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瑚琳杨氏宗祠群在哪儿
瑚琳杨氏宗祠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瑚琳杨氏宗祠群(含杨氏大宗、_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位于茂名市化州市杨梅镇那新村委会瑚琳新村。
这个宗祠群最早最高的是杨氏大宗,另外几个是杨氏的几个分支各自的祠堂。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杨氏大宗和立斋公祠。但是,都在头门遭到贴磁砖破坏原有立面和毁灭原有彩画。虽然头门遭到破坏,可是内部还是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雕绘的,特别是木雕,这些精美程度在穷困的茂名地区是很少有的了,说明当时杨氏十分富有。
关于此地杨氏,有资料称:本系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龟山公)五子造公房直裔,造公五世孙大经、大纶裔散居于广东电白、吴川、茂名、高州、廉江、遂溪、雷州等地。又五世孙弼养,号松庵,于元末明初由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太塘里(大塘里),遂为东莞一世祖,衍四代其玄孙体震,字复中,号云水与弟体乾,字美中,号霞侣,于明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偕叔道福、道丑、道通之孙众,族亲八十,率众三百余人由东莞迁化州、吴川为瑚琳始祖,现族属村庄一百一十九条,人口十万余众,人文鼎盛世,为粤西望族。
明中叶建立杨氏大宗祠、遁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形成宗祠文物群。建造巾帼英雄醮国夫人冼太庙。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那新村:茂名市化州市那新村位于杨梅西南边、邻和平、吴川板桥。那新村辖2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272户,人口6438人;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56亩。那新村年平均气温为22.6℃,年降雨量约为1775毫米,气候特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番薯,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香猪,上一年那新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288万元。近年来,那新村发展经济的措施
二、贵州百里杜鹃杨氏宗祠记
1、时维,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八日,岁逢戊戍,时值孟冬,祭之良辰。各大杨氏阖族同聚,共庆宗祠修缮竣工,主祭人嗣孙杨思武、杨思远率杨登跃、杨登亮、杨虹、杨登涛等族人代表,并以三牲时馐之奠,诚祭于奇公祠前曰:
2、泱泱古国悠悠华章 杨氏一族与史同长
3、文可载史武能安邦为国效力戎马疆场
4、为官清正百姓颂扬先祖功德难以尽仰
5、感祖洪恩以祭家堂入黔富公威振乌蒙
6、为官清正世代传颂在拱顺公 枝分一房
7、奇公各大 瓜瓞绵长 云公七品文武俱双
8、适逢乱世饱经风霜 勤俭持家田园万亩
9、力敌猛虎威名远扬奈何天怨子孙辞匆
10、含莘茹苦祖为孙忙博公聪颖高中举榜
