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浑天仪的作用(浑天仪的作用是什么,它的缺点)

七月网1820

一、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区别是什么

2、地动仪: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浑天仪的作用(浑天仪的作用是什么,它的缺点)

1、浑天仪:浑天仪发明者据说是我国汉朝西汉时期的落下闳,汉朝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

2、地动仪: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

1、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2、地动仪: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二、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

1、关于天体结构,曾有三种学说,即宣夜说,廿天说,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此说近于实际,故为史官所用。

2、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太史令张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和反谶纬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耿寿晶等人创造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漏水转浑天仪)。这种浑天仪于顺永建五年前创制,是早期的浑天仪。

3、浑天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球体模型。它利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就可以把当时肉眼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几乎全部表示出来。人们坐在屋里看仪器,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现象,这在当时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后来,在此基础上,先后经过唐代僧一行,未代张思训和苏颂等人的改进,制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钟,在中国科技史上又写上了光辉的一笔。

4、到了唐贞观七年,天文学家李淳风在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的基础上,增加了三辰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环,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三重环分别为:一,外重环,包括地平环,子午还,赤道环,总为(六合);二,中间重环,包括黄道环,赤道环,白道环,总称为(三辰仪),各环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而整个环组则

三、浑天仪的用途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发明者是我国西汉阆中人落下闳。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最早制作浑象。

2、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发明者是我国汉朝西汉时期的落下闳,汉朝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

3、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