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天津朝哥(天津朝哥免死金牌)

七月网2260

一、清朝阿哥陵墓

1、清代王爷坟冢现状:凋敝六王坟罕见七王坟六王坟残存的大理石牌坊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皇朝,即延续了267年的大清朝,却将定都北京至被迫逊国之间死亡的九位皇帝,分别埋葬在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因此在北京城的四周,没有清代的皇陵而只有清朝的王坟。北京城四周没有清代的皇陵而只有王坟北京是六朝古都,除了皇陵而外,王坟乃至中外名人的墓葬也多。但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皇朝,即延续了267年的大清朝,却将定都北京至被迫逊国之间死亡的九位皇帝,分别埋葬在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因此在北京城的四周,没有清代的皇陵而只有清朝的王坟。入关之初的清王坟,有不少就在北京城边。如建国门外的豫王坟,即豫亲王多铎的坟墓;八王坟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墓;城西的五路居有郑亲王的墓园。豫王坟、八王坟等以坟而名之的地名一直延续使用至今。这是因为当时的北京城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建国门外的地方就属荒郊野外了;而且这些王爷经过残酷的征战或宫廷的内斗,或者英年早逝,或者获罪暴亡,没有条件事先经营自己的陵寝。到晚清的王爷,养尊处优,腐化奢侈,请人相度风水,用很多精力、时间、金钱营建自己的陵寝,所以北京上风上水的京西北地区,就有不少颇具规模的王陵,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即恭亲王坟和醇亲王坟。这两位王爷是兄弟,皆系道光皇帝之子,同为咸丰皇帝之弟,都是同治皇帝之叔,恭亲王自然也是光绪皇帝的亲叔叔,醇亲王则是光绪皇帝的生父,在晚清历史上都有重要作用。

天津朝哥(天津朝哥免死金牌)

2、恭亲王墓地背倚元宝山恭亲王奕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值得重视的人物,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资质极佳,聪慧干练,最为道光所钟爱,亲自敕封为恭亲王,爵位格外尊贵。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恭亲王几度执政,也几度被罢黜,真正三上三下。最荣耀时是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以后,以议政王头衔执掌国柄,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悲惨时又被无理斥逐,闲废十年。他还是晚清皇族宗室中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长期主持洋务,经手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同文馆”,是主管总理衙门的王大臣,堪称近代中国的首任外交部长。他死于戊戌变法的前夜,谥为“忠”,称恭忠亲王。恭亲王的墓地在现今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麻峪村,是恭亲王赋闲时亲自选定的陵址,到现在当地百姓还俗称为“六爷坟地”。这个小村背倚的山名叫元宝山,应是以形似元宝而得名。以恭亲王的地位,当初兴建陵寝时,王陵的规模应该不小。据有关记载,恭亲王陵寝依例修建了碑亭、享殿等建筑,还有一座三丈多高的大理石牌坊,四柱三间,颇为壮观。不过晚清风雨飘摇,一朝覆亡;民初军阀混战,天灾人祸,恭亲王的坟墓几次被盗掘,很快衰颓破败了。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无力保护此类文物,以后为修十三陵水库,需要大量石料,故而就地取材,恭亲王陵寝逐渐凋敝。麻峪村中现在还有两个大坑,已为树丛杂草所遮掩,即是恭亲王的坟墓,早已挖掘一空。但村前的田地里,还突兀地矗立着那座淡青色的石牌坊。牌坊正中镌刻“履祥锡祜”四字。左右刻上下联,字体规整秀逸,没有落款,但从小字注书看,应为恭亲王所自书而无疑。据说仅剩的这座石牌坊,也曾计划迁移,来了四辆大吊车同时起吊,竟抬不动,因而留了下来,成了六爷坟地残存的印记。

