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会计人家(会计人家职场礼仪有哪些)

七月网4480

一、做会计是种什么体验

越来越多的人吐槽会计工作不好做,做不完的账,加不完的班。

会计人家(会计人家职场礼仪有哪些)

还有人自黑说:“从小不努力,长大做会计”,也有人说做会计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如果做会计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你想做什么工作?

我发现一部分人安于现状,继续和会计相爱相杀;

另一部分人选择在行业里换一个工作,比如审计;

还有一种是跳出财务圈,跟随自己的梦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比如我,大学学会计专业,但很清楚自己并不适合做会计也不喜欢会计工作,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

那么到底做会计是种什么体验呢?

我结合自身学会计的经验还有周围很多会计朋友的经验,来和大家一起聊聊!

曾经有人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做会计?

作为一个曾经会计毕业的学姐,我觉得这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

视孩子具体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如果是亲生的,就尽量不要........

一入财务深似海啊!你每个月结算时流的泪,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每天就在做表中度过,从表妹到表姐,再到表婶,最后做成表奶奶。但是每次把账目做平了,有种莫名的快感

有朋友问:“一直考虑要不要转行,发现又只会做会计,怎么办?”

曾经在微博看过一个话题,问:为什么做会计?

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我妈给我选的、我爸给我选的、我哥帮我选的——总之不是自己选的;

2、因为脑子进水了,因为脑袋被驴踢了——总之都是身体受过伤;

3、因为分数卡着,只能选会计,因为不想做老师、不想做护士,只能选会计——总之就是一堆不可抗拒的因素;

4、好就业、工资高,想钱想疯了——总之就是财迷心窍型;

5、还有就是源于真爱——我爱会计、会计使我快乐那种。

做会计前,你是个水灵灵爱笑的姑娘;

做会计后,你拥有了一张面瘫脸。

做会计前,你觉得几十块是小事;

做会计后,1毛钱对不上,脑皮抓烂都要找出来。

做会计前,看到1万都觉得好多钱哪,看钱是钱;

做会计后,1百万对你来说也只是个数字而已,看钱是纸。

做会计前,接到电话必然是朋友约饭;

做会计后,电话一响,糟了,又是哪里的账有问题了。

自从做了会计,拿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

自从做了会计,你变成了没名没姓的人,大家都叫你——财神;

自从做了会计,人家吃饭,你在做报表,人家睡觉,你在做报表。

黑夜给了你一双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寻找加班做报表的时间。

轻轻的你编完了表,正如你轻轻的算完了账,你轻轻的起来,作别加班的同事;

自从做了会计,买个菜都要记账,看起来特别抠;

自从做了会计,记性变得尤其好,报税日期记得比大姨妈还准;

自从做了会计,就得了疑心病,总觉得哪里可能有问题。

这个数咋对不上?报表又是哪里不平?

毕竟,少写一个零,重算到天明。打错一个小数点,都能让你倾家荡产;

自从做了会计,感觉永远在读高三。

自从做了会计,你不是在考证,就是在考证的路上。

会计行业是一个证书与经验并重的行业,有经验没有证书,升到一定级别再难有突破。

会计人的职业生涯就是考证考证再考证。

自从做了会计,成了万年的“背锅侠”。

常在“违规操作为企业牟利”和“坚守底线”间进行心理斗争。

每次老板要求“合法避税”的时候,心里万般不情愿,可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于是有了会计人的高危分录,借:做会计,贷:生命!

有多少会计人是自己主动选择了这份职业呢?

又有多少人能幸运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因为当年填报志愿时的懵懂,因为今天的生活压力,不管你愿不愿意,都需要把会计作为谋生的手段。

如果还没有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试着爱上会计吧!

在你获得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之前,你要先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知识。

会计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各种会计准则、会计法条以及会计知识的更新变化非常快。

你要时刻面临被取代的危险,不懂持续学习的会计迟早被淘汰。

所以会计还真不是一个你想干就干得了的职业,想做会计?修炼个三生三世再来吧!

