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塞尔柱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1、11世纪塞尔柱家族统率乌古斯诸部侵入西亚建立的帝国。帝国极盛时领有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2、乌古斯原系中国隋唐时期的九姓部落联盟,臣属突厥,后一部分辗转西去,称乌古斯。10世纪中叶,乌古斯各部在首领塞尔柱统率下定居药杀水(今锡尔河)下游地区,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1040年,塞尔柱之孙图格里勒伯克占领呼罗珊;进而征服伊朗全境。并于1055年进入巴格达。哈里发卡伊姆封他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1071年,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马利克沙在位时(1072~1092)是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帝国为了培养神学者和行政官吏,创建了许多学院。还奖励学艺,知名诗人和天文学者欧玛尔·海亚姆就受到庇护。
3、1092年马利克沙死后,诸子纷争,帝国四分五裂。在叙利亚、克尔曼、小亚细亚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小王朝。第三子桑贾尔(约1096~1157在位)受封于呼罗珊。1104年成为大塞尔柱帝国仅存的继承人和其他各塞尔柱小王朝的宗主,声誉日隆。他曾打败中亚的喀拉汗国和印度边境的伽色尼王朝。在位末年,吐火罗斯坦的乌古斯人反抗苛税起义,他前去征讨,战败被俘。1156年逃到木鹿,次年死去。国土后并于花拉子模王国。
4、叙利亚的塞尔柱王朝为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图图什所建。他曾阻止第一次十字军前进。他死后不久,一些将领以塞尔柱幼主的保傅(号称傅帅)身分各自建立小王朝。塞尔柱家族在叙利亚的统治只维持了20余年(1094~1119)。
5、克尔曼的塞尔柱王朝是由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卡武尔特在1041年建立的。12世纪中叶,波斯湾海盗横行,拜占廷和印度间的贸易经由伊朗东南部的陆路,促成克尔曼的经济繁荣。至12世纪70年代,塞尔柱家族内讧,于1185年为呼罗珊的乌古斯系土库曼人所灭。
6、塞尔柱诸王朝存续时间最长的是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创立者是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堂弟苏莱曼沙,1084年定都于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亚)。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致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的商人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苏丹和王公们竞相兴建清真寺、神学院等公共建筑。波斯语文学很发达,神秘派大诗人杰拉勒·丁·鲁米大半生在科尼亚度过。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科塞达克一役,塞尔柱军溃退,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于1308年灭亡。
二、塞尔柱王朝是什么
1、11世纪塞尔柱家族统率乌古斯诸部侵入西亚建立的帝国。帝国极盛时领有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2、乌古斯原系中国隋唐时期的九姓部落联盟,臣属突厥,后一部分辗转西去,称乌古斯。10世纪中叶,乌古斯各部在首领塞尔柱统率下定居药杀水(今锡尔河)下游地区,改信伊斯兰教逊尼派。1040年,塞尔柱之孙图格里勒伯克占领呼罗珊;进而征服伊朗全境。并于1055年进入巴格达。哈里发卡伊姆封他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1071年,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马利克沙在位时(1072~1092)是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帝国为了培养神学者和行政官吏,创建了许多学院。还奖励学艺,知名诗人和天文学者欧玛尔·海亚姆就受到庇护。
3、1092年马利克沙死后,诸子纷争,帝国四分五裂。在叙利亚、克尔曼、小亚细亚等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小王朝。第三子桑贾尔(约1096~1157在位)受封于呼罗珊。1104年成为大塞尔柱帝国仅存的继承人和其他各塞尔柱小王朝的宗主,声誉日隆。他曾打败中亚的喀拉汗国和印度边境的伽色尼王朝。在位末年,吐火罗斯坦的乌古斯人反抗苛税起义,他前去征讨,战败被俘。1156年逃到木鹿,次年死去。国土后并于花拉子模王国。
4、叙利亚的塞尔柱王朝为阿尔普-阿尔斯兰之子图图什所建。他曾阻止第一次十字军前进。他死后不久,一些将领以塞尔柱幼主的保傅(号称傅帅)身分各自建立小王朝。塞尔柱家族在叙利亚的统治只维持了20余年(1094~1119)。
5、克尔曼的塞尔柱王朝是由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卡武尔特在1041年建立的。12世纪中叶,波斯湾海盗横行,拜占廷和印度间的贸易经由伊朗东南部的陆路,促成克尔曼的经济繁荣。至12世纪70年代,塞尔柱家族内讧,于1185年为呼罗珊的乌古斯系土库曼人所灭。
6、塞尔柱诸王朝存续时间最长的是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创立者是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堂弟苏莱曼沙,1084年定都于伊科尼阿姆(今科尼亚)。罗姆苏丹国西北与拜占廷为邻,两国结成同盟;东南则有十字军在叙利亚建立的基督教国家,以致与东方日益隔绝。但与意大利的商人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却很兴旺。苏丹和王公们竞相兴建清真寺、神学院等公共建筑。波斯语文学很发达,神秘派大诗人杰拉勒·丁·鲁米大半生在科尼亚度过。1243年蒙古军入侵小亚细亚,科塞达克一役,塞尔柱军溃退,罗姆苏丹国从此沦为蒙古人的藩属,于1308年灭亡。
