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结善缘的方法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块钱跟别人结善缘,不但带给别人亲切感,甚至也许因此救了他人一条命。比如说公路上出了车祸,有人想打电话报案求援,偏偏只有钞票没有铜板,根本无法换钱,这时候你借他一元,马上救护车也来了,医生也来了,许多流血垂危的伤者都得到了及时救护,你这一块钱的善缘就广大无比了!

别人灰心的时候,你鼓励他一句话,对方就有绝处逢生的感觉;别人失望的时候,你赞美他一句话,他就会觉得人生可爱多了。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句好话有时真可以使人我快乐、天地清平!
一件小小的善事,一个小小的善心,都可以蔚成大功德。荷兰曾经有一个小孩子,傍晚从海边堤防走回家的时候,偶然发现堤防上有一个小洞,海水正慢慢的从洞口流出来,他一想:哎啊,这不得了!要是不赶快把它堵塞起来,明天这堤防就会溃决,海水会淹没整个城市的。这个孩子一发善心,找不到东西堵塞,就用手指头去堵,他站在风雨中,从天黑等到天亮,整个晚上都等不到人,天亮以后才有人发现他僵冷得晕倒在堤防边,手指头还紧紧塞在洞里,大家才万分感动地知道他一根指头挽救了全城居民的生命财产。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善心,能够拯救无比的生命,成就无限的功德。
我们也可以用知识或技术做法布施,来和人结缘。每天,全国有那么多教师在谆谆传授知识学问,提高了国民的知识水准,也促进了国家的繁荣进步。你今天教别人一点知识或技术,明天就会成为他立身处世的本领;常常一句睿智的语言,可能影响对方一生,成为他生活的指南和处世的依据。
在某些事情上给别人一点方便,有时会成为大家钦佩敬爱的对象。譬如警察先生在十字路口搀扶老婆婆过街,为人民褓姆树立了美好的形象;售货小姐亲切地引导客人买东西,让顾客享受到购买的乐趣;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很有礼貌地让位子给老人,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有了信心。从这些日常生活上给人的服务结缘,可以窥测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进步开放的社会。
一个微笑,一举手,有时候会带给大家意想不到的善缘。曾经有一个失业的青年徘徊在台北火车站前,望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色发楞,想找一个有钱人的座车撞上去自杀,以便让贫穷的老母亲得到一笔抚恤金过日子。正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有一个高贵美丽的小姐经过他面前,对他微微一笑地点了个头,这个青年一高兴,倒忘了寻死了;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养家,更不想死了!一个笑容的因缘,多么巨大!
二、什么叫善缘什么叫恶缘
1、一个人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亲眷,今生在一起,父母也好,兄弟、师长、同参道友也好,这就是缘,一个是善缘,一个是恶缘,过去结了善缘,今生就合得来,大家互相帮助;如果处得不好,偷盗、诈骗,今生一碰了面就是冤家、就是仇人,这就是因果。基于这个原因,绝对不能再违背因果的道理,所以知恩、报恩、就是要有慈悲心。这些道理,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一定相信,人有三世因果,慢慢观察,因果就在日常生活中。
2、如果你现在事事顺利,总是遇到好人好事,总有人帮你,这就是善缘,这个善缘是过去结下的,说明你过去种下了善因,所以有善的果。
3、以佛教的角度看,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多布施别人以及语言上的鼓励,赞叹,安慰别人,这样的的结果都是结善缘。佛教讲善有善报,就是结善缘必有善报,不论是当生或后世,都必有善的回报。
4、佛法中说,从贪嗔痴发身语意,意思是说由于无明的动力导致人们妄执人我,从而使得三毒念念增上,于是就成了地藏经中所说的‘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5、想要杜绝恶缘,勿向心外驰求,勿向别处寻求,只当下里做功夫足矣。
