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审计署特派办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1、在审计署特派办工作是很好的体验。体味国家审计人的博大情怀。在进入审计署工作之前,我曾经将工作定位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理解辛勤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回报。然而成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后,深切地感受到审计干部首先一定要努力提高政治素养。

2、用高尚的思想境界武装自己的“脑”。从每天默默平凡的工作着的身边审计人身上体会着,原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国家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从这一份份审计报告反映的每一个问题中惊喜地发现。
3、扶贫办等部门在一周之内便完成了过去久拖不决的并网发电!我亲眼看到了审计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真真实实的收益,亲身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当地百姓增收脱贫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时至今日,当我想起刚入职培训时审计署怀柔培训中心讲堂中央的“崇法尚德、志存高远”几个字时。
4、心中忽然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收获——崇法尚德、志存高远,这正是每个国家审计人应有的博大情怀。思维的转变教我受益终身。稳增长审计是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借助于以往的工作经验,我发现了某项目在进度和投资方面的一些问题。
5、为了完整描述该问题,我冥思苦想地写了一个长长的10多页5000字的报告,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每个环节都详细说明。自鸣得意地交给处长后,这位老审计教我将5000字的篇幅缩减为200字长短。
6、同时也将关键问题说得非常清楚。这件事让我受到很大的震撼。我明白了受审计报告篇幅的影响,审计问题在报告中的表述必须高度凝练,也就是常说的“拧光水分只留干货”。从这个项目中我学到了什么是规范表述。
7、怎样用好审计语言。除此之外,取证单、底稿、审计要情、审计要目等这些审计工作独有的表达形式,都在不断地充实规范着我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教会我如何从审计角度评价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运行、如何运用审计语言和世界对话。
8、同时,我也明白了与人沟通也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手段,与人沟通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着审计目标能否尽快实现。在最初的项目里,我往往习惯把自己埋在材料里分析推理,然而随着参与项目的增多,我逐渐意识到审计工作除了材料阅读。
9、现场查勘以外,大量的谈话和交换意也是审计工作重要的工作手段。在审计署特派办锻炼这一年里,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同事们耐心地和我探讨沟通的技巧,纠正我的各方面不足。我渐渐感悟到一个好的审计人员要求必备的各项专业素质。
10、先进的大数据分析让我眼界大开。在农林水科目审计中,我曾对着在由点扩面的过程中带来的巨大工作量束手无策,在审计前辈们的带领启发下,我尝试了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果然是极大地提高了取证速度。
11、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在其后的扶贫审计中,我又见识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把海量数据进行比对的方法,从而产生的精准快速的巨大收效。这一年审计工作的经历和几个审计项目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
12、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行当,绝不能有吃老本的想法,不能躺着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上睡懒觉,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融合新思维新技术,才有可能跟得上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步伐。团队合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13、其实团队合作早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不断地在提团队合作。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他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和愿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个人在单打独斗和表现自我。在审计署特派办锻炼这一年。
14、我才真正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看到在我们承担的每一个审计项目中,审计组成员都可以互相补位、互相换位,但每一名成员都是这个团队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找政策、有人查资金、有人看项目,有人翻账本……大家既要各司其职又必须保持整个团队各个环节工作的延续性和有序对接。
15、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必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队全体人员的互相关联互为保障,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坚韧耐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审计作为监督部门,许多项目都是奔着问题甚至带着问题去的。
