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上将名单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
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
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
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
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第一位逝世的是贺炳炎,终年47岁。最后一位逝世的是吕正操,享年106岁。
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肖华,当时3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帅
截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有26位现役上将。26位现役上将中,包括空军上将5人,海军上将4人,武警上将2人。
其余陆军上将有15人,其中3人出身火箭军,1人来自战略支援部队。按分布看,军委领导层及军委机关8人,战区7人,军种10人,军事院校1人。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是: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
2019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是: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何平、南部战区政治委员王建武、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火箭军司令员周亚宁、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李凤彪、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
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
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
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
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爱萍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许世友原名许仕友,字汉禹。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王震,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李克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李达,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的历任领导
朱良才上将 1955.04-1958.11赖传珠上将 1958.11-1959.10廖汉生中将 1959.10-1960.11;第二,1960.11-1967.03李雪峰兼,1960.11-1971.01谢富治上将兼,1967.05-1971.01;兼,第一,1971.01-1972.03刘格平兼,1967.05-1971.04陈先瑞中将 1969.06-1975.10解学恭兼,1969.10-1975.10纪登奎兼,第二,1971.01-1972.05;兼,第一,1972.05-1977.09刘子厚兼,1972.05-1975.10吴德兼,1972.05-1975.10秦基伟上将第二,1975.10-1977.09;第一,1977.09-1980.01袁升平中将 1980.01-1982.10傅崇碧少将 1982.10-1985.06杨白冰上将 1985.06-1987.11刘振华上将 1987.11-1990.04张工中将 1990.04-1992.11谷善庆上将 1992.11-1996.12杜铁环上将 1996.12-2003.12符廷贵上将 2003.12-2009.12刘福连上将 2009.12-2016.01
三、红一方面军将领名单
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3军团,共3万余人。
第1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辖:第3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蔡会文;第4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第12军,代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
第20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刘士奇;第22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第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辖:第5军,军长邓萍兼,政治委员张纯清;第8军,军长何长工,政治委员袁国平兼;第16军,军长孔荷宠,政治委员李楚屏。
邓萍(1908-1935),男,汉族,四川省富顺县人(今自贡市)。邓萍是红军的著名战将,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军团级将领。
邓萍生于1908年,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22日,他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在湖南平江发动武装起义,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
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参加领导开辟湘鄂赣苏区。同年冬和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6月参与指挥红3军团进行长沙战役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
期间,曾兼任红5军随营学校教育长,参与筹建工农红军学校,任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
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
何长工(1900年12月8日-1987年12月29日),原名何坤,湖南华容人。1918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去北京长辛店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初,离开法国到比利时进入劳动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5年在湖南南县、华容从事学生运动,曾任新华学校校长,并任该校中共党委书记,创建该地区中共党团组织。 1926年秋任华容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南(县)华(容)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
何长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之一,曾在红军时期创办过工农红军学校,后长期领导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军政大学。
198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何长工同志在北京病逝。
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人,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2009年,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曾炳春(1902—1932.5.30),江西吉安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27,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秘密潜赴吉安东固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重建党组织和农民协会,任农协执行委员。
与赖经邦等人领导了东固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曾任湘赣边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红二十军政治委员、临时总前委委员。1932年5月30日,因肃反扩大化在吉水县永南乡被错杀。
罗炳辉(1897.12-1946.6)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1915年入滇军当兵,因作战勇敢升至营长。1922年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先后以副参谋长和副司令员的名义在武汉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领导枣庄战役。同年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并安葬于临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一方面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炳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炳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公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长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