早在过节前几天,妈妈就到池塘里掰回棕叶,回到家就用大铁锅把掰来的棕叶烀上,那棕叶清香就丝丝缕缕地扑鼻而来。闻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粽子叶的清香,就令人抓心挠肝的直咽唾沫。那时候,我们总是围在妈妈的身边,盯着妈妈的手中正在包着的棕子。只见妈妈娴熟把几片棕叶排在一起,然后卷成一个圆锥形的筒状,再把粘米从大盆的水里捞出来装进棕叶里,双手那么一缠,用马兰草灵巧的那么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好像是一转眼的功夫,大盆中包好的粽子就堆得小山一样高,足够我们吃好几天的。那时候,觉得粽子是天下吃的东西,总也吃不够。现在,连在冬天想吃粽子都不算稀奇了,各种风味的粽子摆满了超市的柜台,却怎么吃也吃不出那时那种香甜的感觉来。孩子们早就不爱吃粽子了,他们只爱吃汉堡包和肯德鸡之类的洋快餐,对吃粽子是不屑一顾的。现在的妈妈们也不再那么热衷于包粽子了,端午节的气氛就淡薄了许多。每年端午节来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象征性的买上一把艾蒿,或一枝桃树枝,插在门框上,再给孩子系上一股五彩线就算完事,大街上几乎闻不到那诱人的粽子浓郁的味道了。

9、这些年,随着各种洋节不断的侵入,从圣诞节到情人节,愚人节以及林林种种的洋节,弄得人们从老到少一窝蜂的追风媚外,连自己的春节都过得没有了心绪,好像只有过洋节才时髦。很多传统的节日都被人们忽略了,或是被放弃了。特别是端午节,很多的人早就不把它当成什么节日了。在我们北方,既不能有划龙舟的热闹激情,也没有人把端午节和伟大的诗人联系起来,更没有把端午节和我们国家民族的节气联系起来。每年的端午节就越过越疲乏,端午节的节日味道越来越淡了。

10、现在的生活好了,人们改善伙食再也不用等到过节时胡吃海塞了。面对着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之类的接踵而至,我却独钟情于端午节。我怀念粽子飘香那浓郁的节日氛围。我知道,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是好了很多,但是我们也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端午节。我对妈妈包的粽子情有独钟,更兼那对伟大诗人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无限的想念。

11、端午节情思,总是萦绕那飘荡在大街小巷浓郁的粽子清香中,端午节总是让我难以释怀。

12、每年端午节到来,家家包粽子、人人吃棕子,无处不弥漫着粽子的芳香。

13、粽子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青睐,不容置疑与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当每年端午节吃上青香四溢、美味可口的粽子的时候,我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段苦涩而无奈的往事,它像我身上因劳作而留下的一道道疤痕一样,让我无法忘怀。

14、事情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年端午节的前一天,跟平常一样,我和老婆很晚从田里收工回来,吃完饭夜里8点多了,我们商量好去皮家垸打(摘)芦苇叶,明日赶早上街卖给别人包粽子,弄点钱补贴家用。那年月实在太穷了,两口子拼死拼活做,年底不仅分不到钱,队里还逼我们还超支款。上年队里有人打芦苇叶卖了十几块钱,个个羡慕得不得了,我们也想去试试。

15、皮家垸是一个方圆几公里的浅湖,湖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芦苇,它离我们家很近,只有二三公里路。每年初夏,枯黄的芦苇就焕发出勃勃生机,无数的小芦笋穿过枯枝败叶,从腐烂的根部拱出了水面,露出了白白嫩嫩的笋尖,清淩凌的湖水一夜之间变成白茫茫的了。很快地,白嫩的笋尖又变成了翠绿的芦杆,芦杆一个劲地向上窜,一尺、二尺、一米、二米……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一天一个样,几天工夫芦杆上就长满了一巴掌多宽的大芦叶了,它们像一把把莹光闪闪的宝剑斜插在芦杆上。

