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大熊猫的产地(大熊猫的产地是甘肃吗)

七月网2910

一、熊猫的出生地在哪里

1、大熊猫的出生地是四川雅安。世界第一次认识大熊猫是在1869一个法国的传教士戴维神父来到雅安宝兴的邓池沟,看到了老乡家中这个黑白动物的皮。

大熊猫的产地(大熊猫的产地是甘肃吗)

2、1869年的春天,戴维在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

3、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黑白熊”,那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

4、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

5、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6、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7、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

8、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像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像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二、哪里是大熊猫的产地

今天被世界公认为无价之宝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在千万年以前竟曾是远古人类的食物?研究人员对贵州省大熊猫遗迹进行长期的考察及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蔡回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个结论并非他个人主观推测。远古时期,野生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于现在我国南方各大省区及南北方交界处的广大地区。得出此结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依据。依据一在人类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熊猫化石大熊猫在距今8000年前已在云贵高原地区灭绝,贵州和云南作为远古大熊猫的故乡,今天成为大熊猫化石的主要产地之一。蔡回阳的研究便是根据这些珍贵的大熊猫化石而展开的。“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云贵高原地区,我们最少在7个人类遗址和30多个化石点中,发现了大熊猫的骨头化石。贵州省毕节市何官屯有更世纪早期的遗迹,位于黔西的主要是距今约60万年的观音洞更新世中期的文化遗址,还有云南东部的一些石器时代的遗址。”蔡回阳说:“这些地方出土的大熊猫化石以零散的骨头居多,多数没有完整的个体。据推测,这些大熊猫化石的年代大多形成于更世纪到距今10000年间。”蔡回阳认为,既然我们已知大熊猫在早期并非人类所驯养的动物,它们的骨骼化石又如此频繁地在古人类遗址中出现。按常理,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人类曾经大量捡拾、采集大熊猫的遗骨;二是,古大熊猫是古人类用来对付饥饿的食物。而当时,大熊猫的骨头体积比现在小,不能成为远古人类制作工具的原料,相比而言,被人类捕食就更有可能。依据二大熊猫本身特征导致其无力反抗人类捕杀如今,在人们眼中大熊猫缓慢迟钝,憨态可掬。蔡回阳根据熊猫化石的形态分析,远古大熊猫的个头比今天的大熊猫要稍大,行动也不像今天的大熊猫这么缓慢。但与远古时期的其他动物相比,其体积仍然较小,速度也仍然很慢。动作迟缓导致人类捕食就不足为奇了,也由此可以推论,远古大熊猫也曾受到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袭击。大熊猫数量锐减与人类捕食有关?大熊猫是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地球千万年变迁过程的见证者之一。在更新世晚期,地球由于气候的急剧变化而使得曾经与大熊猫共存于同一时代的剑齿象、巨貘等动物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灭绝,只剩下大熊猫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但这却是以其数量的急剧减少和生存活动范围的迅速缩小为代价的。根据调查,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留约有1600只,而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省和陕西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近3000年来,大熊猫曾在我国中原的河南,西北的甘肃南部、陕西中部,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西南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和东北边缘等地,有过活动痕迹。大熊猫生存活动范围的逐渐缩小,始于16世纪,但最主要还是在19世纪。仅仅从1974到1989年的15年间,大熊猫栖息活动地就已消失将近一半。大熊猫数量锐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与上述远古人类的捕食有着直接的关系?蔡回阳认为,从古至今,大熊猫数量的急剧减少并不是单纯由人类捕食行为造成,但这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记者就这一问题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采访,有关专家认为,大熊猫的急剧减少与近现代人类活动发展的关联不容忽视,如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被大面积采伐和农业拓垦等人类行为,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也在日益恶化。同时,人为猎杀与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了极大威胁。有关专家说:“大熊猫的种群本来基数就很小,增长速度又极其缓慢。其种群一旦遭到破坏,就算在极端的保护环境下,恢复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三、中国大熊猫之乡是哪里

1、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

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被保护国际(CI)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3、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4、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好了,关于大熊猫的产地和大熊猫的产地是甘肃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