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1、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2、“金上等旧估两十千,今请估八千”(食货志),一两金子从兑10贯到8贯。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两价钱二十贯,银每两一贯五百文。
3、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金陀续编》记载,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银每两二贯三百文,金每两三十贯文。从这里能看出,金银的兑换率差不多1:10,但金银贵而铜钱便宜,差不多银铜兑换率在1两对2贯左右。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5、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
二、明代的一贯钱放到现在,约等于多少人民币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钱的数量,但是古代算钱的方式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将古代的钱拿来跟现代的钱做类比,而是要通过某样物价来对比,其中最常用来做对比的就是大米的价格,通过对明朝和现代的大米价格作对比以后,我们可以知道明朝时期的一贯钱,其实就等同于现代的1132.8元。
首先来说说明朝时期的一贯钱到底是多少,在我国的唐朝及唐朝之前,一贯钱其实就是1000个铜板,一个铜板也就是一文钱,而一贯钱也就是一两白银。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在货币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宋朝时期规定一贯钱依然等同于一两白银,但是一贯钱不再是1000个铜板,而是770个铜板,而且从宋朝开始到清朝灭亡,我国都一直采取这个换算方式,那么明朝时期的一贯钱,也就是一两白银、770文钱。
其次来说说明朝时期的大米价格,明朝时期的大米并不是论斤卖的,而是论石(dai)来卖,根据史书记载来看,明朝时期的一两白银,可以买到2石大米,而明朝时期的1石就等同于现代的377.6斤。而我们如今的大米价格大约在1.5~5元一斤,我们折合为平均数,大约是3元一斤,那么一石大米在现代的话,是需要1132.8元的。
最后我们再综合计算,明朝时期一石米是一两银子(770文钱),现代的一石米是1132.8元,这就说明了明朝时期的一两银子、一贯钱、770文钱,等于现代的1132.8元,但是这个数额是按照明朝时期和现代大米价格的平均价格来计算的,所以可能会有出入。
三、古代一贯铜钱相当于今天多少人民币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北宋一贯钱相当于半两银子,约等同现在的人民币450——900元。
1、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即一贯钱(1吊钱)=1000个铜钱,在宋代及宋代以后,因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仅为770个铜钱。清代后期的北京还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贯钱实际上只有300个铜钱了。
2、中国古币大部分为方孔圆钱,为携带方便,一般都用绳索串起来。“贯”的原意就是穿钱用的绳索。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的流通单位开始以“文”计算,一个小铜钱称一文,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则称为一贯钱。这种计数方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初年。后来,由于铜、铁钱并行,以及折二、刍十型等钱币的出现,宋代一度把一贯钱定为770文。清代一贯钱又称为一吊钱,开始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清代后期的北京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吊(贯)钱实际上只有300文钱了。
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和一贯钱相当于多少银子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