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化具体资料
##从化的资料##_____________献给正在做地理作业的同学哦~~!!

目前从化全市共有27个少数民族,3938人。各少数民族人数状况如下:
蒙古族(145)、回族(77)、藏族(41)、维吾尔族(21)、苗族(1040)、彝族(55)、壮族(451)、布依族(41)、朝鲜族(70)、满族(77)、侗族(121)、瑶族(281)、白族(45)、土家族(1128)、哈尼族(3)、傣族(3)、黎族(36)、僳僳族(2)、佤族(4)、畲族(13)、水族(9)、土族(24)、仫佬族(19)、布朗族(1)、仡佬族(214)、锡伯族(1)、京族(6)。
从化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的过渡带,属广州市县级市。市境东面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广州郊区毗邻,西面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岗、新丰县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13°17’至114°04’,北纬23°22’至23°56’。全市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境内西北到东南最长直线距离约45公里,东北到正南边最大距离80公里。2004年全市总人口为357986人。市政府驻街口镇。
从化全境属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市内最高点为良口的天堂顶,海拔1210米,是从化市东部与龙门县的分界山。最低点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区街口镇中心区(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内川流纵横,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莲麻河,年均水量22.7亿立方米。
从化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5—21.4摄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极端气温记录为38.1摄氏度和零下7摄氏度。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温高,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常见霜冻。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低温冷害、大风和冰雹等。
从化市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锡、铋、钼、铜、铁、钽、铌、铅、锌、黄金、钴土、绿柱石、莹石、钾长石、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高岭土等48种;地下水资源主要有热水各矿泉水,温泉风景区热水泉眼有13处,日涌量约1400立方米,水温最高70摄氏度,含弱放射性氡和对人体有益元素,有重要的医疗价值。植物资源有栽培植物119种,野生植物中有油料植物60多种,药用植物有200多种,纤维植物有几十种,观赏植物有名贵的野兰花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较珍贵的有金钱龟、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这些资源为从化人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
从化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景点达10多处。广裕词、五岳殿等7个景点列为省或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岭南第一泉”的从化温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苏打、氡元素名泉;境内的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有“第二庐山”之称;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度假区被评为“3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温泉度假区、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园、三桠塘幽谷探险、钱岗古村落等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全市还拥有从化温泉宾馆、凯旋宫、碧水湾、文轩苑、逸泉山庄、温泉高尔夫球场等一批较高档次的休闲度假酒店。
从化市历史悠久,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从化在500多年前建县时,隶属广州府。从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历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多次农民起义,反抗封建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在著名的粤北第一、二次会战中,从化是主战场。
从化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3.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9358元。全市人民安家乐业,过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从化市的经济建设取得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3.69亿元(不含邮电通信、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9.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43亿元。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9358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81%:69.47%:20.72%调整为9.98%:67.42%:22.60%。全市税收收入10.68亿元;一般财政收入为4.02亿元。