3、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醇亲王陵寝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的第七子,他除是光绪的本生父和慈禧的四个小叔子之一,还是慈禧唯一的亲妹夫,所以格外受到慈禧的眷顾和信用。不过醇亲王志大才疏,自诩知兵好武,很想步武和重振祖宗入关时铁骑横扫千军的八旗雄风,却实在没有什么政绩伟业可言。倒是他当“太上军机”时,曾主持与李鸿章一起兴办北洋海军,把不少钱挪作慈禧营建颐和园的一己之私,使得“渤海湾换作昆明湖,铁甲舰变成大石舫”,成为人们记忆犹新、没齿难忘的恨事。不过醇王一生戒慎恐惧,对慈禧惟命是从,把“家大业大祸也大”作为座右铭,所以能善始善终,到1890年病逝时,谥为“贤”,尊为醇贤亲王,配享太庙,祀以天子礼,得到“皇帝本生考”的称号,死后的哀荣高于亲王的礼制,其陵寝的规制也优于一般的王陵,是现今西山的历代陵寝古墓中规模最大又保存最完好的。它处于现在的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西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北安河乡草场村地界),大约是由守陵者发展而成的庄户村落,现在就叫七王坟村。七王坟也是醇亲王在同治年间因病在西山养息时自己选定的,在西山妙高峰下,唐代法云寺旧址,金章宗所设西山六院之一的香水院之地,经过多年营造。它坐西朝东,前方后圆,面临朝阳旭日,后邻万壑松风,气派里带着野趣,尊贵中露出闲逸,依山顺势,步步升高。进入陵区先是111级青砖石阶,不陡不险,却首先让人生出仰之弥高之感。上得平台,是一座黄琉璃瓦的碑亭,其四面辟券门,内中矗立着光绪亲书铭文的石碑。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黄琉璃瓦只有皇家能用,王公宅邸、陵寝至多用绿、蓝色琉璃瓦。仅此一端,就能了解醇亲王身份的不同凡响和七王坟规制的非同一般。据有关记载,在醇亲王过世时,最初打造的石碑比现在碑亭里的要高大伟岸得多,已经运到了草场的山下,可实在无力搬运上山,不得不留于山下,竖立在醇王同母弟孚郡王墓园的碑亭中,而将这块较小的石碑刻字抬上山来。七王坟陵寝的林木之盛,是现今存留的王陵中极为少见的。就是这林木之盛,使醇亲王死后难安。那是在他死后的六七年,其墓后一株金元时期的大白果树长得枝繁叶茂,就有人在慈禧面前造作谣言,道是王爷的坟上长白果树,“王”上加一“白”,俨然是个“皇”字,会使皇家的风水移转。经过顽固守旧的封建卫道士推波助澜,慈禧终于下懿旨命令砍掉那株白果树。这当然不是慈禧对已经死去多年的醇王有什么宿怨,还要找他的麻烦,倒可看成是对亲政后锐意变法、越来越不听话的光绪皇帝的一种警告。果然没过两年,就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使中国的历史发生倒退,也注定了清朝衰极必亡的命运。七王坟是非常罕见的阴阳宅,陵寝北侧就是阳宅。醇亲王生前自取别号“退潜居士”、“九思堂主人”,处处向慈禧示以谦退、无为之意,以防招灾惹祸,所以陵寝的阳宅也取名“退潜别墅”。它是一个五进的四合院落,也是构思精巧的一处园囿。此处阳宅因为一直是一个培训中心,闲人无法入内,使这处王陵的阴阳宅保存得如此之好。去年北京市作为人文奥运保护规划的一部分,投资对七王坟进行了抢险修缮。

