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教中的三宝是什么
1、问题一:佛教中三宝是什么意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2、(1)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
3、。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4、(2)法--以涅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解脱果实。
5、(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6、问题二:什么是佛教和佛教三宝?怎么供养?【佛教】在经中是有定义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7、【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8、【物供养】:可以用香、花、果、灯、饮食等物供佛、菩萨。
9、(如果上供于佛菩萨的物品,须用供养华、供养香的方式来赎回,才能撤下来使用。)
10、【法供养】:《大方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法供养最”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说按照佛法修行是最好的供养。我们能够按照佛说得去做,受持三皈依、受持戒律、念诵经书、奉行诸善。这就是最好的供养。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无价宝珠扔掉才好啊!
11、【摘自地藏论坛、地藏占察网、百度百科】
12、问题三:佛教中的三宝指的是什么?佛、法、饥三宝。。佛者觉也,自觉觉他的意思;法者正也,智慧圆满不偏离的意思;僧者净也,和合之心、清净之心、平常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一尘不染。。。阿弥陀佛(合十)
13、问题四:佛学中三宝是什么呢?佛教术语中的“三宝”有两种,一种是指佛宝(Buddha)、法宝(Dhama)、僧宝(Sangha)称作住世三宝;一种是指觉、正、净称作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14、 1.另外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15、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16、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17、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18、 2.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19、 3.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纸绘、石刻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20、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21、问题五:佛经中讲的三宝指的是什么?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
22、问题六:佛教中的三宝是哪三宝?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的说,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的教法。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23、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24、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佛教三宝
25、三: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26、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27、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28、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29、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30、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31、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佛教三宝
32、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33、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弧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34、问题七:佛家说的三宝是什么意思佛家三宝是指佛、法、僧,也就是觉、正、净。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么?有名无实,一点作用都不起,有名无实。真正得用处的时候,你最低限度要「观行皈依」,如果我们修行不能契入观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说老实话,很容易造罪业,很容易堕三途;入观行,大致上观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不会堕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萨道上就修行证果了。相似位是什么果位?要以《华严经》的果位来说,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你转凡成圣了。「分证」的三皈,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当然的事。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自动,自动来保护你。这才叫三宝。自性觉、正、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迈进,你就能成菩萨、成佛。佛法的教学实实在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可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皈依某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已久,我们从q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q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破和合僧。僧团是和合一家人,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着,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这种错误的面逐渐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于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q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个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于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法僧里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又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个说法。他之所以这样说法,对那个时代的人,必定是那个时代人已经对于佛法僧真正的意义迷失了,所以能大师传授三皈,他有他另外......>>
35、问题八:佛家所说的三宝是什么指的是佛,法,僧。
36、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37、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38、自皈依僧,当愿终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39、问题九:佛教中,三宝,三尊,三根本分别指什么佛教三宝指佛、法、僧。佛教三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和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一种是过去世迦叶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末来世弥勒佛。佛教三根本是,上师、本尊、空行。
二、佛家三宝是哪三宝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
1、佛: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负起修行佛法并且传播佛教的责任,便称为僧宝,虽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实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宝的使命。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借着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三、道家三宝指的是什么 道家三宝与佛家三宝有什么不同
道教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
2.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2.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
3.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
4.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经宝、师宝。道教皈依三宝,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修炼自己,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
5.佛教皈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皈依三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百度百科-道教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佛家三宝是什么和佛家三宝是什么?道家三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