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起,上海密闭娱乐场所、餐饮服务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2022年12月8日14时,上海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246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10条措施的有关情况。
邬惊雷表示,上海已明确,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外,其他人员原则上愿检尽检;对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的人员不再赋黄码。从今天起,上海市不再对来沪返沪人员实施“落地检”“三天三检”“五天四检”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不满5天者,其“随申码”“场所码”不再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标记提示,不再限制其进入相关公共场所。
邬惊雷表示,上海已优化调整部分场所防疫要求,除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有特殊防疫要求的场所外,明天起密闭娱乐场所、餐饮服务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海将继续保留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曾光:新冠感染者康复后或出现二次感染但症状更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的优化要求。为更好理解“新十条”,12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抖音、今日头条直播间独家对话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请他对“新十条”及近期的疫情防控政策作出解读,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谈到刚刚出炉的“新十条”,曾光表示,现在是我国防疫策略调整的关键时期。防控策略的调整需要一个好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要符合国民健康最大利益和国家经济最大利益。现在国内占主流的变异株是奥密克戎BF.7,这个变异株最典型的特征是传播隐秘、潜伏期短、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很低。并且这些特征相对稳定。
曾光说,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较好的转折点。而欧美防控策略的转折点是在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付出了较高代价。过去,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基本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奥密克戎BA变异株来了之后,我们发现疫情形势变了。目前的特征是发病快,投入成本高。
“敌人变了,我们也要变,在转折的过程中思想要统一,行动要统一,步伐要统一。在这个条件下出台的‘新十条’,会对疫情防控的转折发挥重要作用。”
曾光谈到,“新十条”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封控范围划分非常局限,另外,没有疫情风险的地方可以不做核酸,居家的老人和在家办公的居民没有必要的,不做核酸。核酸检测在降温。
回顾疫情初期,曾光谈到,武汉疫情初期,新型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防控措施。甲类管理就是指可以采取大规模封控措施,中断交通,社区封闭,强制隔离感染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因为当时疾病的特征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曾光说,现在新冠疫情更像流感,重点是抢救危重病人。对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监测,加强疫苗开发,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病毒耐药性进行监测。
曾光谈到,要认识到当下感染人数有所增加,这不是“疫情防控二十条”导致的,也不是“二十条”出台以后感染人数增加,而是疾病自身规律导致的。
他说,目前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大量出现,可能会产生一些统计不到的情况,导致一些感染者还在社会面上流动,现在要更加强调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每个人要管好自己的家庭,家里的老人要戴好口罩。社会防控放松,个人防控就要加强。
曾光提倡,要更多戴起N95口罩,在核酸检测减少的同时要增加抗原检测,要让居民能够更加容易得到抗原检测试剂盒,学会使用。检测阳性以后及时报备,让疫情不再扩散。
“形势变了,对居民的要求也要变化。居民要提高觉悟,检测出阳性,要接受规范化管理,比如居家隔离,同住人员一样要隔离。在购买药物、物资供应、接种疫苗方面,媒体也要加强宣传引导,特别是调动接种疫苗的积极性。疫情防控措施仍将继续优化,放开的话放不放心,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特别重要。”
谈到药物问题时,曾光表示,新冠感染的疾病基本上是自愈性疾病,轻症、无症状可以自愈。
“比药物更重要的是多喝水、多休息,增强营养,精神愉快,不要有压力,这几条比吃药更重要。”他还提醒,一些中成药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是预防用药,没有病不要吃。
“年轻人体温超过38度,可以吃点解热镇痛药,低烧的话没有必要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如果感染以后出现症状,或者老年人基础病、慢性病加重,要及时进行治疗。要求无症状、轻症居家的目的就是要把病房腾出来,为重症病人服务。”曾光说,个人必要的防护和隔离,是为了让感染高峰不要太高,压低高峰不要出现医疗挤兑。
曾光说,我国每10万人口医生数量、护士数量、病房数量特别是传染病病房,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平衡差距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稳步放开。
谈到疫苗,曾光表示,疫苗的研发很难改善病毒变异。国内外的事例都说明,疫苗的研发跟不上病毒变异。在这种情况下,让已研发的疫苗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做好同源免疫和序贯免疫。有实验数据表明,序贯免疫效果更加明显。他还提到,目前的疫苗对于现在的变异病毒仍有作用,特别是对于减少危重病例,减少死亡病例。
谈到老年人接种疫苗,曾光说,老年人接种疫苗意愿较低,不仅体现在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接种率也很低。我国老年人接种疫苗意愿较低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国新冠疫苗上市和接种主要是2021年1月~6月这个时期,当时老年人没有受到太大威胁,而中青年是存在对外接触病毒风险的主要群体,他们接种意识要强一些。在国外,疫苗上市和接种时期,已经出现老年人大量感染甚至死亡的现象,所以老年人容易接种。此次“新十条”提到老年人接种,这是一个亮点所在。把加强老年人接种作为原则提给各地,各地通过宣传动员,局面很快会有改观。
曾光还提到,因为老年人免疫反应没有年轻人快,没有年轻人高,所以老年人接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青壮年。他还提出,不能接种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希望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只要不是晚期或者特殊时期,都尽量择期接种。他表示,“新十条”中,疫苗接种升温,核酸检测降温,这一升一降非常适应我国现状。
有网友在直播互动中提到,感染新冠康复以后是否会出现二次感染?曾光表示,可能出现二次感染,但概率很低,症状更轻。
对于网友提出的感染新冠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曾光表示,2021年6月以前的感染者可能存在新冠后遗症,当时流行的是原始毒株、α、β,病症重、病死率高。但中国疫情控制得很好,后遗症对我国来说不是问题。
比较流感和新冠,曾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他说,流感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已知的历史有一百多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的病,是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中国有数千个实验室在收集流感信息,“我们可以说对于流感的情况已经摸透了,知道它如何变异,疫苗怎么应对。”
曾光认为,在这个角度,新冠与流感无法比较。新冠流行的历史太短。但是有些现象可以比较,就是传播系数、轻症和无症状病人等。流感已经不造成恐惧了,因为它已经离开高病死率阶段。对于新冠,我们既要看到乐观的一方面,也要看到人类经验还不多的一方面。仍要警惕风险。
有网友提到,今年春节是否可以回家?曾光表示,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今年春节恐怕还是得该回家的回家,不该回家的要停留。回家途中,不管查不查核酸,个人防护要做好。乘坐交通工具要戴好N95口罩,尽量减少与别人交流,保持一定距离。
有网友问及如何防范婴幼儿感染?对此曾光表示,幼儿感染率低,感染症状较轻,幼儿接种已经到达3岁。防范婴幼儿感染要全家接种疫苗,不把病毒带回家。回家以后洗手、消毒,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备一个空气消毒机。孩子要注意健康营养。
