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专家:感染新冠这五种情况需就医(专家:感染新冠这五种情况需就医治疗吗)

七月网4140

一、二次感染新冠之后会发生什么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2022年11月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和首次感染患者相比,重复感染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然而这篇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平均年龄63岁的美国退伍军人,是否适用于普通人存在争议。

专家:感染新冠这五种情况需就医(专家:感染新冠这五种情况需就医治疗吗)

今年9月《柳叶刀-区域健康(欧洲)》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99.17%的二次感染都是轻症,只有少数为重度(0.78%)或危重(0.05%),再感染比初次感染症状更轻,只有1.08%的二次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相比之下,初次感染住院治疗的比例为 3.66%。

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美、港澳台),二次感染症状一般比第一次感染要轻。不要跟我说在某圈或者某音上看到谁二次感染重症了,毕竟在平台上只有重症才有超额关注度和流量。如果二次感染的重症率高,那欧美日的死亡率至少是现在的十倍以上。

至于具体新冠二次感染后会发生什么?只能说是因人而异。

病毒虽然是另一个变种,但第一次感染后会起到一定的防重症的效果。重症和死亡人数确有一波上升的趋势,可能是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更快覆盖的人群更广,也可能有基础疾病合并细菌感染、前期免疫力受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二次感染如果是同一个亚型,症状会和第一次相当或者较轻。

但二次感染的病毒量会比复阳患者的病毒量高,ct值低于35。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二次感染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反推一下,如果没有二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的概率低,那么以新冠的传播速度,在最先放开的几个国家应该已经消失了。事实上那些国家和地区每天还是有大量新增感染甚至死亡病例。

虽然说感染一次相当于多接种一次疫苗,但是你也知道,疫苗不能防感染。

从时间上看,根据英国的数据,感染一次新冠后,很多人都会在一年之内感染第二次。再确切一点,大概是9个月内。

也就是说,境外现在的每日新增,不少都是二次甚至多次感染的。甚至国内也有人之前感染过阿尔法、德尔塔毒株,再被这波席卷全国的奥密克戎二次感染的。

感染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初次感染六个月后,抗体水平会急速下降,可能感染相同病毒;二是病毒变异速度快,不到六个月也可能感染变异毒株。

与之前的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二次感染。

按照我们目前的感染速度和数量,出现新的变异毒株概率很大。

除了常说的戴口罩、勤洗手、盐水漱口洗鼻之外,大家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康复之后不要马上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这时候贸然开始运动会直接降低免疫能力。循序渐进指的是要控制锻炼的时间和强度。病毒本身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冲击,感染病毒后的运动过量很有可能引发心肌炎和心脏损伤。

目前国外的研究建议,感染后至少要休息10天才能开始缓慢的运动。最开始的运动不要超过15分钟,运动方式以短距离的散步和慢跑为主,注意监控心率和呼吸,如果心率和呼吸都很平稳,过3天后可以慢慢加大运动量。注意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和心率过高,要立即停止运动。

看了一些资料和感染日记,感染者几乎都出现了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下降。

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症状

从今年年初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肆虐,中国因为控制的好,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基本上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相较于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国内的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不过,虽然现在国内的新冠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但是还是不能太掉以轻心,毕竟国外还有这么多的新冠肺炎病例。那么,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状都有哪些?事实上,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

第一个症状是发热。事实上,发热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明显的症状,新型冠状病毒定植在肺部,可引起组织损伤,损伤肺组织的同时通过激活内源性致热源,引起体温升高,因此出现发热时需格外警惕,可能是机体传达的预警信号。值得一提的是,冠状病毒的适宜生长温度其实是33℃,温度超过35℃以后,新冠肺炎病毒的生长会被抑制,病毒的环境温度越高,对其影响越大,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人体通过升高自己的体温,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冠状病毒的生长,因此发热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事实上,现在体温检测也是各个关口的通行证,只要是超过37.3℃的患者通行均会受阻,被视为发热,当体温位于37.3℃至38℃时为低热,位于38.1℃至39℃时为中热,位于39℃至41℃时为高热,超过41℃时为超高热。

