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气性坏疽图片(阴囊气性坏疽图片)

七月网3870

一、气性坏疽

1、气性坏疽通过一定的途径是可以传播的,而且气性坏疽的症状是比较不舒服的,很多人得了气性坏疽之后都没有办法正常的生活了,因此一旦有气性坏疽应该积极治疗,而不是等着气性坏疽自己好,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气性坏疽的相关知识吧。

气性坏疽图片(阴囊气性坏疽图片)

2、有些人检查发现患有气性坏疽,那么气性坏疽是什么病来的呢?

3、气性坏疽就是临床上厌氧菌感染的一种,也就是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者肌炎。这类感染因为发展比较急剧,预后非常严重,引起本病的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和溶组织杆菌。感染发生的时候往往不是单一细菌,而是几种细菌的融合,各种细菌又有其生物学的特性,应该根据细菌组合的主次,临床上表现又有所差别,有的以产气为主,有的以水肿为主。

4、气性坏疽临床上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病情急剧恶化、烦躁不安、夹杂有恐惧或者欣快感、皮肤、口唇变白、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逐步上升。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发生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酸中毒,全身的情况可以在12-24小时之内全面迅速恶化。

5、气性坏疽是可能传染给别人的,那么气性坏疽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6、气性坏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点:飞沫或尘埃。当患者打喷嚏、咳嗽、大声说话时,会从口鼻中喷出大量的携病原体的飞沫,这些微小的飞沫从口腔排出后,一部分会掉落在地面,另一部分会继续在空气中随水分蒸发变成更小的飞沫。当较大的飞沫落在地面时,经过干燥的环境,就会形成尘埃,散落在各个角落,当尘埃飞扬时就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开来。

7、昆虫传播。当携带病原体的苍蝇、蚊子、跳蚤等污染食物时,就会造成细菌的大量传播。血液传播,例如打耳洞、性行为等。这些细菌会长期储存在土壤里,被土壤污染时就会引发感染。

8、患有气性坏疽通常是有一定原因的,那么气性坏疽怎么引起的呢?

9、气性坏疽怎主要是机体感染了梭状芽孢杆菌而引起的。这类患者往往发病比较急,后果较为严重。伤口部位的病原菌生长繁殖侵入血液循环,进一步导致败血症,还能够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出现肾组织坏死、血红蛋白尿等疾病。

10、气性坏疽早期出现神情不安、口唇皮肤苍白、脉快,在数小时内变为忧虑、恐惧或精神欣快。在感染发展到严重状态以前,伤员神志一直清醒,有时表情淡漠,面色灰白,并大量出汗,体温可高达38~39℃,体温与脉搏可不成比例,脉搏100~140次/分,细弱无力,节律不齐。随着感染的发展,毒血症加重,体温可高达41℃左右。血压在早期正常,后期则下降。

11、气性坏疽治疗是因人而异的,方法不少,具体气性坏疽怎么治疗呢?

12、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患者。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当患者有严重休克或者伴有其他并发症时,必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若肢体广泛坏死的患者应进行截肢手术,以挽救生命。大量使用抗生素。也可以采用中医治疗。

13、气性坏疽伤口常有硫化氢恶臭味。根据菌种不同可有辛辣、甜酸、臭或恶臭等不同气味。例如,水肿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可不臭或有很轻微的臭味。后期肢体高度肿胀,皮肤出现水疱,肤色呈棕色有大理石样斑纹或黑色。肌肉由伤口膨出者,呈砖红色而至橄榄绿色,最后呈黑色腐肉。

二、外科护理学破伤风与气性坏疽的区别

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而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三、气性坏疽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诊断 4治疗措施 5病因学 6发病机理 7临床表现 8鉴别诊断 9预防附: 1治疗气性坏疽的穴位 1拼音

qì xìng huài jū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以局部剧痛、水肿、胀气、组织迅速坏死、分泌物恶臭,以伴有全身毒血症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潜伏期较短,一般只有8~48小时。芽胞出芽大量繁殖,形成荚膜能抵抗吞噬,产生多种毒素及侵袭酶,损害肌肉组织引起厌氧性肌炎。由于本菌分解组织中的肌糖,产生大量气体充塞组织间隙,造成气肿,挤压软组织,阻碍血液循环,进一步促使肌肉坏死。同时毒素还可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浆液渗出,形成扩散性水肿,以手触压肿胀组织可发生“捻发音”。疼痛剧烈,蔓延迅速,最后形成大块组织坏死。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局部细菌繁殖产生的各种毒素以及组织坏死产生的毒性物质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而死。

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手术后的伤口处。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

气性坏疽抗毒血清对气性坏疽的防治效果不佳,仅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而且还有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现已很少应用。

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1.芽胞菌性蜂窝织炎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散,但不侵犯肌肉。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虽然也以伤口疼痛开始,伤口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在伤后6h内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即使受伤已超过6h,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故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生活力的肌肉者,都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战伤伤口,在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作缝合。

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 1:1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

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气性坏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拼音:guǐshì英文:ChéngjiāngCV24概述:鬼市为经穴别名。1.水沟;2.承浆。水沟穴...

拼音:guǐkètīng英文:ShǔigōuGV26概述:鬼客厅为经穴别名,即水沟。出《备急千金要方...

拼音:guǐgōng英文:ShǔigōuGV26概述:鬼宫为经穴别名,即人中(水沟)。。出《备急千金...

拼音:shuǐgōu英文:ShǔigōuGV26;shuǐgōu;GV26;DU26概述:水沟:1....

关于气性坏疽图片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