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最新)

七月网1720

一、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有哪些

随着胰岛素的问世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也有所改变。以往用低碳水化合物、低热能、高脂肪饮食治疗糖尿病,对病人采取半饥饿疗法。实践证明,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并非碳水化合物越低越好,而是要适当限制热能和脂肪,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以下饮食原则和要求。

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最新)

合理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糖尿病人的热能供给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正常体重为宜。对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以减轻体重,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对消瘦或营养不良者,应提高热能摄入,同时增加蛋白质的供给,以增加体重(肥胖者指体重≥20%正常值,消瘦者指体重≤20%正常值)。孕妇、乳母、儿童则需要增加热能摄入,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热能供给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确定。男性的热能需要高于女性,年长者低于年幼者,活动量大者高于活动量小者。总热量的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用是供给热能。若热能供给充足可减少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有利于健康;若供给不足,则易引起酮尿,不利于病情控制。

近年来的实验资料表明,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至于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否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问题看法并不一致。因为空腹血脂的影响因素甚多,如膳食中总脂肪量、饱和脂肪酸含量、总热能等因素。有人认为在糖尿病人中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所引起的空腹甘油三酯升高是暂时性的,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血清甘油三酯即可降低。目前多数主张,将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高到占总热能的60%左右,日进食量控制在250~300克。对体重正常、单纯采用饮食治疗者,开始时,碳水化合物要控制严些,每日200克,相当于主食250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如血糖下降,尿糖消失,即可逐渐增至300克左右,约折合主食300~350克。对用药物治疗者,当病情控制不满意时,碳水化合物可控制在200~250克,约折合主食250~300克;尿糖下降,病情稳定后,可放宽到250~350克。约折合主食300~400克。对轻体力劳动者,特别是年老者,主食一般不超过300克。对肥胖者,碳水化合物可控制在150~200克,相当于粮食150~250克。对使用胰岛素者,可适当放宽。对单纯性饮食控制不满意者可适当减少。因其他疾病原因暂时不能进食者,每日注射葡萄糖150~250克,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

脂肪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其热能的产生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二倍有余。脂肪的食物来源,一是动物性脂肪,二是植物性脂肪。

为防止或延缓糖尿病人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少食物中的脂肪摄入量非常重要。目前主张,饮食中脂肪所供热能应减到占总热量的25%,甚至再低些,按每千克体重计算应低于1克,并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含脂肪的食物有各种烹调油脂,含量约100%;其次为黄油,含83%;芝麻酱为54%;再次为花生、核桃、瓜子等硬果类,含40%~70%不等。各种肉类视其肥瘦程度不同而异,肥猪肉高达60%以上,瘦肉仅1%~3%,如鸡肉。蛋类的含量约15%,乳类为4%左右。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应注意摄入的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应少于总热量的10%,约占脂肪总量的1/3。一般情况下,固体的黄油、牛油、羊油、猪油含饱和脂肪酸多,禽类的脂肪比兽类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奶油、可可油、椰子油含饱和脂肪酸多于其他植物油。植物油、鱼油、硬果油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多为液体。因此,糖尿病人应食用植物油,尽量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

人体中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必需脂肪酸是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它们具有促使胆固醇转变和排泄的功能,能够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对糖尿病有利。植物油是人类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一般主张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应少于300毫克,因此应限制选用高胆固醇的食物。所有的肉类食品都含胆固醇,其他如蛋黄、黄油、甲壳类及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也很高。但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并不一定都能引起血清胆固醇的升高。

胆固醇是促使动脉硬化的因素之一。因此人们对胆固醇普遍怀有一种恐惧感,尤其是中老年人及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疾病的患者,往往排斥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品。其实,胆固醇是人体神经组织和一些激素的重要构成物质,并可以把破坏红细胞的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是人体正常代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如果因为害怕动脉硬化而盲目排斥一切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那么许多优良蛋白质食品的摄入量就会受到限制。如禽肉、水产、蛋类等是人体优质蛋白的来源,同时也富含胆固醇。

此外,血清胆固醇浓度除与饮食胆固醇含量有关外,尚受饮食总热量、总脂肪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不宜单纯强调胆固醇的摄入量,而应全面考虑。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修复、更新人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

糖尿病人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一般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糖尿病造成的代谢紊乱使体内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足够的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占总热能百分比应为15%~20%。每克蛋白质供应16.7千焦热量。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20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8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主要来自动物食品,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蛋白质称优质蛋白质。因此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中最好有1/3来自肉类或蛋类。植物中的豆类食品也富含必需氨基酸。若缺乏必需氨基酸,即使蛋白质的量足够,甚至过多,体内仍呈现负氮平衡。

维生素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等。维生素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因此,糖尿病人的饮食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特别要注意维生素B1的供应。一般谷类食品中含维生素B1较高。由于糖尿病饮食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往往造成维生素B1的来源不足,容易出现因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如常见的有手足麻木和多发性神经炎等。常见食物中硫胺素的含量见表14。维生素B1受烹调方式的影响,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易为碱性溶液所破坏。因此,烹调时不应加碱。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在干燥环境中比较稳定,但在水溶液中,如遇高温时间过久,易被破坏。