4、王爷坟的正式名称叫“园寝”,园寝制度在清代有详细的规定。《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四十九《工部、园寝规制·坟茔规制》记载:“顺治十年(1653)题准,亲王给造坟工价银五千两,世子四千两,郡王三千两,贝勒二千两,贝子一千两。镇国公五百两,辅国公同。又议准,亲王至辅国公碑身均高九尺,用交龙首龟蚨。亲王碑广三尺八寸七分,首高四尺五寸,趺称之。世子、郡王碑广三尺八寸,首高三尺九寸,趺高四尺三寸。贝勒碑广三尺七寸三分,首高三尺六寸,趺高四尺一寸。贝子碑广三尺六寸六分,首高三尺四寸,趺高四尺。镇国公碑广三尺六寸三分,首高三尺三寸,趺高三尺九寸。辅国公同。又题准,亲王给碑价银三千两,世子两千五百两,郡王二千两,贝勒千两,贝子七百两,镇国公四百五十两,辅国公同。……”“道光二十四年(1844)定亲王茔制,飨堂五间。亲王世子至辅国公皆三间。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门三。贝勒以下门一。亲王绘五彩饰以金,覆以级琉璃瓦。亲王世子、郡王,只绘五彩,皆覆以绿琉璃瓦。贝勒以下施朱不绘,用筒瓦。亲王坟园周百丈,亲王世子、郡王八十丈,贝勒、贝子七十丈,镇国公、辅国公六十丈。镇国、辅国将军三十五丈,奉国、奉恩将军均三十丈。”除了以上详细规定之外,还有六个王爷坟实例。年代较早的是顺治帝之子追封荣亲王园寝,“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六尺二寸,纵六尺,檐高一丈八寸。正中飨殿一座,广三丈八尺六寸,纵二丈六尺五寸,檐高一丈二尺。前有大门,广三丈五尺,纵二丈一尺,檐高一丈一尺。门外设守护班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广三丈八尺六寸,纵二丈六尺五寸,檐高一丈二尺。围墙周长五十二丈六尺,高一丈”。这位名为两岁,实际三个多月夭折,未命名的荣亲王,死后享受的殊荣,固然与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感情有关,显示了皇权的尊严,但也反映了清初王爷坟的具体情况。

5、第二个王爷坟实例,是“朱华山理密亲王(康熙第二子允礽)园寝,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八尺,纵八尺,檐高一丈四尺。东西卡子墙长九丈四尺,高一丈一尺。正中飨殿一座,广六丈二尺,纵四丈一尺,檐高一丈七尺。前有大门,广四丈五尺,纵二丈八尺,檐高一丈五尺。门外设守护班房,东西厢各三间。围墙周长七十二丈,高一丈一尺。”允礽卒于雍正二年(1724),这座园寝反映雍正年间王爷坟的规模。乾隆帝上台后,追封长兄弘晖和七弟福惠为端亲王、怀亲王,在易县建设园寝,在“乾隆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奉移,”(56)尔后添设兵丁五十名看守。端亲王园寝和怀亲王园寝都是“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六尺,纵六尺,檐高一丈六寸。正中飨殿一座,广三丈八尺,纵二丈五尺,檐高一丈二尺。前有大门,广三丈四尺,纵二丈,檐高一丈五寸。门外设守护班房,东西厢各三间,广三丈一尺,纵一丈二尺,檐高一丈。围墙周长五十一丈四尺,高一丈。”从《易州志》的记载来看,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大门外还各有下马桩二根、平桥一座(57)。乾隆三年(1738)十月,乾隆帝第二子永琏去世,他虽然年仅九岁,但“乃皇后所生”,“聪明贵重,气宇不凡,……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58)赐皇太子,谥端慧。“端慧皇太子园寝,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八尺四寸,纵八尺,檐高一丈二尺。前正中飨殿一座,广六丈五尺四寸,纵三丈四尺,檐高一丈四尺。两庑各五间,广四丈八尺,纵二丈四尺五寸,檐高一丈三尺五寸。东有燎炉一座,广九尺三寸,纵六尺六寸,高七尺。南有大门三,广五丈一尺,纵二丈二尺,檐高一丈一尺五寸。门外设守护班房,东西厢各三间,广三丈六尺七寸,纵二丈一尺七寸,檐高一丈二寸。围墙周长一百三十丈二尺,高一丈一尺。”乾隆帝第十二子永璂,卒于乾隆四十一年,嘉庆四年(1799)三月追封贝勒。他的园寝可以与端慧皇太子园寝作一比较。“皇十二子园寝,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五尺五寸,纵七尺一寸,檐高一丈一尺五寸。正中飨殿一座,广三丈八尺,纵二丈八尺二寸,檐高一丈一尺二寸。前有大门,广一丈五尺二寸,纵一丈八尺,檐高一丈六寸。门外设守护班房。围墙周长四十九丈,高九尺二寸。”第六个王爷坟实例,就是“妙高峰醇贤亲王园寝。”醇亲王奕譞,为光绪皇帝之父,宣统皇帝之祖父,地位很特殊,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十八年葬于西山妙高峰。园寝内“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四尺,纵五尺二寸,檐高九尺八寸。东西卡子墙各长五丈三尺,高八尺。正中飨殿一座,五间,广五丈三尺,纵二丈七尺,檐高一丈一尺五寸。飨殿前抱厦三间,广三丈三尺,纵一丈五尺,檐高一丈一尺。北面燎炉一座,广九尺三寸,纵六尺五寸,檐高八尺六寸。大门一座,三间,广三丈四尺,纵一丈六尺,檐高一丈。门外设守护班房,南北厢各三间,广二丈八尺,纵一丈六尺,檐高八尺五寸。围墙周长七十一丈九尺四寸,高八尺。黄色琉璃碑亭一座,四面各显三间,广二丈,纵、高一丈三尺八寸。碑高九尺,广四尺,龙首高四尺五寸,龟蚨高称之。碑文内恭书皇帝御名。”

