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南宋董昭(宋朝董昭原型)

七月网4660

一、董氏家谱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南宋董昭(宋朝董昭原型)

--------------------------------------------------------------------------------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共产党,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

10290【河北丰润】董氏家谱二十四卷

民国十五年(1926)天津华西书庄排印本

注:创修於清康熙五十二年,此为四修。

民国十九年(1930)北平刻本二册

10295【江苏武进】毗陵董氏家乘二卷

清同治九年(1870)苍梧草堂刻本十四册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苍梧堂刻本二十册

10298【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二卷

10299【江苏】宜兴胥井武进前街董氏合修家乘二十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二十册

10300【浙江馀杭】董氏家谱不分卷

10301【浙江馀杭】尚义董氏家乘四卷

注:封面作《禹航尚义董氏宗谱》。

10303【浙江富阳】富春董氏宗谱十五卷

10304【浙江】馀姚云楼董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十七年(1928)正谊堂活字本四册

10305【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北图(存卷5-17、20、卷末,又一部存卷3、

10306【浙江鄞县】鄞城儒林董氏元二房支谱□□卷

10307【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

民国七年(1918)崇本堂木活字本十册

10309【浙江鄞县】鄞西湖泊董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10310【浙江鄞县】鄞高塘董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德堂刊本十二册

注:谱始修於明天顺间,此为十修。

10311【浙江鄞县】四明五都董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友堂钞本二册

10312【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二十八册

10313【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

10314【浙江奉化】雪溪董氏宗谱十六卷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注:徐伴始修於清乾隆三十五年。

10316【浙江奉化】中心奥董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二、余靖董昭原型

1、两位人物为虚构人物,没有原型。

2、两位人物都出自电视剧《造王者》。历史上的董昭是三国时曹魏大臣,是曹魏开国元勋,生于156年,死于236年。历史上的余靖生于1000年,死1064年,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两位都不是南宋时期的人物,所以《造王者》中的两位人物为虚构出来的。

3、《造王者》是2012年TVB出品的一部关于宫廷斗争的历史情感纠纷剧,由梁材远剧照,薛家华、吴肇铜编剧,黎耀祥、郑则仕、苑琼丹、敖嘉年、唐诗咏、田蕊妮主演。该剧主要讲了南宋嘉定年间的宫廷斗争。

三、造王者董昭是好是坏

1、造王者董昭是坏的。董昭(演员郑则士),是太傅余博文得意门生,冷静沉着,心思细密,运筹帷幄。狡滑奸诈,不择手段。善于利用人性弱点。有一儿子董明轩及女儿董玉乔,玉乔与博文之长子余靖青梅竹马,论及婚嫁。博文得罪宋宁宗(郭峰饰)而招杀身之祸,董昭按博文计划先行将他告发。立功后成为太傅,辅助大王子赵贵诚(敖嘉年饰)登上皇位,并遵照博文意愿极力阻止余靖踏足官场。

2、《造王者》是2012年TVB出品的一部关于宫廷斗争的历史情感纠纷剧,由梁材远剧照,薛家华、吴肇铜编剧,黎耀祥、郑则仕、苑琼丹、敖嘉年、唐诗咏、田蕊妮主演。该剧主要讲了南宋嘉定年间的宫廷斗争。该剧于2012年8月139月14日在香港翡翠台和高清翡翠台同时播出。《造王者》以男人“宫心计”为卖点,围绕着“造王”这个话题,“影帝”郑则仕和“视帝”黎耀祥展开连场激斗。该剧取得平均31点的高收视,结局篇剧情紧凑、主题明确。

3、《造王者》以男人“宫心计”为卖点,围绕着“造王”这个话题,“影帝”郑则仕和“视帝”黎耀祥展开连场激斗。两位男主角的出色演技成功撑起该剧。相比起《盛世仁杰》中黎耀祥和郑则仕泾渭分明的忠奸对决,《造王者》中多了几分人性设置,郑则仕饰演的董昭亦奸亦忠,几次转变让人看得很过瘾。董昭疯癫,黎耀祥饰演的忠臣余靖成为“造王者”。虽然结局仍是邪不胜正,但董昭与余靖最后交锋中的一句“一念忠臣,一念权臣”点明全剧主题,让不少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该剧取得平均31点的高收视,结局篇剧情紧凑、主题明确,获得观众好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