二、记账跟会计的区别是

记账跟会计的区别是?

会计就是核算和监督,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核算里有审核原始凭证-记账-过账-登帐-报表-审核等,如此可见记账时会计核算程序的一项,如果是大企业的话会计科会分的很细的,,恩

会计就是核算和监督,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核算里有审核原始凭证-记账-过账-登帐-报表-审核等,如此可见记账时会计核算程序的一项,如果是大企业的话会计科会分的很细的,,恩

制单指填写记帐凭证,记账是将记账凭证内容登记到相应账簿上,都是属于会计的工作,大多数单位,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的业务由出纳制单,会计记账,转账业务则是会计制单,会计记账。

小企业常常就设一名总账会计,制单记账一手包办,大中型企业业务多,会计人员分工较细,具体谁制单谁记账就看会计工作如何安排分配了。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流程。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

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这就需要细致地观察分析企业周围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状况,充分掌握正确的信息,完善情报体系是制定成本计划的基础。同时改善企业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是改善企业成本计划的重要条件。要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必须深化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以及按生产经营期限,分别制定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分期的费用预算及成本计划,组成有机的成本计划体系。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

在财务会计中,将成本分为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两大类。

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产生收益的支出,此类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项目,例如设备、存货及应收账款等。已耗成本则是指本会计期间内已经消耗,且在未来会计期间不会创造收益的支出。这类成本又可分为费用和损失,前者在损益表上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例如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各项期间费用等,后者则因无相应利益的产生,而在损益表上列为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例如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是成本的两种主要类型。

支出成本是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现金流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的次优方案上的收益。会计系统的特征是记录支出成本而不记录机会成本。但是,管理者为了保证所作的决策是最优的,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1)[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数据正确可靠,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资料不能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不仅难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成本决策,而且还会影响利润的正确计量和存货的正确计价,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可以使企业的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作为制订售价、作出成本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优化成本决策,需要在科学的成本预测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成本信息,在现实和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生产每件合格产品所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为了优化成本决策,需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使之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活动时都能自觉地考虑和重视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自主管理,进行自我控制,以促其提高技术,厉行节约,注重效益。其次是遵守各项法规的规定,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等挤占成本。

(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加强成本责任考核。成本责任制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和执行人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是提高职工降低成本的责任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要把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本相结合;各责任单位与个人要承担降低成本之责,执行成本计划之权,获得奖惩之利。

外账会计就是编辑公司外账。它是为工商、税务、投资单位所使用的。而外账还要做成两本,一本是面对工商、税务部门尽量做亏的账;另一本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而资产越多越好。并且外账会计主要就是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中的开的有发票的部分拿出来专门做一套账。只是为了应付税务部门的外部投资者的需要,而不能反映出公司没有开发票收入和成本,进而也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外账相对于内帐来说,需要了解更多的税务方面的知识,针对每个税种以及每个税率都有更深的了解。有些公司的外账会计就是***会计,只在月初负责某个公司的税务申报及报税的凭证编制。所以外账会计也可以叫***会计。

3、负责纳税申报工作及税收核算工作;

4、负责审核开具各类发票及防伪税控抄报税工作;熟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账务处理、防伪税控、电子申报等

5、熟练使用金蝶财务软件及办公软件等

会计的全盘帐包括:主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材料明细账、产成品明细账等。其他还有很多辅助账,如:客户往来明细账、供应商往来明细账、项目明细账等。不过现在都是电算化了,这些记账工作全部由计算机代替,月末报表也可自动出来。

涉税发面事宜稍多,主要有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个税等。具体要根据你企业的业务类型来决定。

1、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保证会计帐务处理及时,会计科目运用准确,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完整。

2、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金额的正确性和手续的完备性等进行审核,对银行结算票据的印鉴、日期和背书内容是否正确进行审核。