第二个症状是鼻塞、流涕以及咽痛。这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之后,除了停留在肺部之外,还可停留在鼻腔、咽喉部,并引起相应组织损伤,因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少数患者还可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以及咽痛,同时,波及肺组织的时候,也是会引起干咳,而这也是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症状。

除了以上两个症状之外,还有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第二,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第三,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第四,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第五,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症状都是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主要症状,如果你也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因为有可能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应该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三、香港专家刘宇隆:重复感染不出奇

随着“新十条”出台,中国内地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但感染人数迅速攀升。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接种“第四针”的意义何在?“一老一幼”注射疫苗会有风险吗?是否需要担心重复感染?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专访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香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刘宇隆,解答相关热点问题。

香港年初第五波疫情暴发时,刘宇隆在香港玛丽医院曾亲历医疗资源受到挤兑,大批老年人染疫甚至死亡的情况。

记者专访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刘宇隆教授

接种“第四针”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看自然免疫?

有一些网民称相比于打“第四针”,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获取抗体。对此,刘宇隆表示,如果是成年人无病无痛,60岁以下,打齐三针疫苗,第三针也是久之前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感染,就会产生混合免疫。

刘宇隆说,混合免疫其实是之前打的疫苗再加上一次自然感染。自然感染是由鼻腔咽喉进入,自然就会产生黏膜保护力,再加上之前注射疫苗的保护力,确实保护能力是高的。所以网友的说法有对也有不对。对的地方是,如果是完整注射疫苗之后再感染,确实是不需要担心。年轻人想搏一搏,这是个人决定,但千万不要不注射疫苗就感染,那就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刘宇隆介绍称,现在打“第四针”有吸入式和喷鼻式疫苗,会提供黏膜保护力,但之前的肌肉注射式疫苗没有黏膜保护力。打齐三针或者四针之后再感染,绝大部分人症状轻微,大概2-5天就会好转。刘宇隆还说,内地大部分民众打的是灭活疫苗,第三针是最基本的,第四针绝对需要的。“如果打灭活疫苗,一定要打第四针。重点人群是老人家,符合条件的长期病、基础病的市民一定要打第四针。”

刘宇隆表示,灭活疫苗的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经验,相对来说接种之后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风险和好处是需要做评估的。如果用灭活疫苗,我是毫不考虑建议大家打的。因为这是一个几十年的技术平台,安全性是十分好的。另一种是重组蛋白,都是很安全的。小朋友很多疫苗都是重组蛋白的平台,技术也十几二十年了,风险都是明白可控的。如果有人非常担心疫苗风险,我觉得以上两种疫苗类型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如何应对“一老一幼”接种和感染风险?

刘宇隆表示,根据香港年初的数据,80岁以上,完全没有注射疫苗的,确诊的100个人里会出现15、16个死亡的案例。每多注射一针疫苗,都会降低死亡几率一半左右,打第三针之后死亡率已经很低了,注射第四针的话,之前的数据是死亡率已经降到百分之零点几。“如果是老人家,又有基础病,我作为医生一定是尽力建议他们先注射疫苗。尤其是老人家60-80岁以上的,年纪越大风险越高。”

刘宇隆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他尤其关注儿童感染新冠后的情况。据他介绍,香港今年年初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疫苗不是很齐。如果儿童如果没有注射疫苗,大约一万个里面会有一个变成重症,这个数量是很少的。

如果小朋友没有注射疫苗,感染后是一些上呼吸道的症状,发烧、疲倦等是不需要担心的,但如果不清醒,食欲不好、呕吐等,包括呼吸有嘶哮的现象,就要尽快求诊。

从香港的经验来看,今年年初奥密克戎BA.2病毒株感染后,少数重症的小朋友主要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嘶哮症,一个是发烧抽筋。还有一小部分出现急性坏死性脑炎,这些就要尽快就医。所以当没有注射疫苗的小朋友确诊后出现呕吐,没食欲,没精神,出现抽搐的现象,就要尽快就医了。

嘶哮症的学名叫“咽喉气管支气管炎”,一般表现为持续12至72小时低烧,眼睛周围及鼻腔发炎,咽喉肿胀,呼吸时发出喘鸣声,呼吸频率增加,呼吸量减少,咳嗽时声音如狗吠声。