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全市现实农业总产值为17.8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0.8亿元,增长46.18%。全市水果产量8.06万吨,增长82.08%,其中:荔枝产量为3.93万吨,增长1.82倍;柑桔橙产量0.56万吨,增长1.03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6.47万亩,产量12.6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5.46万亩,产量38.86万吨。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市牲猪饲养量48.69万头;三鸟饲养量612万只。全市畜牧业产值3.53亿元;水产品产量为6338吨,产值0.39万元。
全市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园区建设卓有成就。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7.6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3.19亿元,占从化地区工业总产值的94.4%,是全市工业生产的支柱。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57%,实现利税总额为21.42亿元。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签约和签订意向的工业项目达85个。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个体户1.26万户,注册资金2.67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96万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作为从化市拳头产品的摩托车生产量达65.22万辆;塑料制品26.57万吨;水泥195.02万吨;饮料酒9990千升;电线电缆1356公里;空调器用压缩机2.01万台;自行车9.2万辆。
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200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2.55亿元。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为10.52亿元,农村单位投资为14.64亿元,房地产投资额为5.50亿元,私人建房投资为1.89亿元;市工业投资15.3亿元。
消费市场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4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4.03亿元,餐饮业为4.47亿元,其他零售为5.04亿元。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引进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出现新突破。2004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为6.53亿美元;其中:内资出口为1.07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5.46亿美元;引进外资企业为40家,外商实际投资5497万美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3亿元。
全市人民生活安康,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全市属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15421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63元;人均消费支出8145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8.09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为9767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99平方米;每百户拥有彩电161.67台,空调器160台,移动电话170部,电脑52台。恩格尔系数为42.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至2004年底,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单位1271个,参保人数4.1万人。
新世纪迎来新机遇。在广州市“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战略大框架下,从化将以迅速发展壮大市域经济网站为目标;坚持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并举;重点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突出把工业和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两翼”,加快交通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从化“半小时经济圈”。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从化令人憧憬。
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为5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1.08万人。当年出生入户人口为4687人,比上年增加1623人,当年出生率为8.75‰,上升了3.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为3151人,死亡率5.88‰,上升了0.2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7‰,比去年上升0.67个千分点(公安户籍口径)。计划生育率为91.14%,比上年下降0.72个百分点。
全市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就业人员数为14.95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为9.05万人,占60.5%;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为5.90万人,占39.5%。在合计中,法人单位就业人员11.37万人,占76.1%;个体经营户就业人员3.58万人,占23.9%。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4.82万人,占42.4%。
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3%、5.2%、12.4%、32.6%和49.5%。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0.7%、5.5%和12.6%。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0.2%、1.1%、1.8%和6.7%。