三、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1、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人、喝一杯茶的人,我们都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啊!那怎么报呢?还是以净土法门来报。或者到一个陌生地方去,他告诉我们这个路怎么走;我听闻佛法到一个地方去,没有坐的地方,他挪了一个小地方让自己坐,这都是对我们有恩德。乃至家里的这些佣人、仆人,他侍奉我有功劳,侍奉我有劳烦,这也是对我们有恩德。对造我们一切资生用具、能够让我们安稳的生存的人,其实都对我们有恩德。
2、我们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间上,实际上都是靠他力来生存的。这个屋子不是自己建的,是建筑工人、工程师建的;这个衣服不是自己织的,是多少人的功夫才形成了这件衣服的;这顿饭在桌面上,你说多少人的耕作、劳累才有这桌饭菜在桌面上。所以一切工人、农民、工程技术人员,等等一切致力于我们资生用具、日常生活——能够出力的人,都对我们有恩德。我们都应该知恩报德。知恩报德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劝勉他信受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使这些对自己有恩德的人都脱离六道轮回的苦难。
3、对于我们熟悉的师友、父母、朋友——熟悉的人,我们劝勉。那对于我们一切不大熟悉的,甚至陌生的人,也要以平等的这个悲心来介绍净土法门,对这些人进行劝化、引导。虽然跟我们不相识,但是多生多劫我们跟一切众生成为父母、师长、眷属。他多生多劫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对他也得要知恩报德。要有孝道——孝顺之心,要成就让他往生之大孝,使他们都能共同往生净土。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知恩报德的观念:先亲后疏,先近后远。
4、不仅对人道的众生,就对那些异类的众生,就是蜎飞蠕动的众生,我们也得要知恩报德,要介绍这个净土法门。但这些蜎飞蠕动的众生,能不能接受我们的劝化,你去化导它,能不能有效果,这里面还有一个缘的问题:有不有缘?这里谈缘的问题,是我们在「劝进行者」当中一定要注重的一个问题。这里提到一个公案。就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那时候一代时教,是以游化作为使命,足迹遍及恒河两岸。而且让弟子们,尤其是菩萨弟子们,都分开到四处去游化。
5、当时有一个国家的国民,很难教化。佛陀下面弘法的大将,像舍利弗、富楼那都去过,那些国民都刚强难化,不能听劝。当时佛陀对这些去弘法的人,都要勘验他有不有弘法的心量。其中心量,就是说有不有忍辱的的精神。你到一个地方去弘法,如果那个地方(人)不仅不听你的教化,而且还骂你,这时候听到骂声,你该怎么办?如果没有瞋恨心,欢喜接受,觉得「作还债想」,那可以。如果不仅骂你,而且要打你,这时候也要欢喜接受。甚至把你打死,你也没有一念瞋恨心。要达到这个水平,你才有资格到其他国家去劝化。
6、这就对刚强难化的众生,要有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化解。你不能说,人家不听劝化,来骂你,你也跟他对骂;他要打你,你也把衣袖一撸,对打。那你就麻烦了。这不是一个(好)方法。那么一个国家难化,佛有佛眼了,他就明白因缘。他说:「那个国家跟大目犍连有缘分。让大目犍连到那儿去劝化,就能教化那一国的人。」结果呢,大目犍连尊者一去,这个国家的国人就很顺从,就接受了佛法的教化。那有人就很奇怪,问佛:「其他的人都教化不了,那么大目犍连有什么因缘,一去就能够教化这些国人呢?」佛就谈到往昔的因缘。那么佛的宿命通是能够观照无量劫以前的事情,阿罗汉只能观察八万大劫之内的事情。
7、这里谈到往昔无量劫以前,有一世大目犍连曾经作过樵人。「樵人」就是山里砍柴的人。他在砍柴的过程当中,不小心惊起了一群蜂子。蜂子就是蜜蜂。蜜蜂,你搞不好,它会螫人的。那么大目犍连这时候对着惊起的这些蜂子发了一个善愿——怜悯这些蜂子,就说:「等我成道之后,我要把你们这些蜂子度脱、度化。」那这一个善愿是(从)慈悲心发起来的,也当下发得很真诚。那这样,这个善愿就跟这些蜂子结上了法缘。
8、那么现在这一世,这个城里面的这些人,就是往昔世中的那群蜂子转世。不断转世,转世,转成了跟大目犍连同一时空态里面的一群众生了。那么大目犍连曾经发过这样的善言,所以就跟这群蜂子有缘,有缘就好度。所以佛菩萨、善知识度众生,众生能不能接受这种化导、救度,其中重要的因素是看有不有缘,不一定是靠水平的。你看大目犍连讲经说法的水平不一定超过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讲经说法第一,辩才无碍;那么舍利弗也都是智慧第一的弟子。这两个大将去都教化不了。大目犍连一去就能教化,这就是缘。