那么,如果自己感染了怎么办?曾光表示,要判断自己是否是慢性病患者、高龄人群,还是无症状、轻症的情况,如果是无症状、轻症,要放松心态,靠免疫力战胜病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体温高于38.5度,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另外注意与家人生活,最好在单独房间进行隔离。
↑2022年12月2日,北京朝阳门桥车流如织图据IC-photo
曾光多次提醒,尽管感染症状不重也不希望太多人感染,要做好个人防护,要压低感染高峰,避免造成医疗挤兑。
谈到网友担忧的医疗挤兑,曾光表示,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就是要把大部分床位留给重症患者。ICU和隔离病房数量能增加增加,不能增加就多配备呼吸机。在传染病房和一般隔离病房都配备。保证医务人员优先接种。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和职业保护,非感染科的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必要时都加入战斗。动员整个医疗系统,把社区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方舱医院管理好,加上做好家庭管理和口服抗病毒药物,能减少一大半危重症病例。
曾光说,如果看到感染高峰快到达天花板,社会管控可以相应严一些,严的目的是为了宽了,防控手段要保持弹性。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此前,曾光多次对新冠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作出预测,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谈到这些,他说,不仅在公共卫生专家中,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看来,大家都认为持续优化放开疫情管控是形势需要。
曾光说,19年作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的经验,让他可以参与其中,即便SARS来临,他也在向最高决策者提出建议对策。疫情来临,作为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站在国家角度、世界格局思考我国应该怎么做,成为了一种思维模式。
“中国的防控政策调整不能一步到位,不能躺下,中国的疫情防控要算总账。”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实习记者王辰元实习生席聪聪
二、哪些场所需要72小时核酸证明
自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以来,近期已有多地调整了疫情防控要求,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记者从武汉地铁运营公司了解到,从12月5日起,广大乘客凭健康码绿码乘车,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请主动扫场所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感谢市民的支持与配合。
河南省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4日发布通告,自通告发布之日起,优化调整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防控措施:
1.出入小区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进入其他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测温,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一、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以上优化调整措施自12月5日零时起实施。后续,上海市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
请广大市民继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落实好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主动扫“场所码”,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将离哈人员须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48小时内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市民群众进入经营场所和单位、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无需测温),查验“龙江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自2022年12月4日零时起,南昌市调整各类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时间。
1、对进入医疗机构、儿童及养老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人员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查验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医疗机构不得以无核酸阴性证明拒诊急危重症患者。
2、对进入KTV、酒吧、网吧、洗浴中心、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密闭场所人员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红、黄码人员不得进入此类场所。
3、对乘坐飞机、火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的旅客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4、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宾馆酒店不得拒绝黄码旅客入住,但需督促旅客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落实防疫要求。
5、对进入市内其他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凭昌通码绿码通行。
6、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据“深圳发布”公众号,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通告,从12月3日起,深圳市内公共交通和以下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
2022年12月3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调整农贸市场、药店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
1.进入农贸市场须扫场所码,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2.进入药店须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调整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交通工具,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关于调整公园、植物园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便利市民群众出行休闲,即日起进入公园、植物园的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为: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关于调整室外旅游景点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便利市民群众出行休闲,即日起进入室外旅游景点的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为: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12月2日,重庆市举行了第15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畔介绍,重庆既要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还要尽快有序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具体来讲,高风险区静待解封,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就降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和常态化防控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一些场所,重庆会分步有序放开。比如商超、酒店、宾馆、药店、诊所、理发店、体育场、银行网点等,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场所,有条件重庆就会开放;但对一些室内密闭性的空间,比如棋牌室、麻将馆,室内的游泳场所、游泳馆、网吧、剧本杀等需待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条件成熟时才会有序开放。
