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性减税是什么
结构性减税是指“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套税制改革方案。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1、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以及以后条件具备时推出遗产税与赠予税的改革,都是可以发挥类似作用的改革事项。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力度,促进垄断行业改革。结合消除国有企业过度垄断的配套改革,加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上缴力度,可以降低企业部门收入,减少国有企业过高的垄断利润和特许权收入对于市场秩序的干扰;直接提高政府部门收入,集中更多的国有资本利润,用于提高对住户部门的经常性转移,更多地运用国有资本收益改进民生。
其措施就是要在2007年已启动运行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框架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收缴力度和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使用。
2、提高收入收缴力度首先可在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层面执行。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一是在促进垄断行业、部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于现行的征收比例做出调整,二是扩大征收范围,应当逐步向金融类以及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扩展。鉴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特点,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因此对于地方层面,应鼓励支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对国有资本收益的管理。
二、什么是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的意义
结构性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那么你对结构性减税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结构性减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在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
1、减税呼声不断。美国《福布斯》杂志2007年释出的一份“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显示,中国税负仅次于法国、比利时,名列世界第三。虽然不能断定这个排名的科学性,但是我国公众对税负过高一直呼吁不断。根据中国税负现状,顺应全球性减税趋势,选择“完善税制、适度减税”的税改政策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2、税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税收对经济的***作用是辅助的,如果总量太小、占比太低,对***经济所起的作用就更小。中国税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2%,减税会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力。所以,正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好时机。
3、优化税制结构的需要。中国现行的税负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确定了“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但在实际执行中,流转税收入在税收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约70%,所得税的比重却仅为20%左右,“双主体”税制实际上是“跛足税制”。因此,实行结构性减税也是优化现行税制结构的需要。
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增值税转型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企业新增机器装置类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增值税税金准予在计算销项税额时予以抵扣。此举可有效避免企业装置购置的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缓解出口企业经营压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在2008年8月1日调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11月1日起调高服装、纺织品、塑料制品、日用及艺术陶瓷制品、家俱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等3770项出口商品的退税率;1月1日起,又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将航空惯性导航仪、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将摩托车、缝纫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上述调整,是我国主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企业困难,增强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
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则有利于发挥与减税政策相同的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消费。此次取消和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案涉及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流动、执业资格、工程建设、外贸出口、药品生产、家禽养殖、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总的减免金额约190亿元。连同自2008年9月1日起停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约170亿元,国家采取的减费措施可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360亿元。
增值税转型将成结构性减税重头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结构性减税的重点将是落实增值税转型。增值税转型不仅可以拉动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解决企业创新不足的问题,更可以理顺税制关系、完善税制,符合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中国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认为,增值税转型对2009年要投资的企业,特别是要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优惠很大。这一政策的推出一定会有效***企业的投资欲望,对克服经济下滑的作用将非常显著。
个人所得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调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表示,中国有60%的居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调高所得税起征点主要会对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产生效应,但这些家庭边际消费率很低,因此很难起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作用。高培勇也认为,单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所牵动的只不过是个人所得税11个收入专案中的一个专案——工薪所得,除此之外其他专案都没有触动,因此不能有效发挥减税***消费的作用。真正有意义的是实施综合计征的所得税,即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制度。
出口退税“有增有减”。贾康认为,国家支援出口的产品,出口退税率将明显提高,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出口退税率不会再提高,甚至是降低。提高出口退税幅度也是结构性问题,对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要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制调整。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夏杰长指出,结构性减税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税率上已经没有多大的调整空间,可从其他三个方面调整:一是出口退税政策;二是企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三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的调整。结构性减税的意义
三、制度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
法律分析: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法律依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条是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