3、录入(编制)记帐凭证,负责会计凭证汇总、帐簿登记,打印输出记帐凭证和帐簿。

4、正确、及时编制单位会计报表,并根据学院工作需要,适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磁盘和有关文件制度等会计资料,定期分类装订立卷,妥善保管,按规定移交档案室。

6、会同人劳处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工资、津贴、奖金的发放。

7、协助学院编制预算,做好财务分析,增强服务意识,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8、完成计财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账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工作。

随着中小企业对于公司扩大发展的需求以及财务专业度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一些代理记账公司协助自己企业完成财务工作。

所谓的代理记账也就是指一些专门给中小企业做记账工作的机构,比如一些不具备记账资格或者是专业性不足的中小企业可以依靠具有记账资格的专业记账机构来帮助自己公司完成财务工作。那么选择这些记账机构与选择传统的会计人员都存在着哪些区别呢?

专业性:专业的记账机构采用的会计人员所负责的业务范围更加的全面一些,同时记账机构所聘请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会更加的高尚。众所周知,会计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核心,公司的一切财务、帐目都需要经过会计的过目和签字,假如一个会计人员存在一些不良素质的话,那么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待遇性: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小企业如果要自己聘请会计人员的话,一般的工资都是在1500元以上,而且这只是最低的标准,如果加上一些补贴的话那么有可能就是2000左右。假如将公司的财务业务交于记账机构进行代理操作,那么所要付出的薪资待遇每月只需要500元左右。所以从待遇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以上两点虽然看起来比较普通,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却是起到了不可言说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将自己公司的财务业务交于代理记账机构,而不去选择自请会计人员了。

代理记账,人家只给带外账,一个月就那么一点凭证,半天或者一天就做完全月的,票你要自己送去,事事也得操心,就是税务不用,他们既然代账就能给你弄好。自己请会计,那就不一样了,既要内账,又要外账,公司大大小小事情,都要让他去管。你花多少钱就觉得你的职工做多少事情

借是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示现金流出。

借贷最早是用于记载现金流量的方向,贷主贷出和借主归还表现为借贷业主(以下简意称商业银行)的现金收入;贷主收回和借主借入则表现为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出。在商业银行与借主和贷主的借贷业务中,现金流量方向与借贷记账方向的关联是:商业银行一身而二任,作为借主的代表,商业银行从贷主处贷出款项和向贷主归还款项;作为贷主的代表,借主从商业银行处借入款项和向商业银行归还款项。这时,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尚无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分,而只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别。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借主的借入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商业银行的借或贷的记账方向是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方向为依据的,而并不与资产负债的增减相关联。这样,借贷记账方向就与借贷业务的现金流量方向相一致,呈现为完全的对应关系,而不存在以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为依据时借贷记账方向与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相矛盾的状态。

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学会计有两个难点:一是找不准会计科目,二就是分不清借贷,这两个绊脚石踢开了,就可以轻松上路了。“借”和“贷”是会计的专用术语,也是会计的记账符号,这两个字只有在会计这个环境里,才有它的特殊意义。

什么时候应该借、什么时候应该贷呢?

一般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

我们知道资产里包括现金、库存商品、材料、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科目,它们增加的时候就用借来表示,这么说更容易记:资产增加记借方,资产减少记贷方,资产类余额一般都在借方,说明资产还有结余。资产类的科目补办没有在贷方的,就像现金科目,兜里有现金的时候是借,没现金的时候是零,什么现象是贷呢?不可能吧。但往来账户可能有,比如我欠你100元,贷其他应付款,过了几天,你急着用钱,我还你100后还不够用,我又给你100元,这时,我借其他应付款200元,负债科目就出现借方100元的余额了,资产变成了负债。再说负债,它正好和资产相反,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借贷不能单纯的背,要真正的理解。还有一个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类是一样的,都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我刚学的时候也直糊涂,凭证做多了自然就清楚了。后来我就把它们看成是正负号,但不是固定的。资产和费用类科目,借就是正号,贷是负号。其他那四类正相反,贷是正号,借是负号。这是从余额的方向来理解的,因为资产和费用类的余额在借方,其他类的余额在贷方。

比如现金,增加了300元,记在借方,后来又减少了200元,记在贷方,那么余额就是借方100元了。这就叫现金的余额在借方。

再比如贷款,对于接受贷款的人,我们得到钱了,我们说借到钱了,是借,对不对?如果我们往外贷款,叫做把钱贷出去了,这么说理解了吧?