从化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市内主要的山岭和河谷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与区域大地构造的走向一致。在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下,主要的河谷沿构造线方向发育,形成以北东方向平行岭谷为特征的地貌骨架,最高点为良口天堂顶,海拔1210米,最低点为太平镇太平村,海拔16.2米。从化属丘陵半山区,县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全县地貌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和水域等6类。
市内的平原有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冲积洪积倾斜平原3种类型。分布于流溪河与潖江河流域,面积共43.95万亩,占总面积的14.58%。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利设施完备,是传统的农业区。
市内阶地面积有9.3万亩,占总面积的3.09%。阶地为河流两旁或平原边缘的阶状地形,一般洪水浸不到,阶面平坦或微倾,前缘有陡坎。县内阶地分为冲积阶地、洪积阶地、洪积冲积阶地、洪积坡积阶地4种类型,分布零散。
市内有台地31.62万亩,占总面积的10.49%。主要分布在良口以南地区。台地是地壳上升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侵蚀基淮面下降,使侵蚀剥蚀平原被河流切割改造而成。
市内丘陵的面积仅次于山地,有89.1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9.83%。丘陵是一种壮年期地貌,多分布于山前地带、谷地和盆地边缘,在平原上也有零星分布。
从化市的山地面积共118.19万亩,在各类地貌中比例最大,占总面积的39.22%。市内山地地貌可分为低山和中山两类。其中海拔400~800米,比高300~700米,坡度25~35度的为低山,有84.7万亩,占山地面积的68.99%;海拔800~1210米,比高400~1000米,坡度为35以上的为中山,有38.08万亩,占山地面积的31.01%。构成县内山地的岩性,以花岗岩为多,分布在各地,有100.86万亩;其次是砂页岩,有13.5万亩;变质岩只分布在江埔、神岗、太平的低山,有5.5万亩;火山岩只分布在温泉和大岭山的中山,仅9400亩。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通天蜡烛、桂峰山、鸡枕山、三角山、黄茶园、三角髻、五指山、老虎头、天堂顶、横坑尾等10座。
市内有水域约8.3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8%。
市内山地地貌可分为低山和中山两类。其中海拔400~800米,比高300~700米,坡度25~35度的为低山,有84.7万亩,占山地面积的68.99%;海拔800~1210米,比高400~1000米,坡度为35以上的为中山。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通天蜡烛、桂峰山、鸡枕山、三角山、黄茶园、三角髻、五指山、老虎头、天堂顶、横坑尾等10座。
天堂顶位于广州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石门风景区内。海拔1210米高,是广州地区最高峰。它东与增城市派潭镇相毗,南与从化市良口镇相连,北与龙门县南昆山交界。这里年平均温度15℃,最高温度22℃,最低温度零下5℃,冬天期间长期凝霜结冰,偶尔有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山高气爽,林木葱郁,峻岭错叠,具有秀、幽、奥等自然特色。峰顶有一天王石,有它美丽动人的传说,天堂顶与附近的天堂二峰、猴子额、横坑顶等构成四大雄峰,夕照光明,愈显峻峭,使人有苍山不老之感。登高远望一派"远山时明灭""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尽收眼底,使人顿觉置身于仙幻奇景之中。在这里可以游览:天王石,天堂顶,天堂二峰,猴子额,横坑顶等四大雄峰;观日出、林海、云海,俯瞰流溪河、南昆山、从化温泉、抽水蓄能电站等风光,正是:"名垂天堂顶,佳景动人游"。
“五指山生态旅游区”地处广州从化良口镇,距广州八十六公里,从化市区二十六公里,105、106国道贯穿腹地,东与龙门毗邻,南与温泉接壤,西与佛冈交界,北与流溪河相连,总面积一万多亩。
“五指山”资源丰富,集山、水、潭、石、声、云为一体,汇险、秀、幽、异、美、奇为一区。区内飞瀑险滩、溪水欢腾、峡谷交错、怪石耸立、森林葱郁、竹林婀娜、云海浩淼、天床宽裕,云间群山异然、交相辉映,东似泰山雄伟壮观;西似黄山烟云变幻;北似华山巍峨险峻,山初如庐山飞瀑磅礴,山尖如中岳嵩山峻美秀丽,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五指山”气候温和,海拔1100多米,一般温度在10摄氏度—15摄氏度之间,雨水充沛、低温高湿,是发展高科技生态花卉与人们休闲避暑的佳地。这里既有温带的清风,又有热带的阳光,低温高湿,日照充足,全年气温在零下3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变化,区内山脉海拔高度在500-1100米之间,山势中间低,四周高,因而很少受台风、洪水、寒流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适合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的花卉及其它植物生长、培植和繁衍。其中壮观靓丽的花岗岩石、交错的峡谷、林立的怪石、宽裕的天床成为旅游观光的好景点;各种野生植物达一千多种,林木尚有原始次生林,各种珍奇植物花卉深藏林间;野生动物以野猪、野牛、野羊、穿山甲以及画眉为主;水资源充足,无环境污染,水质好。不同层次的小溪纵横交错,险滩、飞瀑处处可见,组成了生态区内一绝妙的风景。
根据五指山生态旅游区的山脉群、地文景观与人文景观、秀美山林与壮美风景相结合、五指山生态旅游区规划分为植物保护区、动物保护区、景观保护区建设等数个景区,以及小溪、瀑布、小石潭等80个独立景点。
通天蜡烛在春湾镇的后面,湖水中独立一柱,形如石山,仿如巨烛。这巨烛的来历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相传当时春湾虽然山青水秀,虫鼠横行,害得当地染疫者家破人亡。一神仙变成垂垂老者行乞于村中,得一孝子热情招呼,感其诚,施以灵丹妙药拯救村中病危者,并赐一长明蜡烛,嘱其点燃,可驱病虫。孝子遵其嘱,点燃后,虫蛾扑火,病害尽除。后巨烛幻化成烛形石山,故得名。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1085米,为广州地区五座最高峰之一,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的美丽风光。这里谷岭相间,林木茂密,空气清新,山水林泉瀑整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又幽深的天然山水画,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度假胜地。
