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军导弹袭击基辅两区
1、当俄乌冲突没有像外界预想的那般“闪电”结束时,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唱衰俄罗斯”的声音,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天,外界认为,一旦进入持久战,那么俄罗斯的处境将十分危险,但没想到的是,外界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到俄罗斯,俄罗斯不仅不着急,还变得更加“从容”,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俄罗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据2022年环球网消息,俄军对基辅进行了空袭,摧毁了东欧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T-72坦克和其他存放在修理厂的装甲车。
3、如此消息令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十分紧张,并且担心俄罗斯的下一步安排。此前,乌军表示,俄罗斯导弹袭击了基辅东部的两个地区。俄罗斯之所以会“动真格”,与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的举动有很大的关系。
4、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就一边在国际上给俄罗斯“添堵”,一边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装备,而且,西方国家一幅“看热闹不嫌事大”,向乌克兰援助的武器装备的杀伤性不断增大,此前,M142“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出现在了美国的军援名单,而英国也承诺向乌克兰提供M270火箭炮。
5、如果这两款武器抵达乌克兰,那么战争局势将变得更加紧张,而乌克兰也或将通过这两款火箭炮对俄军发起攻击,西方国家“火上浇油”的举动惹怒了俄罗斯,其发出警告,如果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那么俄罗斯将对新目标进行打击。
6、俄媒还透露,苏-57执行了空袭行动,其通过发射Kh-59MK2空地导弹,对乌克兰的武器库进行了猛烈打击,乌克兰国内消息称,基辅市郊的多个地区发生了爆炸。俄罗斯将苏-57用于俄乌冲突,展现了俄军自身的强悍实力。
7、虽然外界一直都不太看好俄罗斯的苏-57,称其隐身能力并不优异,但显然,俄军正在通过实战检验苏-57的作战能力,而经过实战证明,这款五代机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
8、即便几架苏-57并不会导致战局出现很大的变化,但秘密空袭行动还是给苏-57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9、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一直“蠢蠢欲动”,虽然表示不会出兵乌克兰,但援助的各项武器装备已经令俄乌冲突变得紧张不已
10、这种“隔岸观火”的心态对于稳定的世界局势来说,是很大的一个威胁,当然,俄罗斯是最大的“受害者”,不过,俄罗斯也不惧怕,其严厉警告西方国家,如果向乌克兰援助远程导弹,那么俄罗斯或将得出结论。
11、对新目标发起攻击,而且,新目标不仅仅包括乌克兰境内目标,就连波兰的一些城市都有可能遭到袭击。对于俄罗斯的警告,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都应该有所警惕,毕竟俄罗斯的强悍力量可不是开玩笑的。
二、俄军使用何种武器空袭基辅军事目标
1、综合报道,当地时间5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连续爆炸。乌克兰首都基辅市长克利奇科称,当地时间5日凌晨,基辅市发生了几起爆炸事件。乌克兰媒体报道称,乌克兰几乎全境都拉响了防空警报。
2、同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导弹打击了乌克兰基辅郊区一个修理厂,摧毁了厂内存放的由东欧国家提供的T-72坦克和其他装甲车。
3、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还说,顿巴斯地区以及乌东部和南部的军事目标也被击中,包括多管火箭筒和美国制造的反炮兵雷达。
4、当天稍早前,乌克兰空军称,初步数据显示,俄军从里海水域使用图-95战略轰炸机发射导弹对基辅进行了攻击。乌军还称,当天上午6时左右,乌克兰防空识别出来袭导弹后,击落了一枚巡航导弹。
5、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发布消息称,基辅市达尔尼亚齐区和第聂伯区的部分基础设施遭到俄军导弹袭击并引发火灾。袭击造成1人受伤,没有人员死亡。
6、当地时间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警告称,如果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更远距离的导弹,莫斯科将在乌克兰打击新的目标。