16、芦叶乍看像竹叶,但竹叶没有这么长、这么宽,更没有这么绿。芦苇跟竹子一样有节,里面也是空的,只是芦杆很细,跟小指拇差不多,稍微用力一折就断了,但它却承载着比竹杆大得多的叶子,细细的芦杆从下至上全被向四周展开的叶子包围着,一根挨着一根,长得密密匝匝的。它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无论风吹雨打、水涨水落,不弯不折、不倒不伏。

17、那天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天比较黑,我们一人提着一个大篮子,赤着脚沿着曲折蜿蜒的田间小路来到湖边,借着朦胧的夜色,看见黑压压的芦苇一望无际,像黑色的海浪在翻腾。旷野的风很大,吹得芦苇沙沙沙地响,一阵又一阵,不知疲倦的青蛙在湖边的芦苇丛中“呱呱呱”叫着;不甘寂寞的蟋蟀也在路边的草丛中"蛐蛐蛐"的叫着,这些叫声平时听起来像战歌一样激烈昂扬,可是那天听了却像绝望的呼救声。回望来时的路,点点萤光如猫头鹰淡绿色的眼睛在暗夜里闪烁。不远处的一座村落还响起了野狗们的叫唤声。老婆说:“我好怕啊!”我打气说:“有什么好怕的,既来之则安之。”

18、我们弯下腰把裤脚用带子系紧,然后把上衣袖口的扣子扣好,防止蚂蝗、牛托、蛇及其它水中的害虫伤害我们,然后一起下水。刚开始水不深,只没齐膝盖,可是岸边的芦叶都被别人打了,只剩下小叶子了,我们只好向纵深前行。密密麻麻的芦苇挡住了去路,我们用手小心翼翼地把挡在前面的芦苇扒开,从缝隙里慢慢向前走。脚下是淤泥,水越来越深,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水没齐大腿了,还是没有看见大点的芦叶,我们只好继续向前走,水没齐腰了,我们还在继续向前走,终于看见叶子宽大的芦苇了,正准备伸手去打,忽然一条长长的细细的圆圆的东西飞速向我们游来,“啊!蛇!”老婆惊叫一声,紧忙向我靠拢,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浑身发抖,我安慰她说:“不怕,不怕,深水里没有毒蛇,都是水蛇,水蛇没毒,不咬人,再说我们穿的长褂长裤,它也咬不着我们。”等她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了才开始打叶,每次打得用手掌捏不住了再把它放在篮子里。我们边打边走,打一会换一个地方,天越来越黑了,二个人互相看不见对方,只听得见啪啪啪打芦叶的声音。大约一个多小时,两个篮子打满了,我们才一前一后紧紧地跟着慢慢地往岸边走。

19、好不容易爬上岸来,这才松了一口气,二个人浑身湿漉漉的,比落汤鸡还要狼狈。这时,天更黑了,天空像一口倒扣在大地上的铁锅,黑洞洞的,伸手不见五指,分不清天和地了。田间小路也变得异常模糊,跟路边的稻田都变成了黑色,每走一步都要踏稳之后再迈第二步,不然会跌进稻田里。我和老婆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地摸回了家,放下篮子马上换衣服,换了衣服又去烧开水。芦叶必须煮熟了才能包粽子,如果不煮熟,芦叶很容易破裂。

20、烧了一大锅开水,分好几次才把芦叶煮好,这还没完,还要每五片一扎把它们全部扎起来,再整整齐齐放在篮子里等天亮了好去卖。所有的事情利索之后,鸡叫三遍了,天已蒙蒙亮了。“休息一会吧。”我对老婆说。“不能休息了,我要上街去了,赶早卖了还要出工。”老婆边说边提着装满粽叶的篮子走了,我实在困得不行,躺在竹床上睡着了。

