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豇有几种读音
豇有两种读音:jiāng、xiāng。

1、豇读音:jiāng。这是最常见的读音,一般表示该字在语境中作为名词时的发音。例如,在植物学中,"豇豆"(jiāngdòu)指的是一种蔓生植物,也称为刀豆或长豇豆。
豇部首:豆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10画
五笔:GKUA,仓颉:MTM,郑码:AJUB
四角:11112,结构:左右,电码:6263
2、豇读音:xiāng。这是较少见的读音,通常以方言或古代文献中出现。在某些地方方言中,"豇"字可能会被读作xiāng。
豇豆属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茎多分枝,植株较高,枝多呈弯曲状,叶子相对而生,具短柄,呈近圆形;花朵较小,白色,具芳香,呈多边形。
果实有棱,呈圆球形,黑褐色;种子较小,呈镰刀状,表皮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豇豆”得名来由,称“此豆红色,荚必双生。”故而得名。
《本草纲目》载虹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痴,小便数,解鼠葬毒”。豇豆含有易为人体所吸收的优质蛋白质,能够平衡胆碱酯酶活性,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抑制病毒,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明代《救荒本草》中记载:“豇豆苗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中多种,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篱落。”表达了豇豆自古以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
豇豆原产印度和缅甸,汉代时传入中国,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种。豇豆耐高温,不耐低温,属于短日性作物,喜强光,光照弱时易落花落荚,耐旱力较强,但不耐涝,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区种植。豇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生活实际中一般采用播种繁殖较为便利。
二、豇豆的正确读音说什么
1、在汉语词典中,豇豆的“豇”字只有一个标准拼音jiāng,其释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圆筒形长荚果,是普通的蔬菜。
2、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大宋重修广韵》中收录了“豇”字,读音是“江”,特指这种植物的豆子。而明朝的《字汇》说,这个字也可以读作“岗”。在一些方言,例如上海话中,依然保持了这个读音,所以,gāng这种读法也是有历史传承的。
3、但今天的标准汉语是普通话,现在不考虑方言读法,标准读音就是豇(jiāng)豆,也只有这一个读音。
4、中国吃豇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以前,不少人便认为豇豆应该是起源于我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植物智”平台有资料显示,古代韵书《广韵》即有“豇”字,此书原在601年成书已佚,历经重修,现存宋代陆彭年等重修本。
5、在北宋《图经本草》、明代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及《便民图纂》《本草纲目》等多种书志都有豇豆的记载,可见明代已经广泛栽培并食用豇豆。而在历史记载中,黄河流域气候曾较温暖,可能我国为豇豆原产地之一。
三、豇豆的正确读音
豇豆的正确读音是:jiāng dòu。
【拼法】jiāng,声母j,介母i,韵母ang,声调一声。dòu,声母d,韵母ou,声调四声。
【基本释义】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
【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豇豆》:“豇豆处处三四月种之。一种蔓长丈馀,一种蔓短。”
【外形特征】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有时顶端呈缠绕状。茎近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长约1厘米,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有线纹;小叶卵状菱形,长5-15厘米,宽4-6厘米,先端急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有时淡紫色,无毛。
1、大家参与了一个项目,以提高豇豆存储,也被黑眼睛的豌豆而闻名。
2、七十年代,小米,高粱和豇豆的价格上涨得比花生的快。
3、豇豆红釉的奇特在于略带粉头的红釉下模糊现出些红色、绿色的斑点或色晕,使釉色显得更加透明、丰盛和出人意料。
4、研究了施用催娩克氏菌菌剂对长豇豆的影响。
5、该豇豆是放在一个黑色塑料板材下热的太阳。
OK,关于豇的读音和豇豆的读音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