7、他说,西方向基辅提供更多武器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地延长冲突时间。普京还表示,美国为乌克兰提供火箭炮,是为了补充乌军的战斗损失,本质上不会改变什么。
8、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宣布针对乌克兰的第11次安全援助计划。拜登称,最新的援助计划包括向乌提供“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等更先进的武器。
9、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外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不会影响俄罗斯特别行动目标的实现,反而只能加剧局势恶化并给乌克兰自身造成更多痛苦。
10、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俄军空袭基辅,普京向西方发出警告
三、今天俄军拿下基辅了吗
1、没有,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当地时间11日称,乌军已从俄军手中夺回“超过3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仅仅在1天前和3天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的这个数字分别为“2000平方公里”和“1000平方公里”。“令人惊叹的一周”——12日,庆贺乌克兰“反攻取得大胜”甚至预言“乌东战场被重新绘制”的报道充斥着西方媒体的头条。上述数字尚未得到证实,俄国防部对俄军撤退的公开解释是“重新集结部队”以“解放顿巴斯”,而刚刚从远东回到莫斯科的普京上周末还出现在公园摩天轮的启动仪式上。12日,哈尔科夫连续第二天遭俄军袭击,导致电力和供水中断。正当军事专家们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冬天对于冲突双方的影响时,欧洲人已处在被高能源价格逼疯的边缘:“好东西都给了乌克兰!”他们走上布拉格、莱比锡、维也纳的街头,抗议并质疑本国政府支持这场军事冲突继续下去的理由。
2、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继11日晚乌克兰哈尔科夫州、波尔塔瓦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以及苏梅州发生断电情况后,哈尔科夫市市长12日下午称,哈尔科夫当天再次因遭受炮击而失去电力和供水。乌方称这是俄军撤退时发动的“报复性袭击”,泽连斯基此前发推文称,11日断电的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
3、俄媒12日则报道称,顿涅茨克没有出现停电和通信中断问题。市内街道、商店和药店等照明正常。俄政治学家利赞称:“如果停电是俄方实施的,不排除我们以这种方式向乌军暗示,有必要停止炮击顿巴斯能源网络和扎波罗热核电站。”而俄《观点报》12日称,这或标志着俄对乌特别行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目标是破坏乌克兰用于向欧盟国家出口电力的基础设施。
4、乌军总参谋部12日发战报称,“继续解放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的定居点”,并称仅在过去一天,俄军就从20多个定居点撤离。
5、“过去一周是令人震惊的一周,俄罗斯已从哈尔科夫东北部的大片地区撤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称,上周,乌克兰军队夺回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比俄军自4月以来在乌克兰所有行动中占领的领土还多”。军事分析人士称,俄罗斯似乎没有足够的储备来守住这些城镇,“我们仍需观察乌军的反攻能走多远”,但此次反攻显示乌军能够“有效地整合战车、机械化步兵、特战、防空与炮兵等发起协同作战”。反攻告捷虽不代表俄军很快会被逐出,但仍有重大意义,“如今整体态势对乌克兰有利”。
6、《华盛顿邮报》11日称,俄军目前仍占据广大的乌克兰土地,包括马里乌波尔、赫尔松等东南部与南部城市,克里米亚也仍在俄罗斯手里。但随着俄军撤出伊久姆,俄罗斯能否实现“占领整个顿巴斯地区”的战略目标,现已遭受质疑。
7、世界社会主义网站12日称,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附近“遭遇了军事失败”。乌军的迅速突破是美国和北约大规模升级冲突的结果。美国准军事部队在地面直接协调进攻,乌克兰的导弹袭击由美国情报机构指导,由其指定目标。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军人携带的步枪、所穿的防弹衣以及运输车辆都是北约标准装备,“美国媒体不再试图掩盖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程度”。
8、而据俄《观点报》12日报道,俄方任命的哈尔科夫州行政负责人甘切夫当日称:“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投入反攻的人数是俄军的8倍多。我认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们才决定撤退,重新集结。”