9、这个《神僧传》里面也谈到一个公案。说有一位法师叫智辩法师,他真的是深入经藏,满腹经纶,教理学得非常好。但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没有法缘,没有人请他说法。那讲经说法,他又不能主动说:‘哎呀,我的教理学得很通达,你们请我来说法吧。」他又不能这样说。所以他就一肚子佛法呢,没有地方去说。有一天,遇到一个年老的比丘,他就把自己的苦恼跟这个老比丘说。他就怀疑:「是不是(对)我学的佛法理解得不正确,才没有法缘?」他是怀疑这个。这个老比丘跟他说:「你的教理学得很好,理解得也很正确,很有水平。但是现在你没有法缘。」没有法缘,就不会有人请你去讲,也没有人去听你讲。他说:「现在你不要急,你现在身上还有钱物没有啊?」他说:「我也没有钱啊!我只是还剩了一点衣料。」这个老比丘说:「这也够了,你把这个衣料变卖,卖点钱。你把所有的钱去买一些小米。」叫他置办这个。
10、这个智辩比丘就买了一些小米——把自己的衣物变卖。这个老比丘就把智辩比丘带到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有很多树木花草,就把这些小米跟他一撒,给他祝愿,说:「凡是吃到这个小米的众生,以后都来听智辩法师说法,作他的弟子。」发了这个善愿。作完之后,这个老比丘跟智辩法师说:「你现在不要打妄想了,这二十年你就不要有弘法之心。你还是好好的修行,深入经藏,二十年之后来开法席。」
11、这位智辩比丘也很听话,就不打妄想去弘法,二十年默默无闻,自己修行、自己看经。等到二十年之后,还真的法缘来了,有人请他说法了。他一登法座,一看下面人很多,再一看,都是二十岁左右的人。你看,结上了缘了。所以这个佛门里面说,未成佛前先结人缘哪,你要结好人缘哪!那结人缘,你可以发善愿,你也可以布施种种东西。比如说你助印佛经啦,助印光盘啦,建立佛像啊,护持三宝哇。然后你常常作一些布施的事情,跟一切众生结上缘分。结上了好的缘分,以后你来劝化他,就很容易。你要结善缘、结法缘,你不要结恶缘。如果你结的恶缘,那就麻烦了。他不仅不来听,还到处散布:「那个法师还有什么可听的?讲得不对!不要去,耽误时间。」他给你传这个话,你就麻烦了。
12、所以由这个来观之,不仅在一切人道里面应当劝勉有缘的人修净土,乃至于对飞禽走兽,下至这个地下的爬虫、昆虫,空中飞的,这个小小的动物,你都要发善愿,都要为它念佛回向,让它能够跟阿弥陀佛结缘,让它能够往生净土。这些「飞禽走兽」,「下至蜎飞蠕动之类」,还是有形象可见的。有形象可见的你只要见到了,你为它念几句阿弥陀佛名号,发善愿:「愿汝等众生都能生到极乐世界。等我往生净土得道之后,我要度化你们。」你只要真诚去发这个(愿),是能感通的。这能感通,就结上了缘分。那不仅对有形象的众生这样去发愿,对于这个无形的众生,就是形象不可见的——冥界的众生,你也可以作这个善念,发这个善言:「愿冥界的众生也都能够听闻净土法门,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的护佑,脱离暗冥的世界,走向极乐光明的世界。等我到净土得无生法忍之后,我一定要救你们。」
13、其实《梵网经》菩萨戒里面也谈到这个,见到一切众生、一切动物,你都要心念口言:「汝等要发菩提心。」要修大乘法。所以我们净土法门:我们对一切众生都要发出这样的善愿。这就跟有形和无形的众生广结法缘。那一切众生都跟自己有缘了。这在现世就是你上品上生的资粮;等到你往生到净土之后,再回到这个世间来弘扬净土法门,来教化众生,你就发现,来听你法的人很多,作你弟子的人很多,而且一跟你接触,都好像似曾相识,一见到你就泪流满面,都能够欢喜、顺从。
14、原来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位老和尚,他的法缘很胜。那皈依他的人特别多。有一次我就问他:「怎么这么多人对你这么崇仰?」这老和尚倒是说,他有二十多年放蒙山,可能这个放蒙山结了很多众生的缘。确实很多人一见到他就掉眼泪,情不自禁的就感觉到很亲切,一定要皈依他的座下。这个老和尚也很慈悲。那这个皈依的人:可能在北京他算皈依弟子最多的一个人,就是他的缘结得广。所以我们劝进行者要有效果,一定要广结众生缘,广结法缘。这样,我们作如来使,作弥陀使。劝进行者这个科目,从前面讲的你要发大菩提心,然后要有捍劳忍苦的这种行为,而且你自己一定要坚信,你一定要自己力行。自己要以身作则,自己是净土法门这个大道的一种体现者、一个传播者——这一点很重要,然后你再去作这个事情。
关于本次善缘人家和善人善缘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