6、随着王爷坟的建立,或利用原有的林木,或在园寝内栽种仪行树,周围栽种松柏树,绿化区域成了严禁民人樵采的准军事区,周围树立界桩,增加了王爷坟的肃穆气氛。个别的王爷坟,一般都安置十家守护。而王爷坟集中地区,如天津蓟县黄花山、朱华山,河北易县张各庄、王各庄,涞水县水东村都是利用军队守卫。涞水县的怡亲王允祥墓,“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守兵五十名。雍正八年(1730)怡贤亲王金棺安葬,庄亲王奏准续添千、把总各一员、马步兵五十名,由镇标中军核转归镇统辖与左右两营并入三营。”相应的,园寝附近设立营房,盖造衙署及执事人房屋等,易县张各庄二所四十间,王各庄一所二十间。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与王爷坟有关的“内务府奏案”等原始档案很多。笔者因时间不敷,没能看到太多的内容。但仅就已读到的档案来看,作为推崇封建皇权的一种手段,王爷坟从设计、备料、选址、施工,到竣工,都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数以万两计的白银。通过几年的业余调查,发现王爷坟规模大体相同,但也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河北涞水的怡贤亲王墓神道上有石牌坊、神桥多座,显然是逾制,至少是雍正帝“命更定园寝之制,视常例有加。”昌平县雪山村的成亲王永瑆墓,据说未建碑楼。昌平县仙人洞前“兰旗王”坟地的神桥趋于实用。有的王爷坟附近风光秀丽,如拢驾庄的显亲王dan臻墓。有的王爷坟则在穷乡僻壤。有的王爷坟没有坟头。有的王爷坟的宝顶四米多高。它们的差异反映出清代王爷的盛兴和衰落,从某一侧面帮助人们了解清代历史暨社会发展的线索。怡亲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陵寝拼命推辞皇帝陵寝“待遇”怡贤亲王允祥园寝,建在河北省涞水县境内的水东村。清王朝有王爷240多位,建王爷园寝200多座,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怡亲王允祥的园寝。当年雍正皇帝曾经一度打算把泰陵附近一块中吉之地赐给允祥。允祥闻言“惊惧色变”,极力推辞。此后,他亲自在涞水县水东村选择了一块平善之地,请求雍正赐予。允祥患病以后,更为恳切地要求将涞水之地赐给自己,雍正同意了,允祥闻听,喜不自胜。为防止发生变化,允祥派侍卫到涞水取土,自己吞食了一块,然后对雍正说:“如果这样,则臣的内心得以安宁,子孙后代也就会蒙受福泽。”