维生素B12可以改变和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粗粮、干豆类、脏腑类、蛋类及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类含B族维生素较多。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因维生素C缺乏而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新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很好来源。

糖尿病人的饮食治疗应注意减少钠的摄入。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当病情控制不好时,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和酮症酸中毒,要注意适当补充无机盐,如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血镁低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并发视网膜病变,适当补充镁,是防止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钙摄入不足可导致病人骨质疏松。糖尿病人血清铬明显低于正常人,铬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有直接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激活胰岛素。缺铬时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铬供给可以改善糖耐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体内含铬量逐渐减少,因此老年人普遍存在着微量元素铬缺乏。铬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胰岛素生物活性剂,虽然铬在人体中只占体重的0.01%,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却起着重要作用。轻度缺乏时会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严重缺乏时临床可发现空腹血糖增高,尿糖阳性。人体内主要是三价活性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与胰岛素结合可增加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研究表明若给老年患者每日补充含铬的酿酒酵母8克,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总脂质。含活性铬的食物有酿酒酵母、牛肉、蘑菇、啤酒等。

锌在糖尿病饮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人体中有几十种酶需要锌的参与才能维持其活性,发挥其功能。锌不但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并有稳定胰岛素结构的作用,并能协助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每一个胰岛素分子中有两个锌原子。锌的供给不足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此外,多数糖尿病病人伴有锌吸收不良,因此应及时补充。成人每日锌的需要量与膳食中氮的水平有关,一般膳食中蛋白质含量高,则机体对锌的需求也高。我国推荐的锌的供给标准,成人为每日15毫克。一般饮食中的含锌量,不会有锌中毒的问题,但若使用含锌药物或含锌添加剂,应在医师的监护、指导之下进行。血浆锌的正常标准为90~130毫克。饮食中锌的最好来源是肉类、海产品和家禽。谷类的麸糠中含锌量也很高。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都已证实,食物纤维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摄入食物纤维较高的地区,糖尿病发病率较低。食物纤维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的作用;糖尿病人饮食中纤维增加,尿糖下降。但食物纤维增加太多,可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吸收。一般认为每4.184兆焦热能补充12~28克食物纤维。

食物纤维分可溶性和非可溶性两种。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含水果等软组织的物质)、藻胶、豆胶等。不可溶性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来源于谷类、豆类种籽的表皮及植物的茎叶。在补充不可溶性纤维如麦麸、黄豆皮时,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再有,食物纤维最好与碳水化合物食物混在一起食用以发挥它的作用。目前,有些食物成分表的粗纤维含量不足以反映纤维的实际含量。可溶性纤维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饮食主张多用天然食物纤维,不用提纯纤维。糖尿病食谱中粗纤维的数量每日约15~20克为宜,并最好来自天然食品。长期食用富含粗纤维的植物,应注意定期测血钠、钾、钙、磷、铁、镁等,因为粗纤维食品可导致无机盐和氨基酸的丢失。有腹泻及植物神经失调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食品。

为了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之正常分泌胰岛素,糖尿病人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有条件的可以增加餐次或加餐。每餐最好主副食搭配,作到餐餐有主食、副食、蔬菜类和烹调油。

一日三餐,主食分配可按早、中、晚各占1/3,或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2/5的比例,并要求定时定量。9.

热能餐次的分配比例特别重要。通常结合饮食习惯、血糖尿糖升高时间、服用降糖药,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时间及病情是否稳定,来确定其分配比例。尽可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防止一次进食量过多,加重胰岛负担;或一次进食量过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注射胰岛素或易出现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临睡前的加餐更为重要,加餐的食物热量,应计算在每日总热量当中。从正餐中匀出一小部分主食留作加餐用,是预防低血糖的有效方法。

糖尿病人的菜肴应以清淡为宜,尽量少吃煎、炸、爆、炒的食物。食物加工应以氽、炖、熬、煮、蒸、烩、焖、凉拌为主,要减少多余脂肪的摄入。

(1)称重治疗饮食:糖尿病饮食是称重治疗饮食,包括主食、副食、蔬菜和烹调油、盐,均应在烹调前将皮、根、骨等不能食用部分去除后称重、加工,然后进行烹调。

(2)禁止加糖:糖尿病饮食烹调原则不加糖,不用糖醋烹调法,葱、姜等调料不加限制。嗜好甜味的糖尿病人可用甜味剂代替。

(3)饮食禁忌:禁食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蜂蜜、甜点心等纯糖类食品。凡含淀粉高的食物,如土豆、红薯、芋艿、慈菇、粉丝等原则上不用。如需食用,应减部分主食取代之。

(4)不得随意加量:糖尿病病人按规定数量摄入食品,不得任意添加其他食品。如饥饿难忍且病情许可时,征得医护人员同意,添加体积大、热能低的食物。如青菜、白菜、黄瓜、冬瓜、番茄等。

(5)终身控制饮食:糖尿病需终身饮食治疗,平时既要按治疗饮食要求摄取营养素,又要照顾病人饮食习惯,尽可能做到花色品种丰富,美味可口。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劳动强度和活动量,适当放宽限制,以保证正常工作和活动开展。

