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规四合院平面尺寸一般是多少
1、四合院有大有小的,总共占地面积大的1000多平方米,小的500平方米左右。四合院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2、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3、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二、四合院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2、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3、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链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
4、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 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视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后经明、清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开展,很多传统四合院被拆毁,如1998年拆除康有为的粤东新馆,2000年拆除赵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号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绍仪故居。与此同时,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区县级的保护院落。
6、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满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时两进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绅的住所。而到了现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气等卫生设施没有进入四合院,沦为大杂院的四合院也未继续改进以适应汽车、空调等设备的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样的大家庭也比较少见,有钱的人家通常愿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购置别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市区。因此作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还存在价值,也是近代以来,一个争论的问题。
7、随着老城区保护的开展,对原有四合院进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对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的危改项目,在保留院落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为楼房,增加了厨房、卫生间等设施。该改造工程获得了联合国的世界人居奖。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将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两层,并修建了地下车库。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作为对四合院保护、修缮、翻建、改建的参考依据。
三、北京四合院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1、旧时的四合院,整个院子一家人居住。家中的长辈都是住在北屋的正房和耳房,子孙辈住在东西厢房,仆人住在外院的南房或后罩房。
2、在几个院落组成的深宅大院中,长辈居住中间的位置,间数也多,而且宽敞明亮,子孙在两侧的屋里,房间少一些,且相对低矮。
3、仆人的住房、马号、厨房等坐落在整个院落的最南边,库房以及女仆的住房位于院落最北部的后罩房。
4、这样一种布局,既有实用方面的考虑,也有特定的文化含义。例如整个院落的大门在南边,马号设置在一进大门的院落比较方便。
5、一般男仆不经允许是不准随便进入内院的。所以也只能住在最南边的外院里。
6、库房安排在最北边的后罩房,中间隔着几个院子,离前边的大门很远,易于防贼防盗。
7、女仆住在后罩房,与男仆的住房保持一定的距离,很符合封建社会"男女之大防"的戒律。
8、北京的四合院有很多优点。四合院都有一个比较宽敞的院落,里面既可以种植花木,摆设鱼缸,也可以作为儿童、老人的娱乐场地。
9、冬天阳光充足,院里各屋既有分隔,相距又不远,便于家人起居。
10、四合院房屋采用抬梁式的砖木结构,屋顶比较厚,抗震性能较好。
11、夏天院内搭上凉棚可以防止烈日暴晒,办红白喜事时也有足够的地方在院内搭喜棚。
12、冬天糊上窗户,挂上棉门帘,可以防风防沙。
13、四合院的安全性也较强,以屋墙、院墙四面围合,使外人不经大门难以入院,既防盗,又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干扰。
14、当然,万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四合院也是有它的缺点的。首先是东西厢房和南房不象北房的朝向那么好,南房朝北,阳光不容易照射室内,东厢房夏天西晒,西厢房夏热冬冷。院内房屋朝向不好的占四分之三,这自然是一大缺点。
15、其次是缺乏功能分区。四合院内各间房屋是按家庭成员的身份划分的,祖父母、父母住北房,儿孙住东西厢房,起居室、餐厅则没有具体的划分,尤其厨房、浴室和厕所没有具体的规化,因此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16、像厨房离餐室比较远,往往要端着菜走过院子。
17、没有专门的浴室,洗澡自然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18、厕所与居室的距离比较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有些小院没有厕所,居民只得到胡同里去方便。
19、旧时四合院内是没有自来水的,居民用水只能到胡同里的井窝子去挑,或者花钱雇人送水。
20、四合院的院门平时紧闭,家人晚上探亲访友、看戏后回家还要留人给开门,有些不速之客来登门拜访,院里人很难听见敲门声。
21、四合院的格局本来是适合一家人居住的,但是许多市民因经济拮据,只能几家甚至十几家挤在一个院里居住,这样,各家在干做家务活时相互影响、干扰,很容易产生矛盾。
22、遍布北京城大街小巷中的古老的四合院,是根据不同地区和社会的不同地位差异而营造出不同类型及制式的传统院落式建筑,从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建筑高度和结构装饰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营造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建筑种类及形制,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3、建筑等级严格的府、邸、宅、第等大型院落,多分布在内城的大片四合院区域内,如恭王府、醇亲王府、顺承郡王府等数十个王府大院和一批贝勒府、贝子府、公主府及国公府、将军府等宅邸院落都是当时极具影响的建筑。
24、建筑规模大小不同的宅院式四合院建筑,是旧城内分布最多的传统建筑。
25、以建筑围合式为主体布局的各类寺庙、书院、会馆、学堂等,建筑风格。
26、传统商家店铺建筑也是多种多样的,历史上多分布在老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前门、大栏栅、琉璃厂等地区。上述建筑院落的布局保留了四合院的特征,共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中种类丰富的传统四合院建筑群落。
27、北京四合院所特有的另一个无形文化价值,是体现在它是北京历史名城延续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分布在旧城内连绵成片的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就是北京城市的历史文脉,它见证了历史上曾发生和出现的重大事件以及记载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光荣事迹。
28、旧城内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岁月的一批"旧时王榭"与大量的寻常百姓的宅院,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北京乃至我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人物活动和著名的古今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这些传统的院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9、从民族历史文化保护的视角观察,经数百年历史而流传至今的四合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名城保护价值,而且,它同时它所蕴藏的北京社会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挖掘,一旦失去,将会是继北京当年拆除城墙之后的最大损失与遗憾。但是,在旧城内开展四合院保护工作,是一项观巨而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还有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解决。
30、四合院的保护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和规划、房管、文物、建委等各部门多方面努力。
31、北京旧城内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突出问题是超限度地使用,大部分住房往往是几代同堂、空间有限、生活拥挤,应首先采取外迁的方式,疏解住户,减轻四合院居住压力,然后再实施院落的维修、保护。
32、旧城内保留至今的四合院,经过市区近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今非昔比,部分四合院街区与历史原貌有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已扩展的市政道路将部分历史建筑及院落被新的道路所占用,因此,已不可能没有丝毫改动地对旧城内所有的四合院进行保护。
33、对现有四合院的保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区域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度。特别是要结合广大住户使用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
34、首先是对已公布保护的30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四合院建筑就原格局、原形制加以保护,而一般地区的四合院只是保护其传统建筑特色和风貌;前者对其原有建筑格局不加以增改和变动,后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平面布局进行适量的调整。
35、其次,四合院建筑的保护,而与文物建筑的保护有所区别,四合院民居建筑的保护工作一定以广大住户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其大量的民居四合院建筑,只是保护其建筑规制、原有布局及传统外观与风貌,其内部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现代化装修利用。
36、另外,因受历史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改变旧城内四合院区域中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只能在保护四合院整体完整性的前提下,创造条件逐步提高院落内的基础设施水平。但是一些大型市政管线的引进,对四合院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煤气、热力等管道工艺要求严格的大口径管线设施,限制了四合院的保护,从而不可能全部引入到每个院落。但大多数的四合院地区,可在不破坏院落的整体格局和不影响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引入多种市政管线和设施,并为四合院住户增设家庭卫生间、厨房等生活设施。
37、总之,老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历史建筑,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全面保护这份遗产。在北京全力筹备"奥运"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就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OK,关于新四合院和新四合院图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