8、高规格王陵如今只余遗址允祥园寝坐西朝东,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虽不高峻,却十分青秀。神道竟长达3华里左右,神道最前方是神道碑,龙首龟趺。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神道碑”15个大字,一边是汉字,一边是满文。神道以西为火焰牌坊,三门四柱,全为石制,每门的上额枋上正中有一个火焰宝珠。火焰牌坊后是五孔拱桥一座,过了五孔桥就是石牌坊,三门四柱七楼,石牌坊建造得极其精美,可以与清东、西二陵的石牌坊相比,在清代王爷坟中有两座牌坊的也为数不多。牌坊再往西有擎天柱一对,分列两旁。擎天柱即华表,此擎天柱与皇帝陵的大碑楼的擎天柱有所区别。皇帝陵的华表,柱身上盘绕着一条云龙,须弥座环以石栏杆。而怡亲王园寝的擎天柱,柱身虽然也是八棱的,却是每面各雕二条龙,上面的龙头朝上,下面的龙尾朝上,龙头又抬起。柱身上有8个侧面,共雕龙16条。石座周围也无石栏杆围绕。原来华表后还有神道碑亭一座,上刻雍正御制碑文,在清代王爷坟中一个王爷有两座驮龙碑仅此一处。亭后还有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大殿、殿前石雕麒麟一对,大殿后为圆形宝顶。园寝周围还有八旗驻军守护。可惜的是,规模如此之大的园寝并没有完全保留到现在。1931年神道碑亭被人拆毁,1935年地宫被盗,据当地老乡说地宫门框是风磨铜渗金,石券门三米宽。日伪时期,日伪军利用怡王陵建筑与八路军作战,1944年八路军为了打击侵略者,将怡王陵拆除,砖瓦石片和木料用车拉走。至此,怡王陵地面建筑除三里多长的神道牌坊之外没有遗存。前几年园寝最前方的神道碑还躺在地上,2000年被怡亲王的后人出资重新立起。怡亲王陵现为河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9、密云境内的三座清代王爷坟随着《还珠格格》的热播,五阿哥永琪也被人们所熟知。历史上永琪确有其人,并非作者杜撰,而他的坟墓就坐落在密云境内。密云以其山水秀丽,风光优美而备受乾隆皇帝的嘉许。因此,与他有关的三位清代王爷都葬在这儿,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永琪。这三座王爷墓分别是:和亲王墓、安定亲王墓和定恭亲王墓。和亲王墓和亲王墓为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之墓,坐落于密云县原卸甲山乡北宫上村的凤山之侧,灵山之前。弘昼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谥号恭。墓地占地九顷多,其内种有松柏,横竖成行,庄严肃穆。

10、安定亲王墓安定亲王墓俗称太子陵,是乾隆皇帝长子和三子、五子之墓,位于今不老屯镇杨各庄村2里许,风水极佳。这里埋葬的是乾隆帝长子安定亲王永璜、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这三位皇子均英年早逝,永璜活了23岁,永璋、永琪均活了26岁。太子陵保存完整直至1958年,由于修建密云水库,遂将太子陵全部拆除。地宫因从未被盗,挖开后殉葬品十分丰富,后移入首都博物馆收藏。定恭亲王墓定恭亲王是乾隆皇帝之孙,皇长子永璜第二子绵恩。他在历史上很有名,任火器营总统达五十三年之久。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是个实权人物。绵恩墓地占地100多亩。乾隆曾对密云的灵山秀水留下了“密云古雄郡,山川何壮哉”的诗句,而他的弟、子、孙都长眠于此,足以了却他对密云山水的钟爱之情。

二、天津四大名吃是什么

说起天津文化那可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今天我呢是要来说说关于天津的四大名吃。那么同学们知道天津的四大名吃是什么吗?有同学就会说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啊,没错,狗不理算是一个,那么剩下的大家知道吗?不知道耶没关系我这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原籍在顺天府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

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由回民刘万春创制,炸糕选料精、制作细,物美价廉,赢得“炸糕刘”的绰号。附近的富户、百姓过生日、办喜宴,借“糕”字谐音,取步步高之吉利,都购买他的炸糕,生意越做越兴隆。当时,耳朵眼炸糕选用上等黏黄米经水磨后发酵,又选上等红小豆煮烂去皮,加上红糖汁炒制成馅。包好后温油(130)下锅,勤翻勤转,炸出的炸糕外皮酥脆不艮,豆馅香甜爽口。

