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获奖

七月网3150

大家好,关于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获奖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获奖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

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很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着重点了,有很多学生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教学效果好。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1、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出6的乘法口诀,或者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2、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自由验证,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验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交流等数学能力。

3、设计多层的练习,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练习,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与表演,以求更好的掌握,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难点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圣诞节送礼物为主线,图图带着他的小伙伴给大家送礼物了根据神奇的数字编码让学生寻找规律试编口诀,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如生:六七就比六六三十六多1个6,就记36加6得42等。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近时事“圣诞送礼物,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贴卡片”“摘苹果、”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算雪花片、送打油诗1题进行既变静为动,对新知进行巩固,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有多少张贴画》(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78—79页《有多少张贴画》(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教科书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正向迁移,主动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1.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

活动经验: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生活经验: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了(但不是建立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记忆6的乘法口诀。

难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记忆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生对口令,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2.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贴画,(出示青蛙图片)老师要把这些贴画送给坐姿好、爱动脑,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们。你们想得到它吗?那可要好好表现。

【设计意图: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提供方法基础,通过对口令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填一填.

师:现在,我们先来数一数有几行,每行有几张贴画?(9行,每行6张)1行有几张?2行有几张?

师:看学习卡上的表格,你能边数边填表格吗?咱们比一比谁完成得又正确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填的结果和同学们说一说?

师:观察这些数有什么规律?揭示课题:6的乘法口诀。

2.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

师:你能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学生独立编制,汇报口诀。

3.找规律。

师:哪几句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哪几句是新学的呢?你明白它的意思吗?

师: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4.同桌背一背,师生对口令,记忆口诀。

师: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太熟?你能说说有什么方法记忆吗?

5.引导学生用点子图验证6×7=?的结果。

师:淘气用点子图推算6×7=?的结果,你看懂了吗?说一说。

师:你能用不同的分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填一填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小结:记忆口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想前一句口诀或后一句口诀,还可以用点子图来圈一圈。

师:现在我们去智慧岛看看有哪些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推算乘法口诀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记忆乘法口诀,同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三、巩固应用。

摘苹果:看算式说口诀。

老师想给坐得最端正的同学送苹果了!如果你能快速得看着算式说口诀,苹果就送给你!回答对的给他鼓鼓掌!

算一算,墙上有多少张手抄报?

师:没得到苹果没关系,还有机会,你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瞧,墙上有这么多手抄报,老师都看晕了,你能帮帮忙,算一算墙上有多少张手抄报吗?翻开书本79页,把算式写上去,并写出对应的口诀。看一下谁最先完成?完成的同学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应用的都是哪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既巩固了6的乘法口诀,又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还会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真了不起。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只要肯动脑,你会发现数学越来越有趣。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

又是一个开学季,莘莘学子又将跨入新的台阶,学习很多新的知识。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算术的敲门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乘法口诀的教学。下面,将为您带来“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乘除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特别是拥有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故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点辅导为辅”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全由孩子们自己来填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掌握。

教材分析:“九九”—乘法口诀表是在学生学习了1~10的乘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将前面所有的乘法口诀整理、排列后,发现乘法口诀排列的最佳形式。同时,讲述“九九”—乘法口诀表的故事,介绍乘法口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一)对乘法口诀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乘法口诀,找出规律。

(二)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和学具

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出示口诀表。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横排是1的乘法口诀,只有1句;第二横排是2的乘法口诀,有2句;第三横排呢?……第六横排呢,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这个阶段我们又学了7,8,9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诀有7句,应排在第七横排)

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诀有8句,应排在第八横排)

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诀有9句,应排在第九横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表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

同学们还记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可以横着背,竖着背,还可以拐弯背,由学生横着读一遍,竖着读一遍,谁还记得什么叫拐弯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来1的乘法口诀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诀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有三句,……,9的乘法口诀有九句,拐弯背以后,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诀都有九句)

由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两人互相背,指名学生背,争取1分钟内背完全部口诀。

把乘法口诀的得数盖住,任意指一句口诀,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把乘法口诀里任意一句的乘数或被乘数盖住,指名学生很快背出这句口诀。

(二)找规律

1.斜着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这九句口诀有什么特点?(每句口诀的被乘数和乘数一样)

