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民油香正宗做法
1、夏天凉水和开水按照1:1的比例混合倒入面粉里,揉成面团,面团要稍软一些。冬天的话开水要稍多些,开水和凉水按照3:2的比例混合。揉好面团后分成大小一致的剂子,剂子和馒头剂子差不多大,晌一会儿

2、油锅烧热,下入油香之前把油香剂子摁扁摁圆
3、大火炸油香(油锅底部放了个篦子是为了防止油香粘锅)炸了满满一盆。
油香是回族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等家家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相互赠送,有的家里过节纪念亡人,有了红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油香俗称油饼,是回族每个人家最普通的主食,也是最有象征意义的美食。每逢回族的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左邻右舍还会相互赠送,在回族,油香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团结、友谊、幸福的象征,是一种圣洁的食物。
面粉营养价值: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功效与作用: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
二、请问回民油性的做法
1、"开斋节"是阿拉伯语的意译,又称"尔代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教节之一。"尔代"是"归一"的意思,我国新疆地区称为"肉孜节"。"肉孜"是古波斯文的音译,意为"斋戒"。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俗称"大开斋"。我国历史上,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培吉克、塔塔尔、保安和乌孜别克等十多个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现已演变成回民及一切穆斯林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一般为三天。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九月是"戒斋"的月份,称为"斋月"。这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牙为准。伊斯兰教历的一年为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少10天或11天,与农历比,不置闰月,故该教历的起迄,对照农历,每隔三年退一月,开斋节也随之三年退一月。
2、斋月期间,穆斯林教徒每日自破晓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称为"封斋"或"闭斋"。斋月的目的和意义是控制个人的私欲,尝试饥渴的滋味,以避免挥霍,唤起族类的同情心。斋月期满后,教历十月一日即为开斋节。随着我国回民科学水平的提高,已认识到白天不吃食物,会有损于身体的健康和正常的活动,许多群众均不度斋月,只过斋节。开斋节这天,穆斯林沐浴盛装,戴上礼帽,聚集到清真寺礼拜,听教长讲经布道,并用阿拉伯语"摩巴米克"互相祝贺。男女青年常喜欢在此日举行婚礼,以示幸福和吉祥。节日的膳食十分讲究。我国新疆的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奶茶、杏仁、杏于、葡萄于、蜂蜜、点心和炸油香,作为节日食品和招待客人之用;在宁夏、甘肃、青海的回族喜欢用具有民族风味的油撤为节日食品;南方的回族则爱做油香饼,礼仪与新疆地区差不多。各地回族的节日肉食为牛羊肉制品。回族禁忌猪肉和酒;不吃一切动物的血;不吃一切未经放血或自死动物,他们认为动物血属于不洁之物
三、回民油香的做法和配方
油香是回族美食中最常见、最具象征意义的食物之一。外型上类似汉族的油饼,但是比油饼赋予更隆重的意义。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节日,油香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待客礼仪中,油香更是招待贵客的食物!
回族人在家里在炸油香时,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吃油香的时候也有讲究:不可拿起油香直接咬着吃,需用手将油香撕成两半儿后,才可咬着吃;有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时更严格,拿在手里,面儿要向上,一块块儿掰着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
油香是回族人的传统食品,每逢节日,家家都要炸油香。如有红白喜事时,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
油香除回民自己家食用外,还要相互间赠送。
炸油香讲究: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发亮!
油香20张:高粉500克,牛奶300克、酵母5g小苏打2克花生油40克盐5克
1、将所有原料放入面包机,揉成光滑的面团
2、把面团放在温暖湿润处,发酵到两倍大。
3、面团取出后揉光滑,分成20个小份。再次醒发20分钟以上
5、铁锅多放些油,待油温升高,面饼放入油锅,待锅中油香略变黄后,翻个个儿。炸油香讲究: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发亮!
6、油香会慢慢涨大鼓起,在热油里壮大发起,当两面都鼓起,颜色呈金黄色时就可以捞起来
回族油香的做法和回族油香的做法和配方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