11、公闻喜狂大笑寿终感恩祖德华表耀宗
12、宣公持家率众建堂刻龙雕凤金碧辉煌
13、后逢动荡民生紧张祖祠遭损几欲毁荒
14、族虽力护萧条陋容睹物思祖子孙神伤
15、时至今日国臻小康承祖福德荣裔万众
16、修缮祖祠彰显荣光祝我中华蒸蒸日上
17、愿我族人 奋发图强建功立业再谱华章
18、祖训家风山高水长千秋忠义 供奉一堂
19、礼成告祖垂赐吉祥佑吾族人万世隆昌
20、 奇公九世裔杨忠恭撰
21、 宗祠序
22、杨氏祠堂八十八春风雨飘摇历尽艰辛
23、满目疮痍故迹犹存世事变故烙上记印
24、奇公后裔枝繁叶盛恰逢盛世不忘祖恩
25、修缮祖祠传承文明戊戌岁次宗祠修成
26、雕梁画栋碧宇生辉彰显我族繁荣昌盛
27、承前启后阖族心声杨氏宗祠浩气长存
28、 奇公九世裔:杨虹恭撰。
29、戊戌孟冬,祖祠落成。念先祖之德,感奇公八世裔思武、思远,九世裔登亮、登跃、杨虹、登涛等主持修缮事务。感所有为修缮捐资及出力献策的亲人们及积极参与者。余有幸参加宗祠部分文字编辑,万千感慨,是为之记。
30、时逢盛世祠缮竣工合族欢庆满堂焕彩
31、祖功宗德深铭脑海子恭孙敬顶礼膜拜
32、家规族训长记胸怀如永春之为模为楷
33、在拱杨姓源远流长伯侨裔嗣弘农世泽
34、震公后代家传清白四世三公千秋忠义
35、康熙岁月枝分于斯灵山秀水植根福地
36、代代英杰辈辈俊豪人安物泰后嗣隆昌
37、数百余年彰显荣光仕农工贾奋发图强
38、丁财并茂福禄寿全各大祖祠族人众望
39、族邦永固瓜瓞绵长仰慰先祖续谱华章
40、 奇公十世裔尚礼恭撰
41、 戊戌年冬,在拱各大杨氏祠堂修缮既成,石头有感于先祖之名望,今族人之赤子心,作拙文以记之。
42、春秋骄阳辉耀扶桑源起伯侨杨氏正宗
43、弘农久远福泽绵长四知之家廉名远扬
44、三公泽世四杰流芳诗家传颂凡夫景仰
45、祖德庇护子嗣隆广人文蔚起盛世华章
46、木茂千枝在拱葱茏各大一祠族人众望
47、片瓦条椽辛劳倍尝群策群力赫然竣工
48、千秋忠义供奉一堂杨木质朴挺直向上
49、贤达振邦俗子自强尚善尚礼矢志不忘
50、 石头敬撰
51、 杨奇公先祖简文:
52、华夏神州有姓为杨人口第六半亿族众
53、吾族杨氏源远流长源自姬姓西周王宗
54、武王三子桐叶封唐传十三世伯侨封杨
55、春秋杨石交友不当怜我杨门险些族亡
56、幸有季夙携家逃亡隐居华阴耕读农商
57、东周末年始出杨章官至秦将封侯拜将
58、西汉杨敞宣帝宰相弘农始祖全国郡望
59、东汉杨震四知传扬四世三公华族榜样
60、南北朝间称原武房始祖杨岐威震原阳
61、官居刺史清廉名扬江西辂公虞部侍郎
62、定居庐陵卒葬杨庄宋朝绘公行十二郎
63、迁居泰和宗兴族旺入黔始祖丁富祖公
64、七星总领名震乌蒙徙黔九世自顺祖公
65、主营农业兼顾经商迁居在拱辟土开荒
66、务农耕作富庶一方在拱三世名讳奇公
67、开基各大经营有方德佑后嗣千古流芳
68、 奇公九世裔登友恭撰
69、
70、 修缮宗祠有感
71、 奇公八世裔:杨思学。
72、宗祠维修已竣工,子子孙孙喜欲狂。
73、雕梁画栋从古样,堂内堂外闪金光。
74、新筑围墙洁白净,一对宝狮大门旁。
75、扇方精雕诗图美,撑柱乐土戏味长。
76、先祖灵魂归堂聚,如住京都更福祥。
77、祭祀大殿多雄伟,千秋万载永留芳。
78、 水调歌头.丁富公颂
79、 奇公九世裔:杨登友。
80、官居七星总领,守关十又二年,横戈跃马前。
81、致仕重归筑地,乐享天伦梦圆,膳台颐天年。
82、 维修祠堂记
83、 奇公九世裔:杨登涛
84、盛世修缮各大祠,孝子贤孙寄深思。
85、精巧工艺现古貌,芝兰慧心谱今时。
86、碧瓦红椽鲲鹏势,祖恩浩荡可入诗。
87、先祖灵位祠中立,四知家风人尽识。
88、根源同起弘农郡,传家忠义永不失。
89、 感恩祠
90、 奇公九世裔·杨忠
91、各大祠堂民国建,我祖荣光初彰显。
92、群山环顾真气聚,精雕细琢祈善缘。
93、皆因世事多变故,几经摇曳只壁残。
94、和平之期仰俎豆,睹物思祖情何堪。