耳朵眼炸糕历史悠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以及钙、磷、铁、钾、镁、VB1、VB2等营养成分,并兼有补中益气、温胃止泻、安神养颜、健脾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等食疗功效。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当时的北门外大街是去往京师的通得街大道,东西两侧的估衣街、针市街、竹杆巷等,有着全市最大的干鲜果、皮货、染料、药材市场。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柜刘万春就是由原来推着独轮车在鼓楼、北大关一带走街串巷流动售货,改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

后来,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下一间八尺见方的门面,挂起“刘记”炸糕的招牌,办起了炸糕店。后刘万春的儿子刘玉才、刘玉山、刘玉书等陆续进店。日伪时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会,起名“增盛成”。增盛成的官号不为人们接受,而耳朵眼的绰号却流传至今。

十八街麻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点。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位列其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1996年被中国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曾荣获国家部优金鼎奖、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标。

清朝末年,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繁华喧闹的小白楼南端,有一条名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个叫刘老八的人在这个巷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铺,字号唤作“桂发祥”。这个人炸麻花有一手绝活,炸的麻花真材实料,选用精白面粉,上等清油。他的铺子总是顾客盈门。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了店面。

开始还算是宾客满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觉得麻花有点乏而生腻,渐渐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后来店里有个少掌柜的,一次出去游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饿,就要点心吃,可巧点心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点心渣。又没有别的什么吃的,那少掌柜的灵机一动,让人把点心渣与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锅炸。

结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样,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气扑鼻,味道可口。按照这个方法,刘老八研究在麻花的白条和麻条之间夹进了什锦酥馅。桂花、闽姜、核桃仁、花生、芝麻.还有青红丝和冰糖。为了使自己的麻花与众不同,增强口感味道,把放置时间延长,取材也是愈来愈精细,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岭甫种植甘蔗制成的冰糖、精制小麦粉等等。如今的“桂发祥”的招牌是由书法名家赵半知所题写。

猫不闻饺子猫不闻饺子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天津的著名小吃,是一家以模仿狗不理的名称创建的品牌。猫不闻饺子最初由天津猫不闻大酒楼制作,馅有猪肉白菜、猪肉韭菜、猪肉茴香、猪肉芹菜四种,主要作为速冻食品销售。猫不闻饺子于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猫不闻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猫不闻牌速冻饺子,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和“天津四绝”。

天津猫不闻大酒楼总店位于南开区南市食品街3区1-3层58号,另在天津市开发区和包头市设有连锁分店。该酒楼以小吃面食为主要特色,主要经营以煮、蒸、煎、炸做法为一体的猫不闻系列饺子,品种多达60余个,除在餐厅现场制做的特色外,还配以川、鲁、津菜。

【结束语】津门四绝是天津小吃本来只有“三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但后人为了吉祥顺口,就加了一个“猫不闻饺子”,与“狗不理包子”配对,同时就凑成了“津门四绝”。

天津四大名吃,公认的,应该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猫不闻饺子。

这里面,猫不闻饺子,山寨色彩浓厚,凑数之嫌很大,连名字都明显模仿狗不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蹭热度的。

可是,就算是名闻中华美食界的狗不理包子,外地人去了,大多很失望,远不及期待中的美味,天津本地人,也多是觉得,商业化后的狗不理太贵,不实惠。来个外地朋友,不请好像未尽地主之谊,请了,口味上也不见得能令朋友满意。

不仅是狗不理,很多中华百年老字号的美食,都有盛名之下难负其实的评价,是手艺失传了吗?是过度商业化了吗?是产量高品质就下降了吗?是经营者亏了良心吗?