陈禾洞保护区位于从化市吕田镇境内,是珠江三角洲通往粤北、华东地区的交通咽喉。保护区规划总面积7054.3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39.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4.69%。“该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为完整的林区之一,区内物种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同时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保护区所在地的吕田镇和周边的良口镇,山峦起伏,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海拔1146米的鸡枕山,冬天时有冰雪,是广州地区唯一可见雪景的地区。
从化市内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潖江河与连麻河,其中流溪河最大,潖江河次之,连麻河居三。
流溪河是从化市最大的一条河流,由市内众多溪流汇集而成。其主源头地处县东北部,吕田与龙门县交界的桂峰山--大岭头一带。流溪河全长157公里,流域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其中从化境内河长113公里,流域面积1612平方公里。流溪河从北到南流贯全市,至太平场出从化县境;再流过广州白云区的钟落潭、竹料、人和,出江村的南江口,汇入花都区的白坭河,经珠江三角洲河网而注入南海。
流溪河在良口镇以上约10公里的上游河道穿越于深山峡谷之中,河床平均坡降为1/1250,因而水流湍急。该河的中下游在良口镇以下约100公里,河床平均坡降减至1/2500,故水流较为平缓。主要支流有吕田河、竹坑河、石坝河、牛栏河、楠木江(又叫玉溪水)、联溪水、汾田水(又叫黄龙带水)、牛路水、达溪水、北斗水、鸭洞河、石岭水、龙潭河(又叫黎塘水)、棋杆水、小海河(又叫曲江水)、概洞水、凤凰水、罗洞水、锦洞水、三百洞水、隔岭坑(又叫井岗水、银林水)、湖田水、格塘水、沙溪水与鹿颈坑等。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小海河、吕田河、楠木江、龙潭河、牛栏河和汾田水6条。
潖江河是从化市的第二大河流,因是北江支流潖江河的一条分支,故又称为潖江(二)河。市内河长29.5公里,集雨面积32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1/145。
潖江(二)河发源于从化市西部鳌头与花都区交界的羊石顶(山峰名)一带,自南向北流经鳌头的象新、桥头、白兔、鳌头圩,到鳌头沙湖的三甲与支流沙迳水汇合,又经龙潭的龙聚、龙潭圩,到龙潭的横江桥头再加入另一支流民乐河,遂开成潖江(二)河干流;再经龙潭的下芦塘、乌石厦、上西岭,至龙潭的聚龙庙,流入佛冈县龙山的水口埔,于龙山圩下注入北江支流潖江河主流,然后流向清远市江口,再汇入北江,最后经珠江三角洲河网进入南海。
该河及其支流从南到北流经从化县鳌头、民乐、龙潭3个镇的大部分乡镇,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流域内耕地面积约8.5万亩,人口共约9万人。
潖江(二)河的支流有黄罗河、民乐河、黄茅水、沙迳水、蓝和水、爱群水和五洞水等7条,其中以黄罗河和民乐河较大。
连麻河位于从化北部的吕田山区,发源于市东北角吕田与新丰、龙门县交界处北面的小沙罗(山名)。该河在从化市境内河长15.5公里,集雨面积为7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8%。连麻河在源头流下,先经新丰县的章背,然后自北向南沿从化至新丰公路折入从化吕田的连麻,在连麻坝下穿过公路,经车步、塘基,穿过三村的大水桥后折向东,出从化,流向龙门县的地派、清塘,蜿蜒而下到龙门县龙城镇,再汇入增城的增江河,出珠江而流入南海。
1969年冬,在吕田连麻的车步建起拦河水坝,把车步以上32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水源引入流溪河上游的吕田河,再从吕田、狮象的张村水口流入流溪河水库,作为流溪河水库的补充水源。连麻河水从此部分地改变了流向。
从化河川由径流降雨产生,属雨水补给类型。年径流的地理分布情况与降水相似,大致是自南部丘陵平原区向北部山区递增。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范围1000~160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为26.94亿立方米,平均年产水量22.7亿立方米。其中流溪河多年平均径流深(扣除连麻渠和沙溪水)1341毫米,年径流量20.85亿立方米,丰水年(P=10%)年径流量30.03亿立方米,枯水年(P=90%)年径流量仅12.72亿立方米,两者相差2.3倍。其平均年产水量18.2亿立方米。流溪河、潖江河年径流模数分别为42.5升/秒/平方公里和4.6升/秒/平方公里。流溪河的年径流系数0.66,潖江河0.71。连麻河平均年产水量0.9亿立方米。
市内径流在一年中分配很不均匀,汛期占全年径流量80%~85%,最大月径流发生在5~6月,非汛期各月径流都较小,造成汛期有洪涝,春秋有干旱,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不便,对全市工农业用水影响很大。
从化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9.5~21.64摄氏度,南北气温相差1.8摄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其中中南部为1908.8毫米;年平均辐射量103571卡/平方厘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中南部为1809.3小时,北部为1697.6小时。四季气候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偶有“倒春寒”天气;夏季以晴热天气为主,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霜冻时有发生。市内气候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低温冷害、大风和冰雹等。
从化的春季为2月中旬至4月末。气候特征为冷暖多变,阴湿多雨,全市春季季平均气温18.2摄氏度,最低气温累年平均15.2摄氏度。春季降雨量累年平均为406.2毫米,占年雨量的21.3%;累年平均雨日39.9日,占春季总日数的50.5%。从化春季日照少,多半日子或阴或雨。春季日照时数累年平均206.6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11.4%。
