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袁崇焕墓(袁崇焕墓在北京什么地方)

七月网3600

一、袁崇焕的墓在哪里

1、袁崇焕墓和祠,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斜街,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袁崇焕墓(袁崇焕墓在北京什么地方)

2、原是广东义园旧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祠有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袁崇焕手书“听雨”石刻保存完好,嵌于墙上。祠堂后为袁崇焕墓,葬着袁崇焕的头颅。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1952年曾对袁崇焕祠和墓。“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祠、墓的保护范围东北、东南、西北至保护建筑及其延长线,西南至东花市斜街。1992修复祠和墓。2002年袁崇焕祠、墓改建成袁崇焕纪念馆。(袁崇焕(1584~1630),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天启元年(1621)授福建邵武知县。二年入京朝觐,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元年(1628)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二年皇太极率军取道喜峰口入关,袁闻讯自辽东支援,十二月,设伏于广梁门外的袁崇焕部为后金军击败,被迫移至城东南。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崇祯帝因此于十二月初将袁逮捕入狱,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磔(zhé)刑(凌迟,分割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民间传说其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头颅,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

3、2006年05月25日,袁崇焕墓和祠作为明至民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袁崇焕的陵墓在哪守陵人的姓氏

1、袁崇焕的陵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斜街,守陵人的姓氏为余氏。

2、袁崇焕陵墓是为纪念明末清初抗清将领袁崇焕所修建的陵墓,包括墓碑、祠堂和庙宇等一系列纪念建筑,袁崇焕死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其守墓,曾多次遭到损毁,现已被作为重点文物被保护。

3、袁崇焕,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但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三、袁崇焕墓祠在哪里

1、袁崇焕墓祠在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斜街52号(广渠门中学对面)。是为纪念明末清初抗清将领袁崇焕所修建、修缮的包括墓碑、祠堂、庙宇等一系列纪念建筑。曾多次遭到损毁,现已被作为重点文物被保护。

2、民国初年,康有为出面,各界在墓旁建立袁崇焕祠。原墓堂廊柱曾悬有康有为手书“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对联。1950年代,北京城区改造过程中,决定将城内墓葬迁出,袁崇焕墓也在其中。社会名士叶恭绰、李济深、章士钊、柳亚子等人联名呼吁保护。

3、毛泽东于1952年5月25日批示予以保护。1954年,墓葬得到维修并保存下来,文革期间又遭到破坏,居民入住。直到2002年才彻底迁出居民,成立纪念馆并向游人开放。2006年,袁崇焕墓和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4、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逝世

5、从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方面获悉,2020年8月12日13时50分,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从1630年至2020年,佘氏家族为袁崇焕守墓整整390年。1630年9月22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含冤受磔,崇祯皇帝下令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广渠门外示众。

6、当晚,佘幼芝的先祖冒死将首级偷出,掩埋在自家后院——地处北京广渠门内的佘家馆街,人称广东义园,开启隐姓埋名的守墓生涯。清乾隆年间,袁崇焕的冤案得以平反。佘幼芝的伯父是佘家第16代守墓人。佘幼芝自小跟随在伯父的身边,听袁崇焕的故事。

7、佘幼芝说,先祖临死前,曾给后人留下三条遗训:自己死后可埋于袁大将军一侧,与大将军永远相伴;袁大将军为国家而无后代,佘家人一定要世代相传为大将军守墓,不准回广东故里;佘家后人永远不许为官但必须读书,读书可知史,可明礼。

8、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逝世家族已守墓390年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崇焕纪念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