21、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甜睡中惊醒,继而有人高喊:“抓小偷!抓小偷!帮我拦住他们!”我一咕碌从竹床上爬起来,走到门外,这时天已大亮了,只见十几个男男女女赤着脚呼啦啦从我家门前跑过去,几个穿着皮鞋的工作人员在后面紧追,跑在最前面的两个人我认识,其中一个是公社的特派员贾大峰,一个是公社食堂的伙夫胡大举。这二个人平常狐假虎威、仗势欺人,老百姓深恶痛绝,人们把他们二个和公社副主任袁大成并称该公社“三大脑壳”,意思是这三个人装了一脑袋坏水。只见贾大头一面挥手一面继续高喊:“拦着他们!他们是小偷!”街上走出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没有一个人去拦的,人们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抓的是“搞资本主义”的人,他们故意喊抓小偷,好鼓动人们帮他们抓人,这套把戏巳演过无数次了。那帮赤脚大仙也跑得真快,一下子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贾大头为首的一帮人平时少锻炼,油水又足,肥头大耳,追了一阵就败下阵,个个气喘呼呼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22、我担心老婆的安危,急忙向街市场走去。那年月,这种“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动经常发生,半个月前老婆提着七八个鸡蛋拿去街市卖,突然割尾巴的人来了,老婆眼头亮、跑得早,把几个鸡蛋保住了,大部分卖东西的只跑了人东西来不及带走,都留在了菜市场,被“三大脑壳”当战利品给收走了。

23、我快步来到菜市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地上一片狼籍,破裂的鸡蛋、紫红的汗菜、白花花的藕稍等扔了一地,最多的是粽叶,撒得屋檐下、大街上满地都是。“三大脑壳”一来,卖东西的人就像跑兵荒一样,只顾要命哪管其它,这时公社副主任袁大头正在耀武扬威地指挥几个人在打扫战场。

24、我没有看见老婆,我想她不会像上次那么幸运吧,等我回到家她已回来了,哭着对我说:“割尾巴的干部来得太突然了,我只好匆忙躲在人家屋里,粽叶全部丢在街上了,连篮子也没来得及拿走啊!”我安慰她说:“破财免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婆仍惋惜地说:“我们忙了一夜,要卖十几块钱呢,一下全没了。”我说:“只要人在,什么都会有的,如果把你抓去办学习班,那更惨啊!”

25、那一年端午节,我们一家人没有吃粽子;唯有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没有吃粽子。

三、描写端午节的美文三篇

1、

端午节,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节日,家里的老人们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过过这个节日,就是,这一天,和平常一样,或许,不一样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没有时间去做饭……

2、端午节,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节日,家里的老人们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过过这个节日,就是,这一天,和平常一样,或许,不一样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没有时间去做饭……

3、

不管是从小长大的娘家,还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没有把端午节这天当成节日去过,更别说包粽子,连买都没有时间去买,是的,也没有闲钱去买,所以,在家里,我没有吃过粽子。

4、不管是从小长大的娘家,还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没有把端午节这天当成节日去过,更别说包粽子,连买都没有时间去买,是的,也没有闲钱去买,所以,在家里,我没有吃过粽子。

5、

吃上粽子,是这几年在北京,老板们都在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给我送了好多,儿子不太爱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饭,我几乎一天三顿来当饭吃,算是弥补了以前没吃过粽子的亏欠吧。

6、吃上粽子,是这几年在北京,老板们都在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给我送了好多,儿子不太爱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饭,我几乎一天三顿来当饭吃,算是弥补了以前没吃过粽子的亏欠吧。

