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水里的月亮打一成语疯狂看图说话
猴子捞月亮打一成语--水中捞月、猴子捞月
水中捞月
shuǐzhōnglāoyuè
【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中;不能读作“zhònɡ”。
【近义词】竹篮打水、徒劳无益
【反义词】立竿见影、行之有效
【例句】
(1)侦探们在此处守了整整两天;却如~;未有结果。
(2)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简直是~;徒劳无益的。
【典故】昔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俱至大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曰:“月今日死,落于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猴子捞月亮”的歇后语是什么
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相关介绍: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时,蓝猴抬头看到了又圆又亮的月亮,梦想拥有它,于是吹了一声口哨把大伙召来,它们采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来,无奈竹竿接再长,月亮仍高高在上。
黄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时,也兴奋地吹起口哨召来大伙,蓝猴搔搔脑袋再生一计,大伙又一个接一个倒挂金钩捞起月亮来,可是月亮果然被捞进葫芦瓢里时,它们又为谁拥有它打起架来,结果,葫芦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应了“水中捞月一场空”。
扩展资料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跟物体大小相等。我们看到的水中月亮只是月亮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所以,在水中是不可能捞到月亮的。
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歇后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
相关歇后语:
1.猴子吃核桃-全砸了
2.猴子耍拳-小架式
3.猴子爬树-拿手戏
4.猴子扇扇子-学人样
5.猴子上凉亭-丑鬼耍风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亮的歇后语
猴子捞月亮的歇后语:
1、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2、猴子捞月亮——一无所获
3、猴子捞月亮——徒劳无功
4、猴子捞月亮——空欢喜一场
扩展资料:
日常歇后语:
1、断了线了风筝——有去无回
2、鳄鱼流眼泪——假慈悲
3、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4、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5、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6、窗户上的纸——一捅就破
7、打开天窗——说亮话
8、打破砂锅——问到底
9、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10、东吴招亲——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