95、今逢盛世齐修缮,举族谋力展新颜。
96、祖先恩德泽后世,万古千秋福绵延。
97、 重修各大祠堂有感
98、 奇公九世裔:杨登友。
99、 一
100、杜鹃湖畔雨潇潇,乡村小道路曲遥。
101、各大祖祠风光好,堂前隐现跨湖桥。
102、 二
103、 贺各大祖祠落成二首
104、 奇公十世裔:杨尚东
105、 一
106、 悠悠龙山麓,各大尽风流。
107、 朱雀水聚阔,玄武山峦叠。
108、 龙腾再回首,虎伏抱有情。
109、 子孝孙贤扬,福泽先祖灵。
110、 二
111、戊戌岁中多美谈,同宗集腋谋善事。
112、无量功德千秋颂,流芳百世万代名。
113、修谱立牌缮祖祠,固本思源孝悌心。
114、盛世欢聚各大陇,跪拜先祖谢党恩。
115、 各大祖祠记
116、 奇公十世裔:杨航
117、富公我祖军入黔,威震乌蒙为官廉。
118、自顺祖公于在拱,胜地各大奇公延。
119、云公虽雅敌猛虎,抚孙博公举梦圆。
120、祖莹山中竖华表,宣公率众把祠建。
121、皆因四时多变故,文物损毁后裔惭。
122、盛世集族谋修缮,戊戌岁次睹新颜。
123、先祖之灵堂中奉,家风秉承铭心田。
124、杨门忠勇誉华夏,世代流芳美名传。
125、 赞祠诗一首
126、 奇公九世裔:杨登乙
127、金碧辉煌杨氏祠,规模宏阔耸云端。
128、明柱素洁族中闪,气象庄严耀人间。
129、子孝孙贤永富贵,千秋万载福寿安。
130、 重修各大杨氏祠堂有感
131、 奇公九世裔:杨衡。
132、背靠金山龙气藏,西方临水浴朝阳。
133、祖宗德望绵千古,子孝孙贤美名扬。
134、 题在拱宗祠
135、 作者:(丁富公后裔二十代)杨景枫。
136、巍巍华夏五千年,冠冠炎黄百姓渊。
137、先祖四知名史册,后人九叩载新篇。
138、二龙抱柱文昌秀,朱雀庭开武广延。
139、世代宗祠呈紫气,千秋杨氏育良贤。
140、 己亥年孟春百里杜鹃杨尚礼搜录。
三、茂名电白爵山杨氏宗谱
1、广东省电白区爵山杨氏始祖—仁寿公
2、据电白爵山清朝谱载:爵山二世祖霆裕公于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从潮州将父母亲仁寿公的遗骸迁葬于电白爵山松柏岚。奉父母亲为爵山开基始祖。遂卜居于爵山,以方便四时奉祀。至今已有829年之久!据爵山杨氏族谱、国志等资料记载:智新公是仁福、仁禄、仁寿等三兄弟的父亲。同出自福建杨时(龟山公)之裔。从生卒年月考证:杨时(龟生公1053——1135);爵山二世祖是宋光宗绍熙间(1190——1194)进入电白爵山开基:1229年爵山三世祖应辰公出生;1256年应辰公登进士第;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科;霆裕公到爵山时,龟山公卒55年。这样智新公应该是杨时之孙辈!即:杨时——(杨迪、杨䢛、杨遹、杨适、杨造)——智新——(仁福、仁禄、仁寿)——霆裕——应辰(生于1229年、1256年登进士第)………
3、电白爵山,面临南海,爵山杨氏,系出姬姓,自晋伯侨受封于杨,以国为氏,郡属弘农。其裔孙蔓延海内外而播于闽,宋光宗绍兴年间,福建莆田人讳仁寿,乃智新公之三子,宋朝处士,满腹经伦,为避战祸,从福建莆田徙于潮州,其子霆裕奉先灵而再徙电白,卜居爵山,敬父仁寿为电阳爵山始祖。育有三子,均中进士,有“同胞一门连出三进士之美称”,名震电阳,经历宋、元、明、清、民国及共和国成立至今,已近九百年,裔孙发展至30多世,族众已将近二十万,遍布岭南及海内外,
4、始祖仁寿公及二世祖霆裕公等墓园因年久失修!触目惊心!今逢盛世,政善人和。族中有识、有德贤能之士,组建“爵山杨氏理事总会”,发起重修先祖墓园并隆重祭祀我爵山杨氏始祖仁寿公。各地裔孙,为重振家声,出钱出力,是日佳期已至,族裔万人之众,齐聚爵山祖乡,虔诚祭拜始祖,以慰先祖之英灵,祈先祖佑我爵山杨氏,枝派繁衍,瓜瓞绵绵、人才辈出,团结一致,再创辉煌!