李畔强调,公共交通陆续恢复,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只需进行渝康码查验,但是进入公共场所需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另外,市民进出本人居住小区、院落,只需出示渝康码,显示绿码即可。
李畔提醒,离开中心城区需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来渝返渝人员,重庆继续落实“入渝四即”的措施,按照国家的要求,落地即检,对有高风险区、低风险区来的要实施“三天两检”,同时也要有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
昆明市4日宣布,自5日起,对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或全程接种的市民,无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接种记录、测量体温无异常,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即可正常进入全市旅游景点景区、公园。
山东省4日宣布,5日起,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
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4日,浙江省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绍兴、嘉兴、金华、舟山、湖州等地相继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告,自5日起实施。
一是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
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三是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
四是请符合条件的群众尽快接种疫苗,倡导60岁以上人群“应接尽接”,进一步巩固人群免疫屏障。
“北京发布”官微2日晚发布消息,为落实好新冠肺炎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方便市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交通运输保障,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交通安全组进一步优化了公共交通通行管理措施和物流保通保畅措施。其中提到,自12月5日(星期一)首班车起,公交、地铁运营企业在核验健康信息时,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据成都市卫健委官微1日晚消息,目前,成都市在疫情防控中坚持国家防控方案第九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采取更为科学精准的防控手段,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于市民进入公共场所的最新查验要求,成都市卫健委表示,市民进入医疗机构,需按医疗机构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2日,成都地铁也发布消息,根据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自当日起,市民乘客进站时请主动扫场所码,过闸前主动出示健康码,凭绿码通行,乘坐地铁请全程佩戴好口罩。
2日,天津地铁通告: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即日起乘坐天津轨道交通,取消72小时核酸证明查验。请您配合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测量体温进站乘车,全程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
1日,广州地铁方面表示,目前,进站搭乘地铁无要求出示24/48/72小时的核酸结果,但需要扫车站现场的场所码,显示场所码绿色通行凭证方可进站乘车,黄码、红码均是不能进站的。同时,进站要配合体温检测,体温异常也是不能进站乘车的。广州公交方面也表示,乘坐公交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但上车需要查验健康码,显示绿码方可乘坐。
据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公司、石家庄市公交公司的客服人员日前介绍,目前,市民乘坐地铁、公交已不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只要现场扫“场所码”,显示为“绿码”后即可正常乘车。
11月15日,洛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相关通知,要求“有序恢复经营活动”,自11月15日起,在洛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除进入各级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地仍需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洛阳其他公共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仍要扫“场所码”、测体温、佩戴口罩。
贵阳地铁、公交方面近日表示,目前乘坐贵阳地铁和公交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需扫“场所码”。
目前,在大连乘坐公交和地铁无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据了解,自今年9月16日起,大连市要求全市公交运营车辆和地铁进出站口按要求张贴“场所码”,乘客可使用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功能扫“场所码”,凭通行码乘车,此政策未变,乘客乘车依然是扫“场所码”进站上车,但无须查看核酸证明。
三、郑州乘坐地铁需要核酸检测证明吗
央视网消息:“郑州发布”微信公众号12月4日消息,根据郑州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全面精准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3.0修订版)》有关要求,自通告发布之日起,优化调整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防控措施,现通告如下:
KTV、游戏厅、洗浴足浴、美容场所、剧本杀、麻将馆(棋牌室)、网吧等在严格落实好扫码、测温、戴口罩,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恢复开放。开放前要严格进行清洁、通风和消毒,从业人员凭健康码绿码上岗。
1.出入小区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进入其他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测温,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4.通过“三站一场”(郑州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和飞机场)离郑人员,仍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继续保留核酸采样小屋,满足出行人员需要。
5.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核酸检测查验仍按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执行。
省外来(返)郑人员须提前报备,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郑后进行“落地检”,根据检测结果和健康状况,按相关规定执行。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呼吁老年朋友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要尽早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实现应接尽接。
1.进入医疗机构、养老福利机构、监所等重点场所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机构不得因无核酸结果拒诊或延误救治,可在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进行新冠抗原及核酸采样检测。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免于核酸查验,仅查验陪诊人员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对于收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的要求不变。
2.自12月4日(今日)起,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本市基层医疗机构、社会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等“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广大市民要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保持安全距离,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扫场所码。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做好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关于本次郑州密闭场所开放 市内出行不查核酸和郑州密闭场所开放 市内出行不查核酸可以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