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审计网的介绍
中国审计网1(简称“中审网”)于2000年注册并开通,上网人数截止目前已超过二千多万,现日平均浏览量已达到50000人。网站定位:做中国审计门户网站!中审网是目前国内最大型审计与财会类专业门户网站;它开辟的中国审计论坛居专业国内第一;它是目前国内外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审计会计类专业师生、财会、税务稽查、监察、金融、评估、企业管理、证券行业等专业人员学习、研究工作最为热闹的网上社区;访问者来自于世界各地。

二、审计资格证书
你可以考审计师,有初级中级高级资格条件根据《审计署、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审人发〔2003〕4号)、人事部、审计署《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人发〔2002〕58号)精神和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的安排,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现将2006年度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和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参加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从事审计、财经工作。(二)参加初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报名时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应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指定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报考条件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5、取得博士学位。(四)参加高级资格评价考试人员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 2年;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审计、财经相关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 2006年年底。(五)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5〕9号)文件精神,自 2005年度起,凡符合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规定的香港、澳门居民,均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相应专业考试。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在报名时应向报名点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以及相应专业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考试内容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科目[1]与内容均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和“审计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初、中级资格考试采用同一套考试大纲。根据对初、中级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同要求,两个考试科目各部分内容分为初、中级资格共同考试内容和中级资格单独考试内容。科目内容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科目[2]与内容均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和“审计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初、中级资格考试采用同一套考试大纲。根据对初、中级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同要求,两个考试科目各部分内容分为初、中级资格共同考试内容和中级资格单独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及内容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初、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广东省人社厅用印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审计署用印的成绩合格证书。(一)考试方式 1.初、中级资格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题,采用填涂答题卡的方式作答;高级资格考试试题为主观题。2.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的《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科目题型为综合性分析试题,题量为8道试题选答5题,每道题20分。(二)考试内容 1.初、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2.高级《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金融理论研究,财政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审计理论研究,审计技术方法。
从事审计工作,国家目前还没有要求审计业资格证书(上岗证)。
如果你要考取审计的初级、中级、高级的技术资格,可以在当地报名(报名时间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一般在4-5月份左右),10月中旬全国统一考试。
根据报考的条件来看,也是没有审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如果有的话,其中就会要求有从业资格证。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从事审计、财经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一)报考初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
中专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二)报考中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
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是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人员应具备的任职资格证明。
第三条资格证书的取得采取资格认证和考试两种办法。
(一)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经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审批,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备案后,可发给资格证书:
1.具有审计、会计、经济及相关专业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2.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的人员;
3.具有注册会计师、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相关执业证书的人员;
4.审计、会计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工作满两年以上,以及大专学历工作满4年以上的人员。