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文化
1、波斯人是众多古代文明中比较先进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以波斯城为例:基座平台仿自西亚;以大石柱构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庙;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状,则受希腊影响;殿门两侧的石狮,殿墙,浮雕,屋顶琉璃瓦与亚述建筑相似,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
2、早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部族酋长居鲁士就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大帝国阿契美尼德国家。公元3世纪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语(楔形文字),在伊朗西部克尔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关于国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业绩的文字就是古波斯语;在伊朗东北部通行的是阿维斯陀语,在祆教经书《阿维斯陀》中,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诗歌。不过,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3个民族表现出与波斯统治势不两立,即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亚洲希腊人。在公元前522年这个关键时期,巴比伦人不只进行了一次起义,而是两次。公元前484年,他们再度起义。不过,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软地将起义镇压下去,从此以后,直到他们最终被亚历山大解放时为止,巴比伦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让巴比伦人脱离他们的控制,巴比伦是波斯帝国的粮仓和工厂,也是帝国内陆交通网上的枢纽。而在另一方面,占领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国的一大负担,正如它曾成为亚述人的负担一样。埃及距离法尔斯比离亚述更远。在反抗其大陆上的亚洲主人时,它可以接受来自海上的希腊人的增援。虽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败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们曾两度取得独立。当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时,距波斯帝国自身的倾覆已仅仅只有十几年时间。
3、波斯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产生了历久不衰的效果,这一政策顺应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调合这一趋势,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放逐政策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形成。一个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国统治集团的成员,却放逐不了它的神祗。留在当地的农民仍会继续供奉它们,外来移民也不可能忽视它们。在前以色列王国主要宗教圣地伯特利崇拜耶和华的礼仪被向东带入巴比伦尼亚,向南带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罗河第一瀑布下面的边防要塞。公元前5世纪,在这个地方,一支为波斯人服务的犹太驻军同时供奉着爱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华,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伦的厄运而躲入埃及的犹太人后裔。
4、在埃利藩蒂尼的犹太社区与撒马利亚区酋长珊巴拉特保持着友好的通信往来。在波斯人统治时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属于撒马利亚区。从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断,他是巴比伦流放者的后裔,如果从他儿子的名字(达拉亚和谢勒迈亚)上看,他们都是耶和华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此时,撒马利亚的居民已严格地专一信奉耶和华,除《摩西五经》外,他们不承认任何手写文书为经典,也不承认有非手写经典存在。但是,当巴比伦尼亚犹太人社区的代表尼希米奉圣旨到达耶路撒冷时,珊巴拉特与他发生了冲突。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进行其决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国政府不明智地彻底改变了它的普遍宽容的政策。这个不寻常的讨好态度破坏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条行为规范。这是一次被动的国家行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动行为来,这个被动行为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的嘲弄。
关于克尔曼王朝和克尔曼国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