从化的夏季为5月至9月。气候特征为晴热、多台风暴雨。夏季的时间长,一年中有5个月。季内月平均气温27.1摄氏度,最高气温累年平均31.6摄氏度。夏季中,7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最高,达28.7摄氏度。夏季降雨量累年平均达1298.8毫米,占年雨量的68%;累年平均雨日86.9日,占夏季总日数的56.8%。夏季口照多,累年平均日照883.8小时,占年日照数的48.8%。
从化的秋季为10月至12月上旬。气候特征为秋高气爽,秋旱频繁,“寒露风”天气常现。秋季的月平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气温累年平均25.8摄氏度,最低气温累年平均15.8摄氏度。故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秋季降雨量少,秋旱常发生。累年平均降雨量112.9毫米,占年降雨量的5.9%;累年平均降雨日数13.7日,占秋季总数的19.3%。秋季大多数日子阳光普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445.9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24.6%。10月是全年日照最多的月份,实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58%。
从化的冬季为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晴、冷、干燥,常有霜冻。冬季时间短,一年中仅2个月。累年平均气温12.7摄氏度,最低气温累年平均8.7摄氏度。冬季气候干燥。降雨量累年平均90.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8%;累计平均降雨日数15.9日,占冬季总日数的25.6%。冬季晴天多。累年平均日照时数有272.8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15.1%。每天日照少于或等于2小时的,冬季累年平均25.7日,占冬季总日数的41.5%。
从化雨量充沛,川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市水源可采总量年均约27.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7亿立方米,地下水4.85亿立方米。4至9月为丰水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85%。
从化全市有农用地苗266亩,可供大规模连片发展“三高”农业。已建和在建的工业园区10多个,具有生态环保特色的工业发展用地21万亩,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廉价上地。
从化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矿种有钨、锡、铋、铷、钼、铜、铁、钽铌、铅、锌、黄金、钾长石、大理石、水柱石、瓷土、稀土、钴钍矿等48种,其中有16种在开采中。储藏量已查明的有钨矿6.05万吨,锡矿3172吨,钼矿3123吨,铋矿147吨,铜矿2881吨,铅矿5332吨,铁矿石166.74万吨,黄铁矿石2580吨,钽铌矿150吨,莹石3.97亿吨,钾长石3.67亿吨,石英石46.5万吨,瓷土190万吨,高岭土1500万吨。
矿产分布:钨矿主要分布在良口的黄龙带石碑头、黄竹塱、苏坑、铁迳山、金鸡山、白鹤窿、水尾洞、黄围、高背石、光峰仔,城郊的大塘,桃园的桃源上洞;锡矿分布在良口的北斗、温泉的猫子坪、神岗的苟头村;铅锌矿分布在棋杆的高塱,鳌头的杨梅窿,洒埔的大迳,大岭山的跌死狗、香菇坳,吕田的青围、林场;钼矿分布在吕田的桂峰、良口黄竹塱;磁铁矿分布在吕田的安山、古田、广山、塱村小杉新屋、塘基背、黄泥塘、良口山溪头,温泉的猫儿坪,大岭山的石门、三英雄及场部;锡矿分布在吕田张村,灌村千家村、枫洞,江埔的山下、新塘、白石岗、上罗,神岗的新屋仔,太平的冷水坑;黄金分布在江埔锦联大田墩;钽铌矿分布在大岭山石灶、温泉瀑布区;铷矿分布在城郊红坪山;钾长石分布在民乐潭口石里头、灌村南平;莹石矿分布在城郊井山,良口和丰、团丰关锋岭、达溪、黄峰斗,流溪河林场山谷里、温塘肚,东明北溪;水晶石分布龙潭爱群、民乐龙田。
从化有180多万亩青山,现有林地面积1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68%,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6.9%,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9.2万公顷,包括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森林公园,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四季常青,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此外,从化市政府还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全市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运动,先后组织开展义务植树100多万株,规划界定生态公益林90多万亩,完成荒山造林3.3万亩,推动私营造林5万多亩,完成了京珠高速公路(从化段)和105国道景观林带建设,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二、云谷梦筑广州从化是正规房产吗
云谷梦筑广州从化是正规房产。云谷梦筑在楼盘网可查询到完整信息,楼盘售卖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广州市坤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商承包开发,有相应的执照,是正规房产。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
三、从化的历史
从化市历史的古迹
古代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划地设置从化县,隶属广州府,清袭明制。
古代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划地设置从化县,隶属广州府,清袭明制。
明朝,从化县行政区划设乡、都、堡、图。明祟祯7年(1634),从化县设1个乡称宁乐,1个都称流溪,全县划分为水东、水西、马村、流溪4个堡,分辖18个图,186个村。
清袭明制,全县仍设4个大堡,后各大堡分设若干堡。清宣统三年(1911),全县划为东、西、南、北、中5个民团局。
近代民国25年(1936),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34年,从化县再次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一年后,改隶属广东省***专员公署直属督察,至1949年。
民国期间,从化县行政区域进行过5次较大的调整,3次小调整。民国26年,全县改置3个区,辖24个乡,236个保,2664个甲。
