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百合生地黄粥。百合30克,生地15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生地、枣仁浸泡半小时后煎汤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煎,粥成后加入冰糖适量服用。具有滋补肝肾、凉血安神的功能。适用于肝肾阴虚证,症见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心悸不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脾胃虚寒或脾虚湿盛者不宜服用。
(2)地黄羊肉粥。羊肉50克,粳米50克,生地黄汁30克,肉桂末3克。羊肉及粳米加水炖至快熟时加入地黄汁及肉桂末,再加入五香粉及少许盐进行调味。具有补肝肾、填精髓的功用,虚火妄者不宜食用。
(1)滋养补血。生活中我们使用熟地黄更多的是发挥出这种药材的补血功效,建议身体出现了眩晕心悸、皮肤萎黄、失眠多梦以及女性月经不调以及崩漏等症状,都可以通过服用熟地黄来进行治疗,除了单独使用之外,也可以将这种药材和白芍、川穹、当归一起制作成四物汤服用,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错。
(2)治疗精血亏虚。精血亏虚对于身体的损害是比较大的,不仅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耳鸣耳聋以及头晕眼花的症状,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毛病,最终还有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寿数减短等。而服用熟地黄可以很好的治疗精血亏虚的毛病,生活中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3)抗衰健体。中医学说认为精血是我们生命最为根本的基础,人体渐渐出现衰老的状况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精血流失所导致的。而熟地黄敲好可以补充体内的精血,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抗衰保健中药材。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熟地黄用于防治多种老年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效果都非常的好。
二、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
做法:1、鲜生地切片备用,瘦肉切薄片,加入适量盐、味精、料酒、水淀粉上浆备用;2、锅中火烧热,倒适量油,油温三成热下肉片滑炒至嫩熟,将生地片放入锅内大火翻炒,加入适量料酒、白糖、盐、水,再略炒盖好锅盖中火烧3分钟即可。
材料:女贞子30克,生地黄20克(或熟地黄30克)(中药房均有售),猪脊骨500克,猪瘦肉250克,生姜3片。
烹制:药材分别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猪瘦肉、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供3人~4人用。
价格:女贞子0.6元,生地黄1.1元(熟地黄1.5元),猪脊骨15元,猪瘦肉4.5元,主材料合计21元左右。
功效:养阴补肝滋肾生发。女贞子为补阴类药材,能补肝肾、须发早白等,配养阴凉血的生地黄炖猪脊骨,养阴补肝、滋肾生发,还辅助治疗夏日烦热所致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等
主要原料:乌鸡1只,生地黄250克,饴糖150克
制作方法:将乌鸡除去内脏,洗净,再将生地黄切成细丝与饴糖和匀,放入鸡腹中缝固,上屉蒸熟,不加五味调料,单食其肉。
效用:健胃益精髓,止盗汗。适宜于因肾精亏虚而引起的腰背疼痛、不能久立、乏力少气、身重盗汗、食少等症。
猪瘦肉100克,百合30克,生地萸20克,大葱、生姜、精盐、味精适量。
1.将百合、生地萸分别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半小时。
2.猪瘦肉洗净、切块,与生姜片、葱段一同放入沙锅里。
3.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45分钟,加入食盐、味精调味食用。
生地具有凉血滋阴的功效;百合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功能、镇静催眠、抗疲劳等功效;用生地、百合煲的汤有养心除烦、宁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秋季心脏病属心阴不足、心神不安所致的心悸、胸闷、烦躁易怒、卧床不安等。
百合50克,生地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生地切碎后加水煮汁,去渣,以汁煮百合、粳米成粥,加白糖服食(百合也可用市售百合粉25克代替)。
本品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的功效。适用于肺胃阴伤、燥热上犯咽喉而见咽喉微痛微痒、干咳声嘶的慢性咽喉炎症。
健康小贴士:生地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3]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三、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1、地黄有鲜、生、熟三种。三者都有养阴生津的功效。鲜地黄甘苦大寒,多用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但滋阴之力稍弱。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地黄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2、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故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多配玄参、连翘、丹参等药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同用,如大黄散***《伤寒总病论》***;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如两地丹***《石室秘录》***;若治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可配益母草用,如地黄酒***《圣惠方》***。
3、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本品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地黄膏***《古今医统》***;若配青蒿、鳖甲、知母等用,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4、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用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常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可配山药、黄芪、山茱萸用,如滋?饮***《医学衷中参西录》***;若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5、乌骨鸡1000克,生地黄250克,麦芽糖150克。
6、***1***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
7、***3***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用棉线扎紧。
8、***4***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不加盐、醋等调品。
9、生地黄30克,猪肉***瘦***100克,盐1克,味精1克。
10、***2***将生地洗净与猪瘦肉一同置于锅内,加入适量清水。
11、***3***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煮约30分钟。
12、***4***最后加入适量调味品调味,去生地即可。
13、***1***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14、***2***将生地黄用温水浸泡,漂洗干净。
15、***3***取沙锅放入冷水、生地黄,煮沸约15分钟。
16、***4***滤去药渣,加入粳米,用旺火煮开后改小火,续煮至粥成,即可盛起食用。
17、***1***将生地、鲜蟹同主入汤锅中。
18、***2***加清水适量煎成一碗,去渣饮汤食蟹。
19、猪瘦肉500克,党参60克,生地黄30克,麦冬30克,红枣10个,盐巴适量。
20、***1***党参、生地黄、麦冬、红枣***去核***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21、***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水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
关于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