7、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配料,吃起来的味道也不太一样,但是,我承认,这确实是一种美食,吃着粽子,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家里的老人们是吃不上的,不是没有钱买,而是如今正是麦收大忙季节,从拔蒜苔开始,接着挖蒜,刚把大蒜收拾好,金黄的麦穗就要倒头,人们顾不上歇口气,就又投入更紧张的麦收中。现在有条件利用机械,人们不用再轧场,打场,但也要去抢时间,不能让熟好的小麦遭受雨淋。而这同时,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浇过一遍水后,在没有了蒜棵的遮挡下,如拔苗助长一样,嗖嗖的往上蹿个头,待小麦收进家,玉米播进地里,棉花苗们已经长势喜人,伸展着一圈圈的胳膊,在等着主人来收拾,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入冬,人们的时间大都耗在这些棉花棵上了。

8、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配料,吃起来的味道也不太一样,但是,我承认,这确实是一种美食,吃着粽子,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家里的老人们是吃不上的,不是没有钱买,而是如今正是麦收大忙季节,从拔蒜苔开始,接着挖蒜,刚把大蒜收拾好,金黄的麦穗就要倒头,人们顾不上歇口气,就又投入更紧张的麦收中。现在有条件利用机械,人们不用再轧场,打场,但也要去抢时间,不能让熟好的小麦遭受雨淋。而这同时,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浇过一遍水后,在没有了蒜棵的遮挡下,如拔苗助长一样,嗖嗖的往上蹿个头,待小麦收进家,玉米播进地里,棉花苗们已经长势喜人,伸展着一圈圈的胳膊,在等着主人来收拾,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入冬,人们的时间大都耗在这些棉花棵上了。

9、

端午节,屈原在汨罗江上仰天长啸之时,可是看到了终日辛苦的农人每年都是“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那件破棉袄”的境况,而那些饱食终日的寄生虫们却是锦衣玉食,欺压百姓,故而才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与糜烂的政界共处……。

10、端午节,屈原在汨罗江上仰天长啸之时,可是看到了终日辛苦的农人每年都是“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那件破棉袄”的境况,而那些饱食终日的寄生虫们却是锦衣玉食,欺压百姓,故而才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与糜烂的政界共处……。

11、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12、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13、

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14、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15、

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

16、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

17、

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18、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19、

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20、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21、

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22、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23、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24、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25、

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26、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27、

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28、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29、

那个时候,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30、那个时候,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31、

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32、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33、

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34、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35、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劳动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炎黄子孙多少悠悠的情韵。

36、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劳动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炎黄子孙多少悠悠的情韵。

37、

曾记得小时候,在临近端午时,家乡的大街小巷首先会出现卖粽子叶的。抑或,会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前,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一个里面盛着泡着糯米的大锅,左手握着卷成圆锥形的粽子叶,右手用小瓷汤匙舀糯米进入其中,再用一根筷子“笃笃笃”地舂着被粽子叶裹着的糯米。就这样一边舂一边添加糯米,直至差不多时,再小心翼翼地用稻草把紧紧地裹着糯米的粽子拴好。至此,包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每当站在旁边静静地看完整个操作过程的我,此时,内心会涌出一丝青青的惊喜:端午节要来了,不但可以吃上粽子,还可能有新衣服穿了。

38、曾记得小时候,在临近端午时,家乡的大街小巷首先会出现卖粽子叶的。抑或,会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前,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一个里面盛着泡着糯米的大锅,左手握着卷成圆锥形的粽子叶,右手用小瓷汤匙舀糯米进入其中,再用一根筷子“笃笃笃”地舂着被粽子叶裹着的糯米。就这样一边舂一边添加糯米,直至差不多时,再小心翼翼地用稻草把紧紧地裹着糯米的粽子拴好。至此,包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每当站在旁边静静地看完整个操作过程的我,此时,内心会涌出一丝青青的惊喜:端午节要来了,不但可以吃上粽子,还可能有新衣服穿了。

39、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从大诗人杜甫这首五律中,关于端午穿新衣的缘由,可略见一斑:端午穿新衣,早在唐朝就有之;且端午过后,将步入酷暑,得换上合体的衣衫,以度过一个清凉无比的夏天。