对已取得省(行业)级内部审计(师)协(学)会颁发的内部审计资格证书,时间不超过两年的人员,在本办法实施后可进行一次性的确认,发给资格证书。
(二)不具备上述第(一)款条件者,须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资格证书。
(二)有关法律法规与内部审计准则;
第五条资格考试一般每年统一举行一次,时间为每年9月第三周的星期六。开始施行阶段,也可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授权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考试安排。
第六条资格证书审核发放程序。凡具备取得资格证书条件的人员,由本人填写《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申请表》(略),经所在单位审核签章后,连同资格证明文件(职称证、执业资格证、学历证、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证明、考试合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免冠2寸彩色照片,报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审核后,发给资格证书。
第七条资格证书实行年检注册制度,每两年为一个年检注册周期。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通过年检,并进行注册:
(二)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准则》;
(四)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后续教育。
第八条因借调、出国等原因不能参加后续教育或年检的人员,须持本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向所在省的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延缓年检注册的申请。
第九条对无故不参加年检和注册的人员,应收回并注销其资格证书。
第十条因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弄虚作假骗取资格证书的人员,一律吊销其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对已调离内部审计工作岗位满两年和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须收回其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统一组织资格证书的考试、考试大纲的拟定和教材的编写、考试的命题和资格证书的印制,以及对违反本办法人员的处理。
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组织资格证书考前培训,考试的实施,资格证书的发放、管理和年检注册,对违反本办法人员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提出查处意见。
第十三条资格证书不得涂改、转让,资格证书遗失后应及时到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挂失,经查实后可予以补发。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叁』审计师和审计资格证有什么区别
审计专业技术职称是专业技术职务,目前我国设置的专业技术职务共29个系列,各系列一般分高、中、初三级,有些系列的高、初级又分为两档。
审计人员以前靠用会计人员专业职务系列的名称、档次。根据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可在会计前面冠以“审计”二字以示区别。
1987年8月16日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审计署关于“审计会计师”今后简称“审计师”报告的批复》(职改字〔1987〕第 34号明确:将专业职务名称“审计会计师”简称“审计师”,各档次专业职务名称的简称分别为: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助理审计师、审计员。
注册会计师是执业证书。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至2011年底累计有15.8万人取得了全科证书。
审计师是专门从事检查并进一步证实公司会计账目和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专业人员。审计师是公司的高级职员。一个公司可以有一至数名审计师,其任免权在股东大会,任期由公司法规定,可以连选连任。如果在股东大会上没有任命新的审计师,务必在规定的期限内把该情况通知公司的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任命审计师来填补缺额。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罢免股东大会任命的审计师,并在必要时,任命新的审计师。
会计师指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会计人员。
(一)参加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二)参加初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报名时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应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指定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报考条件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
(四)参加高级资格评价考试人员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 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等。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审计、财经相关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项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 2006年年底。
高中以上学历,需会计从业资格证。
一年有一次考试机会,报名方式:每年3月中旬-5月中旬,各地有少许差异,具体向当地的财政局网站查询,有的地区是现场报名,有的需要先上网报名再现场确认,带身份证、学历证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时间是机考为9月14-20日(共7天,14个批次),纸笔考试为10月26日
除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两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会计中级职称证(也就是会计师证)的报名流程:
①信息审核②采集照片③订书收费④报名确认
1.考生报名时先在会计资格评价网进行网上报名,获得报名注册号,打印报名表;
2.报考人员持单位盖章的报名表,并携带学历(或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身份证原件到报名点进行审核;
3.首次报考考生以及需要照相的考生现场采集照片;
4.所有报考考生现场交报名考务费(40元/科)及订书费用;
5.交费后,获取报名序号,确认报名成功。在规定的报名时间终止之前,必须自行登录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报名系统查询确认自己的报名
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科目与内容均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和“审计理论与实务”(包括: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初、中级资格考试采用同一套考试大纲。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
