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以及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吃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五月初五是什么节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唐代至汉代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别称,成为主流的称呼。
端午一词,与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纪年、月、日、时)有关,按“干支”纪月法,五月为“午月”。“端”字有始、正的意思,唐人韩鄂《岁华纪丽》说:“月号正阳,时惟端午。”因此,“端午”就是“正午”、“正阳”。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
扩展资料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自古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采草药、铸阳燧、悬挂菖蒲与艾草、扒龙舟、端午浴、放纸鸢、拴五色丝线、浸龙舟水、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比武、击球、荡秋千、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斗草、帖午叶符、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食粽和时令鲜果等。
有些活动,如扒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古人认为“端”是事物的边缘,也是开始,有“开端”、“初”的意思,因此古代有“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的说法。自汉代以来,端午节才定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讳“五”字,遂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古人把月之五日常常写成同音的“午”日。因为“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端午节又叫“重午节”。古人把“午时”谓之“阳辰”,此时阳气始盛,天气开始炎热,于是端午又说成“端阳”。按历法,五月初五一般距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不远,太阳在这时正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方白昼最长,日正中天,所以端午节又叫“天长节”或“天中节”。
端午节的起源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源于我们祖先的图腾崇拜,源于我们祖先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腾的原始崇拜仪式。看来如果这一个结论成立,任何起源传说都没有这一说法更原始、更古老了。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就有了图腾文化;龙的图腾就出现了,也就有了图腾崇拜仪式。
为了表达对龙神的敬意,我们的祖先在展天动地的呼喊声中,举行祭祀龙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奠礼:他们剪短了须发,浑身刺着花纹,满脸虔诚持重,内心忐忑慌恐,一边奋力地划着龙舟,显示着强劲无比的生命力,一边不停地向水里投放装在竹筒中或包在树叶里的食物给龙神吃,总之,一切活动都是表达对龙神的祟敬。
在欢呼的庆典中,在嘈杂的人海里,在战栗的心情下,我们的祖先怀着对尚未认知世界的无比恐惧,祈求着龙神对自己的生命给予最充分的保障。一年一度,他们都要举行这样一次盛大的图腾祭拜活动。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恰好跟龙的图腾祭拜活动相吻合,因而我们可以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初的意义就是进行这盛大的图腾祭拜。
五月初五有哪些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5、折叠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中国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唐代至汉代常用的名称是“五月五日”,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五日”等别称,成为主流的称呼。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关于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