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巳节有什么习俗
1、上巳节的习俗有:祓禊、祭祀高禖、曲水流觞、郊外游春、射雁司蚕、互赠香草、吃荠菜煮鸡蛋等。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2、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3、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4、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
5、上巳节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6、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7、古人认为,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香草有驱邪之功,于身体大有裨益。朋友、家人、情侣之间都会互送香草香囊以期望身体健康、平安。
8、农历三月三,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二、上巳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
上已节汉族传统有祓禊、曲水流觞、郊外春游、煮鸡蛋、赏桃花等习俗。
祓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三月三日,官民都必须到水边洗濯除垢,意在祓除不详。而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诗酒墨客唱酬雅事,三月三日,大家坐在河溪两旁,由上流放置酒杯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在祈福免灾,也可欢庆娱乐。
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就记载了永和九年三月三在兰亭举办的“曲水流觞”雅事。
这个节日常出现在广东和福建等地,三月三也被称为“古清明”,也是祭祖的日子,很多人会选择在这条祭祖聚会。
道教真武大帝诞生于农历三月三日,各地的道观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借以纪念该人物的诞生。
古代少女成人礼一般会选择三月三举行,这一天女子丽衣出游,艳似桃花,水边采兰,是为“上已春嬉”(领国的特色女儿节也在三月三举行,该传统是由我国传到当地)。
三、上巳节有什么意义
1、具有纪念意义,上巳节彰显了我国文化悠久的历史,也展现着我国古代人民内心中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观念,是我们伟大的精神宝库。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别称三月三、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
2、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
3、“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文献,旧俗也。古人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4、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5、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上巳节做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巳节做什么事、上巳节做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