5、附:(重修电白爵山杨氏大宗祠呼吁书)
6、重修电白爵山杨氏大宗祠呼吁书(初稿)
7、杨氏乃中华十大姓氏之一,身出贵胄.史载,杨氏源于周之姬氏。周成王封弟叔虞在唐,史称唐叔虞。周康王封唐叔虞次子伯侨为杨侯,地为今山西洪洞县之东南,始以杨氏为姓。
8、数千年来,杨氏忠心爱国,英才代出,青史留名。东汉震公50岁前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震公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此后历朝历代,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等,其由东汉震公肇始的“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闽邦二世祖时公,北宋大儒、著名理学家、政治家、诗人,程朱理学之承先启后者。时公的道德人品被高度赞誉,朱熹云公:孔颜道脉,程子箴规,先生之德,百世所师;宋高宗赠言: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而陈疏义,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释经义,足以开来学于后世;李纲赞之: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驾长虹于寥廓,听鸣凤于高岗";文天祥誉其:维我先生,天立作傅。七岁能诗、八岁能赋。五星聚奎,鼻祖为祖。毁弃三经,和议排阻。邹鲁鸿传,道南有补。史留时公程门立雪佳话。时公道德文章,影响至今,其订立的杨氏家规,现被中纪委作为优秀“中国传统家规”向全国推介。
9、时公裔孙智新公之三子寿公,乃爵山杨氏始祖,其南宋绍兴间年从闽入粤居潮州,二世祖昌爵公再迁居电白爵山。始祖、二世祖二公,秉承杨氏世代清白家风,诗礼传承,耕读持家,父慈子孝,艰苦创业。二世祖教子有义方,育松菴、梅菴、竹菴三公,皆进士,声震朝野。松菴公官至翰林院修撰、湖广经略使,梅菴公官至海北道提举,竹菴公官至高州路教授,爵山杨氏一时为粤西望族。
10、自此,爵山杨氏立宗族、开枝叶,繁衍生息,瓜瓞绵绵,子孙数万,遍布海内外,开创爵山杨氏八百年宗邦,此诚祖德福荫也。爵山杨氏源远流长、世系清楚、血脉连贯,可贵者也。自三世祖始,陆续修建始祖和二世祖祠堂,以供祖之牌位、祭祀祖之魂灵、议宗族之事、立宗族之规、倡学重教、化育子弟。经各代先贤苦心经营,始祖、二世祖、三世祖祠堂规模恢宏,祖尝数百石。祠堂香火常年经久不散,春祠夏禴,秋尝冬烝,四时八节祭祀不断。“祭,如在”,祖先就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宗族的兴旺,子孙的繁衍。祠堂祭祖,已然成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所憾者,时代丕变,解放后,杨氏祖祠一时湮没。凝聚数十代祖宗心血、保存数百年之祖祠及文物,毁于一旦。祖宗牌位失供,子孙祭祀无门,祖宗在天之灵何安哉!
11、官媒《人民日报》刊文称:“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独特的‘中国印’”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看今日之华厦,不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一座座祠堂飞檐翘角,气宇轩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美轮美奂,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令人神往。今欣逢盛世,承祖宗福荫,杨氏子孙为政者俊彦辈出,从商者巨子如云,其他百业者无不各领风骚。若万众一心,投鞭可断流、呼气可成云,重建杨氏祖祠,此其时也!亦盛事也!我辈不为,更待何时!祖祠旧址犹存,面貌还留族谱。我辈祈盼,杨氏子孙之承祖德且急公近义者,运筹帷幄,登高一呼,必响应者众,有钱出钱,有力用力,一番重建维新,祖祠重新落成之日,重新安奉祖宗牌位,重现列祖列宗贞祥,光宗耀祖!则祖宗善幸,子孙善幸。祖为源头,我为支末。慎终追远,典祀有常。弘扬传统,赤子之情。为祷为祈,祖祠新成。载歌载舞,俎豆馨香。千秋万世,永蒙遗徽。护佑生灵,教化其昌。乐道好礼,同沐祯祥。族邦以昌,子孙以宁。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关于本次杨氏大宗祠和南屏杨氏大宗祠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