内地有传言说“打疫苗导致急性白血病”或者“肺结节”,刘宇隆表示他在疫苗委员会监控过疫苗副作用,没有亲自见过肺部结节,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监控的案例不够多,他又表示,白血病与接种疫苗绝对没有联系。

“白血病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是没有的。白血病的成因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多和基因突变有关。白血病我的理解是血癌,这个是绝对没有联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至于肺部结节,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因为我真的没有亲自见过。当然我个人见过的案例也没有很多,但同时我在疫苗委员会也监控过疫苗副作用,这不是我的‘雷达’监控范围内见到过的。”

刘宇隆又表示,mRNA疫苗技术平台相对新,但是也无须过于担心安全问题。

“如果是最新的平台,因为新平台刚刚积累经验,例如mRNA平台的,确实年轻男性注射mRNA平台的疫苗,无论哪一家药厂,有一小部分,不是很多,3000个男性青少年打第二针mRNA疫苗,有心肌炎。心肌炎听起来让人忧虑,但现在数据显示绝大部分都可以恢复,完全没有大问题。另外一些,譬如十万、百万人才出现一例的副作用,大多数都可以恢复,通常与神经系统有关,例如面瘫,都是可以处理的,只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九成以上都可以百分之百复原。我觉得最终都是民众自己个人的选择,但老人家我希望还是尽快注射疫苗。”

不要囤积退烧药和中成药,不要一口气涌入医院

最近内地感染人数急剧攀升,刘宇隆建议第一不要恐慌,第二是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控,不要囤积退烧药和中成药,自己食疗就能过得了关。刘宇隆自己打了4针灭活疫苗,9月18日也“中招”了,但症状很轻微。“大概发烧了一天之后就轻松了很多,发烧最高都没到39度,算是低烧。我估算大概三四天后有痰,五六天之后开始咳嗽。我如何处理喉咙不舒服,家里人会煲糖水,梨水、薏米水、罗汉果水,包括吃喉糖。至于退烧药或者是连花清瘟,这些都可以考虑的,多休息多喝水,大概这样就可以度过。”

刘宇隆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医院能否过得了关,安然度过的重点是尽量降低感染的人数,继续戴口罩,坚守社交距离,另外就是尽快打第四针。有这些措施就可以拉低感染的人数。现在医院的重点工作是防止重症和死亡,大家不要一口气涌入医院,尽可能在社区、街道就诊。如果是上呼吸道的症状不需要担心,有呼吸困难才需要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刘宇隆表示,大面积感染后,难免会出现少量的令人担心的案例。因此分层分流需要非常精准,保护医院病床尤其是ICU不能“崩堤”。这不单单是医疗机构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此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非常重要,知道何时去哪里获取健康意见,如果风险不高就自行休息吃药,如果属于高风险人群,可能就要去社区医疗站去看看。

对于有一些人担心的重复感染问题,刘宇隆表示重复感染并不稀奇,但无需担心和恐慌。“第一次感染之后的保护力有多少呢?没有人能确定,但估计至少有两三个月。两三个月后,病毒变异株已经不同了,再加上对病毒的抵抗力不够,就会发生第二次感染,这是完全不出奇的。这个情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知了,大家知道有一些国家领导人打了第四针都已经确诊过2次以上了。”

刘宇隆表示重复感染是冠状病毒的特性。除了新冠之外,从1960年代开始,在已经发现的冠状病毒中,有4种是我们人一生会无数次感染的。第一次感染就是我们出生之后的婴儿时期,有症状,轻微。随后一生中不停感染,到最后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感染后了。面对这些病毒,获取抵抗力的主要方式就是注射疫苗,阻止感染变成重症或者死亡。

“确诊痊愈三个月后再次感染,也是有可能会自然发生的事,千万不要恐慌。打完疫苗的症状无外乎是发烧、疲倦、喉咙痛、有痰,也有人只是觉得疲倦,但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刘宇隆说。

作者丨丘倩怡,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摄影丨黄俊强,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关于专家:感染新冠这五种情况需就医,专家:感染新冠这五种情况需就医治疗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