9、关于俄军的撤退,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1日解释称,这是由于俄决定在巴拉克列亚和伊久姆地区“重新集结部队”,组建“顿巴斯军团”,以实现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解放顿巴斯。
10、科纳申科夫当天还宣布,俄军继续对哈尔科夫州、赫尔松州和顿涅茨克等地区的乌军进行打击。在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罗格地区俄空天军用高精准导弹袭击了乌海军陆战队第36部队的临时部署点。
11、俄军事专家博尔坚科夫12日对俄《消息报》表示,从政治角度来看,俄军这样的撤离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决定,但军事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方向最初不是特别军事行动中的优先事项。哈尔科夫地区不包括在特别军事行动宣布的目标清单中。那里的被占领土是被用作缓冲区,以掩护卢甘斯克和俄罗斯边界。现在其他地方需要力量。因此,俄军撤退“将释放出部分力量”。乌克兰受西方援助培训的战略预备队正准备在顿涅茨克发动新的攻击,俄军要击退这些打击,然后解放顿巴斯其余领土,这都需要更多的部队。
12、据俄塔社12日报道,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安全委员会秘书在“俄罗斯-1”电视频道的一档节目中表示,车臣已向顿巴斯方向增派“1万余名预备役军人”。俄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表示,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在哈尔科夫方向上失去的所有城市“都将被收复”。卡德罗夫12日在社交媒体上称,在拿下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等城市后,车臣精锐部队进行了休整,现在他们已经重回前线。此前,在谈到俄撤军的决定时,他说:“我不能指责谁,因为我不深入了解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但我知道一件事——俄罗斯必胜。”
13、俄《独立报》12日引用俄退役中将涅特卡切夫的话称,乌军的反攻表明,俄指挥部不应低估基辅的军事能力。“有时需要后退一步才能前进”,俄军事专家利托夫金称,俄军的撤退最终将有助于未来的进攻。
14、英国《金融时报》12日评论称,除解放了大片“人口稀少的”乌克兰领土之外,伊久姆反攻所取得的战略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文章引用克里姆林宫资深观察家加莱奥蒂的警告说:“你永远不应该低估俄罗斯人。”
15、12日,普京在经济问题会议上表示,西方对俄的“经济闪电战”策略失败了,“去美元化”进程不可避免。同天,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说,普京了解俄军正在进行的“重新部署”。CNN则说,尽管俄方试图“把过去一周的灾难说成是战略重组”,但它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对手”——西方正在为乌克兰准备新的军事援助。
16、然而,欧洲人似乎并不像CNN说的那样乐于“为乌克兰准备新援助”。如今在英国和法国,每度电的价格已经涨到人民币4元—5元左右。据法国新闻电视台11日报道,欧洲人对能源价格飙升的愤怒与日俱增。上周六,抗议者在维也纳举行集会,高呼反欧盟、反北约和反对布鲁塞尔对莫斯科制裁的口号。奥地利《今日报》11日称,奥地利反对通胀的第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开始了,这可能是“愤怒的冬天”的前奏。
17、另据德国MDR电视台12日报道,德国各地上周末也举行了抗议游行。在埃尔福特,2000多人11日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在当前能源危机下提供更多帮助。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选择党指责政府奉行“乌克兰优先,本国公民无所谓”的政策,并提出“德国优先,乌克兰无所谓”的口号。此前,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捷克布拉格也都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在布拉格,抗议者的口号也是“捷克第一”。柏林东欧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迪涅夫认为,欧洲国家的耐心,很可能会随着寒冷冬季的开始变得更少。
18、上周六,意大利抗议者在那不勒斯围攻了该国外长迪马约。据英国《快报》报道,一名男子一边试图靠近迪马约,一边大喊:“走!走开。那不勒斯不要你!”报道称,迪马约支持了政府对抗俄罗斯的政策,被认为是导致意大利能源价格暴涨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有网友发推文斥责他:“凶手。那些将一个国家拖入战争的人迟早会为此付出代价。”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