以上每句口诀只是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

(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其余的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

(其余的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诀的下面,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

7×3=216×8=487×8=56

3×7=218×6=488×7=56

21÷3=748÷6=856÷8=7

21÷7=348÷8=6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数是哪些口诀的得数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18:二九十八,三六十八;

24: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36:四九三十六,六六三十六。

3.找一找,哪几组口诀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调

:三四十二:三七二十一

:三六十八:九九八十一

:三八二十四:六七四十二

: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

: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三)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利用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下面81道乘法,同学们试一试,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在这些乘法中,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有关7的乘法比较难算,下面重点练习有关7的乘法现在我把乘法算式按照积的个位数1~9的顺序排列,请你把乘法算式填完全。

7×□=□17×□=□27×□=□3

7×□=□47×□=□57×□=□6

7×□=□77×□=□87×□=□9

(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例如,()×4<29。

这道题的意思是几和4相乘,它的积比29小,答案就很多,1×4=4,比29小,2×4=8,比29小;3×4=12,比29小;4×4=16,比29小;5×4=20,比29小;6×4=24,比29小,7×4=28,比29小;8×4=32,比29大了。题目中要求()里最大填几,只能填(7)。

练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55()×6<387×()<30

()×9<3234>5×()60>()×9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乘法口诀表,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

设计特色:

自主对话、动手实践、同桌合作、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教学准备:

88页的挂图、同桌一张已制成表格的空表、89页第2题的转盘等

预设过程:

一、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

1、谈话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乘法口诀表。(板书课题)

2、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1)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生说师板书1~9的乘法口诀)

(2)各有几句?(指生说,师小结: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3)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生先猜。)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说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会按1+2+3+4+5+6+7+8+9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等于45。

老师引导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1+2+3+4+5+6+7+8+9=40+5=45

师小结: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

3、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师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生拿出已制成表格的空表,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整理。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学生会将45句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4、展示乘法口诀表。

师: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举起来。(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师贴出乘法口诀表。(挂图)

二、探索表内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横着看、竖着看或拐弯看这张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1、横着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同桌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加以补充。)

集体横着读一遍乘法口诀表。

2、竖着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同上)

集体竖着读一遍乘法口诀表

3、拐弯看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同上)

集体拐弯读一遍乘法口诀表

4、哪些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请举例说说。

哪些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请举例说说。

5、请找一找,哪些口诀的得数相同?(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小组寻找后,请小组汇报寻找的情况。师板书提炼,如:

一四得四二三得六一八得八一九得九二六十二

二二得四一六得六二四得八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二九十八三八二十四四九三十六二八十六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六六三十六四四十六

6、请找一找,哪几组口诀的积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的位置互换了?(同桌动手操作。)

小组共同寻找后,请小组汇报寻找的情况。如:

三四十二三六十八三八二十四四九三十六

三七二十一九九八十一六七四十二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五九四十五

八九七十二六九五十四

小结:乘法口诀表中共有45句口诀,它是计算乘法的工具,请同学们能熟练地背诵口诀,以提高我们口算的速度。

三、巩固练习

1.探索“美丽的表格”(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师:这儿还有一张漂亮的表格,里面有好多的数学规律,比比谁的眼睛最亮,发现得最多。(打开书第89页)

(1)让学生先观察表中出示的那一斜行数和中数的特征,然后填数,并涂上颜色。

(2)表格填满后,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张数表,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如,由于将1、4、9、16、25、36、49、64、81这一串数涂上了颜色,它十分醒目,学生可能就会说它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也就是一句口诀表示的两个算式的积是相等的。若学生还能发现其他的一些规律,只要说出来,都给予鼓励。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这题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老师先做好教具。学生上台转动,每转动一格,算出9个得数,可用它进行表内乘法口算的练习。

3、发展练习。(做练习二十的第3题。)

()×4<2934>5×()7×()<30

()×8<5560>()×9()×6<38

由于这是第一次出现填最大值的练习,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让学生弄清“最大能填几”的意思,可分两步引导:

(1)先让学生思考:“()里能填几?”如,()×4<29,学生会说在()里能填1~7。

(2)再让学生思考:所填1—7中,谁最大?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完成其它几题的练习。

四、课内小结

1、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师:你们这节课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你们的学习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