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连海面冻开锅了,“海浩”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大连的海面直接冻开锅了,雾气缭绕,看起来就像是仙境一般,确实非常壮美的景色,这种海号的现象其实就是海面和上方的空气存在着很大的温差,海面温度越来越高,但是空气温度却越来越低的时候,水气就释放到了大气当中,再相结合就产生了这种现象。
2、这种现象在气血上其实叫做蒸发雾,冷空气突如其来,不仅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市民们都感受到了极致的寒冷,在这种寒冷的冬季,特别是大连又迎来了降雪天气,海面的温度就升高了,但空气当中的温度却出现极低的状况,再加上海风就变成了这种海浩的场景。
3、产生这种现象还是需要一些必要条件的,第1个就是海面和空气之间的温差是需要特别大的,第2个还需要空气当中是含有细小颗粒的,因为这种现象就是颗粒和水气结合的时候形成了凝结核,在海上随风飘散,市民们远远看去就是烟雾缭绕的场景。
4、今年突如其来的冷空气确实是让人们措手不及,北方的市民们进了家里就有地暖,这感觉都还好,但是南方可是一个没有地暖的地方,所以市民们只能想尽办法的去御寒,去保暖,这种大海面上就像开锅的场景,也足以证明冷空气有多低。
5、大连海面上雾气缭绕,市民们都说这真像是进入到了仙境,这种海浩奇观,其实还挺难见的,今年这个天气冷是真的冷,热也是真的热,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人们总是要去学会适应的,因为环境并不会去适应人们。
6、天气越来越冷了,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还是要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手脚,防止被冻僵,当然每天必要的锻炼活动还是要做的,只有让自己的身体防御力越来越高,才能减少生病的机会。
二、大连再现“海浩”奇观
1、大连再现“海浩”奇观,海浩,应为民间叫法,气象学中称为“蒸发雾”,是一种天气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与沸水中出现的白色水雾的原理类似,大连再现“海浩”奇观。
2、海面雾气升腾,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海鸥在雾气中穿梭,宛如仙境一般……12月 24日,东港、傅家庄海域出现"海浩"景观。专家表示,此种现象的产生,与气温大幅下降有关。
3、 12月 24日上午,记者来到东港商务区海边,看到海面就像烧开了水的大锅,冒着热腾腾的气……整个海面雾气缭绕,海鸥在雾气内穿梭嬉戏,远处的厂房、小岛置身雾气中若隐若现,整个场景宛若仙境。
4、走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天气酷寒,但仍有不少市民到东港海边赏景,记者了解到,很多市民是奔着"海浩"来的。
5、"真的太漂亮了!""太震撼了!""好想去现场看看!"……有网友将现场视频和照片发到网上,难得一见的景致立即引来大量网友围观点赞。
6、记者了解到,当天在傅家庄海域,同样出现"海浩"景观。冬泳爱好者孙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大连周边海域多次出现"海浩"景观,"应该与气温大幅下降有关。"
7、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傅家庄、石槽等海域多次出现"海浩"奇观。大连市海洋预报台高级工程师刘玉令介绍,"海浩"现象的出现需要具有温度差和凝结核两个条件。当前大连周边海域的水温在 10℃左右,空气温度在零下十几度,两者相差 20多摄氏度。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蒸发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因此出现了"海浩"现象。
8、“海浩”这个名词源自对2015年11月底发生在大连獐子岛附近一次海面“热气腾腾”现象的报道。当时海-气温差达到了16-17℃,有大风而且气温在零下,与最近我们在岛城近岸海域看到的现象有着类似的气象条件和表观,因此我们沿用了以往报道中的“海浩”这个词。虽然没有查询到这个名词到底是哪个部门或个人提出的,但显然是为了区分大家常见的“海雾”现象
9、海浩,应为民间叫法,气象学中称为“蒸发雾”,是一种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寒冷冬季的水面之上。因为迅速降温,导致海水的温度与气温相比还是相对较高,但是空气的绝对温度已经非常低了。
10、此时,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并不会立即冰冻结冰,但是从海水表面蒸发的水蒸气会快速地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随着气流的上升,成团出现,就形成了浓重的蒸气。
11、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与沸水中出现的白色水雾的原理类似。当水达到沸点时,水的温度将逐渐高于空气的温度,并会加速壶中水的蒸发,但是蒸发的水汽进入空气时,又因为空气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水蒸气会立即凝结成成团的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因此水沸腾时,会和海浩奇景一样。
12、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海雾”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春季和初夏季节,它的形成是由于温暖湿润的空气遇到了冷海面而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是液态的。而“海浩”是指冷空气遇到了相对温暖的海面而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它可能是液态的,也可能是固态或固、液态的混合。如果从“海雾”定义比较,这两种现象都属于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形成水滴或冰晶(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从这个属性可以认为“海浩”属于海雾的一种。
13、美国学者Saunders在1 964年一篇文章中,对蒸发雾做了一些分析。他指出在气温低于零度时,蒸汽雾中的温度是超级低的,雾滴外表面会存在相当多的霜结构,在-20℃气温下,蒸发雾完全变为冰晶结构,而且产生这一全冰结构的最低气温会随着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加而升高。在寒潮来临前,1月4日起青岛就处于雾霾笼罩中,空气质量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1月6日中午开始风力加大,西北风会将含有较多颗粒物的空气输入到海面上,为水汽结晶提供结晶核,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是有利于形成冰晶结构的。
14、大连市民初女士介绍说,她的单位在星海湾附近,早上8时到单位上班时,就看到星海湾跨海大桥附近的海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海面上就像“开锅了”一样。渐渐地,雾气越来越浓,笼罩在整个海面上,海中间的小岛在雾气中,时隐时现,非常壮美。
15、三是空气有一定含量的细小颗粒充当凝结核
三、哇塞!大连海面冻开锅了,这波寒潮会持续多久
哇塞!大连海面冻开锅了,对于自己住在的省份并不是那么寒冷,可能第1次看到这种场景,感觉到十分惊讶,甚至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应。那么天气过于寒冷,为什么会导致海面冻开锅呢?还有这波寒潮到底会持续多久呢?
如果导致大面积降温而引起的海面洞开的情况,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形成该现象。第1点就是海平面与其上的空气(海气)存在较大的温差效应。比如海面温度比较高,空气温度又特别的低,此时海洋中的一些水,气就会释放到大气当中;第2点就是空气当中含有一定量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和空气当中,水汽进行结合时就会形成,类似冰晶一样的东西。然后这些东西在海面随风飘散,也就会表现出该现象。所以想要形成这样的场景,一定要满足海面和空气当中的较大温差,其次就是空气当中也一定要含有适当的细小颗粒。
如此快速的降温,并且导致如此大的温差效应,通常情况下会持续一周的时间,过了一周之后,大部分地区就会进入真正的冬天。但每年寒潮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时间方面也会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可以随时观看天气预报来进行了解,这样会更加准确。
1、多穿衣物。对于北方地区的人,冬季过于寒冷,如果出门在外应该多穿衣物,这样可以直接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佩戴好围巾、帽子以及耳暖等等。
2、利用热水袋。出门在外也可以把小的热水袋直接放入兜里,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温暖双手,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