其实,是我们的生活品质变了,这些老字号成名之时,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甚至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荤腥,那现在被称之为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自是成了难得一食的奢侈品,一口下去满嘴流油成了享受,都会有终身难忘的记忆。

而当下,物质极大丰富,普通老百姓的吃食选择,并不低于当时的土豪,官吏。奢侈一把的时候,吃的不比帝王差。这时候,以前对名小吃有情结的人,再去吃时,自然很难找到儿时的味道了。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在直隶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

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猫不闻饺子其实是仿造天津狗不理包子而来的,当时的狗不理包子非常的有名,传播速度之快,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天津有一个叫狗不理包子,那么各类模仿也就跟着来了就有了这个猫不闻饺子了。

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由于精工细做,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加之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铺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处,人们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当代天津四大名吃!1.除了狗不理以外的各种包子。2.天津西北角回民楼,清真寺周边的各种小吃和回民饭馆,锅贴,牛肉饼,饺子,拉面等。

天津三绝大家都知道了。另外一个名吃应该是锅巴菜!离开天津别处没有。

我只知道津门四大名吃的其中三个:狗不理,猫不闻,猴不乐;第四个没记住名称。

狗不理包子,耳头眼炸锅,十八街麻花,猫不闻饺子

狗不理包子:目前已经沦为宰游客的饭店,性价比不高

十八街麻花:个人不太喜欢,味道中规中矩

猫不闻饺子:这玩意我都没吃过,不评论。

天津哪还有四大名吃啊我们天津也算得上是有四大有名的小吃。不过这几年市场的竞争。和各种全国美食小吃进入天津的压力下。天津这几大小吃都已经不是很好了。几乎不好好产了。

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叫高贵友,小名叫狗子,学艺而归,回来开了一家包子铺,因为手艺好生意兴隆,经常忙着没空跟顾客说话,于是大家给他起个名叫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喊顺嘴了就叫狗不理包子。后来直隶总督袁世凯吃过狗不理包子,连声叫好随即进京入宫,将包子奉献给了慈禧太后,太后老佛爷品尝了包子龙颜大悦夸赞山中有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扬大振。

不过现在在天津已经干不下去了,其价格相当的高,干黄了很多家了。一个包子10多块钱,正宗的天津人几乎不吃狗不理包子,一般都吃张记包子。还有老幼乐包子

十八街麻花的创始人叫范桂才,范桂林两兄弟这哥俩在现在的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一间麻花店,一个叫桂发祥,一个叫桂发成,由于经营得当制作的麻花很有特点,受到了很多百姓的欢迎,一问在哪买的麻花?回答说十八街时间长了,十八街麻花就成了人们习习惯的称呼了,由于这个兄弟他们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麻花质量的提高,范桂林力与革新与金探索,终于研制了夹馅和半发面的新品种,对碱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增减配方的方法,使炸出来的麻花一年四季保持质量稳定。

再说一下,我们天津当地人几乎不吃这些东西,因为现在卖十八街麻花的,一般都是在车站附近的小超市里面,很多很多,还有滨江道和平路,大街小巷,只要是有车站的地方都卖十八街麻花,都是小作坊干的,从18街买的盒几乎上都是假的,吃起来是油锭子味儿的,后来被出租车司机把这个行业垄断了,外地游客来天津旅游来,只要是买18街麻花,出租车司机就带着去,而且不要车费拉到指定的一个小店里面,他们以高价的售价卖给了来天津旅游的游客,然后再给出租车返钱。所以说十八街麻花未来发展不是很好。

耳朵眼炸糕是回民刘万春在清光绪年间创作出来的炸糕,做工精细,皮酥馅香,在当地非常有名,当时人们过生日办酒席都会用他家的炸糕,后来1957年之后刘氏炸糕改为公私合营,1978年定名为耳朵眼炸糕店如今成为了天津代表的小吃之一。

刘万春卖炸糕为生,当时因为炸糕店悬置在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刘万春做的炸糕出类拔萃独树一帜

我前几天去买耳朵眼炸糕,没想到他们会出了金枪鱼馅的。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不好吃。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合螃蟹馅儿的?