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1、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治疗,那么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2、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比例,做到科学的、平衡的饮食。少食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2两是比较合适的吃法。高纤维饮食,以利于血糖的下降和大便的通畅。清淡饮食,不吃糖,少吃盐。少喝酒,不吸烟。

3、在控制总的热量的同时,还要进行对吃进去的食物加以控制,做到搭配合理,比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不要吃太多的动物类心脏,而是要粗粮和细粮,像肉类脂肪热量高并且含有胆固醇,而植物类油脂不含胆固醇,再比如根茎类的粮或菜热量都较高,食用的时候,也要有个简要的了解为好,豆类的确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材,但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其它食材搭配,不然,营养会跟不上,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三、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特征为血糖过高、糖尿,临床上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常分为三型,即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

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确定。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消瘦者以及有消耗性疾病的人,应酌情增加,肥胖者应酌减。总能量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表2)。

表2成年人糖尿病能量供给量(千焦/千克体重)

注:50岁以上患者每增加10岁能量减少10%,活动量极少者可按每天83.68千焦/千克体重;消瘦为低于正常体重20%,肥胖为高于正常体重20%。

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过高使血糖增高而增加胰岛素负担;也不宜过低,过低容易引起脂肪过度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通常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5%~65%。一般极轻体力劳动,碳水化合物200~250克/天;轻体力劳动,碳水化合物250~300克/天;中等体力劳动,碳水化合物300~400克/天;个别重体力劳动400~500克/天。

碳水化合物数量虽未严格限制,但质量要求较高。尽量选用食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荞麦面、筱麦面、二合面(玉米面和黄豆面)、三合面(玉米面、黄豆面和白面)的血糖指数均低于白米、白面,粗粮血糖指数低于细粮。应严格限制蜂蜜、蔗糖、麦芽糖、果糖等纯糖制品,甜点心、水果等尽量不食用。如食用水果,应适当减掉部分主食,最好放在两餐之间。

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应适当降低脂肪供给量。每天供给植物油20~40克,胆固醇低于300毫克。

糖尿病患者常呈负氮平衡,要适当增加蛋白质供给。成人按1.0~1.5克/千克体重,孕妇、乳母、儿童可增加到1.5~2.0克/千克体重,动物蛋白应占1/3。

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A等,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限制钠盐,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补充。

食物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同时还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防止便秘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12~28克食物纤维即可。

糖尿病患者可饮少量酒补充能量。当然还是以不饮酒为好,长期饮酒可增加或提前发生并发症。

尽可能少量多餐,定时定量,防止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胰岛素分泌负担;或一次进食过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早、中、晚餐可按1/5、2/5、2/5分配或按30%、40%、30%分配。

糖尿病饮食是称重饮食,计算营养素要认真细致。以60千克体重,成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劳动强度为极轻体力劳动,血糖和尿糖均增高为例:

确定总热量:按标准体重计算,以能量与标准体重相乘,即30×60=1800千卡(卡为非法定计量单位。本书取1卡≈4.1840焦。——编者注),约7531.2千焦热量。

计算重量:确定产热营养素所占比例,计算其重量。碳水化合物=1800×55%/4=249克,蛋白质=1800×18%/4=82克,脂肪=1800×27%/9=54克。

确定比例:早、中、晚餐按30%、40%、30%分配。早餐能量为1800×30%=640千卡,早餐碳水化合物249×30%=74克,早餐蛋白质为82×30%=25克,早餐脂肪54×30%=16克,中餐、晚餐能量计算方法同早餐。

配餐步骤:通常先配主食,后配蔬菜,再配荤菜,包括豆制品,最后计算烹调油和调味品。

制定食谱:根据食物品种和数量,按烹调要求定出具体食谱供厨师烹调。

称重治疗饮食:除盐不称重外,其他一切食物均应在烹调前将皮、根、骨等不能食用部分去除后称重,加工,然后进行烹调。

禁止加糖:糖尿病饮食烹调原则不加糖,不用糖醋烹调法,葱、姜等调味品不加限制。

饮食禁忌:禁用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甜食,如葡萄糖、麦芽糖、蜂蜜、甜点心、红糖、冰糖、冰淇淋、甜饮料、糖果、甜饼干、糕点、蜜饯、杏仁茶等含纯糖食品。凡含淀粉高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山芋、芋艿、粉丝等,如需食用,应取代部分主食而使之酌情减量。

不得随意加量:糖尿病患者应按规定数量摄入食品,不得任意添加其他食品。如饥饿难耐,可添加体积大、能量低的食物,如白菜、黄瓜、冬瓜、番茄等。

终身控制饮食:糖尿病需终身饮食治疗,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劳动强度和活动量适当放宽限制,以保证正常工作和活动开展。

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肥肉、猪、牛、羊油等。

加强锻炼: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做中度以上体育锻炼,在做中度以上体育锻炼前,应注意增加少许食物,以免发生低血糖。

增加膳食纤维:在糖尿病饮食中加入粗纤维、果胶麦麸、树胶等。

烹调选用植物油:宜采用豆油、花生油、茶油、菜籽油、玉米油等素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