民国35年,撤区并乡,全县设16个乡,22个保,2516个甲。现代 1949年10月13日,从化县全境解放,隶属广东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粤北行政区(后称韶关专员公署)管辖。 1958年10月,从化、佛冈两县合并称从化县,仍属韶关专员公署管辖。
1959年1月,划归佛山专员公署管辖。 1960年9月,从化县划归广州市人民***管辖。
1961年4月,从化、佛冈重分为两县,各辖原有地域,从化县仍隶属广州市人民***管辖,至今不变。建国后,从化县行政区划进行了8次较大调整:(1)1949年至1952年行政区划。
全县设置5个区,16个乡,250个行政村,区、乡、村都称人民***。1951年11月,原清远县鳌头乡划归从化县管辖。
(2)1953年至1956年1月行政区划。全县改设6个区,95个乡,2个镇。
区***改称区公所,乡、镇称人民***。(3)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行政区划。
全县撤区改乡,改设30个乡。1957年,全县30个乡合并为吕田、流溪、良口、桃源、灌村、大江、神岗、太平、街口、麻村、棋杆、鳌头12个大乡及街口镇。
1958年,全县12个乡合并为1个街口镇和街口、大江、桃源、神岗、太平、棋杆、鳌头、良口、吕田9个乡。1958年5月,原清远县龙潭区划归从化管辖。
(4)1958年10月至1960年3月行政区划。1958年10月1日,全县成立街口、江浦、太平、鳌头、良口、吕田6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0月23日,从化、佛冈合并为从化县,设9个人民公社。1960年,县内除街口镇外,原9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5个人民公社。
(5)1961年4月至1978年4月行政区划。1961年4月,从化、佛冈分县。
从化县除设置1个街口镇外,原9个人民公社分设为12个人民公社。(6)1983年12月至1985年底行政区划。
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为区公所。(7)1987年后的行政区划。
1987年1月,全县完成撤区建乡、镇,设9个镇和3个乡。1988年2月,原温泉镇分设桃园、温泉两镇,同年8月原并入街口镇的江浦、城郊恢复建置,同年10月东明、棋杆、民乐3个乡改为镇建制。
至此,全县辖街口、太平、神岗、江埔、灌村、温泉、桃园、良口、吕田、东明、城郊、棋杆、鳌头、龙潭、民乐15个镇及广州市属的横江农场、民乐茶场、流溪河林场、大岭山林场和黄龙带水库管理处5个场(处)。据《今县释名》:“峒獠谈观福,恃险为乱,明弘治二年(1489年)讨平之,因置今县。”
取服从教化之意。 1994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48号):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
从化作落在广州的北面,享有“广州后花园的”美称。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从化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过去的从化,马路非常狭窄,交通很不方便,没有公交车,更没有高楼大厦。
一个不大的汽车客运站就坐落在现在的街口,客流量不是很大。由于交通不便,使许多人无法更多地了解从化,热爱从化这片美丽的土地。
从化是以农业旅游的为主的一个城市,这使从化成为广州空气最清新的的地方之一。在最近的几年里,从化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宽敞了,新的汽车客运站建成了,交通便捷了,这给南来北往的人们带来了给多的了解从化机会,揭开了从化“神秘的面纱”。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温泉度假区、广裕祠等这些都是从化著名的旅游景点,尤其是这里的温泉最为有名,世界上有两处含氡及多钟元素的珍稀苏打泉,水质晶莹,无色无味著名温泉,其中一处就我们的从化。
从化温泉着落在群山起伏、层峦叠翠、风景如画、空气清新流溪河畔,加上楼台、小亭、曲廊,参差错落,将温泉环境点缀得更加幽雅,给人以恬静的美感。这里遍种梅、李、荔枝、松、玉兰等,到处绿竹成林、四季如春。
从化除了这些景点,还有着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这些遗留下来的古村落和祠堂见证了从化的历史。
这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犹如世外桃源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为了加快从化的经济发展从化就要通轻轨了!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美丽的从化。
从化由过去到现在发生的这些变化非常让人惊叹!不仅是这些,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从化还将会发生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祝福从化的明天更加辉煌!。
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西南航空公司常务理事刘沛泉在一次观察地形的飞行中首先发现了百丈飞瀑,后约请当时广州名律师陈大年及名医梁培基一起坐车实地勘查时发现了温泉。
他们看到这里沿河两岸景色秀丽,有山有水,有瀑布,又有温泉,空气清新,认为颇有开发价值。后来他们与从化县县长李务滋合资在河边兴建了玉壶溪馆,茅草为顶,四面走廊,中间3间平房,作为他们到温泉游玩和供游客休息的场所。
刘沛泉还雇土凿石,刻了一块题有“温泉”二字的石碑,竖于河东泉眼旁,作为开发温泉的标志(该石碑今迁至广东温泉宾馆河东餐厅侧)。名医梁培基更在这里修建了广州珠江颐养园的一个分院,至今其遗址附近的“天医处”仍保存完好,成为这里的一处风景,体现了梁培基以自然景色和良好空气疗养的主张。
可惜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化成为半沦陷区,温泉的建设停顿,游人罕至,温泉的旅馆、食店、商店等也相继关门停业,除少数别墅有专人看管外,大部分已是“人去楼空”。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部门对温泉水的水质进行了科学鉴定,发现含有稀有的微量元素“氡”,是享誉世界的中国第二大氡泉。
泉水晶莹洁净,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含钙、镁、钾、钠、二氧化碳等十多种有益元素,而且温度高低不一,最低36,最高 71尤,对各种关节炎和皮肤、消化器官、神经系统等疾病很有疗效,温泉风景区从20世纪50年代便有计划地开始了建设。
是广东开发得最早的温泉区,明清两代已开发利用此地温泉。
这里温泉一向以其水质佳、水温高和泉景奇特闻名于世。从前,在温泉流溪河两岸,多处泉眼自然涌出热水,水量大的形成热水塘(今留春亭大塘),河东北面河边沙滩温泉涌出形成“热沙”。
人们随意在热沙里挖一个“澡盆”,泉水便从沙底汩汩喷出。躺在“澡盆”里,若嫌太烫,就地从河里勺一些凉水,冷热可各取所需,方便之极。
