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52轰炸机资料
B—52是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
1948年提出设计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55年批生产型开始交付使用,先后发展了B—52A、B、C、D、E、F、G、H等8种型别,1962年停止生产,总共生产了744架飞机。90年代是B—52轰炸机使用的鼎盛时期,有600多架B—52各型飞机在美国战略空军服役,以后大多数早期型别先后退役。现在有95架B—52H型仍在服役,与97架B—1B和20架B—2一起共同组成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机队。B—52H是最后一种改进型,估计平均机龄也已达35年左右。轰炸机的正常寿命一般是30年,因此B—52已算是超期服役。 B-52战略轰炸机始于1955年开始陆续装备美国空军,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的主要机种之一。该机型自50年代开始启用,至今已经过多次改进,目前美空军主要装备的是B-52G和B-52H两种,其中以B-52H最有代表性。
B—52是一种装8台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型飞机,采用圆角矩形截面的细长体机身、大展弦比的后掠机翼和单垂尾的总体布局。备型别之间的外形差别不大。B—52H装8台TF33-P-3涡轮风扇发动机,分4组分别吊装于两侧机翼之下,单台推力75.7干牛(7720公斤力)。飞机的总起飞重量221.35吨,机内燃油重量约135吨,可载弹27吨,是迄今为止美国最重的轰炸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1010公里/小时(高度12200米),实用升限16800米,最大燃油航程16100公里(不进行空中加油)。
B-52的发展计划要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当时,美军对之的战术技术要求是:具有洲际航程,可以高空、高速执行战略核轰炸任务。洲际航程要求至少有10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所谓高空,是要求能在12000米以上作战;所谓高速,即1000公里/小时左右的高亚音速,因为当时其对手苏联飞行速度最快的飞机是米格—17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就是这样一个量级。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B—52都是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可执行核轰炸任务的优秀轰炸机。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远程续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载弹能力,由于B-52升限最高可处于地球同温层,所以绰号“同温层堡垒”也随之而来,这曾经是美的骄傲。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防空系统及航空装备的不断涌现,B—52轰炸逐渐落后了。由于机体庞大,目标大,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近100平方米。使敌方的先进地面防空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在400至5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他们。10000米左右的飞行高度、700至800公里/小时的慢攸攸的突防速度,以及只能水平投弹,不善于机动的性能,使它们成了现代防空武器很容易获取的猎物。如果轰炸机只能装备中、近距空对空导弹和高射速机炮,那么在它们尚未接近攻击目标之前,就会毫不留情地被对方击落;设在目标区周围和目标区内的可打高、中、低各种空域目标的地对空导弹将使它们难逃厄运;甚至于与防空雷达联动的那些射程可达10000米、密集部防的高射炮也会对它们造成致命的打击。这是在进入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超音速截击战斗机、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空中预警机、地面预警雷达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给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所带来的威胁。同时,使它们在战略空军中的主力地位,逐渐让位于雷达反射截面积小、能携带各种武器、可高速低空和超低空或高空高速突防的变后掠翼轰炸机B—lB、以及飞翼式的隐身轰炸机B—2。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B—52迅速落伍,但并没有使它退出历史舞台。轰炸机虽老,但仍保持着航程远、载重量大和价格便宜等优势。而新一代轰炸机由于成本技术等等问题,总不能完全替代B-52轰炸机。
美国利用了这些特长,加上改装新的武器装备,使B-52达到了一个更新的作战层次。
