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楼建筑空间设计
1、土楼的院落空间集合了虚与实、个体与群体,单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单体建筑,进入里面呈现在眼前的是伟大的家和微缩的国,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紧密连接、相辅相成。圆楼是一个环形空间,中心是祖堂为议事之处,外圈为居住,房间几乎是同样形状、大小,整齐划一,从动静功能分析上来看比较合理,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合理协调规划。在一个空间中的中心位置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有着重心、集聚、领导的作用,在土楼当中,公共空间被安排在了重心位置上,因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这样从空间规划上来讲对于每个房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利于人群的集中与疏散。土楼公社打破传统的“圆中圆”方式,采取“外圆内方”的院落布局,“e形环体”内部的方形和外部的圆形体量交错产生的庭院空间,这一系列庭院空间形成土楼公社里最主要的公共交往空间。中心方形院落做为主要公共空间与其他的公共空间和屋顶平台组成园区内公共空间的系统。土楼的院落布局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依据,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要考虑到使用者是哪些人群,他们的需求有哪些,应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考虑院落的布局。对于传统土楼的布局方式在当时的特殊环境要求下得以形成,而当时的要求已经不适应于现在,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创新保留。空间的组合方式,形体的穿插关系以及未来使用者在其中的流线都是关键因素。
3、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大多数布局具备以下特点:①中轴线明确,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线上,其他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也是如此。②以厅堂为核心。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③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土楼中间居住的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一个家族,所以在内部空间规划上来讲,具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而圆楼的精髓所在就体现在占地少,空间大,适应山区地形。
4、圆形土楼空间在合理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空间价值:①圆楼内部空间不存在“死角”。②圆有平等均等的特点,好坏差别不明显,利用房间的分配和家族的和谐。③圆楼的内院空间大。④由于圆楼空间消除死角,对于木材用料更为节省。⑤圆楼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更加安全。土楼公社在建筑布局上首先就是打破圆形的封闭格局。设计最终采用了e字型的平面方式,开放性的入口的设计。体量上采用一个螺旋形上升的姿态,既保持传统的圆楼形象又能有效打破其封闭平淡的缺陷,使其脱离传统民居的局限为创造丰富多变及活跃的现代建筑风格打下基础。住宅及旅社沿周边均匀分布,中心作为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为住户提供一处休息交流的平台,整个建筑由廊道贯穿其中,四通八达,传统布局为新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单从功能布局上来分析,传统土楼的功能主要是群居性的自我防护,正因为当时的这种需求才形成了现在的经典。所有土楼集体住宅,首先是聚族大厦,其次才是单家之居。整座土楼的核心是中堂或祖祠,大门厅、中堂、天井、祖堂等这些空间都在整座建筑的中心或前面位置,而所有的房间似众星拱月般围绕这个中心。这种排布体现了土楼的向心性、匀称型的关键,也表明了土楼的集与个、公与私的构成规律。祖堂作为土楼的精神内核载体,无论建筑规划和形式如何变化,祖堂始终都是土楼空间主要轴线上最宏大、最富丽的空间。
6、土楼公社在建筑功能布局上尽量做到齐全,楼内的主要公共空间就是中心方形庭院,底层外围用作自行车库和消防车道,除了设备房和公共用房之外还设有公共活动空间,如乒乓球室、阅览室和管理用房等。为了考虑亲友来访首层入口处安排部分商业零售。在其楼里设计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有可取之处,这些全面的考虑得以借鉴与传统土楼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布局,关上大门,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7、四、向心性与封闭性对人的交往关系影响
8、土楼的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居住组织,为等级制度创造了条件,它的空间分布以及独特的内向空间形式在社会组织上具有有效的交往优势,与此同时,强化了中心和家族全力,与封闭、等级、强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传统土楼作为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间沿周边均匀分布,与现代集体宿舍的建筑类型类似,但较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社区中的邻里感。土楼公社在内部空间布局增添了新内容,并且在每一层都会有活动空间,为住户提供一处开放的交流空间。在当今这个冷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远了,信任减少了,向心性为现代建筑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与交流。土楼的封闭性将周边恶劣的环境予以屏蔽,内部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集体小环境。
9、土楼公社是根源于传统民居文化,并将其与传统融合与创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通过对传统土楼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空间形式与形态以及所特有的向心性和封闭性进行分析,并且对土楼公社从理念到形式,从整体到局部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索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营建方法的传承,融合与创新的可能性。最后,透过土楼公社案例的分析,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民居在现代建筑空间的继承以及创新改造。
10、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二、土楼村位于哪个市
1、土楼村是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阳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728107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1728。邮政编码为463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96,车牌号码为豫Q。土楼村与王悦村、索店村、肖庄村、罗李村、邢桥村、刘楼村、杨庄村、黑赵村、大石桥村、干石桥村、赵楼村、阳丰村、郑湾村、朱屯村相邻。
2、土楼村附近有_岈山、豫中抗日根据地旧址、_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古泉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龙天沟等旅游景点,有常庄乡冬枣、天中磨小磨香油、搅团与凉鱼、常庄乡金丝小枣、遂平桶子鸡等特产。
三、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很注重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1、五凤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2、方楼: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3、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4、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土楼
关于土楼公社和土楼公社的优缺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