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翁同龢墓(翁同龢墓被刨过吗)

七月网1360

一、斋号趣谈·翁同龢

1、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清政治家。咸丰间状元。历任陕西学政,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中法战争时,主张抵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坚决主战。《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支持维新变法,是“帝党”的重要人物。1895年支持康有为等人成立强学会。1898年,密荐康有为起草《定国是诏》,遭慈禧疑忌,被罢官。他在朝达40余年,一生参与近代诸多重大政治活动,被康有为尊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有《翁文恭公日记》等行世。

翁同龢墓(翁同龢墓被刨过吗)

2、翁同龢平生思想开通,对外反对列强侵略,对内主张改革弊政。认为改革必须“从内政根本变起”,“尽革天下弊政”,为此他引荐维新人士,支持戊戌变法,遭到守旧派头子慈禧太后的忌恨,于变法之初,即被罢官,遣回原籍。

3、翁同龢被逐出京城,放归故里后,初无定居,以后他在常熟西门外鹁鸽峰麓祖茔祠堂旁,筑楼数间,楼前略具园亭景物,题室名为“瓶庐”。瓶庐一为喻其小。比起京城官邸,瓶庐自然显得简陋窄小;二为喻其困。按清代体例,革职后受到管束处分的官员,每逢朔望,须向衙门报到,请求督教。为此,他曾自订规约揭示门首:不赴宴会,不管面事,不启笔墨,不作荐书,不见生客。时人称为“五不居士”。大有现代“不许乱说乱动,只许老老实实”的架式,故他身处瓶庐,犹如困处斗室。

4、翁同龢在瓶庐中,每日读书自娱,吟诗度日。自号瓶生,别署瓶庐居士。其诗文得桐城之传,皆简重有度,后结集,即以斋名命之为《瓶庐诗文稿》。他还曾亲书自家墓碑:“清故削籍大臣翁同龢墓”。并自作集四书句子的挽联:“朝闻道夕死可矣,今而后吾知免夫。”

5、晚年他推重读书,曾撰有楹联云:

6、死后即葬于虞山鹁鸽峰下“瓶庐”之畔。

7、 1990年,翁同龢的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先生,将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的翁氏故居捐赠给国家,并亲书“翁氏故居”门额。当地***拨出巨款修缮故居,并在此成立“翁同龢纪念馆”,请爱新觉罗·溥杰先生书写馆名,已于1991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次年,即被列入江、浙、沪旅游新景点。

二、求翁同龢的生平

他的生平很多人都知道我就懒得说了,不过他的晚年回乡是非常有意思。他在京城的时候倒是没有那么多排场讲究,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帝师,没人敢轻视他。但是回乡以后它是各种臭讲究,出门必须坐轿,家里必须有一堆仆人,必须摆足大官回家养老的谱。因为各种乱花钱,没过多久,手头上的钱就花光了。没钱以后他就开始找亲戚朋友借,刚开始的时候亲戚朋友还愿意借。但是很快,这些人就彻底看清了他借钱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排场。这些钱基本上借了,以后他就还不出来。虽翁同龢也写一些书法来换钱抵债,但是他还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花钱的速度。后来翁家的亲戚朋友看见他跟躲瘟神似的,一个个跑得比谁都快。他的钱晚年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非要讲排场,结果成了亲戚朋友们心里面的瘟神。只能说翁同龢这一辈子坚持了名在利前,永远把虚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三、翁同龢的后世纪念

翁同龢故居又叫“翁同龢纪念馆”,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90年,翁同龢的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万戈)先生将世业捐献给国家。其中的主体建筑彩衣堂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翁同龢纪念馆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系由翁氏故居修缮辟设而成,并于1991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翁氏故居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其建筑设计遵循我国古代官绅住宅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分东、中、西三大部分。中部由大门进入后,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彩衣堂、后堂楼和双桂轩等,共为七进。其中轿厅为歇轿与备茶之用。

翁同龢纪念馆陈列内容主要有:翁同龢生平事迹;翁同龢文物、书法;翁同龢主要著作及国内外研究翁同龢的论文、信息。同时辅以反映历史原貌的清代红木家具陈设。翁同龢墓在城区西郊约7公里之虞山鹁鸽峰山麓,与其父翁心存墓毗邻。有罗城、墓冢、拜台、墓道,冢后竖石灰石碑一通,高132.5厘米,宽48厘米,厚10.5厘米,镌刻“乙山辛向兼卯酉三分”,“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特谥文恭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曾祖考叔平公,诰封一品夫人曾祖妣汤夫人诰封淑人庶曾祖母陆淑人之墓”,“曾孙翁之廉、之循敬立。”1949年后屡修。其墓坐北面南,墓道曲折向南,长约65米,道口沿山前公路架1984年重建单间冲天式花岗石坊一座,额镌“翁氏新阡”。墓城四周乔松桧柏挺秀,风景极佳,环山公路南侧有翁氏祠堂。1982年3月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翁同龢墓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