16、被审计单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抵触情绪。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又要求所有的问题必须经过严密的取证,经得起考验。因此,从发现问题线索到最终落实扎实,经常是一段很漫长很煎熬的过程。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和不言放弃的精神。
17、才能保证审计工作不会半途而废。在刚刚参与项目时,我经常为要去反反复复的取证、补证的过程而退缩苦恼过,也常常为面临对方的各种阻力和不配合而迷茫消沉过,甚至还无数次地对正在查证中的问题想过放任和放弃。
18、每当这时,身边的老审计人就会和我谈起她们也曾经经历的项目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处理的方式,这些鼓励帮助给予我极大的精神力量,这些关心和支持助我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和一道道难关,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使我慢慢变得坚韧耐心和强大起来。
19、进入审计署在特派办工作这一年,紧张而繁忙,短暂而充实。虽然参与的项目还不多,但每一个项目总能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每一天心中都有新的太阳新的希望。今天回想起来是那样的甜蜜又难忘,可能这就是审计工作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审计署有多少特派办
一共有十八个特派办。分别是京津冀特派办、太原市特派办、沈阳市特派办、哈尔滨市特派办、上海市特派办、南京市特派办、济南市特派办、郑州市特派办、武汉市特派办、长沙市特派办、广州市特派办、深圳市特派办、成都市特派办、昆明市特派办、西安市特派办、兰州市特派办、长春市特派办、重庆市特派办。
三、审计署特派办有前途吗
首先得到方面吧,特派办是国家公务员,所以收入有保障,虽然收入不高,但一个人只要不买房过个生活还是足够的;工作性质稳定,这个仅仅是指不会有被辞退的风险,虽然日常工作压力很大,但就算个人业绩再差也不会被辞退的,顶多就是在单位不受重用,有任务时拉出去出差审计充个数罢了。至于其它部分,例如出差补贴,上面帖子也说了一天到手省点的话也就80左右,不省点的话就更少了,所以一年按200天算也就一万五六左右,并不算可观,因为公务员是没有年终奖的,第13月工资也就是基本工资,几百块钱而已(沿海好一点的企业年终奖都远超过特派办全年出差补助的,西部的特派办可能会觉得出差补贴还凑合);还有就是有些人会认为公务员隐性福利多,人际关系广,这个在有些部门可能确实存在,但是在特派办很难有,因为现在审计署对特派办业绩考核压力很大,出去就是查问题并且一定要查到问题,问题越大越好,所以就算被审计单位会打点审计人员往往也不敢收,更何况有明确的八不准纪律悬在头上。另外,现在特派办管辖范围意义不大,很多交叉审计,就算在管辖范围内审计也往往是在地市县跑,有的处室多年来就没有在特派办所在城市审计过一天项目,所以审计中尽管认识的人不少,但由于并不是经常固定审计(例如银监部门日常检查银行一般比较固定)以及审计时间较短,交情一般不算很深,至于有直接在特派办所在城市的关系网就更难了。
其次付出方面吧,最直接的就是出差超多,一年200天的出差对现在特派办业务人员来说只能说是很平常的事情,稍微忙的部门250-300天出差都不是罕见的。所以说对家人感情付出的成本是相当大的(当然如果是喜好独身者,特派办这种付出倒是很符合这部分人胃口的);再就是要牺牲掉很多自己的生活,因为什么时候出去以及出去多长时间往往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确定,所以什么平常晚上以及周末业余时间往往都是浮云了,以至于当地如果有人约你一个星期后的时间(更不要说更长了),你都无法确定到时是不是在当地的(除了过年大假和审计署八月集中休假之外);还有就是日常工作了,一线审计人员日常工作压力非常大的,18个特派办每月要总体业绩排名,18个特派办每个业务处每月要横向业绩排名,处长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大案要案不是想查就能查出来的,而且往往业绩越多就意味着出差越多。现在有些特派办又搞个个人业绩排名,每年把所有业务人员按当年业绩排名,多年排在后面的取消晋升资格,所以年轻干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所以,考公务员如果是为了享图安逸生活,劝你别来特派办(其它有些部门的公务员还是比较安逸的),这里工作压力很大;如果很看重家庭生活和自身生活质量,劝你别来特派办,因为这里出差很多基本没有家庭和个人自身生活。
但是,如果考公务员是为了发展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事业,那你最好来特派办,因为党和国家人民特别需要这样的部门,尽管目前现在审计的力量还不算大,但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的,因为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并且如果对审计很有热情能查处很多问题,晋升还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特派办晋升更多是靠能力而不是关系;如果是为了锻炼自己能力以便以后有更好发展的,可以考虑特派办,因为正如上面帖子说到的,特派办是非常锻炼人的,特派办出去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是这个出路必须想好而且以后还能实现,因为特派办的晋升渠道非常狭窄,只有一味往上走,而直到升到处长都不会对你出差时间、工作强度以及直接收入有多少改观的。能改变的只能是自谋出路。所以特派办人员流动还是相当大的,而且有些人出去还是混得不错的。
总之,已有好的工作也有家室的,个人建议真的没必要到特派办来。还有,特派办目前新招人员基本都是直接到业务处的,所以去后勤部门很难,一是后勤部门本来人数就少,二是为了照顾一些女性人员,三是后勤人员在忙时也要充当业务人员出差,四是有点关系的一旦进了后勤就很难再出来腾出位子。所以来特派办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否则冒失跑过来丢掉以前好的工作后悔的是自己。最近两年新到特派办人中也不乏以前人民银行考过来实在受不了做了几个月就走掉的..,看具体讨论连接http://bbs.tianya.cn/post-188-556854-1.shtml
关于审计署特派办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