对于以高速截击战斗机、早期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地对空导弹和防空高炮所构成的现代防空体系,一般轰炸机是难以突破这一屏障执行作战任务的,那么它能不能利用导弹武器在防空圈外就发起攻击呢?在各种导弹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这样设想是很自然的事。事实上,美国早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就已经研制出几种射程较远的空对地导弹,用以装备B—52以及其它一些中程战略轰炸机。象美国的AGM—28B“猎犬”空对地导弹,射程96O公里,飞行速度M2.2,重量4.5吨,装核弹头,用以装备 B—52轰炸机。这类导弹可使B—52增加防区外的攻击能力,但是它们体积和重量都大,飞机携带不方便,B—52只能带2枚AGM—28B,攻击精度亦不令人满意,生产数量不多。后来美国研制出了AGM—69型短距攻击导弹,其尺寸和重量大大减小,重量只有1012千克,装核弹头,威力相当于17万吨TNT,飞行速度M3.0,射程160公里。B—52G/H可以携带20枚这种导弹(两翼下挂架可带12枚,弹舱内的旋转挂架可带8枚)。AGM—69导弹于1972年交付使用,共生产了1500枚,至今仍是B—52H的标准装备,也是B—lB的标准装备。 AGM—69的服役,大大加强了B—52的作战能力,但光是AGM—69还不能促使B—52延期服役下去,因为它的射程只有160公里不能完全保证这种巨型飞机的安全。
进入80年代,美国专门为轰炸机研制的空射巡航导弹AGM—86B正式交付空军使用,主要装备B—52轰炸机。1981年开始交付,1982年初步形成作战能力。AGM—86B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亚音速巡航导弹。其尺寸与上述的 AGM—6g短距攻击导弹差不多,重量也类似(即1360千克),可使用相当于20万吨 TNT的核弹头或454千克高爆炸药的常规弹头,攻击力大,便于携带。B—52H轰炸机可带20枚这种导弹,其中两翼下挂12枚,弹舱内的旋转接架挂8枚(可连续发射)。这种导弹采用了体积小、耗油少、重量只有几十千克的微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它的驱动下,导弹以最小的耗油率作亚音速巡航飞行(M0.65,约800公里/小时)时,其最大射程可达到2500公里。AGM—86B还采用了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和末端景象匹配修正技术,同时可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补充修正,使其命中精度可达到几米以内的水平。这种导弹虽然飞行速度比较低,但是由于其尺寸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不大(0.1平方米),加上可在海上或平原地带15米以下、丘陵山区地带10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敌方雷达是难捕捉到它的,且拦截困难,所以AGM—86B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B—52轰炸机用AGM—86B武装起来以后,作战能力和生存力大为提高,成为一种威慑能力不亚于新型轰炸机的武器系统。B—52轰炸机16000公里的航程和27吨的载弹量,就意味着它可以带20枚AGM—86B导弹、飞行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距离目标200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向目标发起常规攻击或核攻击。
B—52与AGM—86B的结合,不仅使B—52轰炸机的服役周期一再延长,而且也使其后继机B—lB和B—2的研制周期一拖再拖、采购数量一减再减。美国空军共采购了1739枚AGM—86B导弹,除了装备B—52H外,还将装备B—lB和B—2轰炸机。1984年AGM—86B导弹全部采购完成,之后美国又研制出了具有隐身能力的先进空射巡航导弹AGM—129。这种导弹的突防能力更强,射程更远,已于1991年开始交付使用。
B—52长时期以来,一直作为美国主要空中战略威慑力量而存在着,是从冷战年代到现代多次中、大型局部战争中的主要战略打击力量,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大型轰炸机。
B—52A、NB—52A、B—52B、RB—52B、B—52C、B—52D、B—52E、B—52F、B—52G、B—52H
1965年后,又对飞机结构进行加强,用来延长使用寿命并解新局面低空飞行时强度不足的问题。1970年后,有200架D、E、F型统统改装成G、H型。80年代,又对G、H型进行现代化改造,导航与攻击精度提高,生存力得到加强,寿命延长至12000飞行小时,可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和短距攻击导弹。
在越南战争中,B—52是大面积轰炸的确主要工具,曾对越南南北方目标以及老挝、柬埔寨等地区目标进行过126615架次轰炸(1965年8月至1973年1月15日),大规模轰炸后经过代号为“滚雷”、“后卫Ⅰ”、“后卫Ⅱ”三大战役,轰炸目标集中在北方的铁路系统和“胡志明小道”运输线。其中,飞低目标区的有125479架次,占总出击架次的99.1%,投弹成功的有124532架次,占总出击架次的98.36%。在作战中,55%用于空袭南越目标,27%攻击老挝,12%攻击柬埔寨,6%空袭北越。可见,越战中B—52主要还是用于轰炸南越游击队目标,支援美、南越的地面部队作战。而战略轰炸(对北方)只是很次要的任务,这也是B—52从设计时就注意到即可用于战略空袭,又可对局部地区作常规精确投弹的作战功能的良好体现。当时驻越美军司令曾说过:“我们的火力主题,乃是B—52投下的吨位惊人的炸弹。”在整个越战中,B—52出动量占各种作战飞机总量的十分之一弱,但却投下近二分之一的炸弹重量(三百多万吨)。在作战全期,有17架B—52被北方地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另有12架非战斗损失。
在海湾战争中,又有68架B—52G投入对伊拉克全线部队实施“地毯”式轰炸,遂行1624次任务,投下了2.57万吨炸弹,占海湾战争中中美军所投炸弹的21%,占空军所投炸弹的38%。B—52所投炸弹震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使伊拉克军队晕头转向,大大削弱了伊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由于美国空军不断用结构延寿和换装新设备的办法多次进行改进。包括增配了可使飞机生存能力和打击精度更高的新型攻击航空电子设备、一体化常规弹药存储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电子干扰设备。B—52G/H轰炸机的服役期限将延至本世纪末。B—52H轰炸机经过延寿和性能提高改进后,据说如果每年平均飞行400小时以内,可延长服役到2030-2040年。