再举个业务上的例子吧:张三借人民币300元去商店买办公用品,现金是资产类科目,它少了300元,记贷方;现金给谁了呢?给张三了,属于个人欠款,走其他应收款,也是资产类科目,增加了,就记借方。分录是这样的:借:其他应收款——张三贷:现金

300接下来的业务,这名员工买回东西,拿来发票报销,发票上表明是打印纸2包,金额是290元,退回现金10元。打印纸属于管理费用,分录是这样的:借:管理费用

10贷:其他应收款——张三我再举个例子,我们买东西没给人家钱,但东西拿回来了,那么这个东西是资产,增加了,就记借;该人家钱,是负债,欠款增加了,就记贷

我们总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记账规则,也就是说所有账户的借方必须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不管是期初余额还是期末余额,或者是本期发生余额,都要执行这个规则。这么干说一会儿把我自己都说糊涂了,你们先有个印象,以后通过做分录、记账就都清楚了。

三、会计祖师爷是谁

1、全世界的会计,是中国人开始的,是大禹开始的。大禹是会计的祖师爷。

2、《史记》之《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3、大禹为公益事业最早建立了国家税赋制度,有了税赋制度便开始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4000年前大禹在“江南”召开的诸侯大会,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会计、审计工作大会。大禹在会后病故了,就地葬在了山上,诸侯们经过集体研究,将此山正式命名为“会稽山”,以表彰大禹开创“会稽”工作而对国家的贡献,彰示会计、审计工作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会稽山”乃是华夏数千年文明史上一个重要标志,是华夏历史长河中一座会计的丰碑,是世界会计文化的源头。

4、你或许还不知道,全世界的会计,是中国人开始的。“会计”一词在我国起源极早,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有关。相传夏朝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率领下,经过9年对黄河、长江等大小水患的治理,治水工作取得开天辟地的业绩,把一个泡在水里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农业国。为了计功封爵开好一个全国性的表彰会,大禹晚年在浙江绍兴的茅山大会诸侯,汇总稽核他们的功德业绩。闭会后,一生辛劳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王仙逝,并葬于茅山。这件历史性大事就被称为“会稽”,茅山也因此改名为会稽山。《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里的“会稽”已有记录核实之意,但尚未作为财务核算专用。将“会计”作为财务核算专用名词,从文字可考史上看是来源于《孟子.万章》篇中的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5、另据史料判定,从周代开始,我国就设置了专门官吏为皇朝掌管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有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kuai:总计)”的说法。稍后,我国历史上不仅有从事财务核算职业的专业人员,而且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还专门设立了官方管理机构和管理职位。在《战国策》“冯谖孟尝君市义”这个著名故事里记载:孟尝君问门下诸君:“谁习计会?”应声而出者是冯谖。可见冯谖在投奔孟尝君门下以前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或者是从事过会计专业工作的。汉朝时期,我国设立了管理会计事务的官职。《汉书》中记载:汉初有个理财专家名叫桑弘羊。此人曾担任过“为大习农中丞管会计事”的官职。由此看来,我国古代会计这个专业不仅产生得早,而且十分为社会管理所重视。

6、中国夏朝的会稽山,按现在西方的历法计算,是在公元前2198年,距现在已4200多年了。如此说来,从王者的角度讲,会计的祖师爷就是夏朝皇帝大禹了。作为大禹的后裔,当我们登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的时候,当我们缅怀大禹的不朽业绩的时候,能不想到重振中国会计事业的王者之风,把中国的会计事业发扬光大吗

关于会计人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