从化温泉始建于明、清两代,原名“青龙头”,因泉水微泛蓝绿而得名,它早在明清时已列为游览胜地。明崇祯七年(1634年)《从化县志》中有“汤泉”和“百丈飞泉”的记载,并将“百丈飞泉”列为从化县八泉之一,温泉也被誉为“岭南第一泉”,但这温泉一直处在山野之中,未曾正式开发使用。
从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面,东与龙门县、增城区接壤,南跟白云区毗邻,西和清远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从化区以珍稀温泉闻名于世,有“中国温泉之都”之美称,且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境内有100多个湖泊水库,12万公顷青山,森林覆盖率67.2%。有旅游景区近20处,包括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广州抽水蓄能电厂旅游度假区等国家4A级和3A旅游景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抽水蓄能电厂旅游区等4个广州重点生态旅游区以及广裕祠、五岳殿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吕田狮象岩人居遗迹、明朝时期的众多古村落文物古迹、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等一批文化景观。
从化区先后获得“省文明城市”、“省教育强市”、“省林业生态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市”等称号。
历史沿革广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百越”人创造了岭南地区的岭南文化。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辖4县。郡尉任嚣筑“任嚣城”至今已有2213年历史。
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
吴黄武五年(前226),孙权建立交、广二州,合浦以南为交州,以北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起。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军节度使刘龑在广州建立大越国,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清顺治三年(1646),朱聿在广州自立为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成立,孙科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
这是广州建市之始。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成立,***任市长。
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广州市归广东省领导。1960年9月20日,广州市开始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古都,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到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另外,文学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于明朝末年,该政权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
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广州在远古时曾是一片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如今这里仍是植物的王国。华南植物园、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人民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充分展现了南国的园林特色,市郊还有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嶂风景区等等。
当地的主要人文景观有南越王墓、镇海楼、西关大屋、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等,可供后人缅怀先人的英雄事迹。
历史概貌【简述】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先秦以前】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
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
《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秦至南朝时期】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
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
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
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赵佗及其后的南越国,都与汉朝一样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平定南越。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
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
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南朝时州郡县增置颇多,废并频繁,增设的州、郡、县也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
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
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唐初地方设州、县。
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刘氏占据,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
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宋、元、明、清时期】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又有所调整。
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