猫不闻饺子,就算是一个伪有名的小吃。干的年份不多,在1996年。一家以模仿狗不理的名称创建的品牌,猫不闻饺子,最初天津猫不闻大酒楼在南市食品街。饺子馅一般是猪肉,白菜,猪肉,韭菜猪肉,茴香猪肉,芹菜猪肉4种主要作为速冻食品,销售猫不闻饺子,于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这个猫不闻饺子退出天津市场已经很多年了,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说在天津现在卖的很好的应该是天津的煎饼果子。大梨糕。酸磨糕。夏天刨冰。冬天二斗栗子。大糖墩。

总之在天津你可以吃到全国各地人在天津干的大小饭店,味道都是相当好的,天津人非常强势,如果你的味道不好,在天津是很难立足的。

我们天津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尝尽天下美食。

天津真有四大名吃,第一当然是狗不理,依次是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第四个是芝兰斋糕干,我住河东沈庄子,(现在的新开路与华杰道)那东西受众小,又要趁热吃,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三、从天津到加哥达齐多少公里

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左转进入大沽北路

2)沿大沽北路行驶210米,过右侧的基督教女青年会旧址约120米后,左转进入曲阜道

3)沿曲阜道行驶2.1公里,过十一经路桥,直行进入卫国道

4)沿卫国道行驶1.4公里,过中环-顺驰桥,朝真理道/红星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顺驰桥

5)沿顺驰桥行驶270米,过中环-顺驰桥,右前方转弯进入红星路

6)沿红星路行驶2.9公里,直行进入民权门桥

7)沿民权门桥行驶70米,直行进入金钟河大街

8)沿金钟河大街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金钟河大街

9)沿金钟河大街行驶590米,过金钟桥约150米后,直行进入津蓟联络线

10)沿津蓟联络线行驶1.8公里,朝S2/津宁高速/S30/京津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津蓟高速公路

11)沿津蓟高速公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津蓟高速公路

12)沿津蓟高速公路行驶4.0公里,过新开河大桥,朝陆路港/芦台/北辰开发区/温东西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过新开河大桥约470米后,直行进入津宁高速公路

3.沿津宁高速公路行驶41.1公里,过桥沽互通立交,朝北京/保定/唐山/芦台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兰台互通立交

4.沿兰台互通立交行驶780米,过兰台互通立交约570米后,直行进入滨保高速公路

5.沿滨保高速公路行驶9.2公里,朝唐山/秦皇岛/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汉沽北互通立交

6.沿汉沽北互通立交行驶510米,过汉沽北互通立交约1.2公里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7.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30.3公里,朝秦皇岛/京哈高速/唐山南/京唐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8.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唐津高速公路

9.沿唐津高速公路行驶41.6公里,朝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哈高速公路

11.沿京哈高速公路行驶314.6公里,过长山大桥,朝阜锦高速/明字屯互通/阜新/四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明字屯互通

12.沿明字屯互通行驶740米,过明字屯互通约340米后,直行进入阜锦高速公路

13.沿阜锦高速公路行驶118.2公里,过王府立交桥,朝沈阳/G25/长春/彰武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阜新互通

14.沿阜新互通行驶460米,过阜新互通约380米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15.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284.6公里,朝松原/大庆/G4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16.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184.8公里,朝白城/肇源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松原绕城高速公路

17.沿松原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过二莫互通,直行进入松原绕城高速公路

18.沿松原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4.5公里,朝肇源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解放互通

19.沿解放互通行驶340米,过解放互通约630米后,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20.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163.4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21.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1.3公里,在北二路/火炬路/车管所考试中心/黑鱼湖出口,稍向左转进入中兴北街

22.沿中兴北街行驶570米,右转进入火炬路

23.沿火炬路行驶2.5公里,左转进入学伟大街

24.沿学伟大街行驶3.3公里,右前方转弯

26.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绥满高速公路

27.沿绥满高速公路行驶130.7公里,朝富裕/讷河/嫩江/北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嫩泰高速公路

28.沿嫩泰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嫩泰高速公路

29.沿嫩泰高速公路行驶230.8公里,直行进入嫩泰高速公路

30.沿嫩泰高速公路行驶10米,直行进入G111

31.沿G111行驶181.3公里,直行进入朝阳路

32.沿朝阳路行驶1.9公里,左转进入铁东大街

1)沿铁东大街行驶210米,右转进入人民路

2)沿人民路行驶1.8公里,过右侧的对俄贸易市场约120米后,左转进入兴安大街

3)沿兴安大街行驶220米,过右侧的正大家电商场约90米后,左转进入世纪大道

4)沿世纪大道行驶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