?中级资格考试分一天半进行,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科目为3小时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后成绩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回统一印制,人力资答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联合用印的相应级别《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审计专业中级资格的外语要求另行规定。
违纪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取消其资格,收回证书,3年内不得再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一)伪造、涂改学历、资历证明;
『伍』打算从事审计这一行业,需要考什么证书
同样也可以考会计师(初中高级)这个要比审计师证通用些
上面这两个可以同时考从初级开始考
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内部审计师acca等等这几个比较难考
当然含金量也更高其中注册会计师最难但它不要求工作年限刚结业也可以参加
注册税务师要有相应的年限要求不够考不了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周末面授班寒暑假冲刺班其他课程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初、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广东省人社厅用印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审计署用印的成绩合格证书
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考生提出申请,单位审核批准后,携带有关证件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人员参加考试,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考试原则上采取集体报名的办法,考生持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本人近照3张,到单位人事部门申报;各单位到指定的考试中心统一领取《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审核发证登记表》和《审计署考试报名卡》,分别交由报考者填写,由单位对其学历、资历进行严格审查并加盖公章;各单位的经办人持报考者的上述资料到指定地点办理考前资格审查及报考手续。
根据《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题型调整的通知》(审考办字〔2007〕4号),自2007年起,“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科目考试将取消混合选择题和判断题,仅设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或案例分析题),总题量与往年相当。满分100分,合格标准60分。
1.单项选择题,共30道,每道1分,从四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正确的。
2.多项选择题,共20道,每道2分,从五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项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在无多选、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3.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科目为综合分析题,“审计理论与实务”科目为案例分析题),3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5道小题,每小题2分,从四项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或多项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有多项答案的小题在无多选、错选的情况下,选对一项得0.5分。
三、我国古代审计的五个阶段
1、虽然学界对于审计的起源争议较大,但上计制度的出现是研究审计起源不可忽视的因素。
2、为什么不是经济较为繁荣、政治稳定的商或者西周,而是在诸侯国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上计?究其原因除了会计的发展以外,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3、自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以来,历经商、西周的发展,官僚机构较为健全,统治阶级对经济监督开始关注:“(禹)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
4、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乃大会计......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
5、”“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
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取得霸主地位,社会上各种思潮开始涌现,秦国商鞅、楚国吴起、魏国李悝等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初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各国初步形成中央、郡或县、乡等一套系统较为健全的行政机构,这为上计制度中中央重要官员和地方长官将所属地区户口、垦田、租税收入等向国王汇报提供了组织基础,中央集权也使国王能够更有效率的获得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7、经过不断的战争和兼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专制主义制度。
8、设立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者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
9、汉代巩固和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10、实行县——郡——中央上计制度。
11、属县上计郡国在每年“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12、属县上计结束以后,郡国进京上计“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
13、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
14、上计一般两年一次,年末诸县上计于郡国,第二年春郡国上计于中央。
15、除了分级上计制度以外,汉代的统治者对上计特别重视,皇帝有时会主持中央的上计,若行幸郡国,也常就地审计。
16、汉武帝时“春三月,还至泰山,增封。
17、甲子,祠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
18、”西汉《上计律》的颁布,将上计确立为专门的制度,也为上计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上计的权威性大大加强。
19、中央集权的基本完善、统治者的重视和《上计律》的颁布使得秦汉时期的审计初步发展。
20、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倒退状况,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权力衰微,中央集权较秦汉时期大大削弱,这也极大的影响了上计。