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
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终明之世,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
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
广州历史简介://soufun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7年07月17日14:05搜房BBS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
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是中国南方最大城市。广州历史悠久,周朝时,楚国派大臣来到这一"百越"人聚居的地方,"百越"归服于楚时称楚庭。
周赧王时,在南海之滨筑城,称南武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任嚣率兵统一岭南,设立南海都,广州当时称番禹。
任嚣任南海郡尉,筑番禹城,俗称"任嚣城"。这是一座小城,在今广州仓边路旧仓巷一带。
汉初,赵伦接管南海郡,并吞附近地区,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其王朝历经五世93年。赵伦以番禹为首邑,将番禹城向东西东、广西省区大部,这是广州名称之始。
唐为岭南道治。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刘袭在此称帝,改元乾亨,国号大越。
翌年改称汉,史称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都邑。三国至唐末五代时期,广州城曾向南扩大,因临近江边,常为洪水所淹,南海王刘隐凿禹山,取土垫高,拓展城垣,名为新南城。
宋代为广东东路治。明代为广州府。
1645年,朱聿钩曾在广州建立了为期44天的南明小王朝,改元绍武。清沿明治。
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为广州正式建市之始。宋代时广州城垣修建多达十数次。
北宋时先后修筑了中、东、西三城。中城又称子城,是以南汉旧城为基础,东抵甘溪,西抵古西湖,南至大南路,北至越华路,周长2.5公里。
东城以赵伦城东部旧址为基础,西接子城,东至芳草街,北至豪贤路,南抵文明路。1071年增筑西城,周长6.5公里余,规模最大。
明代广州是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洪武和嘉靖年间,曾两次扩建城墙。第一次扩建时,把宋代三城合而为一,称老城,周长10.5公里。
明后期,又在老城南增筑新城,今万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为新城的南界。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外城南面加筑了较小的东西两翼城。
辛亥革命后开始拆除改作马路,至1922年全部拆除,现仅残留越秀山上五层楼附近一段城垣,供人观瞻。 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广州就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著名的商品有珍珠、犀角、玳瑁、象牙等。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在汉代,番禹的纺织、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
两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迁,又促进了这里的生产发展。东晋时"大开鼓铸",使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冶铁业。
南朝刘宋时生产出"薄如蝉翅"的葛布,一幅24米长的布,卷起来可装入竹筒,被誉为"入筒细布"。唐宋时期,酿酒、治陶、冶炼等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制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汉代时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文王帝陵墓,出土银盒以及玛瑙、水晶等多种质料的珠饰,有的是中亚或南亚的舶来品。
梁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
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总管对外贸易。另外还有"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
外国到广州的船,帆飘如云;侨居广州的外商(主要是***人)数以万计,最盛时达10万以上。他们信仰***教,所以在蕃坊修建了***教寺--怀圣寺。
从五代到北宋,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贸易额占全国98%以上。在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上,广州有着重要的地位。
1841年英军侵略广州期间,广州郊区103乡的人民自动组织起来,在三元里一带给英国侵略军以有力的打击。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等人曾以广州为基地,多次举行武装起义,为推翻帝制、创建民主共和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吹响了前奏。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统一战线政策。
1924年中国***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开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1925年6月19日,香港中国工人和广州洋务工人,在中国***领导下,在广州举行了震撼中外的省港大***。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在这里举行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开辟了广州革命斗争的新阶段。广州是一座亚热带风光的美丽城市,四时花开,景色宜人。
著名的风景区白云山,层峦叠蟑,草木葱宠。山上有斗山亭、能仁寺、明珠楼、水月阁、黄婆洞等胜迹和"白云松涛"、"白云晓望"等胜景。
市区的越秀山已辟为风景秀丽的越秀公园,攀至山顶的中山纪念碑可俯瞰广州市全貌。山巅的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红垣重阁,古朴凝重。
OK,关于从化房地产网和从化房地产网最新消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