4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从大诗人杜甫这首五律中,关于端午穿新衣的缘由,可略见一斑:端午穿新衣,早在唐朝就有之;且端午过后,将步入酷暑,得换上合体的衣衫,以度过一个清凉无比的夏天。

41、

喜欢粽子的样子,更喜欢粽子的味道。那圆锥形的粽子,外套一袭青色的粽子叶,身上还系着稻草,一如一块经过精心包扎的翡翠。若慢慢地剥开青色的外套,映入眼帘的,是堪比少女肌肤还要洁白如玉的糯米粽子。那又白又滑、玲珑剔透的模样,常常让第一次见到的人,双眸凝视,然后,会情不自禁地用嘴唇贴近那有如无可挑剔的肌肤,亲亲一吻。慢慢地,那糯米的清甜自舌尖渐渐沁入至心田。于是,你会在那甘冽的瞬间,徜徉在无比的惬意之中……

42、喜欢粽子的样子,更喜欢粽子的味道。那圆锥形的粽子,外套一袭青色的粽子叶,身上还系着稻草,一如一块经过精心包扎的翡翠。若慢慢地剥开青色的外套,映入眼帘的,是堪比少女肌肤还要洁白如玉的糯米粽子。那又白又滑、玲珑剔透的模样,常常让第一次见到的人,双眸凝视,然后,会情不自禁地用嘴唇贴近那有如无可挑剔的肌肤,亲亲一吻。慢慢地,那糯米的清甜自舌尖渐渐沁入至心田。于是,你会在那甘冽的瞬间,徜徉在无比的惬意之中……

43、

端午如果只是以品味粽子为目的,那就失去其应有的风韵。可不是吗?而实际上,端午与中秋节一样,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民间节日。端午节这天,出来“游百病”的男女老少,穿着整洁的衣衫,洋溢着花一样的笑靥,把端午节带来的愉悦暴露得酣嬉淋漓。

44、端午如果只是以品味粽子为目的,那就失去其应有的风韵。可不是吗?而实际上,端午与中秋节一样,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民间节日。端午节这天,出来“游百病”的男女老少,穿着整洁的衣衫,洋溢着花一样的笑靥,把端午节带来的愉悦暴露得酣嬉淋漓。

45、

在家乡,“游百病”是端午节的一个主要民俗。为了生活,每天穿行于滚滚红尘中,勤于耕耘,不惜挥洒汗水,在袅袅炊烟里协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的男女老少,无论有多忙,或者不喜户外活动的,而到了端午这天,必须要出去爬山才行。否则,倘若还蜗居于室内,就被人们戏称为“癞蛤蟆躲端午”。很多人都会说这句俏皮话,却并非知晓这句话的缘由。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在明朝,端午节这天,视端午为“重五”,即五毒尽出的一天。人们会纷纷走出户外,爬到草木葳蕤的山顶避毒。“彩线轻缠红玉,小符斜挂绿云鬓”,这是苏轼对端午节的描绘。宋朝的女子,发髻上挂着驱邪避毒的符箓,以确保永久的平安。如今的人们,在家乡,还可见慧心巧思的女子背着腰间斜挂着用绸布丝线精心缝制的小布猴或荷包的孩子,徜徉于城市郊外的小路上。由此即可知晓人们对端午的重视了。更有甚者,会把外形丑陋却全身是宝,具有清热、拔毒、消肿止痛的蟾蜍捉来,并挤出其毒汁,再配上石菖蒲、雄黄酒,涂抹在耳鼻上,以避毒。