-52H轰炸机装有8台TF33-P-3/8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 7720公斤,总推力61660公斤。机长49.05米,翼展56. 39米,机高12.40米,飞机全重 221350公斤,最大载油量 179430升(带副油箱2个),最大飞行时速 1010公里,M数 0.95,最大航程16093公里,活动半径7000-8000公里,实用升限16770米,续航时间22小时。
该机装有1门20毫米6管转管炮,携带AGM-69近程攻击导弹12枚或 AGM-86B巡航导弹 12枚,或核弹数枚。如果改挂常规炸弹,可携带 250磅炸弹 120枚,最大载弹量27200公斤,可实施“地毯式”轰炸。由于该机机体庞大,雷达反射截面积达到100平方米,很容易被预警雷达发现,因此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多采用高空出航、高空轰炸战术。
在海湾战争中,B-52H飞机从美国本土起飞,长途跋涉一万公里,担负了开战第一天的战略突袭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战果
二、运-20加油型装备了多少
1、我国的运-20加油型正式官宣入役,这象征着我国正式建成了较为健全的空中加油体系。
2、中国的空中加油机基本是由轰-6D改装而来的加油机,但轰-6的机体限制在那里,有载油量不足的明显缺点。运-20的载油量,将会是轰-6D的数倍。
3、在轰-6D之外,我国还有伊尔-76改装的加油机——伊尔-78,但伊尔-78的数量较少,无法成为主役加油机。
4、那么我国自己的运-20加油型装备了多少呢?答案是可以和运-20的数量等同。
5、轰-6D担任加油机的时候,是通过在机身内部安装两个附加油箱,达到运载28吨燃油的目的。这项技术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搬到运-20身上,所以只要我们需要,随时可以将运-20改成加油型。
6、在载油量上,运-20加油型保守估计是80吨。运-20作为运输机的时候,载重是66吨。这个载重是它受到了一些设计限制后的载重。
7、作为运输机,我国考虑过运-20运载主战坦克的战术用途,因此对其提出过一些限制运载能力的设计需求,比如说它的中段加强。
8、当运-20运载主战坦克时,坦克的重量会集中在运-20的中段。因此运-20需要在中段进行结构性的补强,达到最少55吨的承重能力。
9、至于如何补强,那就只有加装地板,让运-20的地板更厚一点。这样一来缩小了运-20的内部容积,二来增加了运-20自己的重量,降低了它的载重能力。
10、此外考虑到运-20的“卸货”问题,它身上还要加装很多的设备,比如说吊东西的天车等等。这些设备都是重量,林林总总加起来增加了不少运-20的自重。
11、将运-20改装成加油型后,也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于是这些增加的设备可以拆除,运-20的载重自然可以提升不少。
12、不过运-20改装成加油型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油耗上的问题。运-20作为运输机自身身宽体胖,气动布局属于耗油量较高的那一类。
13、它自己耗油量高了,能给其它战机加的油就少了。目前美国主役的加油机是KC-10,法国主役加油机是A330 MRTT,而这些加油机都是在民航客机的基础上改装出来的。
14、民用客机体型修长,更符合流线型设计,在油耗上比运输机低了不少。其次在出动效率上,客机也比运输机高。客机的运营需要考虑成本,它的维修就是成本。
15、两架客机,一架三天两头的维修,一架很久才维修一次,自然是后者更赚钱,更有竞争力。相较于民航客机,运输机在这方面就不占优势了。
16、民航客机这种很久才维修一次,放到民用领域能多赚钱,放到军用领域就是实打实的战斗力。在空军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出动效率,即在战争来临时,同一款飞机能起飞的比例。
17、假设有100架运-20,遇到战争时有10架需要维护,只有90架可以起飞,那它的出动效率就是90%。出动效率越高,意味着战机的整体战斗力高。而民航的出动效率,在整体上要高于运输机。
18、所以民航客机改成加油机才更符合军事需求,我国用运-20改成运油-20只能算过度方案,我们依旧需要等C919和CR929这两款中国的大飞机投入使用。
19、不过运-20虽然还有缺陷,但它的服役对中国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实力的提升相当巨大,甚至能对整个亚太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20、加油机给战机加一次油,能让战机的航程增加50%~100%。如果能多次加油,战机的航程能提升几倍。我国歼-20的航程是5500公里,歼-16的航程是4000公里。
21、算上来回,它们的作战半径分别为2000公里和1800公里。等运油-20大规模铺开,歼-20和歼-16的作战半径能直接翻倍,这个作战半径直接就怼到第二岛链上去了。
22、除了作战半径,战斗机有了加油机还能增加滞空时间。滞空时间也是战机性能的一个硬指标,尤其是在巡航时,战机的滞空时间直接决定了战机的巡航强度。
23、以前没有加油机,我国战机油用完了就得回来,现在有了运油-20,油用完了可以续上,然后接着巡航。
24、所以运油-20的入役,相当于中国增强了对第二岛链内的影响能力。我进敌退,在我国的军事力量能伸到更远地方的情况下,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就会开始后退。“亚洲人的亚洲”这一理念,就会在以运油-20为首的一系列装备的服役下逐渐实现。
关于运油-20投入巡航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