21、晋愍帝时凉州刺史张寔“送诸郡贡计。
22、诏拜寔都督陕西诸军事,以寔弟茂为秦州刺史”,地方大多不上计,凉州刺史张寔上计受到如此之大的嘉奖,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中央对地方控制权削弱,上计制度也逐渐式微。
23、但这一时期审计的法律制度有所发展。
24、将秦汉时繁复的法律大量精简,分门别类,法律条文渐趋条理化,使得“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比部审计的萌芽,为隋唐建立比部审计打下基础。
26、四.趋于成熟(隋唐五代宋辽金夏)
27、经过魏晋南北朝长达370年的动乱,隋统一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使得隋唐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次繁荣时期。
28、中央集权更进一步加强,中央三省六部制得到完善,负责决策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尚书省三者互相制约,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政务,分工明确;地方实行郡县或州县两级制。
29、三品以上官员绝大多数由皇帝任命,四、五品官由丞相提名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官员需经吏部、兵部筛选和履行报批手续即可。
30、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通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之间的制衡,皇权加强。
31、这也为隋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审计提供保障。
32、体现隋唐的审计主要为勾检制度:一是对官府一般事务和文书的审核稽查;二是有关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审核稽查。
33、而由于事关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项目繁杂并且重要,唐朝在刑部下设比部作为财政财务勾检的最高机构。
34、在中央,户部所管理的租调赋敛、官吏俸禄、军资粮仗、赏赐等,兵部所掌仪仗、兵器,工部所掌屯田、营缮,司农寺所掌在京百司官吏禄给及常料均要申报比部勾检;地方上,比部只勾覆到州府,州府属下诸县由州府负责勾覆。
35、比部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州府采取事后送达审计,京师诸司每季一次,地方诸州一年勾覆一次,按诸州距离京师的远近规定账簿申报的不同期限。
36、在节度使及军使下设支度使,负责财务“凡天下边军,有支度使,以计军资粮仗之用。
37、,每岁所费,皆申支度会计,以长行旨为准”。
38、安史之乱以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比部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39、“初,国家旧制,天下财富皆纳于左藏库,而太府四时以数闻,尚书比部覆其出入,上下相辖,无失遗。”
40、安史之乱以后,随着节度使的势力增长,地方割据实力增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削弱,这也为比部勾检带来一些变化。
41、唐后期,随着三司、租庸使、三司使的变化和藩镇割据,户部、盐铁、度支中出现了新的审计监督体系,中央到地方出现许多不同名目的官员负责勾检工作,如度支判官、户部巡官、户部巡官、勾检官等,这些职位并不稳定,废置频繁,具有审计性质的机构存在时间也较短,使得唐后期比部审计职能日益萎缩和消亡。
42、总体而言唐在财政财务上的勾检上至中央六部诸司,下至地方州县,几乎涵盖了封建国家所有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43、下设在刑部的比部,作为独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对各级官府的财政财务从外部勾覆,有较大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
44、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强大的隋唐前期,比部得以较好实行;地方割据壮大,中央集权大大削弱的唐后期,比部无法得到较好贯彻,逐渐萎缩。
45、这一段时期并没有形成诸如汉、唐的大一统局面,而是众多政权并立。
46、宋在元丰改制前实施三司系统审计。
47、在全国最高财政机构三司之下设立三部勾院、都磨勘司专门负责审计工作,“掌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账簿,以察其差殊而官防之”。
48、三部勾院主要负责检举揭发官吏在经济上的违法行为、勾稽天下账簿并提出改进建议,对部分重要财政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审计。
49、都磨勘司主要是重新勾磨三部勾院勾稽过的账簿,相当于审计的终审机关。
50、具有审计职能的还有都凭由司、理欠司、诸军诸司专勾司(军队审计)、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司、内藏库等机构。
51、元丰改制以后,户部下设审计机构,进行户部审计,废三司,将三司的审计职能大部分转移到刑部之下的比部。
52、比部采取定期勾稽“月计、计考、岁会”,多为事后送达审计,但有时也采取实地审计、事前审计。
53、京师诸司经费、仓库物资等经过本部或监司初审,送交比部终审。
54、南宋新增总领所审计,要求负责筹集地方财务的四川、淮东、淮西、湖广四总领所定期向朝廷申报会计账簿,以备核查审核;同时朝廷频繁派遣官员前往总领所点检财赋;总领所官员交接时由朝省负责稽考。
55、北宋前期的在三司下设负责审计的部门,由于均属三司管制,使得审计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而通过元丰改制,宋神宗废除三司,恢复唐的比部审计,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审计体系。
56、南宋因偏安一隅,边境战争不断,实施总领所审计来核查为了方便调动物资设立的总领所,体现了统治者对大宗财政物资的重视。
57、但由于南宋机构合并使得比部专职审计职能发生变化,比部逐渐变得有名无实。
58、元代取消比部,设立检校官、照磨官负责审计。
59、检校所隶属于中央和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从司法系统移到了行政系统。
60、总体上保留比部对中央到地方各级***审计的机制,但检校官和照磨官失去了前朝比部的终审权,审计的权威性下降。
61、经过明和清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到达了顶峰。
62、废除三省六部制,将相权分于六部,皇权统领六部,皇权得到极大的加强。
63、明朝取消专职的审计机构比部,在中央设立六科审计,六科作为独立的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各省由提刑按察使司的按察使负责监督所属州县钱粮、举核奸贪,设立巡按御史就地审计。
64、清代沿袭明制,实行六科审计、督抚和道员审计。
65、清末因列强入侵,外忧内困,清廷被迫筹备立宪提出了设立于内阁以外对君主负责的审计院,审计人员能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等具有近代观点的审计思想。
66、随着明清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皇帝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利,更便捷的监督臣下,取消比部这一专门的审计机构,让科道官员***负责财政财务审计,将审计职权并入科道检查系统,使审计得不到从中央到地方的良好贯彻。
67、明清官场腐败,官员关系网络盘根错节,为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阻碍,甚至负责审计的人员同流合污。
68、但不能否认的是清末筹备立宪中提出的审计思想已经初步具备了民主的因素,是古代审计到近代审计的飞跃。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