46、在家乡,“游百病”是端午节的一个主要民俗。为了生活,每天穿行于滚滚红尘中,勤于耕耘,不惜挥洒汗水,在袅袅炊烟里协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的男女老少,无论有多忙,或者不喜户外活动的,而到了端午这天,必须要出去爬山才行。否则,倘若还蜗居于室内,就被人们戏称为“癞蛤蟆躲端午”。很多人都会说这句俏皮话,却并非知晓这句话的缘由。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在明朝,端午节这天,视端午为“重五”,即五毒尽出的一天。人们会纷纷走出户外,爬到草木葳蕤的山顶避毒。“彩线轻缠红玉,小符斜挂绿云鬓”,这是苏轼对端午节的描绘。宋朝的女子,发髻上挂着驱邪避毒的符箓,以确保永久的平安。如今的人们,在家乡,还可见慧心巧思的女子背着腰间斜挂着用绸布丝线精心缝制的小布猴或荷包的孩子,徜徉于城市郊外的小路上。由此即可知晓人们对端午的重视了。更有甚者,会把外形丑陋却全身是宝,具有清热、拔毒、消肿止痛的蟾蜍捉来,并挤出其毒汁,再配上石菖蒲、雄黄酒,涂抹在耳鼻上,以避毒。

47、

偕同家人,任心闲话、絮语漫谈间,享受着端午弥散出来的芳馨,走在铺着青石板的幽长幽长的步行街上,视线穿过熙熙攘攘的似的游人,极目远眺,常常会看见,一排排,摆在街道两旁的,全是几乎喊不出名字的花草、草根、树根——据说全是中草药。而我,会信步走到地摊前,并慢慢蹲下,装着一副行家里手的姿态,一边与摊主搭讪,一边拨弄着那些似乎刚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还飘溢着清芬的绿色植物。倘若看到怦然心动的花草树木,会故意把价格压得极低,却又装出真心想买的神态,与摊主讨价还价一番。还的价钱与摊主想要的相差甚远,生意固然未能成交;离开时,又装着依依不舍的样子,内心却已盛满了香溢远清的花草树木。

48、偕同家人,任心闲话、絮语漫谈间,享受着端午弥散出来的芳馨,走在铺着青石板的幽长幽长的步行街上,视线穿过熙熙攘攘的似的游人,极目远眺,常常会看见,一排排,摆在街道两旁的,全是几乎喊不出名字的花草、草根、树根——据说全是中草药。而我,会信步走到地摊前,并慢慢蹲下,装着一副行家里手的姿态,一边与摊主搭讪,一边拨弄着那些似乎刚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还飘溢着清芬的绿色植物。倘若看到怦然心动的花草树木,会故意把价格压得极低,却又装出真心想买的神态,与摊主讨价还价一番。还的价钱与摊主想要的相差甚远,生意固然未能成交;离开时,又装着依依不舍的样子,内心却已盛满了香溢远清的花草树木。

49、

端午节的街上多了几分村野的气息,少了许多城市的汽车尾气味。喜欢这种气息,这是自然的味道,仿佛回归了世界的本真,返璞归真。于是,祖先生存的印迹,一幕幕,穿越般,映入眼帘:刀耕火种,只为繁衍着生息;神农尝百草,从此人类与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每一个民间节日都有其独具一格的意义,我想,端午节的意义,应该不只是为了驱毒避邪吧。饮水思源、不断洗濯磨淬出常青的生存智慧,应为端午的深层含义。比如,登山,有心之人,会在攀越时想起曾经居住在山岭的祖先的不易。不像过端午节的我们,跟随着“游百病”的大军,爬东山,登鱼山,玩奇缘洞,多了几分融融之其乐,却少了些文人墨客善感的情怀。

50、端午节的街上多了几分村野的气息,少了许多城市的汽车尾气味。喜欢这种气息,这是自然的味道,仿佛回归了世界的本真,返璞归真。于是,祖先生存的印迹,一幕幕,穿越般,映入眼帘:刀耕火种,只为繁衍着生息;神农尝百草,从此人类与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每一个民间节日都有其独具一格的意义,我想,端午节的意义,应该不只是为了驱毒避邪吧。饮水思源、不断洗濯磨淬出常青的生存智慧,应为端午的深层含义。比如,登山,有心之人,会在攀越时想起曾经居住在山岭的祖先的不易。不像过端午节的我们,跟随着“游百病”的大军,爬东山,登鱼山,玩奇缘洞,多了几分融融之其乐,却少了些文人墨客善感的情怀。

51、

小时候,穿上新衣服,吃过早餐的我们,会提起一串串粽子,一边爬山,一边吃着粽子。记忆中的东山,虽有寺庙,尚未有僧人居住。平时,除了放假的学生,至此游山的人并非很多;只有端午节时,全城的男女老少会不约而同地登上东山“游百病”。

52、小时候,穿上新衣服,吃过早餐的我们,会提起一串串粽子,一边爬山,一边吃着粽子。记忆中的东山,虽有寺庙,尚未有僧人居住。平时,除了放假的学生,至此游山的人并非很多;只有端午节时,全城的男女老少会不约而同地登上东山“游百病”。

53、

东山,屹立于东门的田土旁。可能是山上土质适合树木生长的缘故,相比之下,东山上的树木比环绕着城区的其他山的茂盛。山上冬青树、杉树、松树等四季常青的树居多,如此缘由,春夏秋冬,东山都会以它翳密的林薮、欲滴的青翠和傲然挺立的英姿吸引着家乡的男女老少。尤其到了端午时节,乘兴而来,上东山踏青的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比比皆是。沿着曲曲弯弯、蜿蜒而上的石级向上攀爬,首先能让瞳孔迅速扩大的,是一条人工雕刻的石龙。在我懂事起,就已经有了。上面没有碑文,无法推断其何时建起。但是,色泽已渐渐晦暗的石龙,似乎刻着代远年湮的沧桑——想必,应该有些时日了吧。

54、东山,屹立于东门的田土旁。可能是山上土质适合树木生长的缘故,相比之下,东山上的树木比环绕着城区的其他山的茂盛。山上冬青树、杉树、松树等四季常青的树居多,如此缘由,春夏秋冬,东山都会以它翳密的林薮、欲滴的青翠和傲然挺立的英姿吸引着家乡的男女老少。尤其到了端午时节,乘兴而来,上东山踏青的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比比皆是。沿着曲曲弯弯、蜿蜒而上的石级向上攀爬,首先能让瞳孔迅速扩大的,是一条人工雕刻的石龙。在我懂事起,就已经有了。上面没有碑文,无法推断其何时建起。但是,色泽已渐渐晦暗的石龙,似乎刻着代远年湮的沧桑——想必,应该有些时日了吧。

55、

别看都是端午游山,选取的视角却不尽相同。平时里喜欢诗词歌赋者,每到一处,总会凑近,探究一番,试图挖掘出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抚摸着石雕,或仔细看着一个碑文。完毕,再远望着对面迷迷蒙蒙的远山,载着厚甸甸的情思,不把自己沉浸在那“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的氛围中,誓不罢休。而喜欢照相的,往往会对着某一景点,或摆一姿势,在“咔嚓”声和灯光的闪烁中尽享那瞬间的窃喜。孩子们则不听大人的指挥,像刚出笼的鸟儿一般,漫山地飞奔。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那些擅长唱山歌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山间回荡着的山歌之中。

56、别看都是端午游山,选取的视角却不尽相同。平时里喜欢诗词歌赋者,每到一处,总会凑近,探究一番,试图挖掘出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抚摸着石雕,或仔细看着一个碑文。完毕,再远望着对面迷迷蒙蒙的远山,载着厚甸甸的情思,不把自己沉浸在那“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的氛围中,誓不罢休。而喜欢照相的,往往会对着某一景点,或摆一姿势,在“咔嚓”声和灯光的闪烁中尽享那瞬间的窃喜。孩子们则不听大人的指挥,像刚出笼的鸟儿一般,漫山地飞奔。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那些擅长唱山歌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山间回荡着的山歌之中。

OK,关于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佳句和关于端午节的美文佳句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